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训练
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
祭祀()五行()脚踝()
愕然()寒噤()颧骨()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阴 huì()潮 xùn()chī 笑()
厚 zhàng 壁()深 dài 色()yìng chóu()()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⑴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萧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鄙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
惘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
隔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________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________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________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________。
5、语句理解:
作者在结尾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项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母亲问他,知道他的家里事务忙,明天便得回去;又没有吃过午饭,便叫他自己到厨下炒饭吃去。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母亲对我说,凡是不必搬走的东西,尽可以送他,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
下午,他拣好了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
夜里,我们又谈些闲天,都是无关紧要的话;第二天早晨,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
又过了九日,是我们启程的日期。闰土早晨便到了,水生没有同来,却只带着一个五岁的女儿管船只。我们终日很忙碌,再没有谈天的工夫。来客也不少,有送行的,有拿东西的,有送行兼拿东西的。待到傍晚我们上船的时候,这老屋里的所有破旧大小粗细东西,已经一扫而空了。
我们的船向前走,两岸的青山在黄昏中,都装成了深黛颜色,连着退向船后梢去。
宏儿和我靠着船窗,同看外面模糊的风景,他忽然问道:
“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
“回来?你怎么还没有走就想回来了。”
“可是,水生约我到他家玩去咧……”他睁着大的黑眼睛,痴痴的想。
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母亲说,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6、选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手法,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刻画了中年闰土________的性格特点。
7、闰土见到了“我”,脸上为什么会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两个人见面后的第一句话,作者都用了省略号,各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画线句子中“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为什么说“似乎”?“可悲的厚障壁”又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是什么原因导致闰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杨二嫂定说灰堆中的十多个碗碟是闰土埋着的。你认为是不是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部分情节作者插入了下一代水生和宏儿的友谊,从全文的构思上看,你认为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雪天,走进曹雪芹故居
到北京正值天空飘雪,我走向曹雪芹故居时,雪似乎下得更大。草地上、树枝上已经积了一层,空气也冷了些,给人一股浓郁的寒气。我不知道恰遇这样天气,有一种怎样的预兆,总觉得有些不解。雪,紧骤地飘飘拂拂,枫树枝上的小鸟在叽叽喳喳,仿佛是因为寒冷,抑或是寻不着食物,我并没有急于走进这位大作家的故居,而是顶着风雪在故居之外的草坪上徘徊。
我怀疑我是否真的走到了曹雪芹故居。难道这就是写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作家的居所?我读过《列夫·托尔斯泰传》,似乎列夫的居所比雪芹的要宽敞雅致得多。我不相信雪芹住在这屋里,吃着稀粥,临了风雪,望着西山写下了《红楼梦》。这里太平淡了。从外观上看,像普通得寒伧的农家院子。这里固然可以在夏天夜晚听京城郊外的蛙鸣,看悬挂于西山东头的月亮,但毕竟是蹲在近乎荒野的境地观看的。有一股悲凉在空旷的野地飘逸,这种氛围成了雪芹审美的最终基调。因为《红楼梦》中处处缭绕着悲切伤感的影子。那贯穿着大部分作品的林黛玉形象,一把一把的眼泪或许正是替雪芹抹的。
但思想是自由的,现实是客观的。雪芹正是居住在这沉寂的郊外,听着村头冷雨,写了十载,才表达了自己的一个心愿。但这个心愿表达得并不完整,他的生命就在贫病交加的风雨中零落了,像枝头的一片枯叶悄悄地零落到了地上,回归了自然,被黄土淹没了,真可谓“一抔净土掩风流”啊!
这样伟大的作家,在叙述曲折的情节之时,怎么忘记了自己生活的曲折呢?为何忘却了自己的生命之舟已经渡到绝地呢?他为何不浪迹江湖,将自己的困苦时光改写之后,再坐在窗前写作呢?难道江湖的险恶让他生了怕的情绪?读完《红楼梦》,我发现我对雪芹的理解是何其苍白,因为情节中感叹生命、忧伤生命、惋惜生命的字句是太多了。
白雪仍旧飘拂得起劲,已经染白了时间与空间,甚至连同我的情感。寒风从西边吹来,吹起了满地的雪花,我走进了雪芹故居。
一切都过于简单。
几根矮小的苦竹,叶子已经被雪压弯了,但似乎还有生命的精神,这是雪芹两百年前亲手所栽?不大的院子里什么也没有,像农家已经荒废的菜园。黑色的泥土已经被雪覆盖了,但从游人的足迹可以辨出本色。我想这是否是雪芹在此望月休憩的场所?二百年前的雪芹也许在此接待他的朋友们,说不定还有一番丝竹苦吟。看来,这是雪芹情思飞跃之地了。伟大常常诞生于平凡之所。
几间中国北方传统式的平房,盖着青色的瓦。从窗棂和木门看,已经被风雨剥蚀得几近朽境了。不过,我认为这增添了故居的价值,因为历史之味更浓了。屋内只有一张北方式的床,几个空而发黑的木质箱子,除此,似乎就没有什么了。但物质的贫困并不等于精神贫困。刚才我站在门外时想,我应从故居里捡拾一个文物之外的东西,以此纪念我在风雪之中对雪芹的拜谒,并由此撩拨我写作的灵感。现在看来,并没有可以捡拾的东西了,何况物质的存在并不等于精神的存在。
远处的一枚枫叶被风吹到了院子里,仿佛在雪地上忧怨着。那是一枚已经完全干透了的叶子,黄中有些发黑,在白雪地上,更显出了生命被风干的痕迹,如同这屋里二百多年前的主人。
我倚着屋子的墙壁体味这经历世纪的建筑,也体味屋内残存的十八世纪之味。但房屋依旧,味已缥缈。
以前,我似乎在一本书上读过,雪芹著书的地方叫什么斋。我要离开故居的时候,没有忘记寻找。白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屋子,但对于书屋的名字,我没有发现题在何处。这是否是被历史岁月淹没了,抑或雪芹根本就没有题什么书房之名。不管如何,我没有见着是有些遗憾的。
关于作家、诗人的故居我去过好几处。苏轼的至今还有那么一大片园林,树木茂盛,有森然之感。杜甫成都流寓之所,一再为后人改建,如今已是古木参天,翠竹婆娑,荷池环绕。杨升庵的桂湖,还是桂花飘香。就是朱熹的居所,也还屋宇宽敞,风雨如故。可雪芹之所,显得平淡有余了。
这些人大概都比雪芹要富余得多,可以在生前为自己的居所设计好形象。而雪芹却凄苦得多,死后靠朋友出资安葬,哪里还能为后来的时光留下宽敞的寓所,供后人休闲呢?
雪芹的晚年只能走进了易安居士的词境了:……冷冷清清,凄凑惨惨戚戚。
我走出雪芹故居,穿过草坪,穿过树丛,让背影在风雪之中消失。而故居的形象似乎在我的意念之中已被大雪覆盖。
13、文章在开头、中间、结尾有三处集中的雪的描写,这些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曹雪芹的故居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开头说“我走向曹雪芹的故居”,而在第二段又说“我怀疑我是否真的走到了曹雪芹故居”,这是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是如何评价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叙述手法,在点的描写上有一处作者集中刻画了一枚枫叶,这一描写与曹雪芹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对比描写名人的故居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有许多富有哲理的语句,如“伟大常常诞生在平凡之所”、“思想是自由的,现实是客观的”、“物质的存在并不等于精神的存在”等等,试任选一例谈谈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sìxínghuáièjìnquán
2、晦汛嗤障黛应酬
3、⑴荒凉、冷落。
⑵看不起。
⑶心里好像失去什么的样子。
⑷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4、辛苦辗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5、答案示例: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
6、对比语言动作神态肖像愚钝麻木
7、“欢喜”是因为与儿时的朋友久别重逢很兴奋,“凄凉”是因为自己的生活境况不好很悲伤。
8、“我”见闰土很兴奋、激动,但又不知从何说起;闰土深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不再仅仅把“我”视为平等的、亲切的朋友了。
9、闰土的称呼表明他与我之间再也没有纯真的友谊了,两颗心再也无法融合了,让“我”心寒,并不真的是外界的寒冷,所以用了“似乎”。“厚障壁”指的是封建等级观念。
10、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11、此为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是,闰土生活非常贫困,且草灰也是他自己要的,有这种可能性。不是,闰土是一个老实的人,且他也十分看重他与“我”童年的友谊,不会做出这样的事。
12、这是“我”与闰土亲密友谊的延伸,这表明了“我”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要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再探人生新路的执著信念与追求。
13、三处雪景描写既扣住题目,又相互照应,同时侧面渲染了曹雪芹故居的寒酸和他当时生活的凄惨。
14、“这里太平淡了”、“一切都过于简单”。但就是在这简单与平淡之中却自有其伟大与深刻。
15、点明了作者的惊诧,也吸引起读者的注意。暗示现实中的故居与想像中的故居差别太大。
16、《红楼梦》中处处缭绕着悲切伤感的影子,感叹生命、忧伤生命、惋惜生命的词句太多了,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物质的贫困造就了精神的富有,曹雪芹于困顿之中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生平经历过于简单,但伟大常常诞生在平凡之所。
17、这枚枫叶与曹雪芹一样,都于飘零之中感受着同样的凄苦而忧怨,任生命渐渐枯萎。
18、通过与其他名人故居的对比,更突出曹雪芹晚年生活的凄苦与悲惨。
19、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思想是自由的,现实是客观的”一句。作者想要说的是:通过故居的悲凉空旷,我们感受到了曹雪芹晚年的贫病交加凄风苦雨的现实心境,而在这现实之中作者又驰骋自己的想像,自由地诉说自己的心愿。现实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无法改变它,但思想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任意发挥。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