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梅兰芳故居

新学网 > 语文 >  >  > 梅兰芳故居

红星胡同属东城区建国门地区,是东单北大街路东从南往北数的第七条胡同。胡同原来自西向东沟通东单北大街和朝阳门南小街,长700多米。明代,称“吴良大人胡同”;清代,因胡同内有一座无量庵,遂称“无量大人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红星胡同”。如今,胡同中段被堵,东西已不通行。

红星胡同61号,旧时的门牌为无量大人胡同24号,在胡同内中段路北,坐北朝南,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所在地。1958年9月,中国摄影学会(1979年更名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由王府井大街12号迁入此院。1987年春,中国摄影家协会拆除了院内原有建筑,建成南、北两座办公楼。

据房屋档案记载:无量大人胡同24号是一座有东跨院的三进宅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496平方米,共有房屋96.5间,包括一座三层中式楼房;院落之间靠过厅和游廊相连,街门为三步台阶的广亮大门,建在红星胡同北侧,后门开在遂安伯胡同(已并入金宝街)南侧。

1920年,梅兰芳将此宅买下,住到1932年迁居上海之时;1943年,梅兰芳迫于生计将此宅卖出。

梅兰芳在无量大人胡同24号居住之时已是享誉中外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了。他在这座宅院里接待过诸如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美国好莱坞影帝范朋克、意大利女歌唱家嘉丽—古契、日本著名歌舞伎表演艺术家守田勘弥以及当时的瑞典王储古斯塔夫六世夫妇、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夫人等众多国际上的名流……梅兰芳的儿媳屠珍在《京城艺术沙龙——无量大人胡同24号》一文中写道:“无量大人胡同内梅先生的客厅缀玉轩成为人文荟萃的地方,真可说是京城一处‘艺术沙龙’。梅先生的文学修养和历史知识,就是在众多友人谈文论艺,臧否人物,上下古今,无所不及的氛围中,得到了熏陶和提高。”

也是在无量大人胡同24号居住期间,梅兰芳西装革履、衣冠楚楚地叩开了音乐家刘天华的家门。梅兰芳拜访刘天华的目的是请刘天华用五线谱记录自己的演唱,用句眼下时髦的话讲,就是让中国戏剧的曲谱与国际接轨。须知,1927年的梅兰芳在戏剧界的名气如日中天,但他却仍在为中国戏剧的发展艰苦跋涉。两年后,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梅兰芳戏曲集》正式出版,刘天华也因此更加名声大振。

梅兰芳(1894—1961),中国戏剧艺术大师,名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曾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有《梅兰芳文集》、《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和自述传记《舞台生活四十年》存世。

梅兰芳出生于梨园世家,从其祖父梅巧玲到梅兰芳已是三代京剧旦角。梅兰芳8岁学戏,11岁登台,在五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大量真切感人的艺术形象,被誉为“美神”。从1919年到1960年,他三次赴日本、两次赴苏联、一次赴美国进行访问演出,并被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学院授予“文学博士”学位,是第一位将京剧艺术推向世界的人。梅兰芳开创的“梅派”戏剧表演艺术,与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演剧体系、德国布莱希特的演出流派并称“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梅兰芳在艺术方面自是宗师,在为人方面也堪称楷模。抗日战争期间,梅兰芳留居香港、上海,在敌伪统治下蓄须明志,拒绝演出。著名画家丰子恺赞曰:“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

梅兰芳认为,中国戏剧在服装、道具、化装、表演上综合起来可以说是活动的水墨画,应该从绘画中吸取对戏剧有帮助的养料。于是他研习作画并向一些绘画名家求教,其中包括齐白石,而齐白石又非常喜爱梅兰芳的戏剧。齐白石对梅兰芳而言是亦师亦友,而梅兰芳对齐白石却是毕恭毕敬。有一次,在一处堂会上梅兰芳见齐白石进来而没人招待,便急忙迎上去将齐白石搀扶到前排就座。大家看到梅兰芳热情招待一位衣着非常朴素的老人,有人便问:“这个老头子是谁呀?”梅兰芳高声回答:“这是名画家齐白石先生,是我的老师。”事后,齐白石颇为欣慰地赋诗一首:

曾见前朝享太平,布衣蔬食动公卿。

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还有一次,是一个农历腊月廿三晚上的演出,名角荟萃,梅兰芳唱大轴《贵妃醉酒》,接齐白石到剧场看戏。演出结束后,齐白石到后台看望梅兰芳,一落座便说腿脚有点麻木。还没卸装的梅兰芳说:“一定是坐的时间长,脚受凉了……”说着,就蹲下身将齐白石的鞋脱掉,抱起齐白石的双脚放在胸前用手焐着,喊人赶快打盆热水给白石老人烫烫脚。在场的人惊呆了,齐白石热泪纵横,大概已经无法再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了。

梅兰芳4岁丧父,15岁时又失去了母亲。幼年失怙,自是生活坎坷,祖母陈太夫人在梅兰芳的成长过程中倾注了大量心血。梅兰芳感恩图报,买下无量大人胡同房产的目的之一,就是让祖母在舒适的环境中颐养天年。

1924年,陈太夫人辞世。以梅兰芳的社会名望和经济实力,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必然要大操大办。灵棚四周摆满花圈、挂满挽幛和挽联,棚顶垂下番(喇嘛)、道、禅、尼的筒幡。

开吊之日①摆的是燕翅席。吊唁宾客中除至亲好友,还有各界名流,梨园名宿、军政要员、商业巨子纷至沓来;可是,也有几十口子“赶份子”②的客人不请自到。这些“赶份子”的人都是附近的街坊,有住无量大人胡同和遂安伯胡同的,也有住东、西石槽胡同和南小街的;他们当中有棚户、有摊贩,也有拉洋车的、捡破烂的,反正都是一伙子穷哥们。据当时目击者回忆,有的穷孩子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甚至光着两只脚丫子。他们每人随20枚(约合现在的两块钱)的“份子”,然后依次在陈太夫人灵前磕头。“赶份子”的客人每磕一个头,梅兰芳必还一个头。

按例,吊唁宾客行礼之后依次入席。几十口子穷哥们的到来,打乱了知客(招待人员)的计划。管事的犯了难,只好向披麻戴孝的梅兰芳请示:“老板,附近不少拉车的、捡破烂的穷朋友来‘赶份子’,您看,是不是变通一下,改摆几桌像‘接三’③那样的炒菜面?”梅兰芳立马拦住:“不行!怎么能嫌贫爱富呢!都是一样给老太太行礼来的,是看得起咱们。人有大小,口无尊卑。一律照常摆翅子席!找账房要钱去买,少一道菜也不行!”

“人有大小,口无尊卑”,可谓醒世恒言矣!

注:

①开吊之日,旧时丧礼的正日子。

②赶份子,北京土语,指平素并无过多接触的人,自愿主动地为婚丧等事送钱,也叫“赶情儿”、“赶人情”,表示主动亲近。

③接三,旧时丧礼中的一种仪式,即人死后第三天,作佛事、设祭。

参考资料:

《舞台生活四十年》(团结出版社)

《名人与老房子》(北京出版社)《梅兰芳不嫌贫爱富善待“赶份子”的贫苦大众》(作者关其放载《党史信息报》

《做人与处世》(作者浩森)《探索长卷迷踪》(王雁来整理载《中国电视报》)《50年,那些值得留住的记忆》(《中国摄影报》特刊)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