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河池市金城江区教育局
人生,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这个单元继续学习有关人生的课文。这些课文有的讴歌理想,有的阐述信念,有的论说人生修养。熟读这些课文,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还要练习朗读,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学习语言,离不开对语言的直接吸收和积累,对一些典范的书面语言成品,学生多进行朗读训练,使之蕴藏于心是很有必要的。随着语言吸收和积累的增多,随着生活体验的丰富,随着知识面的扩大,通过不断“反刍”,可以不断加深理解,将平时的积累、蕴藏化为自己的营养,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及文化素养,是极为有益的。
《理想》,多么诱人的字眼!人类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理想是什么?读了这首诗,你对理想的内涵也许会有新的理解。
阅读诗歌作品需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阅读文字的阶段。对读者来说,有的文字看得懂,有的不完全看得懂,在不完全看得懂的情况下,就要查字典或请教别人,只有这样才能弄懂作品的意思。这是一个主动地增长知识和理解力的过程。第二,“呈现形象”阶段。就是读者在读懂作品的同时,通过自己的想像,主动地“想”出一个或一连串的“像”来。这样形象才会呈现在你的“面前”。这个“呈象”过程,需要调动自己的全部生活经验和体验。没有经验和体验的人,不能主动想像的人,“呈象”就不可能。第三,理解、玩味阶段。当读者通过前两个阶段读懂了作品之后,读者还需要运用自己的思考力,追问若干个“为什么”,彻底理解“前因后果”,然后心里发出“噢,原来如此”的叫声。这种追问是一种愉悦。于是读者想再一次体验这种愉悦,这就会出现一个慢慢玩味的过程。玩味所获得的愉悦是文学阅读所获得的最高的愉悦,它使你的身心处于无比自由的状态中。有人会说,文学阅读不是很麻烦吗?麻烦是麻烦,但文学阅读全然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调动了你的经验、体验、知识和感知、感情、想像、理解、回忆、联想等全部的心理能力,而且是你个人的全部个性、人格的投入,甚至可以说你经受了一次精神的“锻炼”。但你“付出”的多,你“收获”也多。这个道理是不难理解的。
掌握以上阅读诗歌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把握自己的命运,树立远大理想。
《短文两篇》犹如两朵散发诱人芳香的花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欣赏到美的同时,体会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精神。奉献只有与生命相生相伴,生命才有动人的光环;奉献与生活相随;生活才能泛起诱人的涟漪。有人说,奉献如阳光似春风,让人倍感温馨;有人说,奉献有时要承受某种压力和无奈,但仍然让人感到向上的动力。在《行道树》中,树会对你诉说得仔仔细细。行道树的奉献,人类坦然享受,我们人类将何以回报,这是每个人应当思索的问题。学习《行道树》应感悟行道树的奉献精神,了解其象征意义。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会写字,第一次发表作品等等,这些一定令你激动不已,第一次意味着不断探索,意味着迎接挑战,意味着不断成熟,意味着人生意义的升华。可以这样说,第一次越多,人生也越发地多姿多彩。《第一次真好》作者周素珊将带你去感悟这美好的“第一次”。
我们应敢于尝试和珍视自己的“第一次”,不断拓宽生活空间。体会作者选材的典型性及夹叙夹议的写法。
寓言是一种文学作品的体裁。是用比喻、夸张或讽刺等方法来说明道理的小故事。主人公有的是人,也有的是动物、植物。
寓言篇幅短小而含义深刻,请你比较阅读《人生寓言》中的两篇文章以及从不同角度给人们的启示:拥有财富是好事,却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怎样面对财富和不幸?这始终是人生的两大难题,我们应正确对待荣辱,正确对待人生。感悟文章的寓意,学习本文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的运用。
《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对自己的性格、为人和理想、信念的总结与回顾。她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她对荣誉、金钱却看得很平淡,一直过着宁静的生活,“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
文章先概括说明作为一个人,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要有信心,以此来领起全篇。从这一点出发,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那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正是她取得世所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之所在。我们从她的回忆中不难看出作者的理想和信念。
作者说,蚕结茧固执而勤奋,“我”就像蚕一样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上,固执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虽然是孤独的求学岁月,她却把那段时间称为美好的时光,因为她和她的丈夫把全部精力投入于自己的事业,并最终发现了镭。
追求安静的工作环境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不愿意为人事和盛名所侵扰。她没有就镭的发现去申请专利,因为她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她的最大愿望,就是要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她慢慢地学会了温和,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琐事,使得她越来越有一个博大而广阔的胸襟。
她坚信,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个科学家应该有兴趣用自己的热情去探索这种美。
本文语言质朴,感情表达真诚,表现出居里夫人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东汉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注本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宋邢昺《论语正义》,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第一则讲的学习,不限于书本。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包括各种仪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数、书。数、书是学习书本知识,礼、乐、射、御都不限于书本知识,要求实习。孔子讲学习,不是学过了就算,要求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像礼、乐、射、御,不是学一下就会,要多次实习,所以需要一定时间,在学习中还要有体会,有心得,所以说不也喜悦吗?正因为学了有体会,所以感到喜悦。学习时有朋友来共同切磋,比一个人学习好,所以说有朋友来,不也快乐吗?学习是自求长进,所以人家不了解我,也不必怨恨。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是这样的,所以称“不亦君子乎?”这样,孔子讲的学习,不光讲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提高品德教育。
第二则讲个人修养。人应自我反省,对朋友以诚相待。
第三则讲温习,温习旧的知识,却有新的体会、新的认识,可以做老师了。老师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使学生得到启发,老师要自己“温故而知新”,自己温习旧的知识,有新的体会,才能使学生得到启发,所以要“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有的在新的社会里还有借鉴作用。那需要对新的社会有所了解,知道新社会里需要什么,才能分别哪些旧知识还有借鉴作用。
第四则讲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学习而不思考,如学习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有正确的,不正确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确的知识也接受了,这就要受到欺骗,所以称罔。正确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
第五则孔子讲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应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待学习也应如此。孔子教育学生学习应当扎实,不可弄虚作假,这样是“智”。
第六则孔子讲如何学习贤人的问题。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并希望能和他一样。见到不贤之人就应当进行自我检查,不要和他同流合污。
第七则说孔子没有一定的老师,随处都可以向人学习,对于人家的长处可以学习,对于人家的短处可以引以为戒,这也是一种学习。
孔子讲学习,是书本学习和技能实习的结合,像学习《诗经》《书经》是书本学习。《诗经》中的诗篇是当时外交上用的。在外交上,都要念《诗经》的句子,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不熟读《诗经》,不会用《诗经》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听不懂别人念《诗经》的话是什么意思,就不能做外交工作。《书经》讲历史,不读《书经》,不懂得历史知识。所以要学习这两部书。还要实习礼、乐、射、御,要学会这几种技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成为有知识又有技能的人才。
孔子讲学习,又有温故和知新结合。学习古的知识是为了今用,知古不知今,学习了古的知识不会今用,不行。知今而不知古,对于前人已有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不知道,也不行。所以一定要“温故”与“知新”结合,做到古为今用,才符合要求。
孔子讲学习,又是学和思的结合,学而不思,学了知识不会分别知识的正确与否,不会从中得到启发,不会活用,不行。思而不学,只是空想,不知道自己想的问题是否前人已经解决,倘前人已经解决了,再去想那不是白费了?倘前人没有解决,不知道从前人已经研究过处继续前进,再从头开始,是再走前人已经走过的路,也是浪费。所以一定要学与思结合才行。
孔子讲学习又是言和行的教育的结合。要求学生要自我反省,为人要忠诚,讲诚信,善学贤人;要求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树立远大志向,以“仁”为己任,并为之奋斗不已。
学习本文,理解每一则语录的意思。着重弄清实词的含义,不必在虚词和翻译上面花时间。粗知大意之后,即转入背诵。训练背诵的方式可以灵活。如:可以分行背,最后齐背。还可以让同桌背给你听,然后你再背给同桌听等,力争当堂解决背诵问题。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