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领导新文化运动打倒了“孔家店”,与此同时,他全力鼓吹“全盘西化”。这给人造成的印象是,胡适与传统文化是势不两立的。不过,统观胡适一生涉及传统文化的言行,可感受到他对传统文化还是情有独钟的。
1910年7月胡适去美国留学。他刚到美国不久,即参加了一次中国留学生基督教会的夏令营。其中有一天的讨论题目是“孔教之效果”,主讲人为美国传教士。孔教题目而由美国人来讲,胡适感到这是“一耻”。同时,他认为中国学生不通晓中国文化传统是“可耻”。
当然,此时的胡适正处于变化之中,思想尚未成熟,不足为凭,但稍后胡适对待个人婚姻的态度,颇能说明他对文化传统的认同。
新文化提倡的是自由恋爱,婚姻自主,而包办婚姻却是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个人婚姻问题上,胡适把自已的“言”与“行”剥离了。他一方面大力提倡着新道德,一方面为做一个旧文化中的“孝子“,屈从母意,娶了一个订婚十三年却从未见过一面未通过一信的小脚女人。就他的婚事,胡适曾这样说过:“吾之就此婚事,全为吾母起见。……若不为此,吾决不就此婚。”尽管胡适极力抨击传统人伦的“孝”道,但他本人还是做了一个“孝子”,因而也使他一生都未能抚平殉“孝“带给他的身心的烙痕。
从《中国哲学史大纲》到持续了几十年的《水经注》研究,胡适的为学方向,大都趋向古代。虽然他宣称是以“重新估定一切“的方式来“整理国故”,但若没有一点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仅凭为了打倒它而去研究它,这样的理由实难令人信服。从胡适的主要学术著作绝大多数都是“整理国故“的结果来看,胡适对传统文化是有浓厚兴趣的,而不是充满了反感,势不两立。
胡颂平所编《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记载:今天谈起《论语》。颂平因在先生身旁工作已有一年多,亲自体验到先生做人的道理,不觉脱口而出的说:“我读《论语》,我在先生的身上得到了印证。”先生听到这句话,先是愕然一愣,然后慢慢地说:“这大概是我多读《论语》的影响。”从这几句话可以体味出,胡适对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的经典著作《论语》常读不懈,并且身体力行,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论语》所主张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己,达到了儒家所谓的圣贤的境界,以长者的风范感染着周围的人。
胡适先生是世人公认的主张“全盘西化”的自由主义大师,但他从激烈反传统的青年时期起,一直到古稀之年,都未能摆脱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胡适现象说明了两种道理:
第一、传统中有价值的东西,会影响所有有思想的中国人,即使在主流意识为反传统的条件下,他也会自觉地去批判地继承;
第二、“全盘西化”是个别人的梦想,担心全盘西化的是杞人忧天,因为在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土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任何一种势力能够“全盘西化”得了。在英国统治下生活了一百年的香港居民,甚至比我们还“传统”,这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