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章开头从一位诗人来访谈起,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很有特点,从一位诗人来访谈起,自然引出本文话题,既点明“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又表明这第一本书在我人生中的分量。
2、在第1段里作者写道:“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这“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指什么?
“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指无论当时学习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只要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感受父子之情,同学之情,那么什么困苦都会忘却。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3、整篇文章通过“我的第一本书”的故事写出了“我”的什么独特感受?
首先是父子之情。其次是同学、朋友之情。最后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
4、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5、“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6、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7、“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8、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述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书让父亲装订完整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了。“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了(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还能有什么发展可言呢?还能有多大“出息”?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一句时髦的话概括一下:“知识改变命运。”但是,谁能给“他”以知识呢?这就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了。总之,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辛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的小伙伴寄予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和人生。
9、父亲听完“我”的解释,为什么只是“深深叹着气”,而且还说“元贞比你有出息”?
父亲从儿子分给元贞半本书的行为中看到了儿子善良的本性,同时又为世道艰难,孩子们上学都这么不容易而感慨长叹;不过,同样都是只有半本书,元贞却考了第一,父亲认为儿子应该向他学习,所以才说“元贞比你有出息”。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