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
一、基础知识平台(16分)
1、给下列加粗的汉字注音。(4分)
彷徨()宰割()踌躇()迥乎不同()
磐石()重荷()深邃()惹人注目()
2、把下列课内词语补充完整。(4分)
锋芒()露 家()户晓 鞠躬尽() ()心沥血
()而不舍 潜心()注 一反()往 杂乱无()
3、根据你所积累和搜集的资料,判断正误。(4分)
⑴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⑵司马光是汉代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史记》。()
⑶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⑷莫泊桑是德国作家,被称为长篇小说巨匠。()
4、名句积累(4分)
默写《约客》全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实践(44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1、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部分。请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段文字采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者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贡献上,而是以情感动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请选择理解错误的一项()(3分)
A、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
B、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
C、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D、作者与邓稼先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隔太久,对他的具体工作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
5、怎样理解结尾一句话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26分)
琴弦上的世界
石惟正
每次听音乐会,我大都坐在十排以后。听音乐嘛,以听为主,很少想过也未注意过那发出悠扬琴音的源头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偏偏有一次出席一个小范围的沙龙音乐会,我竟然坐到了第一排。是小提琴独奏,那位女乐手就在离我三步至五步的地方演奏。演奏即将开始时,我的视线中出现一个特写镜头:深褐色的光洁的琴身、黑色的指板,从琴头弦轴上飞出的四条金弦,越过黄色的高高耸起的琴码向琴尾延伸。这琴似于不是被她的左腮和左肩夹着,倒像是空中悬浮着的一个尤物;一个年轻的乐手侧肩深情地拥抱着它,琴身下是隆起的胸膛,腮托上是一副年轻姣好的面庞。伴奏响起后,乐手的表情是那样的庄重、安详,一种神圣的美,美得有深度而又潇洒、从容。
琴声起了。像是这把琴自己唱出的歌声,而双手的动作只不过是和着此音乐的优美的舞蹈而已。乐手的表情,也随着乐曲进入了另一个境界。她的双目紧盯着琴板,在慢板的音乐声中,从这弦、码、琴身上,她看出了无限的内蕴、生动的故事和涌流的深情……是她在奏出深沉、悠扬的琴声,还是这琴向她叙述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流露着纯朴的感情?我实在难以分清。一个渐强的上弓,右臂把弓从弓尖到弓尾徐徐推进,动作是那样柔韧均匀,她的表情却像坐上飞行物穿越云层,上升!上升!激越的音流,圆实饱满,像高速越过千里万里的路程。碎弓时她的脸上呈现出如看到烟火在空中散开时的喜悦;快弓时在她的脸上看到彩绸飞舞般的生动;顿弓时她像引着我们乘着快艇在高高溅起的水花中穿行……所有这些表情都不是对着观众的,她凝眸之处始终是这琴弦上的世界。仿佛那里有历史,那里有未来,那里有高山大河,有在草地上狂欢的人们。在指板上舞着的青年男女是那样酣畅、忘情。一个彩虹般的华彩段过后,音乐在土音上戛然而止。乐手拎着琴谢幕时,她那面庞上依然现出刚刚游历音乐王国归来的幸福神情。于是观众和她一起沐浴在掌声的瀑布中。
当你离一个物体远的时候和近的时候,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一次,我也试着把小提琴夹起,从琴尾向琴头看去,当我精神集中忘了周围的一切时,这哪里是一把琴,这就是一架海上大桥,根根琴弦都像斜拉着的桥索,那浅黄色雕花的琴码不就是一座凯旋门么?这宽阔的桥身能容下车水马龙和那万千狂欢的人们,这是个多么精彩的世界啊?!
这琴弦上的世界,也是人们内心中一个美好的世界。音乐的王国和殿堂,它多么诱人,多么令人难以忘怀、不可思议而又引人神往!琴弦上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选自1997年7月21日《人民日报》
1、琴弦上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展示这样一个琴弦上的世界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音乐带给人们的感受是同欣赏者的人生阅历、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的。对音乐的欣赏具有极强的主观色彩。本文有许多想象,请你将它们摘录在下面,并思考作者这样写的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什么是琴弦、琴码、琴弓吗?请在下面简要地画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本文你了解了小提琴的哪些弓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音乐首先打动的是演奏者,只有演奏者全身心地将他(她)对音乐的理解借助他(她)的乐器传达出来,才能真正感染听众,才能将听众带入他(她)的音乐世界里。无论你做什么,你都应当像这位演奏者那样,用你的热情,用你对你所从事的事情的理解与关注,将他人引向快乐。无疑,你也会因此而快乐。写一个片段,讲述你是怎样带给家人欢笑的,你又有怎样的感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以语言和文字的形式把所听到的内容和感受描述出来是许多音乐爱好者的理想。请将你喜欢听的某一首乐曲诉诸笔端,相信你会让自己也感到惊讶——你是一位很棒的音乐欣赏家和评论家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放飞(4分)
宋朝文学家苏东坡有一天邀请王安石到他的故乡——四川眉山游玩。行至途中,苏东坡忽然发现路边一尊倾斜欲倒的石碑,便拉拉王安石的袖子,指给他看:“你瞧,多可惜,想当初安石不正,如今要歪了!”
王安石一听,知道这是项庄舞剑,意在“安石”。他看到碑身是向东斜的,便也借题发挥:“也是啊,你看,至今它还是向(像)_________”
王安石的巧妙回答,实在出乎苏东坡的意料,让苏东坡既有几分尴尬,又从心眼儿里佩服他的才智。
请把王安石的话补充完整。
三、作文(40分)
题目:给我影响最大的人
作文要求:⑴要有真情实感,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⑶字数不得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平台
1、huánɡzǎichújiǒnɡpánhésuìrě
2、毕喻瘁呕锲贯既章
3、√×√×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二、综合性学习实践
(一)1、邓稼先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物,他对祖国对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全民族的骄傲。
2、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既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又总结了全文。
3、排比,增强了语势,高度评价了邓稼先的一生及其贡献。
4、B
5、邓稼先以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无私的精神换来了自己光荣的一生。
(二)1、是人们内心的一个美丽的世界。它是诱人的、令人难以忘怀的、不可思议的而又引人神往的。
2、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小提琴手忘情的表演以及她的琴声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感受与体验。
3、略4、略
5、上弓、碎弓、快弓、顿弓。
6、略7、略
(三)东坡
三、作文
略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