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绍
孔子智慧是中国的大智慧。孔子思想有三个重要板块:第一是“仁”,第二是“礼”,第三是“中庸”。“仁”是孔子一生的政治目标,“礼”是实现这个目标的表现形式,“中庸”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论。
什么是“仁”呢?“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通过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能达到亲密的程度,这就叫做“仁”。人与人之间都能够协调一致,达到亲密和谐,这就是孔子的探索和追求。因此,可以这样说,孔子是“和文化”的最早提出者,中国是世界“和文化”的发祥地。
什么是“礼”呢?孔子思想中的“礼”是指周礼。周礼是当时协调氏族成员之间、氏族成员与氏族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西周初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套行为准则,才出现了文、武、周公之治,出现了繁荣稳定的社会局面。到了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由于“礼崩乐坏”,社会乱象横生。从这里可以看出,“礼”对于社会稳定是多么重要。因此,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孔子提出了恢复周礼。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社区、一个企业,只有建立了法度和规则,人们又都遵守它,而不是超越它、破坏它,社会才能够有秩序,才能够逐步构建和谐。
什么是“中庸”?历史上的儒学大家,也是见仁见智,争论不休。但解释最客观,最接近孔子原意的,当推东汉儒学大家郑玄。他说,“中”就是不偏;“庸”有两层意思,一是“用”,二是“连续”。合起来就是“连续地用中”。意思是说,做事情自始至终都要做到无过无不及,不偏不倚,不走极端,恰到好处,尽善尽美。这就是方法论,它在孔子思想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核心价值。
孔子智慧对于人类社会曾经发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孔子思想是中国古代从汉代到清代的主导思想,是中华民族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中国人在接受了孔子思想之后,中国率先实现了社会的世俗化。中国人用孔子智慧中的中庸之道化解社会矛盾,方式得体,圆润实际,收放自如,没有宗教固有的不可妥协性,避免了很多社会动荡和国家分裂的局面。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能够得以维系,孔子思想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孔子思想至今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中国经历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成绩有目共睹。但自世纪之初始,中国已进入了矛盾的凸显期。三农问题、西部问题成为中国发展的两大难题。体制问题、资源问题、人才问题、技术问题成为发展的“四大瓶颈”。另外,就业、贫富差距、社会治安、公共卫生等诸多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中国的发展。鉴于这种现象,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尔后,胡锦涛同志又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论。显然,“构建和谐”已成为中国执政党的治国理念。
“和谐”理念的提出,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和谐”与孔子智慧有着直接的文脉传承,“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承认它,发掘它,利用它,无疑是有深刻意义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