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不仅有肥沃的土壤、多变的地形和复杂的气候条件,而且滋育着从低等到高等的丰盛的植物类群,以及从昆虫到鸟、兽等多种多样的森林野生动物,形成一个复杂的自然综合体。但是森林中鞘翅目的象甲、伪步行甲、天牛幼虫、金龟甲,鳞翅目的逼债蛾、螟蛾,以及花蝽象、臭蝽象、蝗虫、蚂蚁、蛴螬等害虫都是林木的大敌。大片的茂密森林,如果发生严重虫害,将会带来极大的损失。采用飞机喷洒化学农药灭虫的方法,不仅花费巨大,而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隐藏在树皮下,甚至钻入木质部的害虫,特别是小囊虫、天牛幼虫、蛴螬、白蚁等,用人工防治是很难奏效的。
啄木鸟却有极为高超的捕虫本领,它的嘴强直而尖,不仅能啄开树皮,而且也能啄开坚硬的木质部分,很像木工用的凿子,它的舌细长而柔软,能长长地伸出嘴的外面,还有一对很长的舌角骨,围在头骨的外面,起到特殊的弹簧作用,舌骨角的曲张,可以使舌头伸缩自如,舌尖角质化,有成排的倒须钩和粘液,非常适合钩取树干上的昆虫及幼虫。每天清晨,它们就开始用嘴敲击树干,在寂静的林中发出“笃,笃……”的声音,如果发现树干的某处有虫,就紧紧地攀在树上,头和嘴与树干几乎垂直,先将树皮啄破,将害虫用舌头一一钩出来吃掉,将虫卵也用粘液粘出。当遇到虫子躲藏在树干深部的通道中时,它还会巧施“击鼓驱虫”的妙计,用嘴在通道处敲击,发出特异的、使害虫产生恐惧的击鼓声,使害虫在声波的刺激下,昏头转向,四处窜动,往往企图逃出洞口,而恰好被等在这里的啄木鸟擒而食之。它们一般要把整株树的小囊虫彻底消灭才转移到另一棵树上,碰到虫害严重的树,就会在这棵树上连续工作上几天,直到全部清除害虫为止。
啄木鸟在全世界共有210种,我国有29种。最为常见的是绿啄木鸟和斑啄木鸟。绿啄木鸟体羽主要是绿色,下体污灰色带有绿色沾染。雄鸟的头顶为红色,非常鲜艳。斑啄木鸟的体形略小,上体羽色是黑底有白斑,以翅膀上居多,下体棕白色,尾下部是红色,雄鸟的头的后部也是红色。还有一种体形更小的啄木鸟叫蚁,也较为常见,它的羽色比较特别,上体是淡银灰色的底色,密布着暗褐色的斑纹,好像蛇皮的花纹,下体近白色。它不会攀登树木,也不啄木捕虫,却在地上觅食蚂蚁,所以也叫地啄木鸟。
啄木鸟每天敲击树木约为500—600次,啄木的速度极快,几乎是音速的两倍,这样它的头部则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非常剧烈的震动,但它既不会得脑震荡,也不会头痛。原来在啄木鸟的头上至少有三层防震装置,它的头骨结构疏松而充满空气,头骨的内部还有一层坚韧的外脑膜,在外脑膜和脑髓之间有一条狭窄的空隙,里面含有液体,减低了震波的流体传动,起到了消震的作用。由于突然旋转的运动比直线的水平运动更容易造成脑损伤,所以在它头的两侧都生有发达而强有力的肌肉,可以起到防震、消震的作用。这种精妙的防震设置原理,给防震工程学提供了安全运动防护帽和防震盔的正确设计方案,现代的防护帽都具有一个坚硬的外壳,里面为一个松软的套具,它们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帽中再加上一个防护领圈,以防止在突然碰撞时造成旋转运动,这些都是从啄木鸟的习性和解剖学研究中所得到的启示。
由于啄木鸟为保护树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人们称它们为“森林卫士”或“树木医生”。在我国的一些古书里,很早就有关于啄木鸟啄木食虫的记载,例如《禽经》中有“志在木”,《异物志》中有“穿木食蠹”的记载,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指出:“此鸟斫裂树木取蠹食故名”,还指出:“(啄木鸟)刚爪利嘴,嘴如锥,长数寸,舌长于嘴,其端有针刺,啄得蠹,以舌钩出”。此外还有“南山有鸟,其名啄木。饥则啄树,暮则巢宿。无干于人,惟志所欲,性清者荣,性浊者辱。”,以及“丁丁向晚急还稀,啄遍庭槐未肯归。终日为君除蠹害,莫嫌无事不频飞。”等歌咏啄木鸟的诗作,可见啄木鸟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美。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