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①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②。上德若谷;大白若辱③;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④;质真若渝⑤。大方无隅⑥;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⑦。

【注释】

①建言:立言。

②夷道若纇:夷,平坦;纇(lèi),崎岖不平、坎坷曲折。

③大白若辱:辱,黑垢。一说此名应在“大方无隅”一句之前。

④建德若偷:刚健的德好像怠惰的样子。偷,意为惰。

⑤质真若渝:渝,变污。质朴而纯真好像浑浊。

⑥大方无隅:隅,角落、墙角。最方整的东西却没有角。

⑦善贷且成:贷,施与、给予。引伸为帮助、辅助之意。此句意为:道使万物善始善终,而万物自始至终也离不开道。

【译文】

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译文参考2】

上士听了传道言谈,勤勉行证;中士听了传道言谈,似有所动,但终无所得;下士听了传道言谈,大加嘲笑──觉得除非作为笑料,简直不值一提!所以,成语有说:使人明澈的道似乎让人懵懂愚昧;使人顺利进取的道似乎让人消极后退,使人处事平易的道似乎让人曲折坎坷;大道之德使人觉得空无着落(难以用确定的价值标准作把握),一片纯白的境围使人觉得像是有污渍;普润之德使人觉得有欠缺,使人行有所成的德似乎让人慵懒怠惰;被最终认定的本真存在让人觉得它是污浊混成,普遍的框架坐标让人捉摸不到它的边隅;无不涵纳的整体存在无须急于求成,洪大的乐音缺少可让人辩别的和声,整体共同的普遍形态没有可确定的具体形态——道没有任何谓词可资界定的确定名状而归于无名。只有道,才最善于借力给万物而成就万物!

【译文参考3】

上等人士领会“道”的意义,能努力实行;中等人士领会“道”的意义,觉得似有似无;下等人士领会“道”的意义,哈哈大笑。如果他不嘲笑,那么,“道”就不值得称为“道”了。所以古代立言者有这样的话:明显的“道”好像暗昧,前进的“道”好像后退,平坦的“道”好像不平。最高的“德”好像卑下的谷,最洁白的东西好像垢黑,宽阔的“德”好像不充实。刚健的“德”好像懦弱,质朴纯真好像容易改变,最方整反而没有边角,最大的器物须在较晚的时候制成,最大的声音反而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无形状。“道”隐而不可见,又无名称。只有“道”常对万物施与而使它们生成。

【评析】

这一章引用了十二句古人说过的话,列举了一系列构成矛盾的事物双方,表明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关系,它们彼此相异,互相对立,又是互相依存,彼此具有统一性,从矛盾的观点,说明相反相成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在这里,老子讲了上士、中士、下士各自“闻道”的态度:上士听了道,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漠不动心、将信将疑,下士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说明“下士”只见现象不见本质还要抓住一些表面现象来嘲笑道,但道是不怕浅薄之人嘲笑的。

本章前面先讲了“上士”、“中士”、“下士”对道的反映。“上士”即高明的小奴隶主贵族,“中士”即平庸的贵族,“下士”即浅薄的贵族。上、中、下不是就政治上的等级制度而言,而是就其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而言。“道”的本质隐藏在现象后面,浅薄之士是无法看到的,所以不被嘲笑就不成其为“道”。在后面所引的十二句成语中,前六句是指“道”、“德”而言的。后六句的“质真”、“大白”、“大方”、“大器”、“大音”、“大象”指“道”或道的形象,或道的性质。所以引完这十二句格言以后,用一句话加以归纳:“道”是幽隐无名的,它的本质是前者,而表象是后者。这十二句,从有形与无形、存在与意识、自然与社会各个领域多种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中,论证了矛盾的普遍性,揭示出辩证法的真谛。这是极富智慧的。

【注音版】

上(shàng) 士(shì) 闻(wén) 道(dào),勤(qín) 而(ér) 行(xíng) 之(zhī) ;

中(zhōng) 士(shì) 闻(wén) 道(dào),若(ruò) 存(cún) 若(ruò) 亡(wáng) ;

下(xià) 士(shì) 闻(wén) 道(dào),大(dà) 笑(xiào) 之(zhī)。

不(bù) 笑(xiào) 不(bù) 足(zú) 以(yǐ) 为(wéi) 道(dào)。

故(gù) 建(jiàn) 言(yán) 有(yǒu) 之(zhī) :明(míng) 道(dào) 若(ruò) 昧(mèi) ;

进(jìn) 道(dào) 若(ruò) 退(tuì) ;夷(yí) 道(dào) 若(ruò) 颣(lei);

上(shàng) 德(dé) 若(ruò) 谷(gǔ) ;广(guǎng) 德(dé) 若(ruò) 不(bù) 足(zú) ;

建(jiàn) 德(dé) 若(ruò) 偷(tōu) ;质(zhì) 真(zhēn) 若(ruò) 渝(yú) ;

大(dà) 白(bái) 若(ruò) 辱(rǔ) ;大(dà) 方(fāng) 无(wú) 隅(yú) ;

大(dà) 器(qì) 晚(wǎn) 成(chéng) ;大(dà) 音(yīn) 希(xī) 声(shēng) ;

大(dà) 象(xiàng) 无(wú) 形(xíng) ;道(dào) 隐(yǐn) 无(wú) 名(míng)。

夫(fū) 唯(wéi) 道(dào),善(shàn) 贷(dài) 且(qiě) 成(chéng)。

上一篇:第四十章

下一篇:第四十二章

返回目录:道德经

心灵鸡汤

名著阅读排行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