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杨修之死》难句解析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九年级上册 > 杨修之死 > 《杨修之死》难句解析

1、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

起笔不凡,写出了曹操的困难处境和矛盾心理,同时也为下文的“曹操心乱,不能稳睡”,及次日的进军遭挫埋下伏笔,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2、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用“原来”一词领起,将文章宕开一笔,总起下文的内容,是插叙部分的总说句。“数犯”一词暗示下文将列举杨修致斩的原因。

3、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写出了杨修的聪明,也暗示了杨修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杨修思维敏捷,能洞察秋毫,却不知道忌口,怎么会不招致杀身之祸?一个“梦中耳”形象地写出杨修恃才放旷,卖弄聪明的神态。

4、修知其事,径来告操。

写出杨修聪明机敏,却办事不严密的特点,“径来”一词,将得意洋洋的杨修写得栩栩如生。随意与轻狂的杨修的形象跃然纸上。

5、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惇,亦欲斩之。

夏侯惇是大将,曹操是绝对不会斩的,“欲斩”不过是做戏给众人看,掩盖因妒才而杀杨修的歹恶用心。寥寥几言,便使曹操奸诈狡猾的个性呼之欲出。

6、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

故事的结尾。与杨修所言相照应,也呼应了文章开头。极有讽刺性,前后有两处“厚葬”,不过是惺惺作态,作给活人看,收买人心罢了。

7、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候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这一段叙述的是杨修致死的原因。是曹操与杨修矛盾冲突的直接体现。全段分三层写来,先写杨修所得号令是“鸡肋”,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表现杨修的聪明与思维敏捷。次写夏侯惇“收拾行装”,从侧面表现杨修判断正确。最后写“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既写了杨修聪明,又暗示了杨修的话影响之坏。为杨修被“推出斩之”抹上了重重的一笔。在表现人物的性格上也很有特色。段中杨修那自恃才高,粗疏放旷的性格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作为行军主簿,虽洞晓主帅意图,可在军营中未得任何指示,便收拾行装,使得诸将都涣散斗志,准备归程,确实惑乱了军心。仅此一点,被“推出斩之”也毫不冤枉。何况还有其他原因呢?另外,夏侯惇一句“公真知魏王肺腑也!”是在赞扬杨修,也是在宣判杨修的死刑,试想,曹操奸雄如此,怎会允许有事事都测得自己心思的人在身边存在?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