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魏国邺地(今河北省临漳县西)的漳河经常发水灾。对了对付漳河水患,当地人民想了很多办法也无济于事。水灾年复一年地为非作歹,冲毁房屋,吞没庄稼,当地老百姓深受其害。后来,邺地的一些地方官吏、地主豪绅与装神弄鬼的巫婆串通一气,造谣感众。他们说漳河闹灾是“河伯显圣”,只要每年挑选一个美女,送给“河伯”做老婆,就可以使水灾平息,民众安宁。就这样,在官吏豪绅的操纵下,年年驱使老百姓给河伯娶妻,把年轻姑娘扔进漳河。他们还乘机向老百姓索取大量钱物,进行分赃。天灾人祸,使邺地人民贫困交加,无法生活下去。特别是那些家里有年轻女子的平民百姓,担心自己的女儿被选中,只得背井离乡,四处逃亡。
邺城当时是一个军事要地,三家分晋以后,邺地类在韩国和赵国当中,西边是韩国的上党,北边是赵国的邯郸。这么重要的地方,魏文候当然不想让它废弃,于是就派能干的西门豹去当邺令。
西门豹来到邺地,目睹一片荒凉景象,心里很难过。他来到之前,当地官吏已经打发人对老百姓进行一番恐吓。因此,西门豹到邺城后,城内空荡荡不见不影,偶尔看见个把农民,不等西门豹走近,老远就吓跑了。西门豹经过深入调查访问,终于弄清了当地官吏地主为河伯娶妻,坑害百姓的真相。后来,西门豹将计就计,利用为河伯娶妻的机会,将作恶多端的巫婆和三老扔进河里,严厉惩罚了欺压百姓的官吏。接着,西门豹发动人民开凿了十二条渠道,引河水灌溉农田,消除了水灾,使邺地成为相当富庶的地区。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西门豹不信神不信鬼,面对猖獗的迷信活动,自信沉着,依靠人民自己的力量,开渠溉田,为富一方,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我们知道,在科学昌明的今天,还有不必人被封建迷集所蛊惑。
漳水十二渠是我国多首制引水工程的创始。多首是从多处引水,所以渠首也有多个。“十二渠”即修筑十二个渠首引水。漳水是多沙河流,多首引水正是适应这种特点而创造的。多沙河流因泥沙的淤积变化,常使主流摆动迁徙,不能与渠口相对应,无法引水,多设引水口门,就可以避免这样的弊端。另外,如果一条或一组引水渠淤浅了,还可以用另一条或另一组引水渠来引水清淤。漳水渠设计合理,不但有引灌、洗碱、泄洪的作用,而且易于清淤修护,反映出当时农田灌溉事业的进步。直到汉初,漳水渠仍有很好的灌溉功效。
太史公司马迁曾对西门豹有高度评价,他在《史记》中说:“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他还意味深长地引用了古书上这么一段话:“子产治理郑国,百姓不能欺骗他;子贱治理单父,百姓不忍心期骗他;西门豹治理邺县,百姓不敢欺骗他。”并发问说,他们三个人的才能谁更高明呢?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