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这是描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神态和语言的一段话。“倚”,靠。“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短墙。“注视”,精神集中地看。这里指郝副营长在精神集中地看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沉思”,深思,指郝副营长从那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的情景想到了未来。“多好啊!”是郝副营长此时此景发自内心的呼唤。他倚靠着交通沟的围墙坐着,借着火柴的微弱亮光入神地看一本破书上的插图。这说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心情非常平静,对胜利充满了信心,表现了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革命先烈的宽广胸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是郝副营长在和作者谈话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又”,说明不是第一次。“划、点、望、说、靠、望”等一系列的动作,表明了郝副营长由插图中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所想起的一切,说明他向往未来,憧憬希望。“深情”,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使他不由得说出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这句话。这句话一方面说明当时条件的极端艰苦,很多人从来没有见过电灯,另一方面说明郝副营长精神境界的崇高,他想到的是祖国的下一代能在电灯光下学习。为了这个,他心甘情愿地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憧憬”,向往。“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这时他也许在想革命胜利后,劳动人民将为建设祖国、为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为地主、资本家卖命,他们的子女将有可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读书、学习,不再像父辈那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郝副营长高尚丰富的内心世界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这是描写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一句话。由于突击连冲进守敌的围墙后,后续部队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孤军深入的突击队这时如果得不到增援,围歼战有失败的可能,情况非常危急。“后续部队”,指接着上来的部队。“千钧一发”,钧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极其危险。“划着、点燃、举”,这一连串的动作,表明郝副营长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做出了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这一壮举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而郝副营长自己却因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了。他不惜用自己的性命“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这是多么崇高的无私奉献精神。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这句话感情深沉,含义深刻。“不惜自己的性命”,指为了……宁愿牺牲自己。这里指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而宁愿牺牲自己。整句话充分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为人民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精神。
3、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
这是作者由具体的事物产生联想的一个典型句子。
“漫步”,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又”,说明不止一次。“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表明作者“漫步”的时间。清明是24个节气之一,一般在每年的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在这几天扫墓。这个时候很容易让人想起革命先烈。“广场”,指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的夜晚,华灯齐放,不但衬托出祖国首都的雄伟壮丽,而且让“我”感到光明,感到温暖。“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这句勾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多好啊!”这三个字是连接现实和往事的一根链条。因为为人民谋幸福而英勇牺牲的郝副营长也曾说过这三个字。“噢”,表示醒悟,说明“我”想起了过去在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表明作者由眼前的灯光及他人所说的“多好啊!”这三个字而产生的联想。文章从而转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