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柳亚子初名慰高,后改名亚庐、亚子,江苏吴江人。这位少年才子12岁时在"戊戌变法"的影响下,己写出"惋惜谭林,希望康梁",痛斥那拉氏的文章,15岁时,起草了赞颂"戊戌变法"的上光绪帝万言书。毛泽东称赞柳亚子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
柳亚子出生于1887年,12岁随全家从北库大胜村迁居吴江黎里镇。他的父亲柳念曾是清末秀才,参加过金松岑等组织的雪耻学会;母亲费漱芳出生于书香门第,曾跟清代大名士袁枚的再传弟子徐凡如学过唐诗。柳亚子的童年教育基本是由母亲负责的,母亲是柳亚子第一个启蒙的好老师。
柳亚子3岁那年,费漱芳就让他站在红漆立桶上,教他识方块汉字,每天十数字。亚子4岁时,费漱芳向他口授"唐诗三百首",从而为柳亚子提高文学修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母亲和启蒙老师,费漱芳不但教授前辈先贤的文章,还讲乡士先烈的故事。柳亚子16岁吴江应试时,同里爱国志士金松岑、陈去病两先生慧眼识才,柳亚子中了秀才。第二年,松岑先生带着早慧的柳亚子到上海蔡元培创办的爱国学校读书,遂结交章太炎、邹容等革命志士,展现在柳亚子面前的是一个广阔的充满激情的天地。
1903年,柳亚子加入黎里镇爱国团体中国教育会,不久到上海入爱国学社,开始革命生涯。苏报案发生后,他退学回乡,开始在报刊上发表反清诗文。他受卢梭"天赋人权"学说的影响,改名为人权,字亚庐。又仰慕南宋诗人辛弃疾的为人,再更名为弃疾,字亚子。
1909年,柳亚子与陈去病在苏州成立反清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柳亚子任书记员,该社每逢春秋佳日,多在上海愚园等处办文酒集会,1910年他担任南社社刊《南社丛刻》的编辑,并主持社务,《南社丛刻》发行所设在上海望平街,该刊设文选、诗录、南北诗选三大类,专刊社员作品,用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宣传资产阶级革命,鼓吹推翻清王朝。柳亚子在南社期间作了大量的诗歌,他因一些遗老效宋诗格调,由痛恨遗老而迁怒到宋诗,故诗风崇唐。当时,柳亚子与夫人郑佩宜在虹口七浦路租房居住,因没有经济来源,经人介绍担任上海《天铎报》的主笔,发表许多诗文,鼓吹革命。
诗歌是柳亚子生命的一部分,这都缘于母亲儿童和少年时期的培养。他一生中写下了大量声情激越、意气风发的诗篇,计有诗七千余首,词二百首。柳亚子才思敏捷,诗风绮丽而不浮躁。毛泽东称柳亚子的诗"慨当以慷,卑视陈亮、陆游,读之使人感发兴起。"
柳亚子凭着革命热情和出众的才华,与毛泽东结为至交。柳亚子在一首诗中描绘自己与毛泽东的关系:"除却毛公即柳公,纷纭余子虎龙从","一代文豪应属我,千秋历史定称翁"。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曾单独接见柳亚子。柳亚子深受感动,即赋诗一律云:"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诚邀柳亚子来京工作,柳亚子给他写信,《感事呈毛主席一首》云: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后来毛泽东回赠柳亚子一首: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两位诗人诗札来往,历来传为佳话。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