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第二单元》课文学习导航

新学网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七年级下册 > 第二单元 > 《第二单元》课文学习导航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也是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本单元就以祖国为主题,选编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这些作品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既有中华民族危亡之际的时代最强音(《黄河颂》),艺术地再现普法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最后一课》),也有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对祖国未来的热情展望(《艰难的国民与雄健的国民》),东北作家对九一八事变后沦落国土的强烈思念(《土地的誓言》);还有民间广为传诵的“木兰从军”的故事(《木兰诗》)。

学习这个单元,应充分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并从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接受健康积极的情感教育。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健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可以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坚强伟大,本诗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明宗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其内容的层次比较分明,学习的时候应把握住其中的关键词语,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严谨: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本文在学习中需要探究的问题是: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你要反复诵读,用心思考,还可以与同学交流,力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或许你对普法战争这一世界历史事件有些陌生,请阅读《最后一课》。《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由于其主题表现的深刻和艺术手法的生动,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小说重点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它通过儿童(小弗郎士)的视角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普法战争)产生的悲剧性后果通过日常生活的一角揭示出来。作者在这里把一个小学校里的一堂课的意义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使这一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具有了庄严的意义。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有两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巧妙的叙述视角。作者选择一个淘气调皮的男孩作为主人公,通过他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他心理的变化,间接地写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小主人公在这堂课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读者也受到了感动。第二是生动的人物、场景、细节、心理描写。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描写,其中着墨最重的是韩麦尔先生。小说是从小弗郎士的视角来观察、描写韩麦尔先生这一形象的。由于角度的限制,作者不能直接将笔触深入到韩麦尔先生的内心,只能借助外貌、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他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作品首先写出小弗郎士对老师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当他走进教室后还注意到“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但是,韩麦尔先生出现在读者面前时却非常温和,而且还穿戴着不寻常的衣帽,让小弗郎士大感诧异。原来,韩麦尔先生就要离开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了,他和自己的学生就要对自己的祖国做最后的告别了!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对大家的批评以及深深的自责,还有对孩子们的谆谆告诫,使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老师的形象鲜明地凸现了出来。最后,韩麦尔先生奋笔写下“法兰西万岁”,这就像一个特写镜头充分表现出人物的强烈情感,给人极深的印象,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这个人物外在的力度和内在的激情。这篇小说的许多细节描写也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就拿作者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这一细节来说,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旋即文笔骤收,戛然而止。答案就留给读者去思考、补充。又如韩麦尔的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郝叟老头的那本“初级读本”和那副横放在书上面的大眼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作品中前后两次出现的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些细节看来是信手拈来,实际上却并非可有可无,它们起着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每一细节均蕴含深意,发人深思。学习本课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作者是怎样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的?如何理解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希望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反复品味,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杂文,李大钊以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以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在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本文,首先要注意反复诵读,通过诵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作者的语言之美;其次,要认真研读本文众多的比喻。本文的比喻随处可见,如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进程,用“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用“浊流滚滚,一泻千里”比喻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这些比喻的运用,使作品中的一些语言具有了多重的含义,值得反复品味。本文需要研讨的问题是:关于本文的背景资料。希望同学们养成动手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你是否懂得土地的真正含义,你是否懂得国土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联系?请用心阅读《土地的誓言》,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学习本文,首先应从理解本文的标题入手,“土地的誓言”在这里指“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另外,本文写法上的特点应引起同学们的重视,文章运用呼告的手法,并且将倾述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例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等处;本文有忧伤、舒缓的回忆,有强烈急切近乎呐喊的誓愿,叙述的方式和内在感情的起伏表里相应,形成文章的波澜与节奏。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揣摩有关语言,体味这些艺术特点。本文需要研讨的问题是:如何理解本文结构。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令人回味。学习本文,要注意朗读和背诵,感悟主人公的爱国精神;了解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掌握和积累词汇。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