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编入了初中课本,《爱莲说》和它的作者几乎无人不晓。但作者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写下这篇名文,知者则很寥寥。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周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水陆草木之华,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年以后,周敦颐由于年迈体弱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讲学。他留下的莲池和那篇《爱莲说》,一直为后来者珍视。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之情,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曾孙周直卿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朱熹作诗道:
闻道移根玉井旁,花开十里不寻常;
月明露冷无人见, 独为先生引兴长。
朱熹以后,爱莲池的名声日益远扬,凡来庐山的名人,大都要来寻访爱莲池,徘徊感慨,久久不忍离去。
千百年来,爱莲池虽屡遭兵燹,莲池干涸,亭榭倾颓,但每一次动乱之后,后来的地方官很快又修复了它。人们不仅欣赏莲花的清香玉洁,更敬慕周敦颐如光风霁月般的人品。明嘉靖时南康知府张纯上任后,对爱莲池进行大规模的修整,扩深池塘,引入活水,使莲池不涸。
爱莲池位于周瑜点将台东侧,呈正方形,四周长40余丈,面积近70平方米。池中高筑石台,台上建“观莲亭”,台面积70平方米,内填五花土。台两端均有石桥曲栏与台相莲,台北为20米长的五礅六孔“之”字形石桥,台南为17米长的三礅四孔青石平桥。
近年,省文物部门将荒芜的爱莲池修葺一新。池内分划十方小池,每池种植从广昌引进的莲花。初夏时节,南风轻拂,或漫步桥头,或于“观莲亭”中把盏小酌,看池中芙蓉摇曳,香气馥郁,令人陶然忘归,使人想起当代诗人洪亮的一首清丽的小诗:
他曾在这里,凿池种莲。
写下《爱莲说》,香气凛然。
爱莲爱莲,为官清廉。
一生实践一言:‘出污泥而不染’。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