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成下列语言运用题
1、选出书写无误的一项()。
A、根深蒂固锲而不舍袖手旁观文采澡饰
B、寻章摘句味同嚼蜡吹毛求此全神贯注
C、孜孜不倦狂妄自大不求甚解咬文嚼字
D、豁然贯通地大物搏前仆后继自欺欺人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关联词。
对于上面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你选择的是B,()恭喜你答对了。()图形B是惟一一个仅由直线构成的图形。
3、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形容词。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数学使人(),科学使人(),伦理学使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4、根据本义写出相应的成语。
A、船挂满帆,一路顺风行驶。()
B、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
C、一抬脚就成功。()
D、事情在于人做。()
5、试比较下列句子中的括号里的词语,指出哪个词最合适,并说明原因。
⑴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试、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撑、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本单元教材以外的有关“求知”的两句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模仿下面句子写一句话。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下面一段话,说说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论证方法常见的有:A、举事例论证法B、讲道理论证法C、引名言论证法D、比喻论证法E、对比论证法。下面各题运用哪种论证方法,请将序号写在括号内。
①我们中国的孔子,也是个好问的人。他到太庙里去,看见每样事物都要问。他知道老子熟悉典籍,就去向老子问礼。他能够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难道真是天生的?( )
②你忍心让你的智慧之门永闭么?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么?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的书柜么?()
③读书贵有疑。宋人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进。”()
④提倡读书有疑,并非不从实际出发,违背科学原理的胡猜乱疑。要疑得正确,疑得有长进,还要善于疑。()
⑤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二、完成下列阅读题
(一)
读“磨脑子”的书
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而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与一般的书籍比较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读这种书的感受就好像啃骨头,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吃现成的肉当然也好,但终究不如啃骨头来得有劲A。
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集中表现。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常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人的愉悦程度大抵与其付出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成正比。读“磨脑子”的书有点像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惟其如此,它所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试想,上珠穆朗玛峰的快乐岂是随便踏上哪个土包儿可以比拟的?
俗话说,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B。“磨脑子”的书正像鲜桃,而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充其量只配叫做“烂杏”。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对于这样一种难得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
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同感,好书一定要精读。一目十行的读法或许适合一般读物,但对于“磨脑子”的书绝不适宜。真正的好书甚至使我们有意放慢阅读速度,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舍不得一口吃完手中的糖果一样。
要真正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要学会适当地拒绝。著名作家李敖先生夜晚从不看电视,全用来阅读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老书”。拒绝,还意味着,既不为某些时髦的写作分心,也不对人为的热点动心,更不为虚假的创造操心。不仅如此,网络的精彩,球赛的热闹,酣睡的香,______,______,都是应该适当拒绝的。否则的话,什么时候“磨脑子”呢?
10、阅读全文,说说读“磨脑子”的书有哪些益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划线的A上两句都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句中“现成的肉”“烂杏”各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联系实际,你认为文中空格处还可以填入哪些“应该适当拒绝”的内容,请写在下面的空格内,句式与上文一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名著往往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的书。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简要地写出你熟悉的一个情节,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和感悟。
名著:《水浒》《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童年》
答: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验和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①有了书,才将古今距离的时间拉近了。②“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从这几句话我们看见了两千四百一十九年前一个名叫孔丘的老头子的形象和疲惫倒霉样子(读《孔子世家》)。③有了书,才将地域的远近缩短了。在黄土高原上我们能望见驶向冰岛的渔船和大海里汹涌的波涛(读《冰岛渔夫》)。读但丁的《神曲》,一个在尘世的人可以认识天堂和地狱。读吴承恩的《西游记》,一个最现实的人也能像猴子一样可以入地腾空。书,什么不给你呢?足不出户,而卧游千山万水;素不相识,可以促膝谈心④。给城市的人以乡村的风光,给乡村的人以城市的豪华。年老的无妨读血气刚盛的人的冒险故事,年轻的也可以学饱经世故的长者的经验。
书籍是会提高人的□⑤从____⑥到文明,从____⑦到崇高。高尔基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好的理想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真是这样,读书愈多,应当愈富于睿智,愈具有眼光。
因为那样,可以经验得多,见闻得广啊!小气的人该会大方一点,狭隘的人该会开旷一些。“学问就是力量!”有人这样强调说过。自然,也还是有俗不可耐的读书人的,正像有博雅的文盲一样。但愿有博雅的人再多读上一些好书呢,我想他会像纯钢之出于生铁、更近乎炉火纯青了。因而有了黄庭坚“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和梁高祖“三日不读谢玄晕(南朝齐著名作家)诗,便觉口臭”那样的话。
读书吧,从书里找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东西吧!富有真理的书是万能的钥匙。什么幸福的门用它都可以打开。
14、简答:
⑴第一段中②与①的内容关系是:②是①的____;①与③的层次关系是____。
⑵第一段中④素不相识,可以促膝谈心”,“促膝谈心”的双方指的是____和____(各限两字);第二段中⑧“那样”指的是________。(原文四字短语)
⑶第二段□⑤处的标点符号应该是 (A、。B、:C、──D、!);为⑥⑦处划横线词语补出两个反义词:⑥________⑦________。
15、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补充论据。注意:任做一题。
⑴给分论点“有了书,才将地域的远近缩短了”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按原文“读……”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给分论点“书,什么不给你呢?”补充一个道理论据。(仿文段此论点的表述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总体上看,最符合文段思想的一项是()
A、逐步深入
B、分别介绍
C、由分到总
D、正反比较
(三)
真正的强者
①回想我年轻的时候,仰慕各种各样的强者,也热切地希望自己能成为强者。
②什么是强者?我曾毫不含糊的回答:能战胜别人的便是强者。
③在战场厮杀,英勇善战,威震敌胆,能踏着血泊穿过硝烟走向胜利的人;在运动场上称雄,在力量、速度技巧中遥遥领先,能赢得金牌和奖杯的人;在考场上拼搏,沉着应战,才思奔涌,以一胜百,能荣获金榜题名的人;在平凡岗位上忠诚地、勤奋地、创造性地工作,被同行和同辈誉为“佼佼者”的人,这样的人可谓强者。
④经历了富于幻想的少年时代、经历了勇于进取的青年时代,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挫折和苦难,当我沉思着迈向中年的时候,惊讶地发现,我已从旧的战胜别人的强者梦中醒来,又跌进了一个新的战胜自我的强者之梦。我不渴望战胜别人,而是强烈地希望战胜自己。我想,一个人要战胜别人并不太难,往往只需要付出双倍的努力;但要正视和克服自身的弱点,却要有十倍的勇气和百倍的坚强。
⑤有的人会因为自己聪明能干或血统高贵而骄傲自大,他们要战胜这个弱点,不知要碰多少回壁,挨多少次批评,作多少番深深的反省,他们是人生征途上的马拉松冠军。有的人为了战胜疾病和伤残,忍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巨大痛苦,无畏地向死神宣战,坚韧地同命运抗争,把厄运的千斤重压举起和推倒,令重量级的举重猛将也肃 然起敬。还有那些为战胜私欲而处处克己的人,为战胜暴力而时时制怒的人,为战胜怯懦而不断自勉的人,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
⑥朋友,不要冲着别人逞强吧,假如你能在思想上、作风上、性格上、气质上、心理上、身体上战胜自己的弱点,你便是一个真正的强者。
18、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A、提出论点,引出下文
B、提出论题,引出下文
C、从回忆入笔,引出下文
D、从回忆入笔,总领全文
19、作者说“我已从旧的战胜别人的强者梦中醒来,又跌进了一个新的战胜自己的强者之梦……”旧“梦”是指________,新“梦”是指________。
20、从全文看,作者提出的观点是____________(可用原文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
21、第⑤段画线句中“他们”后为什么用逗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仿文中第⑤段最后一句的句式,再写一句话。
还有那些____________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
(四)
①科学与艺术,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本来是结合在一起的。大约从16世纪开始,科学进入了分门别类的研究,同时科学与艺术就隔膜起来。
②分道扬镳使两者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辉煌成就,同时也给两者带来困窘。本来,人的左脑专司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则司形象思维功能和综合功能,二者通过处于中间位置的结合胼胝(pián zhī,大脑两半球的底部联合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组织叫胼胝体)而传递信息,交互作用。然而,一些潜入科学深宫或钻入艺术象牙塔而心无旁顾的人,由于思维长期集中在一边的脑半球内进行,便易产生心态失衡,乃至心理畸形。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患有神经过敏症,荷兰伟大的画家梵高则患有抑郁症。
③也许是这种绝对分离,使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感到孤寂和厌倦,所以近百年来,许多科学家便涉猎于艺术,而不少艺术家也开始垂青于科学。结果,不仅有益于心灵的健康,而且有助于事业的创新。
④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仅给个体的科学家或艺术家带来福音和成就,而且使科学群体和艺术群体呈现新的前景。正因为如此,当今的一些科学大师、艺术大师都力图推翻科学与艺术之间人为的藩篱,实现两者的大融合。
⑤高科技与艺术各行其道,怎会走到一起?李政道先生的一席话可谓鞭辟入里:“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她们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而随后的感受升华和情感又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因素,我们的智慧 能够开创新道路吗?没有智慧,情感的因素能够取得完美的成果吗?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她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23、分析加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⑴第①段中“隔膜”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⑵第④段中“如此”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24、与文中第④段划线句子含义相同的语句是(填写原句)________________。
25、根据文意分析“也许是这种绝对分离,使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感到孤寂和厌倦”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选出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A、列举物理学家牛顿和画家梵高的事例,主要说明科学与艺术的绝对分离使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各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必定会带来困窘,并导致严重的后果。
B、最后一段中引用李政道先生的话是为了说明科学和艺术能够重新走向融合的原因。
C、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科学和艺术经历了早期结合在一起,后来分道扬镳,各行其道,到现在又走到了一起的过程,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D、本文用词精当,准确生动,很好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如:第②段画线句子中“潜入”和“钻入”两个动词不能互相调换;第④段画线句中“藩篱”一词是“思想障碍”的形象说法。
E、本文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引用等说明方法,介绍了科学和艺术两门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了科学和艺术应该相互结合、共同进步的道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母亲的一声呼唤,荡漾着爱的涟漪;朋友的一声呼唤,打开了紧闭的心扉。地球呼唤我们警醒,时代呼唤我们前行。呼唤是提醒,是关注,是引领。呼唤来自思考,呼唤源于真情。呼唤责任,呼唤燕子归来,呼唤童心不泯……生活中,多么美好的感情凝聚成一声呼唤,又有多少遗憾期待着一声呼唤。我们经常感受到对方的呼唤,也曾由衷地发出过呼唤。
请以“呼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A“澡”应为“藻”,B“此”应为“疵”,D“搏”应为“博”)
2、要是那就因为
3、灵秀周密深刻庄重
4、A、一帆风顺
B、袖手旁观
C、一蹴而就
D、事在人为
5、⑴测量,因为“测试”是对机械、仪器和电器等的性能和精度进行测量,而此句的 意思是用仪器对科学实验中的有关数值进行确定,故用“测量”。
⑵支配,因为“支配”是对人或事物起引导和控制的作用,而“支撑”是抵抗压力使东西不倒塌或维持。
⑶领悟,“领会”一般与“精神”等搭配,“领悟”一般与“知识”等搭配。
6、根据答题实况评改。
7、根据答题实况评改。
8、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是实验的精神,就是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9、①A
②D
③C
④B
⑤E
10、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得到非同一般的快乐;是与智者的对话。(意思对即可)
11、第一问:比喻论证。第二问:“现成的肉”指不磨脑子的书;“烂杏”指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
12、例:游戏的畅快电脑的奇妙影视的缤纷旅游的轻松散步的悠闲
13、能简要写出一个情节。写出与情节有关的体验和感悟,并言之成得。
14、⑴举例或论据,并列;
⑵读者、作者;读书愈多;
⑶B;野蛮;庸俗
15、最后一段:读书吧……可以打开。
16、与原文中表述相仿,内容正确即得分。
17、A
18、B
19、战胜别人;战胜自己
20、战胜自己,就是真正的强者(也可用原文回答)
21、意在强调主语“他们”,肯定(赞美)能战胜自己弱点的人是强者。
22、要求:
⑴句式相同;
⑵内容应是属于战胜自己方面的。
23、⑴比喻科学和艺术完全分离,成了独立的学科。(意思对即可)
⑵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不仅给个体的科学家或艺术家带来福音和成就,而且使科学群体和艺术群体呈现新的前景。(意思对即可)
24、“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只答出其中一句扣分,多答不得分。)
25、因为科学与艺术本来就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且人的左右半脑尽管专司的功能不同,但能相互传递信息,交互作用(或者答:如果一味在某一领域“走火入魔”,就会心态失衡,乃至心理畸形。)
26、A、C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