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对天安门建筑有间接影响的是元代的元大都。
元大都从里至外分别是宫城、皇城和大城。其中大城的灵星门与丽正门之间有一“t”形宫迁广场,后来明清两代的宫廷广场基本沿用其旧址,并在中间建造了今天的天安门。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基础上,又参照南京规制营建而成。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永乐15年(1417年),建成于明永乐15年,明代的天安门称做承天门,做为皇城的正门,有着“承天启运”和“受命于天”之意,反映了明代统治者期望借此来巩固封建王朝之意。明天顺元年(1457年),承天门遭雷击起火被毁,至成元年(1465)年,才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这次重建奠定了今日天安门的形制。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京城,承天门又毁于战火。
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大规模重建并更名承天门为“天安门”,也表现了清朝统治者幻想着封建王朝长治久安之意。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隆重举行。从此,天安门城楼成为党和国家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重要场所。
1961年,国务院将天安门城楼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中国最著名的一座古建筑,1988年,天安门城楼开始对外开放接待中外游人参观。目前,天安门城楼年接待人数达到240多万人。
新中成立后,北京市人民政府多次对天安城楼进行了修缮并于1970年进行重建。
1949年,为迎接开国大典,重点对天安门城楼多年来积存的鸽粪、篙草等污物,破损的砖瓦、门窗等构件进行了整修。
1952年,北京市第四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决定较全面地修缮天安门城楼。这是自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近260年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工程。主要对破损的门窗和个别已经腐朽的梁木进行了更换,屋顶梁桥和天花藻井的彩绘重新进行了彩画,取出了城楼西木梁上三颗未爆炸的八国联军炮弹。
1956年,对城楼东北翼角及劈裂、脱样的角梁进行了翻修,接长了城台栏杆扶手。为确保天安门的绝对安全,有关部门在天安顶部四周安装了避雷设施。
1966年4月邢台发生地震后,政府组织力量对城楼内的五架梁、西山花踏脚木、划架柱进行了加固,将部分倾斜的梁柱等构件增加了铁箍。
1970年,为彻底解决天安门城楼几百年来积存下的种种问题和不安全隐患,国务院和北京市委决定将旧城楼拆除,按原规模和建制重建天安门城楼。重建的天安门城楼具有绞强的抗震能力,所有的木质构件都做了防腐、防虫、防火处理,铁质构件均镀锌防锈。增添了广播电视、新闻摄影等现代化设施。重建的天安门城楼通高34.7米,比以前高了83厘米。
1984年,有关技术部门对天安门城楼防雷设施进行了重点检查和遥测,增加了防雷引下线,考虑到城楼顶上彩灯、广播新闻、电影等电器较多的原因,将彩灯电缆线单取线路,引出大顶部位并安装了避雷器。
1991年,天安门城楼上装置了238组立面泛光照明设备。
1992年,又在城楼上安装了14道光芒四射灯。
1994年,天安门及两侧红宫墙进行了大规模修缮粉刷,新式大红灯笼取代了旧灯笼,更换了城楼地毯和大厅内壁画,厅内的红漆木柱、菱花格窗也全部进行了油饰。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