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雨说》学法导引

湖南省长沙市外国语学校 凌霄鸿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九年级上册 > 雨说 > 《雨说》学法导引

【文题解通】

一、导读

我们学过或读过很多有关雨的诗歌或文章,杜甫的“好雨知时节”,“春雨”富有灵性,着实让人爱羡。李商隐的“巴山夜雨涨秋池”,“秋雨”含着萧瑟,未免使人凄凉。当你走出古人的悲喜心境,来到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雨说》中,我们会深深感受到现代诗歌的无穷魅力。

二、作者

郑愁予,现代诗人,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亲去台湾。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诗社。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8年赴美留学。1970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获艺术硕士学位。出版诗集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集》等。诗人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名列榜首。在台湾诗坛郑愁予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曾获多项文学奖。郑愁予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在创作上,他把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与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融为一体,创造出自己的风格。

三、背景

郑愁予不愧是一位杰出的抒情诗人,但他的诗和他的为人始终给人一种神秘感。郑愁予是一名运动健将,却又在诗中表现出多情书生的一面;他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却又毕业于法商学院;他身为现代派代表诗人,却又在诗中处处流露出古典作品的韵味。他的名作《错误》、《水手刀》、《如雾起时》等,曾倾倒无数台湾读者。这位曾被他人称为“浪子诗人”的郑愁予,其实更多的是具有传统的仁侠精神。应该说他的诗歌有如此高的造谐,有如此强的魅力,关键是诗中的那种“敦厚”、“仁侠”的传统情操的影响。

【知识览通】

一、语音

1、田圃:圃(pǔ)不能念成“bǔ”。

2、留滞:滞(zhì)不能念成“chì”。

3、蓑衣:蓑(suō)不能念成“shū”。

4、襁褓:襁(qiǎng)不能念成“jiáng”。

二、字形

1、禁锢:“锢”不能写成“固”。

2、踪迹:“踪”不能写成“淙”。

3、喑哑:“喑哑”不能写成“音亚”。

4、蓑衣:“蓑”不能写成“蓑”。

5、洗衣谣:“谣”不能写成“遥”。

6、翅膀:“膀”不能写成“傍”。

三、词语

1、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2、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

3、留滞:停滞,不流通。

4、喑哑:噪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5、喧嚷:(很多人)大声地叫或说。

6、润如油膏:细腻光滑得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般。

7、安息:安静地休息,多指入睡或长眠。

8、祝福:原指祈求上帝赐福,后来指祝人平安和幸福。

四、常识

诗言志:

中国诗歌的古老传统是“诗言志”。它是中国古代文论家对诗歌特征的认识。《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志,声依永,律和声”。“志”,指藏在心里的东西,包括记忆,志向和怀抱,意思是诗歌是用来表达襟怀抱负的,六朝时陆机《文赋》则明确指出“诗缘情”。意思是说诗歌是抒发感情的。也就是说,诗歌的基本特征是通过抒发强烈的感受和情绪以反映社会生活、时代精神。从而达到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艺术效果。尤其是山水诗,往往是通过描绘山川地貌,江湖风光来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郑愁予是一位“现代派”诗人,他的诗歌继承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艺术品味,同时,又融进了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如他《错误》一诗,非同一般的抒情诗,而是抗日战争时期父亲从戎,诗人随母逃难时深刻感受的折射。

【内容析通】

一、理文脉

这首诗歌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以“雨”的诉说为线索,首先点明在大地最需要的时候雨到来了;然后点明雨的来意和雨的亲切邀请;雨教孩子勇敢地笑,勇敢地面对生活;最后照应开头,点明雨的祝福。

二、辨结构(结构示意图)

雨前(1节):写春雨在人们的企盼中如期来临。

雨雨中(2、3、4、5节):写春雨来临,大地更新,给大地带

来了欢乐。

雨教(6、7、8节):写春雨教儿童在笑中勇敢地面对生活,

幸福成长。

雨息(9节):写春雨向儿童表达自己最大的心愿,祝福儿童。

三、探意旨

《雨说》这首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文革”灾难结束不久,新的历史时期刚刚开始,一切有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渐渐复苏。诗人正是基于这一点,抒发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胸怀,赞美中国传统的“一切为了下一代”的人文精神。

诗歌的主旨是想通过“雨”的诉说表达自己对中国儿童的一种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希望孩子们多多亲近自然,始终保持着快乐的童心,永远健康快乐地生活着,永远勇敢地笑对人生,这样中国才有希望,世界才有希望。

这一点作者在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上,已经为我们留下解惑之道,不难看出,它是诗歌意旨的直接显露点。因此,解读之时,不可忽视。

四、议问题

1、诗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作者赞美的中国传统的“一切为了下一代”的人文精神?

明确:本诗的主旨就是为了抒发诗人由衷地期望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们能无忧无虑、快乐幸福地成长的情感。这一传统的人文精神,首先直接体现在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上。然后用人格化的手法“温声细语”,教孩子们“勇敢地笑”,勇敢地面对生活,幸福地生活。最后,甚至把自己奉献给大地、奉献给孩子们。这种无私、这种“凌落成泥更护花”的精神,不就是中国传统的“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下一代”的人文精神吗?

2、《雨说》中的“雨”,象征着什么?其意义何在?

明确:在诗中“雨”象征着一位给大地带来春天,为孩子们带来欢笑的爱的使者。其意义在于春雨是伟大而崇高的无私奉献者,她为了孕育万物而不惜牺牲自己,她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万物的生机和希望。

3、这首诗通篇运用了人格化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好处在哪里?

明确:全诗主要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让自然界的春雨赋予一种人的感情,一种生命的灵性,通过“雨”的“温声细语”,谆谆教导,让儿童们在笑声中成长。诗中那些人格化的“鱼儿”、“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等,她们各具情态,各有特色,很适合儿童心理。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使诗歌读来更亲切,更感人,更有吸引力;使全文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

4、如何理解诗歌的最后一节“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明确:这首诗的最后一节,是说:只要孩子们能自由地快乐地笑着,幸福地成长着,春雨就算完成了使命,为此她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无怨无悔。

【特色鉴通】

《雨说》在写作上的特色十分明显,除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生动形象外,还有以下重要特色。

1、诗歌描写具体生动:

《雨说》在描写景物时,特别强调具体生动。如写春雨来临前大地枯旱的情景;“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了牛羊的踪迹”,“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暗哑歌不成调子”。这些话都具体生动地写出了:田圃因为没有雨水,种子难以生长;牧场因得不到雨水的滋润牧草枯死,牛羊不能出现;冬天的鱼塘没有雨水的补充“水落而石出”,鱼儿需要救助;小溪缺乏雨水的补给,而难以发出响亮的流动声。另外,春雨来了的描写则是生机勃勃,情景动人:“柳条儿”“笑弯了腰”,“石师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笑得哗啦啦地响”。这一系列的拟人手法将各种景物在雨中的景象描绘得尤为具体生动形象。简直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2、布局谋篇,结构严谨:

诗歌全篇,作者用拟人手法紧扣“春雨”展开描写,结构方面分四层布局,环环紧扣条理清晰。第一层以“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开头,接着展开铺叙,描写大地在等待中的情况;第二层写春雨希望人民用真心去感受她、接受她,她将带着孩子们去体会大自然的各种气息;第三层则是描写春雨教孩子们笑对人生,幸福地成长;最后一层归结到对春雨的赞美。通篇创作思路清晰,布局有条不紊,结构严谨自如。

3、语言组织,音乐性强:

诗歌的语言不像小说、戏剧或其他类别文学作品的语言,它不但要求准确、凝练、富于表现力,而且要有节奏感、音乐美,则会更感人,更易于让人接受。例如诗歌的第一至四节押的都是同一个韵:“溪”、“迹”、“地”、“起”、“挤”、“礼”等。而第五节和第七节押的又是另外一个韵:“膏”、“苗”、“好”、“谣”、“笑”、“腰”等。当然,第六节和第九节诗人又用不同的韵脚。这种不受押韵的拘束,换韵灵活的创作态度,使诗人能充分利用韵脚的和谐,让诗歌的语言组织,更加充满音乐性,更加富有生动活泼感。

【能力练通】

一、语言训练

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田(bǔ)禁(gù)浅(hán)留(zhì)B、喑哑(yīnyǎ)喧(rǎng)衣(suō)礼(xǐ)C、场(mò)踪(jì)拥(jǐ)斗(lì)D、新(biāng)襁褓(qiángbāo)油(gāo)祝(hú)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禁锢枯黄踪迹留滞B、喑哑探访丝缕喧嚷

C、抗拒蓑衣斗笠洗礼D、新篇耸立翅膀绕着

3、下列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田圃:田地和苗圃的意思。

B、寒浅:指初春时淡淡的余寒。

C、忍冬:原指草药名,凌冬不调。诗中借用来指忍受冬寒的意思。

D、襁褓:指包裹在布或被中的婴儿。

4、依照例句句式,用另外的事物为话题,写一个句子。

例句:君不见,柳条几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仿句:

二、语段训练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

《雨说》(节选)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

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1、“春雨”为什么要教孩子们勇敢的笑?

2、说说你对“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这句话的理解。

3、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雨的心意是什么?

4、诗歌的最后一节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你能理解吗?

(二)

夏之雨(台湾·风信子)

一半的天,蓝得不带一丝犹疑,另一边的天际,却是尘烟滚滚,黑云片片,黑浓的云迅即卷漫开来扑腾跌宕、漫漫溢溢。镶着金边,绣着蕾丝,只展现上苍诡谲的骤风,氤氲一场天地神奇。

乍然的雷闪里,雨,如根根银箭,带着雪亮的簇矢,疾射而下,狂暴猛戾地射向每一个角落。似乎,要把上苍的怒意倾泻净尽,似乎,要将人间的忿懑恣肆填平。于是,奔腾在柏油路面上,驰骋在朵朵伞花上。激迸的弦箭,弹射在一洼洼的水痕里,带着一朵朵半圆的气泡,奔向滔滔的街头。

荷,擎着碧翠伞盖,迎一场雨的婚礼。蛙,在荷畔鼓掌欢呼,蝈蝈的鸣叫,仿佛催鸣着易害羞的荷,快快在短促的夏雨中,展露生命精华。

雨停歇,荷香幽远,浸浸漫漫笼罩着一方水塘。盛妆的荷犹缀着浑圆的雨珠。天边的虹折射在雨珠上,幻化出不可思议的宁谧、沁凉。

似乎,尘世里,惟有荷在的地方,才有清凉!

仿佛,夏之雨,只为迎娶荷而倾落!

雨骤然落,乍然歇。如梦般,掀起人的希望。却又在乍然休止后,重新点燃夏的火炬。于是,希望、失望;兴奋、咒诅交替里,雨来了又去,人,在雨的戏弄中,无奈地苍老、消沉!

枝折花倾、窗破瓦掀。上苍以它的威猛、酷戾回报众生的贪得无厌。上苍以它的冷峻、残苛晓谕世人,四时有定,强求不得。

风,只在心静、身静时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风,只在无所欲、无所求时,才弥漫周身!浮泛的人生,遍布的枷锁,妄求夏之风,如何可得!

夏,热热烈烈地来,却也在西风的吹拂下,凄凄凉凉地去,留下的是孤寂的心,萧索的情,以及一声声无可奈何的叹惋。

叹惋人世仓卒无常,叹惋红颜成白发!

不曾去思索,不曾去回顾,只沉湎在浪涌处,只浮泛在浪花里,一年年,红的是凤凰花,白的是少年头!

夏,年年来,年年去,而红尘依旧,炎凉依旧,而这人生,却再也不能重新走过!

1、给下列三个词中加粗的字注音:

()诡()氤氲()()

2、第1段描写来之前的天空,着重写之狂,之厚,采用了态描写。

3、文中第2段中加点词“银箭”、“疾射”用得很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①银箭:

②疾射:

4、第2段中两个“似乎”用了的修辞手法,渲染了

5、最后4段作者由对眼前景物的感叹转到对世间情感的感慨,它的作用是什么?

〖能力练通参考答案〗

一、语言训练

1、B

2、D

3、D

4、主观题(略)。

二、语段训练

(一)

1、只要孩子们始终保持快乐的童心,新世界就有希望。“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是一种美的祝愿。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一切为了下一代”。

2、只要孩子们自由地笑了,春雨就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它就可以安下心来。这实际上是一种落叶精神。

3、雨的心意就是希望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孩子们能够自由快乐地亲近自己,无忧无虑地快乐幸福地成长。这种心意就是一种温柔亲切的爱意。

4、最后这一节写春雨为了孩子们的幸福快乐,它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牺牲自己的一切。这种无私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充分表达了作者那种弘扬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一切为了孩子”的心愿。

(二)

1、dàngjuéyīnyūn。

2、暴雨、风、云、动。

3、①用形象的比喻,写出雨大且急;

②借用前面比喻拟物,写出了雨密集的威力。

4、拟人,暴雨狂虐的威力。

5、暗示人们不要屈服于大自然的肆虐,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和光阴。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