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一直是中国文学界也是中国文人心中一个难以释怀的结。不久前李敖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被炒作得沸沸扬扬之后,近日又传出巴金先生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记者半信半疑四处证实之后,也听到各界不一的种种反映,“诺贝尔文学奖是否值得中国文人奉若神明”,“中国文人是否一定要踏上诺贝尔之路”,“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离得奖到底有多远”不管承认与否,诺贝尔奖在中国文人甚至中国人心里都已经留有挥之不去的遗憾与期盼。
“渴望诺贝尔奖实际就是渴望认可”
记者第一个前往求证的地方是中国社科院的外国文学研究所,接受采访的陆建道研究员闻知此事后反应平平:“这件事一点也不稀奇,提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陆建道告诉记者,研究所每年都能收到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寄来的选单,上面印有委员会主任的签名,请大家推荐人选,推荐人的身份不限,陆建道进而解释这种提名和奥斯卡提名不同,被提名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经过重重筛选入围参加最后角逐,可一旦入围人选便不再公开。陆建道告诉记者研究所里的选单很少会被寄回,大家对此兴趣不大。而陆建道也是不填写选单的诸多研究员之一。“文学奖和其它理科奖项有所不同,它没有量化的标准,更多的是个人的喜恶、政治因素的影响,当然也会适度考虑内容,正面积极、理想主义的风格似乎更能赢得评委的欢心。”
而对于诺贝尔文学奖本身,陆的理解相对于群情激昂的诺贝尔情结更为冷静与淡然。“在国外并不是所有的作家对诺贝尔文学奖都奉若神明,这个奖项似乎对书商和出版商更为重要。另外诺奖的高额奖项对拿稿酬的作家而言,也有不小的诱惑力。可是回顾诺贝尔奖的历史,许多应该获奖的人没有得到,这就足以说明诺奖并不是权威标准,”陆建道谈锋甚健时常常会插问:“我是不是说得太多了。”而一旦继续下一个话题,陆又恢复急促而略带激动的语速:“中国人对于诺贝尔奖的渴望,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自卑,他们需要得到别人认可,其实中国人没有必要显得过于激动,这样有失风度,应该荣辱不惊。”“而且,诺贝尔奖在评选时带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偏向性,其中有翻译的障碍但也不乏政治取向的偏颇。”
在谈到此次巴金被提名一事时,陆建道认为“巴金先生的作品与诺贝尔文学奖的其它作品相比,内涵稍弱一些,他对人性的复杂描写不够深入,可能年轻人会比较喜欢他的那种感伤的笔调,在我看来,这种提名更多的是对九十岁高龄的巴金先生的一种敬意。”至于能否获奖,陆认为:“每个作品具有相当高的不可比性,这种评比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获奖也并不意味着他就是当代最优秀的作家,其实中国的优秀作家辈出,有实力获奖的作家不止一个。”
“这是美国华裔文人的善意之举”
有消息传出,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赵本夫是国内得知此事的第一人,记者几经周折后采访到赵本夫,尽管略为勉强,但赵的回答还是给了记者一个明确的答案。
4月24日,赵本夫收到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主席王海龙来信,信中称巴老是“当代中国最为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大半个世纪以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享誉世界的崇高声望和国际文化界尊崇的优异基础”,“您对人性和人类尊严的执著探讨和神圣理解已经载入了当代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的史册”。
尽管赵本夫对此也感到意外,但还是按照信上委托向新闻界以及巴金先生转告了信中的邀请。赵本夫告诉记者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设立于约纽,于今年1月成立,已与瑞典皇家学院取得联系,并得回执,巴金是该委员会提名的第一。赵本夫告诉记者委员会主席之一的王海龙是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师,与其已有多年的书信往来。
赵本夫谈及此事时略显勉强但仍算善谈:“这次提名应该是美国华裔文人的一种善意的举动,在国内可能大家不愿自己提出来,而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现当代有不少杰出作家,值得提名,如果没有是一种遗憾。”
但赵本夫同样认为:“中国作家不可能为获奖而写作,是否获奖不必太在意,中国作家不必把一个奖项看得过于重要。”赵同时也说道:“如果能得奖,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对中国而言,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名单中没有中国人是不正常的。我们对国外文学作家的了解非常透彻,但国外对中国的文学和作家却非常不了解甚至可以说是愚昧。”
对于双方理解上的悬殊,赵本夫认为原因很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是西方的偏见和翻译上的障碍,西方对中国还是抱着原来那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而中国的好作品又不能非常辞达意切的准确翻译过去,赵本夫甚至认为中国文学是难以翻译的,象形字的魅力就在于其本身。而关于提名巴金,赵本夫认为凭借巴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贡献应该可以得到这样的荣誉,但至于能不能获奖,赵认为这在于巴老自己是否愿意以及评委的意见。
在采访中,赵本夫不断强调自己只是传达了一个信息,并不愿过多的进行评论,并且已经把此事告知中国作协,用他的话说:“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据他介绍,王海龙已经在美国得知此事已被公开并对其反响表示满意,但是就在巴金被提名的消息传出几天后,巴金先生的女儿李小林断然表示即使巴金获得提名,也绝不会参加,李小林指出:“巴老早就说过,他是为中国人写作,对获什么奖一直都不感兴趣。”(《北京青年报》钟鹭文)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