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第二单元》拓展延伸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八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 > 《第二单元》拓展延伸

1、联想与想像:

联想是以表象为基础,根据事物间的外部、内部特征,由此及彼,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表象联系在一起的思维过程,包括接近联想、自由联想、对比联想、相似联想、因果联想、控制联想等。在阅读中,由这个人物、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人物、事物,由这个概念联想到另一概念,由这篇读物联想到另一读物,由这一技法联想到另一技法等,都是联想能力的标志。

想像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包括有意想像、无意想像、再造想像、创造想像、幻想想像等。在阅读中,想像是根据读物提供的诸如场面、景物、人物、事件、情节等,在头脑中再现和再造有关场面、景物、人物、事件、情节的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联想与想像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丰富的联想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像。它们的结合,将使阅读时的再现和再造表象活动异常活跃,理解也就因此而更加准确和深入。

2、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它是不借助各种媒介而把胸中的情感直接倾泻出来,所以往往痛快淋漓,坦率真挚,动人心弦。具体的有内心独白式,这是人物的自言自语。内心独白有非常强烈的性格特征,有的也是作者的情感辐射,如郭沫若的《雷电颂》;还有咏叹式,这是反复重叠的抒情方式,具有一唱三叹的重复之美;另有呼告式,这是直呼对象的抒情,可使作品更加亲切动人。

间接抒情,借助人、事、物、景等媒介表露情感的方式。因为不直接倾吐,所以显得含蓄委婉,耐人寻味。具体的有即事抒情式,作者因事动情,借事寄情,以事为依托,以抒情为主旨。还有借景抒情式,作者将强烈的主观感情寄托于景物的描写之中,使情景交融,物我合一,浑然一体,如鲁迅的《雪》。还有托物言志式。志,即思想感情、体验感受、理想抱负。为了抒发和表现这些,往往借对物的咏叹来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如高尔基的《海燕》。这就要求突出物象的特征与情感的对应点;要求描写物象时,做到形神兼备;要求以抒情为主,不可偏离。当然,还有寄情于理式、情理融合式等等,这里就从简了。

3、节奏和韵脚:

节奏(又叫音步、音组、音群、节拍、顿)是指诗歌语言的节拍,是声音的长短、节拍间长短不同的停顿。它从力度方面指声音的强弱,即重读和轻读的安排;从时间方面指声音的长短,即节拍的组合划分。轻读与重读有规律的交替使用,节拍大致整齐的安排,诗的节奏也随之复叠往返,这就产生了音乐美。如《雪》的最后一段的节奏:“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表示节奏)

押韵一般是将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歌中某些句子的末尾,也叫韵脚。诗的音乐美固然不取决于押韵与否,但同韵的词语经过一定距离的间隔之后,反复出现、互相呼应,确能使全诗在音响上联结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产生一种流动的音乐美。散文诗不要求押韵,但也不反对押韵。如《浪之歌》“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加粗”表示押韵的韵脚)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