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原文】
知不知①,尚矣②;不知知③,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注释】
①知不知:注解家们一般对此句有两种解释。一说知道却不自以为知道,一说知道自己有所不知。
②尚矣:“尚”通“上”。
③不知知: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
④病病:病,毛病、缺点。把病当作病。
【译文】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译文参考2】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这很好;不掌握某知识,这当然有缺陷。只有通过因应缺陷而行,使缺陷不成其为缺陷,才可以因此而没有缺陷。圣人之所以没有缺陷,是因为他善于因应缺陷而行,使缺陷不成其为缺陷,所以没有缺陷。
【译文参考3】
知道了而自认为不知道,这是最好的;不知道却自认为已知道,这是弊病。因为忧虑弊病,所以才没有弊病。圣人没有弊病,是由于他忧虑弊病,所以他没有弊病。
【评析】
这一章是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格言。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人自以为是,不懂装懂,刚刚了解了一些事物的皮毛,就以为掌握了宇宙变化与发展的规律;还有些人没有什么知识,而是凭借权力地位,招摇过市,便摆出一副智者的架势,用大话、假话欺人、蒙人。对于这些人,老子大不以为然,并且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在自知之明的问题上,中国古代哲人们有非常相似的观点。孔子有言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在老子看来,真正领会“道”之精髓的圣人,不轻易下断语,即使是对已知的事物,也不会妄自臆断,而是把已知当作未知,这是虚心的求学态度。只有这个态度,才能使人不断地探求真理。所以,老子认为,“知不知”,才是最高明的。在古今社会生活中,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人并不少见。这些人缺乏自知之明,刚刚学到一点儿知识,就以为了不起,从而目中无人,目空一切,甚至把自己的老师也不放在眼中。这些人肆意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这说到底,如果不是道德品质问题,那就是没有自知之明。我们在阅读这一章的内容以后,深深地感到老子的《道德经》真是一部极富智慧的处世之作。
【注音版】
知(zhì) 不(bù) 知(zhī),上(shàng) ;
不(bù) 知(zhī) 知(zhī),病(bìng) ;
夫(fū) 唯(wéi) 病(bìng) 病(bìng),是(shì) 以(yǐ) 不(bù) 病(bìng)。
圣(shèng) 人(rén) 不(bù) 病(bìng),以(yǐ) 其(qí) 病(bìng) 病(bìng),
是(shì) 以(yǐ) 不(bù) 病(bìng)。
上一篇:第七十章
下一篇:第七十二章
返回目录:道德经
心灵鸡汤
名著阅读排行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