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纪念馆位于歙县城内小北街。1984年由崇一学堂旧址改建,陶行知少年时曾在此读书。崇一学堂房屋建于清光绪年间,坐东朝西,三间两进,中有天井。原为住宅,1905年歙县耶酥教会在此创办崇一中学堂,简称“崇一学堂”,占地约500平方米,前进为教学区,后进为生活区。扩建成陶行知纪念馆后,大门为东向,用青灰色水磨砖砌,黟县青石门额镌刻胡耀邦手书“陶行知纪念馆”六个填金大字。门厅正中设陶行知胸像。后进为展厅,陈列陶行知的生平事迹、历史照片、手迹、图表、实物等。宋庆龄题词“万世师表”匾额挂在主厅内。在崇一学堂宿舍,北室陈设三张单人床,东侧床边写有“陶文睿床位”五个字,墙上留有陶行知当年题写的座右铭:“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他后来的丰功伟绩足以说明他确实这样做了。
陶行知(1891年-1946年),歙县黄潭源村人,原名文睿,受王阳明“知行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曾用名知行。他15岁入学读书,先后就读于歙县崇一学堂、杭州广济医学堂、金陵大学文学系。1914年赴美国伊利诺大学主修市政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师从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917年学成归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教育系主任、北京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南京安徽公学校长等职。1923年,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开始了他为之奋斗终生的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事业。通过不断的实践,他认为“行”在先,“知”在后,于是毅然抛弃了“知行合一”和杜威的“自然主义经验论”思想,正式更名为陶行知。1927年,创办了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命脉,“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延伸。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的特质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要办求大众解放和民族解放的教育。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实践相联系,反对死读书,强调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的教学论。他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其中“做”是中心。主张“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要求“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并身体力行,同贫苦学生同劳动、同甘苦。陶行知在晓庄师范茅屋礼堂两旁写了一副对联“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梁菽麦黍稷下功夫。”体现了他面对工农大众的教育方针。“生活教育论”在中国教育思想界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在《申报》上发表了一系列宣传抗日的文章。1932年创办了平民教育组织──山海工学团。工是工作,学是科学,团是团体。他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陶行知创立工学团旨在将工场、学堂、社会打成一片,以最敏捷的手段,对大众实施培养普遍的军事能力、生产能力、科学能力、识字能力、运用民权的能力、节制生育的能力等“六大训练”,以达到人人生产、人人长进、人人平等互助、人人自卫卫人的目标,从而拯救整个中华民族于生死关头。1939 年他在重庆创办了著名的育才学校,1944年10月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不久当选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主编《民主教育》和《民主》杂志。1946年1月,与李公仆等人创办社会大学,并担任校长。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陶行知创办了晓庄师范、上海山海工学团、重庆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1946年7月25日,他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上海。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情,为人民的教育和民族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身。陶行知病逝后,延安各界举行了隆重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题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周恩来高度评价他“是一个毫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称他是“万世师表”,郭沫若盛赞他“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
陶行知逝世了,然而他的精神不死。其创立的事业后继有人。在今日黄山尤其是教育界,学陶、师陶、研陶蔚然成风。安徽省行知中学,是安徽省陶行知研究会的实验基地,自1983年以来,共培养了蚕桑、多种经营、茶叶、园艺、美工、水利等20多个专业的2000多名毕业生,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有用之才。歙县行知小学开展了“文化早餐”、“社会实践”实验,1990年获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国陶行知基金会“陶研优秀成果奖”。陶研之花在黄山结出了丰硕之果。
为了纪念缅怀陶行知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991年,歙县人民政府在城西门中心建立了“行知公园”,园名为时任总理的李鹏同志题写,公园左侧耸立着一块末经雕琢的大青石,重约15吨,正面写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背面题写“爱满天下”几个大字,为陶行知手迹。公园广场竖立着一尊陶行知铜像,身穿长袍,戴眼镜,左手握卷,侧身举目远眺。铜像高3.1米,重1.3吨,底座为大理石基,2米高,上书“陶行知1891-1946”一行字,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孙起孟手笔。铜像右侧有一堵纪念墙,上写“万世师表”四字,系宋庆龄手书。公园右侧建有象征陶先生“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三圆亭。圆亭周围花圃遍植碧桃、紫叶李,蕴含桃李满天下的含义。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寄托着故乡人民对陶先生的怀念之情。在黄山风景区西海至光明顶的盘山道上,1996年建立了一座“行知亭”,亭柱上镌有陶先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名言,亭前的石牌上镌着“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的格言。立于亭中,远眺飞来石,雄奇险峻;近观名言警句,回味无穷。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能得到思想上的薰陶和人格上的升华。
陶行知离开家乡后再也没有回来过。然而他深爱着这片土地和人民。1923年9月,陶行知游览长城时得到一块长城砖,便将这块砖寄给正在筹建的安徽省立第四女子师范学校(今为屯溪隆阜中学),并致信说“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我们四女师既得万里长城之砖,自有在造就人才、保障共和国的路途上进行了。”表示了他对四女师的期望。陶行知在《徽州人的使命》一文中,更是寄希望于故乡的人民,文章从徽州的天时地利谈起,“我们徽州,山水灵秀,气候温和,人民向来安居乐业,真可谓世外桃源。察看他的背景,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和他相似,这个地方就是瑞士”,呼吁徽州人“发奋为强”,团结奋斗,做“有智慧,有实力,有责任心的国民”,把徽州建成中国“一块优美的领土”。作者最后写道,“我以致诚之意敬告我们敬爱的父老兄弟姐妹:我们千万不要辜负新安大好山水,我们要把我们一个个的小生命捧出来,造成徽州的伟大的新生命”。
是的,今天的黄山人正站立于新世纪的门槛上,努力实践着陶先生的教导,为建设一个更加美丽、富强、繁荣的新黄山而努力奋斗着。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