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注音。
⑴哺()育 ⑵屏()障 ⑶懊悔()
⑷回环曲()折 ⑸炽()痛 ⑹嗥()鸣
2、按拼音写汉字。
⑴澎pài() ⑵狂lán() ⑶qí()祷
⑷斑lán()⑸默qì() ⑹gèn()古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污秽:________________
⑵狐仙姑深夜的谰语谰语:________________
⑶但是他哽住了哽:__________________
⑷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标直: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⑴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⑵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⑶“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⑷“放学了,──你们走吧。”()
5、分析下列句子的含义。
⑴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⑴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⑵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⑶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⑷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7、填空。
⑴《最后一课》的体裁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这篇文章以_________为背景,“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本文的线索。
⑵《黄河颂》的词作者是________。《黄河大合唱》由________谱曲。
⑶《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⑷《土地的誓言》作者是_________,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
8、如何理解《黄河颂》中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象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乙]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瘦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加思虑地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甲]段选自课文《最后一课》,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段都以战争为背景,它们的主题是()。
A、[甲]段是爱国,[乙]段是反战
B、[甲]段是反战,[乙]段是爱国 (解答此题,先要概括两文的主题)
C、[甲]、[乙]两段都是爱国
D、[甲]、[乙]两段都是反战
3、[甲]段写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新字帖上都是“法兰西”“阿尔萨斯’的圆体字,其目的是要从侧面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段写老妇人多次重复“一,二,三……”,其含义既是指老妇人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痛苦诉说,也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段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请摘取一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道题很活!)
5、[乙]段对老妇人身体状况的描写用了一个短语,请摘出来,说说这样描写是为了揭示什么?
短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揭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段的结尾写“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道题也很活,解答时不要离开“对战争危害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题目: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1] 据调查,不少中学生不大懂得关心父母,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很少为父母或其它长辈做些什么……
[材料2] 12岁的女孩李根有一位身患重病的聋哑父亲,他夜里常犯病咯血。为了伺候父亲打针吃药,李根每晚临睡前把一根尼龙绳的一头系在父亲的床头上,另一头系住自己的脚腕,这样,父亲犯病时就可以拽动绳子叫醒她。
1、上面两则材料,反映了当代青少年对待长辈的两种不同的感情和做法。根据材料的主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见所闻,选取一两件具体事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要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
2、根据上面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五六百字的议论文,谈谈自己的看法。题目自拟。
要求:以上两题,任选一题。文中如需出现人名、校名,请用××代替,否则扣分。
〖例文〗
秋雨中,诉不尽的悔恨和思念
又回到秋风瑟瑟、秋雨凄凄的故乡。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到一座长满枯草的墓旁,停住了。泪水溢满了双眼。泪光中,我依稀见到那苍老而憔悴的面孔。
“姥姥,我看您来了,您能听见我说的话吗?”我跪在姥姥的墓前内心的忏悔奔涌如潮……
无法忘记,姥姥用仅有的几个鸡蛋换来的帆布书包,也被女孩毫不怜悯地扔进凄楚的秋雨中。更无法忘记,漆黑的大雪夜,姥姥曾背着发高烧的女孩去十里外的镇上看病,姥姥跌倒了多少次,流了多少泪和汗。女孩康复了,而姥姥却在那个雪夜酿成了终身残疾。
女孩是姥姥放飞的一只风筝,一根细细的丝线牵住姥姥的心和那期盼的目光。女孩长大了,可她体会不到那颗充满挚爱的心,还是常常惹姥姥生气。
如今,女孩坐在这肃静而庄严的考场上,展卷作文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鲜亮的“孝”字。顿时,姥姥的爱又像烈火一般炙烤着她……
一朵不起眼的野花,本可以温暖一颗孤寂的心;一个小小的野果,本可以带去浓浓的甜意;一句普通的问候,本可以带去无限的安慰……可女孩没有,她只会惹姥姥生气。有好几次,姥姥高举着木条,怒视着自己的亲外孙女,然而每每到了最后,木条都是无一例外地软软落下。姥姥心疼呀!
如今,姥姥已经永远去了。她留给人们一个未圆的传说,留给女孩一个未完的思考。
那个女孩就是我。
今年的今天,我又一次提及那段在我心中永不褪色的往事,埋藏心底的仍是深深的忏悔和思念。假如时光可以倒转,我一定会奉献给姥姥一份浓浓的孝心……
〖简评〗
这是河南省一位考生的作文。
这是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作者精心选择自己和姥姥生活的几个小片段,浓墨重彩地抒发了自己对姥姥的忏悔和思念之情。虽然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但文章内容并不散乱,因为文章的脉络十分清晰,那就是“我”对姥姥的忏悔与思念之情。本文真挚感人,文中虽弥漫着悲哀、伤感的气氛,但格调高昂而不消极,“我”对姥姥的忏悔和思念,表现出“我”对姥姥的爱,这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教益。
作者多次运用排比、比喻,很好地抒发感情,极富表现力。如“一朵不起眼的野花,本可以温暖一颗孤寂的心;一个小小的野果,本可以带去浓浓的甜意;一句普通的问候,本可以带去无限的安慰……可女孩没有,她只会惹姥姥生气。”深深地表达了“我”对姥姥的歉意和思念。作者还善于用瑟瑟的秋风,凄凄的秋雨烘托自己的悲伤之情,极富感染力。景物描写着墨不多,对烘托感情却恰到好处。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⑴bǔ ⑵píng ⑶huǐ ⑷qū ⑸chì ⑹háo
2、⑴湃⑵澜⑶祈⑷斓⑸契⑹亘
3、⑴污秽:肮脏的东西。
⑵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⑶哽:声气阻塞。
⑷标直:笔直。
4、⑴话题转换
⑵解释说明
⑶声音中断
⑷解释说明
5、⑴这是写小弗郎士的感受,表现了他对普鲁士士兵行为的憎恨和讽刺,也是反抗心理的一种表露。
⑵使用同一种语言是一个民族的主要特征之一,牢记祖国的语言,就会永远记住祖国,激发爱国热情,为恢复国土和维护民族尊严而斗争。
⑶表明小弗郎士在老师的教育下,开始觉悟,产生了学好祖国语言的强烈责任感,所以感到老师讲的似乎挺容易。
6、⑴反问⑵比喻⑶反复⑷拟人
7、⑴小说法都德普法战争小说的主人公小弗郎士“我”的见闻和感受
⑵光未然 冼星海
⑶李大钊
⑷端木蕻良
8、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因为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二、阅读
1、法都德
2、A
3、韩麦尔先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战争中失去三个儿子控诉
4、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烘托教室里的爱国气氛
(此题要选答自己理解最为深透的细节!)
5、瘦弱而多病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痛苦和折磨
6、这句话含蓄地表现了人们在思考,思考战争的可怕,思考战争的罪恶,从而很好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此题要紧紧围绕“对战争危害的思考”进行解答!)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