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第二单元》达纲检测(A级)

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七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 > 《第二单元》达纲检测(A级)

【巩固基础训练】

一、文言文阅读

㈠默写。

1、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2、可汗问所欲,_______________;愿驰千里足,_______________。

3、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____;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

(以上均选自北朝民歌《木兰诗》)

㈡阅读下面一段诗歌,完成1~4题。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解释下列词语。

⑴户()⑵红妆()

⑶著()⑷云鬓()

2、翻译加横线的诗句。

⑴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诗来看,本段属于_____,(A、详写B、略写)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纳这段诗歌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文中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哽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钟声响了意味着什么?“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对韩麦尔的刻画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集中体现了韩麦尔先生________的思想感情。文中最能表达韩麦尔先生心声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话也不说”。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1、文中提到哪几种“趣味”,怎样才能获得这种种“趣味”?怎样理解这些“趣味”?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文通篇使用比喻,其中“长江大河”比喻________;“旅途征人”比喻________;“扬子江、黄河”比喻________;使用比喻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的意思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艰难的国运”指的是什么?“雄健的精神”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现实,简单说说我们今天还是否需要“雄健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㈢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下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1、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从中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⑴故乡的土壤是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粗的“埋葬”一词换成“回响”或“飘荡”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结尾作者对关东原野的称呼由前面的“她”变为了“你”,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把上文划分三个层次,并概括层意。

⑴第一层:从______到______;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第二层:从______到______;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第三层:从______到______;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纳选文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题目 以“还乡”为题,将《木兰诗》中第六段(“爷娘闻女来……不知木兰是女郎”)改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例文〗

还乡

“木兰回来了!木兰回来了!”乡亲们看见木兰回来了,都奔走相告。木兰从大路上望去,爹、娘站在城外那棵高大的白杨树下,旁边站着许多乡亲。木兰的心里一阵感慨:自从那年替父从军上了战场,已有十二年没有回家了。如今打了胜仗,又受了皇上的奖赏,此次与战友一道还乡,得多尽尽我这做女儿的孝心。心里想着,脚下的步伐又加快了许多。

等到了大家见面,母女相对之时,娘儿俩抱头痛哭。哭过之后,木兰问道:“娘,我姐姐与小弟可好?”

“好。你姐姐听说你回来,就赶忙打扮起来,这会儿在给你收拾房间呢。小弟忙着杀猪宰羊,为你洗尘。”说着大家又笑起来。

木兰这时回过身来,跪在地上对爹说:“爹,女儿一走十二年,没能在爹爹身边尽女儿的孝心,恕女儿不孝!”

“快起来,快起来,我的好女儿。”父亲扶起女儿,大家一起回家去了。

回到家中,不免与姐弟、家人们又是一阵亲热。最后,木兰回到自己的闺房中,脱下战袍,换上旧时的女儿装,来到梳妆台前,对着镜子仔细梳妆,左右端详。姐姐在一旁打趣道:“哟,还是那个漂亮、聪明的花木兰。”说得木兰脸上浮起一阵红晕。木兰心想:我替父从军,穿的都是男装,今天换上旧时的女儿装,准要叫同伴们大吃一惊。于是,木兰走出门外,招呼伙伴。伙伴们一看,先是一惊,后来听了木兰的陈述,都伸出拇指称赞木兰是个好女儿。

〖简评〗

改写不可与翻译等同,改写是根据对原文的理解,加入自己的想像敷衍成文,本文较好地理解了《木兰诗》中的一段情节,根据自己的想像改写,人物的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对木兰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可信。全文语言流畅、朴实。

【提高能力测试】

一、文言文阅读

㈠默写: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____,两三点雨山前。_____________,路转溪头忽见。(辛弃疾《西江月》)

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人有矛与盾者,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解释加粗词:

⑴人有矛与盾者 鬻: ________。

其盾之坚 誉: ________。

俄而又誉其矛曰 俄而:________。

⑷物无不也 陷: ________。

2、翻译文言句子。

⑴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源于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它常用来比喻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题。

最后一课

刘燕敏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回来之后,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

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不再丑恶,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1、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饱学”的意思,并再写出两个含有“饱”字的成语。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个弟子除掉杂草的方法各不相同。对于前两个弟子的回答,哲学家的态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对于后两种方法的态度却只字未提,为什么?请你用简短的词语,描写哲学家的神情、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是否是言而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像四个弟子再来原地相聚的情形,他们的心理活动会有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一句话含蓄、意味深长,它在全文的作用是________。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哲学家为什么在带着学生“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后,给学生上这“最后一课”?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壶口瀑布: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宁明

落日,苍鹰,暮色,群山,我们在这样的背景的衬托下,恋恋不舍地离开陕北,奔向秦晋峡谷,去寻找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壶口瀑布。

汽车沿盘山路爬行,秋风苍凉沉寂,黄河浩荡东流。我们的心绪还沉浸在陕北高原,沉浸在沟壑纵横、如诗如画、如泣如诉的风景中。陕北,贫穷、闭塞;陕北人,顽强、质朴。一如脚下这千古奔流的民族圣河,盛满民族全部的辉煌和苦难。当我们离开陕北,走近壶口瀑布,希望心情不再沉重。

车窗外,渺无人烟,屋舍稀落,断垣残壁,瓦砾成堆。车拐过最后一道山梁,黄河从视线中消逝。蓦然,一股惊天动地的声浪铺天盖地而来,①黄河以雷霆万钧之势,呐喊着迎接我们这群不速之客。车停道旁,喧哗停止,苍茫暮色使我们看不见黄河之水,只能静静地用耳,准确地说是用心,听黄河母亲的倾诉。

上古,黄河奔泻至此,形成滔滔洪流。河道不畅,横溢流淌,黄河成为不可抗拒的洪灾。大禹用疏导之法,劈开吕梁山,凿开龙门,给后人留下名闻遐迩的壶口瀑布。

翌日清晨,我们走近壶口瀑布身旁,立刻被她博大的气势所震撼。黄河之水显得宽宏博大,奔放无羁。此时,我才知晓李白为什么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壶口两旁,山岩断裂,赤裸畸形,筑成两条坚固峰带,如鬼斧神工。金色的波涛从远方滚滚而来,惊涛拍岸,金液飘荡。雾气蒸腾,水天一色。七色彩虹在阳光照耀下,横跨两岸。黄水万顷,无拘无束,慌不择路,在秦晋峡谷奔突涌荡,左回右旋,掀起团团浪花、泡沫。

壶口河槽错落,岩石犬牙交错,水流跌宕,像古老的石犁烈马分尸般撕碎水层,犁开波面。云腾雾裹,浇入壶口,挤入龙槽。黄河雄浑博大的身躯突然痉挛收缩,又被大自然鬼使神差般撕裂。

此时,②黄河畔上,气流在抖动,山在摇晃,大地在颤栗。“声震四十里,烟雾溅湿人。”天和地斑斓的色彩和声响都消失了,黄河似是地下奔突出的岩浆,发出无尽的雄伟轰鸣。

壶口瀑布西畔,陕北一片莽莽苍苍,游人三三两两。东畔,山西人大搞旅游,灯火闪烁,游人如织。同一条黄河,“东边日出西边雨”。遥想当年,两岸码头红红火火,人声鼎沸,真使人有沧海桑田之感。壶口瀑布宽度达千米,主瀑难以接近。同行的女记者忙于录音,价值几千元的照相机掉进龙槽,转眼无影无踪。壶口瀑布,烟波浩浩,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当年,光未然到此,慷慨激昂地写下中外驰名的《黄河大合唱》歌词。

面对壶口,你唱不出“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的《纤夫的爱》,你只能高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壶口瀑布,观之,如万马奔腾,听之,似惊雷行空。浩浩乎,中华民族之文化;荡荡乎,中华民族之精神!

(选文有删节)

1、第二段说黄河“盛满民族全部的辉煌和苦难”,联系全文请具体说说:“辉煌和苦难”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文中找一组形容词来概括黄河的特点;并说明写壶口瀑布为何先着力描写黄河之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文中找出语句来说明壶口瀑布的特点?(限于20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描写壶口瀑布是为了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试从本文中概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限于10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以《黄河大合唱》和《纤夫的爱》来结尾,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㈢阅读下面歌谣,完成1~4题。

长城谣

潘孑农

万里长城万里长,

长城外面是故乡。

高粱肥,大豆香,

遍地黄金少灾殃。

自从大难平地起,

奸淫掳掠苦难当。

苦难当,奔他方,

骨肉离散父母丧。

没齿难忘仇和恨,

日夜只想回故乡。

大家拼命保故乡,

哪怕敌人逞豪强。

万里长城万里长,

长城外面是故乡。

四万万同胞心一样,

新的长城万里长。

1、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初期的1937年。请问这首诗为什么要以长城为题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从大难平地起”中的“大难”指的是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四万万同胞”而不是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这首诗的韵脚和押韵的韵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请以“我 ________黄河”为题,横线上可填“心中的”“见到了”等词语,写出你对黄河的希望、祝愿、颂扬。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例文〗

我见到了黄河

彭涛

黄河,国人皆知,因为她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中华民族的摇篮。但是真正有机会见到她的人却并不很多。今年暑假,我跟着爸爸去郑州,才有幸一饱眼福。

经过近八个小时的旅行,傍晚,火车驰过詹店。这时爸爸告诉我:“黄河快到了。”我的心不知怎的“咚咚咚”地跳得特别快。黄河在我心中是多么神秘啊!她真的像歌中唱的那样“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吗 ?我正想着想着,忽然有人喊了一声:“看,黄河!”隔着车窗,我看见前方横亘着一条金黄色的带子。起初,它和暮霭融在一起,不甚分明,接着就赫然展现在我面前。此时的黄河,好像一位母亲,展开巨大的手臂,准备热烈地把儿女搂在怀里。啊,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

火车冲上了黄河大铁桥。脚下,汹涌的惊涛撞击着桥墩,眼前也猛地开阔了,阵阵清风,把夏日的燥热一扫而光。黄河,带着巴颜喀拉山万仞冰峰上雪水的寒凉,带着西北黄土高原上泥土的温馨,从天边夕阳的脚下流过来。映着一路金色的光,让人觉得黄河里流的不是水,而是太阳熔化的金汁。这金汁般的洪流滚滚东去,使我不禁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句: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对岸,黄河游览区的青山起初还云遮雾罩,火车渐渐驶近,它也露出了真面目,显得更高大了。这时,雄伟的黄河大堤也看清楚了。大堤把黄河水牢牢锁住,昔日桀骜不驯的黄龙被征服了,可历史上黄河却改道几十次,溃堤1500多次,河南、山东的沃野,过去都是赤地千里的黄泛区……

正当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的时候,火车已呼啸着把黄河甩到了身后。车窗外依旧是无边无际的田野,在夕阳的余晖中,农民三三两两地给庄稼打药、施肥。无数管道从黄河伸向工厂、农村,把充满活力的血液输送出去。

黄河仿佛一位慈祥的母亲,正精心哺育着自己心爱的孩子。

太阳渐渐从地平线上消失,只留下一抹金色的晚霞。田野里的农民仍然在紧张地劳动着。他们正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要把它打扮得更加美丽。其实,也只有这样,才无愧于我们伟大母亲──黄河。

〖简评〗

作者以黄河象征中华民族,具体、细致地描写观看黄河雄伟壮观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热爱黄河、热爱祖国的情怀。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在一起,将对黄河的热爱之情融于景物的生动描绘之中。语言流畅、生动,很好地表达了内容。

【参考答案】

〖巩固基础训练〗

一、文言文阅读

1、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

2、木兰不用尚书郎送儿还故乡

3、雌兔眼迷离安能辨我是雄雌

1、⑴门户

⑵盛妆

⑶通“着”,穿

⑷像云那样的鬓发

2、⑴父母听说从征的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到外城去迎接。

⑵同在军营里打仗许多年,竟不知道木兰还是女儿身。

3、详细叙述木兰回乡的情景,表现了木兰的纯朴与热爱和平生活,突出诗的主题。

4、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二、现代文阅读

1、因为祖国被占领,自己不能教法语而极度悲痛。

2、最后一课结束。德语要代替法语。

3、动作语言表情无限热爱自己的祖国法兰西万岁

4、一是表达了对祖国土地被占领的痛苦,二是坚信法兰西必胜。

5、因为“我”感到他不仅是一位法语教师,而更是一位令人敬佩的爱国志士。

1、“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只有经历艰难险阻之后才能获得。这种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体现了作者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的乐观主义情怀。

2、民族生命的进程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 我们民族的精神 增加了说理的透辟性、情感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形象性。

3、它让奋斗者有机会领略奇绝壮绝的景致,同时“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感到其中“壮美的趣味”的。

4、封建军阀混战,封建势力抬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华民族千疮百孔。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就是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5、需要。在二十一世纪建设小康社会中,也同样会遇到“崎岖险路”,仍需“雄健的精神”去战胜一切困难。

1、⑴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

⑵表达了让故乡重获自由解放的决心。

2、不好。昔日在田垄间的欢笑早已不存在,取代的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已“死”了,因此用“埋葬”,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情绪。

3、开始用第三人称,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第三人称“她”了,于是抛开读者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

4、⑴土地是离开她层意:强调“我”与土地不可分离的关系。

⑵在故乡忘记她层意:回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

⑶我必定站立层意:发誓要为故乡战斗到底。

5、表达了作者要用全部精力使美丽的故乡获得自由光复的决心。

三、写作

参见“例文”。

〖提高能力测试〗

一、文言文阅读

1、风正一帆悬江春入归年

2、几处早莺争暖树乱花渐欲迷人眼

3、七八个星天外旧时茅店社林边

1、⑴卖

⑵夸耀

⑶过了一会(或:一会儿)

⑷刺破

2、⑴如果用您的枪来刺您的盾,那会怎么样呢?

⑵那人不能回答了(或:默不作声了)。

3、自相矛盾 人们说话、做事前后互相矛盾

二、现代文阅读

1、如何除掉旷野里的杂草。

2、饱学:学识丰富。饱经风霜饱食终日

3、点点头微笑态度与前两种基本相同(描写神情、态度,只要符合文章的语境即可)

4、不是失信。哲学家人虽未到,却已经用事实“宣布”了最正确、最理想的答案。

5、震惊→疑惑→顿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6、点题美德是一个人灵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7、美德太重要了(答案不是惟一的,不必强求一致)

1、“苦难”指不可抗拒的洪灾;“辉煌”指造福人民,便利交通,旅游发达。

2、宽宏博大,奔放无羁。黄河之水是形成壶口瀑布的源泉。

3、万马奔腾、惊雷行空、犬牙交错、水流跌宕。

4、顽强奋斗,质朴坦荡。

5、用对比来突出壶口瀑布和文化内涵。

1、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指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东北。

3、当时全国共有4亿5千万人口。

4、韵脚:长、乡、香、殃 当、方、丧 乡、乡、强 长、乡、样、长韵母ang

三、写作

参见“例文”。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