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第五单元》典型例题分析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八年级下册 > 第五单元 > 《第五单元》典型例题分析

【例1】

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下面的题目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选出下列加粗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

A、蝉则千转不(尽)B、负势竞上(凭依)

C、横柯上蔽(隐蔽)D、好鸟相鸣(美丽)

精析:“横柯上蔽”意思是: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句中的“蔽”是“遮蔽”的意思,而不是“隐蔽”的意思。虽然是一字之差,但是意思是不一样的,一个表达遮盖的意思,另一个表达隐藏的意思。

答案:C

2、选出下列各组加粗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A、风烟俱净B、猛浪若奔

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在昼犹昏

C、一百许里D、急湍甚箭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精析:“急湍甚箭”,甚,甚于,超过,胜过。“甚矣,汝之不惠”,甚,过分。

答案:D

3、选出下列加粗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A、从流飘荡B、任意东西C、互相轩邈D、天下独绝

精析:“任意东西”,东西,东面西面,偏东偏西。“东西”在现代汉语中常常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

答案:B

4、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析: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相对而言,就是通过描写别的事物来表现这个事物的特点的描写方法。

答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精析:这句话里的关键词语是“经纶”(筹划,治理,办理)“窥”(看到)“反”(通假字,同“返”)。

答案: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例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每有会意(心领神会)B、期在必醉(希望,期望)

C、曾不吝情去留(挂心,在意)D、环堵萧然(冷清的样子)

精析:“会意”在这里是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意思。

答案:A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于是自号“五柳”。

B、他有嗜酒的天性,经常在家里喝得酩酊大醉。

C、他喜好读书,但不死抠字句。

D、他虽然贫穷,但是安之若泰,以文自娱。

精析:文中说:“家贫不能常饮”,所以说他“经常在家里喝得酩酊大醉”是不符合文意的。

答案:B

3、翻译下列句子。

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⑵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精析:关键词语是“戚戚”、“汲汲”。

答案:⑴不为贫贱而经常忧愁,不慕富贵而苦心追求。(或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⑵一边喝酒一边赋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4、文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你结合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说说他的“志”是什么?

精析:志,志趣,志向和情趣。

答案:淡泊名利,洁身自好(或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荣利,回归自然。)

【例3】

阅读《马说》,回答问题。

1、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精析:设计此题,意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文背诵的要求。说的练习,要求同学口头说出,既练习了口头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学的说,还有相互启发、深入思考的作用。

答案: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即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其他答案(略)。

2、翻译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

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精析: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同学熟悉课文,理解关键语句。加粗的字“策”和“其”的用法,弄清每一处的含义即可,至于语法意义,不要求同学掌握。

答案: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3、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精析:这是一道完全开放性的练习。意在引导同学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题设计的几个问题,都是“常谈常新”的,所以没有标准答案,同学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即使个别同学的观点有些偏激也不要紧,同学要畅所欲言,相信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多数同学是能够明辨是非的。

答案:略

4、请分析文中五个“也”字的表达作用。

精析:“也”是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大多置于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有时也放在句中表示短暂的停顿,用来提醒读者注意下面将要说到的内容。这些用法看起来很平常,但运用恰当,也能表达出某些微妙的意思,引起读者的回味。《马说》中的五个“也”字就是如此。

我们要体会“也”字(包括其他虚词)的这些微妙作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朗读课文。要努力读出语气,读到烂熟于胸,好像其中的句句话都出于自己的口,再来体会就不难了。

答案:这篇文章共分三段,每段最后一句都用“也”字收住。这三个“也”尤其值得品评,它们所表达的语气是由各段的内容决定的,同时又反转过来表达了作者在叙述这些内容时的感情状态。第一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即“伯乐不常有”,而写得有声有色的却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情形,即“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一形象的概括已经显出作者的愤愤不平之意;最后用“不以千里称”作结,再着一个“也”字,更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第二段从千里马的特点出发进一步揭示它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把责任归于“食马者”的无知,然后步步紧逼,到段末再用反诘句“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而这句话中的“也”字,不仅凝聚着作者这种强烈的感情,而且包含着诉诸读者的正义感的意图。第三段是全文的总结,作者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其间固然有作者的痛切之感,而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也跃然纸上了。

以上三个“也”字,都跟文章的全局有关,从某种意义上看,也可以说是全篇脉络的标志,是应当反复推敲的。剩下的两个“也”字都在行文中间:一个在句末,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的“也”字,这是作者故作顿笔,有暂时了结,不再说下去的意思,可以省却一些无用的话。另一个在句中,即“是马也,虽有……”中的“也”字,则显然是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所造成的难堪的后果。

【例4】

背诵课文《送东阳马生序》,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精析:设计此题,意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文背诵的要求。同学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够这么做的原因,既为同学提供了一次说的机会,锻炼了大家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这样的练习,也能帮助同学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最后一问“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可不拘一格,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答案:略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⑴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⑵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⑶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⑷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⑸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精析: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同学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词语,特别是与现代汉语表达不同的词语,从而积累文言词语,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答案:⑴致:得到。⑵走:跑。稍:稍微、稍许。⑶益慕:更加仰慕。益,更加。慕,仰慕、倾慕。⑷患:忧虑,担心。尝:曾经。⑸俟:等,等到。

3、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精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意在引导同学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同学可以就这一话题开展讨论,最好能有不同的意见。讨论中看法不一致不要紧,通过讨论甚至辩论,更有利于碰撞出同学思想的火花。如果能有同学就此谈到尊师重教与师道尊严的关系,甚至引用“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名句,显然有助于将讨论引向深入,应该大力表扬。

答案:略

4、本文是怎样运用对比的手法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精析:对比既是一种写作方法,也是一种修辞方法。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拿来对照的方法。对比常常把好和坏、美同丑、真跟假、善与恶对立地揭示出来,旗帜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本文比较明显的是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自己的贫寒的对比。写作者的衣、食、住,寄居旅舍,穿破旧棉袍,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鱼美肉可供享受。这一切都表现了一个“苦”字。作者着力写苦,有两个目的,其一就是对比“同舍生”,那些住在同一旅社里的富家子弟。作者用这样几个动词,“被”“戴”“腰”“佩”“备”,着力写出富家子弟服饰的奢华,勾勒出他们的形象。一边是破衣烂袄,一边是服装鲜艳,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寒酸像。

答案:善于运用对比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的写作特色。比较明显的是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自己的贫寒的对比。这些对比引出了文章的结论,鲜明而有说服力。

【例5】

背诵并默写课文《诗词曲五首》里的五首诗词曲,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说说它们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精析:设计此题,意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诗词背诵的要求。在背诵的基础上增加“默写”的要求,更是强化记忆、积累名句名篇的需要。“说说它们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意在引导同学整体感悟这五首诗词曲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水调歌头》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山坡羊 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2、下列诗句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分别说说你的理解。

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⑵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精析:这几句诗词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句,影响广泛。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同学进一步涵咏这些名句,以增加对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积累。至于分别说说自己对这些名句的理解,可以不拘一格,见仁见智,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品味。

答案:

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规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⑵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可能将要重写。

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3、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同学中开个故事会。

精析:这是一道思维拓展性的练习题。要求同学由课文中《过零丁洋》中的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生发开去,收集文天祥式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然后开故事会。这样的练习事实上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可以广泛收集这方面的资料,然后互相交流。既可以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能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可渗透说和写的练习。

答案:略

4、诗词曲要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按上述要求读后三首词曲。(“/”表节奏,“~~~”表延长音)

精析:同学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读诗习惯。不要把这种读法跟有表情的朗读混为一谈,划分节奏,读出延长音,这只是读诗的起步训练。经过这样的训练,又对诗的内容了解得比较深刻,才能逐步进入有表情的朗读。

答案:略。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