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原文】

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伪;六亲不和③,有孝慈④;国家昏乱,有忠臣。

【注释】

①大道:指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

②智慧:聪明、智巧。

③六亲:父子、兄弟、夫妇。

④孝慈:一本作孝子。

【译文】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译文参考2】

因为大道废弃了,才提倡(有了)“仁义”。聪明智慧(逐权夺利、投机取巧的心机)出现了,才有了狡诈和虚伪。家庭六亲之间不和睦了,才需要推崇孝慈。国家昏乱了,才出现贞节、忠诚之臣。

【译文参考3】

大道被废弃,才有仁义;智慧出现后,才有很大的虚伪;父、子、兄、弟、夫、妇“六亲”不和睦,才有孝慈。国家昏暗混乱,才有忠臣。

【评析】

本章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它的直接内容,即指出由于君上失德,大道废弃,需要提倡仁义以挽颓风。老子对当时病态社会的种种现象加以描述。二是表现了相反相成的辩证法思想,老子把辩证法思想应用于社会,分析了智慧与虚伪、孝慈与家庭纠纷、国家混乱与忠臣等,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国家大治、六亲和顺,就显不出忠臣孝子;只有六亲不和、国家昏乱,才需要提倡孝和忠,这也是相互依属的关系。这是说,社会对某种德行的提倡和表彰,正是由于社会特别欠缺这种德行的缘故

本章接着上一章“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认为社会上出现的仁义、大伪、孝慈、忠臣等,都是由于君上失德所致。至德之世,大道兴隆,仁义行于其中,人皆有仁义,所以仁义看不出来;也就有倡导仁义的必要。及至大道废弃,人们开始崇尚仁义,试图以仁义挽颓风,此时,社会已经是不纯厚了。在这里,老子把辩证法运用于社会治理,他指出:仁义与大道废、大伪与智慧出、孝慈与六亲不和、忠臣与国家昏乱,形似相反,实则相成,老子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达了相当丰富的辩证思想。

【注音版】

大(dà) 道(dào) 废(fèi),有(yǒu) 仁(rén) 义(yì),

智(zhì) 慧(huì) 出(chū),有(yǒu) 大(dà) 伪(wěi),

六(liù) 亲(qīn) 不(bù) 和(hé),有(yǒu) 孝(xiào) 慈(cí),

国(guó) 家(jiā) 昏(hūn) 乱(luàn),有(yǒu) 忠(zhōng) 臣(chén)。

上一篇:第十七章

下一篇:第十九章

返回目录:道德经

心灵鸡汤

名著阅读排行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