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20%)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汲取(jí)根深蒂固(dì)持之以恒(héng)B、诘难(nán)锲而不舍(qiè)味同嚼蜡(jiáo)C、滞碍(zhì)吹毛求疵(cī)狂妄自大(wàng)D、诓骗(kuāng)豁然贯通(huò)袖手旁观(guān)
2、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一帆风顺模式地大物博
B、不知所措创意怀古伤今
C、孜孜不倦灵感前扑后继
D、不言而喻推敲自欺欺人
3、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⑴是否存在____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⑵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____事物的真相。
⑶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____虚心的态度。
A、富余发现拿
B、富有发现抱
C、富有发明拿
D、富余发明抱
4、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这句话用了________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3分)
5、句中词语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是()。(2分)
A、求知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B、汉语有丰富的宝贵遗产,值得咱们骄傲。
C、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
D、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驳论性的议论文,指出批驳的论点:_____。按的________顺序反驳的。(3分)
7、李铭同学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成绩一直不好,朋友们认为很有必要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请你以朋友的身份,按下面的不同要求各写一句,帮助李铭提高认识。(注意得体,不限字数。)(6分)
⑴用激励的语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用规劝的语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用批证的语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0%)
(一)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8、作者批驳的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概括第二段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应该怎样理解“不求甚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对读书的观点是怎样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你的读书实践,谈谈学了这篇文章对你的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
①高尚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读书的,只有精于读书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品德高尚,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
②读书,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读书,是人生的艺术享受,其乐无穷,美不胜收。要做到自觉地读书,既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又是一种境界。进入新世纪后,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不读书,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国际科学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竞争。要在这种竞争中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就必须读书求知。
③读书求知,对道德大厦的塑造,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今世说》上有名言日:“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读书与德,确实不可分开。无德是一种愚昧,“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说苑》)。不读书的人,只会在黑暗中摸索,不可能脱离愚昧的苦海。无德,是一种邪恶的品性,是兽性的一种表现。“学则正,否则邪”(杨雄《法言·学行》);“学则治,不学则。乱”(黄宗羲《明儒学案》)。由此可见,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必须认真读书。
④当然,读书要有选择。我们不仅要读书,而更重要的是要读好书。 事实证明,读好书,能使人走向光明,进入德的境界;读坏书、邪书,会使人走向绝路;不读书则会导致人进入黑暗的深渊。只有多读好书,才能治邪、治恶,促使美善之树长出文明的花朵;无德,是灵魂的卑鄙,是干坏事、办错事的一种动因。“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笛卡尔语),“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语)。“腹有书气自华”,多读好书,可以使自己的人格高尚,灵魂伟大,不干坏事,少办错事。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驱和鲁迅、茅盾、邓拓等有作为的作家,都是一生手不释卷、博览名著的知识渊博者;反之,历史上那些昏君奸臣、邪恶歹徒、民族败类一类人物,很少有喜欢读书的,更谈不上读好书。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____,____,如果这些人能够读点好书,他们会成为历史罪人吗?“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应当从读书开始。一个不读书的国家,只能是一个愚昧的国家,而愚昧的国家是不能进行“以德治国”的。
⑤要落实“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须营造好“以德治国”的社会环境。而倡导读书求知,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便是营造好这种环境的根本途径。让我们人人都拿起书来,汲取人类宝贵的精神营养吧!
13、读完全文,概括出全文的中心论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③自然段主要采用_____论证方法,阐明了______关系。(3分)
15、第④自然段主要采用_____论证方法,阐明______的道理。(3分)
16、请你为第③自然段另外选择一条有关读书的名言作为论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你从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选取两个典型事例填在下面空白处,与上下文意思相联接,构成一个排比句,作为第④段的论据。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______,________。(4分)
(三)
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诚规劝的话听起来虽不顺耳,可对我们立身处世却是有好处的。从犯错误者来看,逆耳的忠言固然利于行;但是若从劝诫者来说,顺耳的忠言岂不更利于行吗?
邹忌和伍子胥进谏,目的都是希望君主纳谏除弊,修明政治,富国强兵。他们二人进谏的都是忠言,按理说都利于行。但效果却迥然不同,原因何在?在我看来,主要在于忠言顺耳与否。邹忌用类比、暗示的方法,委婉规劝,锋芒含而不露。齐威王听起来顺耳、舒服,采纳了邹忌的意见。而刚愎自用的吴王正陶醉于胜利,沉迷于酒色,听伍子胥的逆耳忠言便觉刺耳,反感;加上奸佞进谗,伍子胥不丢命才怪!同是忠臣进忠言,却有两种不同的结局。这就证明,忠言顺耳更利于行。
顺耳的忠言有时所起的作用是逆耳忠言所不能相比的。大家知道,对那些“二进宫”、“三进宫”的人来说,法律尚且不怕,逆耳的忠言恐所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相反还可能触发恶性事件。对于这些人,我们若能用顺耳之言去诱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爱,明白社会并未抛弃他们,也许效果会更好些。晋人周处在陆云劝导下“遂改励,终为忠臣”,不就是证明吗?不要因为他们是犯过错误的人,便恶言相讥,甚至责骂。你虽然用心良苦,想用逆耳之方使他们改正错误,踏上新路;但要知道他们也是人,同样需要别人的____、____、和____、____。你若责骂,就好比在他们受伤的心上再加把盐又捅上一刀,他们会更加瞧不起自己,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对于成绩不好的孩子来说,老师、父母也不应责怪他们。诚然,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孩子取得好成绩?恨铁不成钢,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责骂只会使他们由害怕到厌弃,成绩会进一步下降。此时,他们需要的是安慰鼓励,逆耳之言对他们来说无异于砒霜了。
我们的领导干部,用顺耳的忠言去教育犯错误的同志,尤其重要,不能因为你是领导,就居高临下,要架起机关枪,横加扫射,以恶语伤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渴望被人尊重、理解。若是你犯了错误,你还愿听到逆耳、伤心的话吗?
18、按顺序在横线上填词正确的是()。(2分)
A、原谅安慰尊重理解
B、尊重理解安慰原谅
C、理解尊重原谅安慰
D、尊重理解原谅安慰
19、最后一段的画线语句在这里比喻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邹忌和伍子胥进谏的不同点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文中画出第3段的中心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3、为了论证中心论点,本文使用了哪些事实论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文主要使用了_______、_______这两种论证方法。(2分)
三、写作(30%)
25、请你为小明设计一段话,既告诉奶奶如何吃药,又能消除奶奶的紧张心理。(5分)
小明的奶奶得了高血压,心理比较紧张,医院给奶奶配了一瓶降血压的药,标签上注有:5mg×100片,[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mg,一日三次,待血压明显下降后,改为一日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B
4、“反复”;“排比”;从内容上看,揭示了对方论据,抓住了要害,从摆出的事实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是将揭露的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政府。
5、B
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按逐层推进的逻辑顺序反驳的。
7、表述不求一致,表达内容和语气必须符合要求。
8、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9、从“不求甚解”的出处,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
10、“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领会要旨。
11、读书的要诀在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12、略(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从对“不求甚解”的理解,对自己实践的评析来谈都可以。)
13、以德治国必须读书求知。
14、引证或道理论证 读书与个人道德品质形成之间的。
15、对比论证、事例论证 读书一定要有选择(读书要选好书)。
16、示例: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只要有关读书的名言即可。)
17、示例:汪精卫充当汉奸;成克杰贪污受贿;张君杀人抢劫等。
18、D
19、领导站在群众之上,指手划脚,严厉指责,以恶语伤人,让人抬不起头来。
20、邹忌运用类比、暗示的方法 ,委婉规劝,锋芒含而不露,齐威王听起来顺耳,舒服。伍子胥的忠言逆耳,刚愎自用的吴王便觉刺耳,反感。
21、顺耳的忠言有时所起的作用是逆耳忠言所不能相比的。
22、忠言顺耳更利于行。
23、急忌和伍子胥进谏的事实。晋人周处在陆云劝导下“遂改励,终为忠臣”的事实。
24、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25、略。
26、略。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