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誉第八》
【题解】赏誉指赏识并赞美人物,这是品评人物的风气所形成的。品评是士大夫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士大夫常在各种情况下评论人物的高下优劣,其中一些正面的、肯定的评语被纪录在本篇里,都是很简练而且被认为是恰当的话。从中可以看出士族阶层的追求和情致。
从所搜集的评语看,他们所赞赏的内容很广泛,可以说是有什么就赞什么,有一点可赞的就赞一点,举凡品德、节操、本性、心地、才情、识见、容貌、举止、神情、风度、意趣、清谈、为人处世,等等,都在赏誉之列。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佩服这些方面表现突出的人。其中有一些赞誉因为记载过于简略,没有记述说话的环境,至今时过境迁,令人难以了解是指哪些方面而言的。除外.如显示尊贵,喜好饮酒、会欣赏山光水色等,也受到赞誉。尊贵,是士族阶层所自诩的异于平民百姓的特点,如果言行神采显示出这种身分,自然会成为学习的榜样。例如第80 则记殷浩评王羲之为“清贵人”。鼓吹纵情饮酒,也许在开始时有愤世嫉俗而借酒浇愁之意,以后逐渐也被视为名士风流,借纵酒来表现超脱、放诞,或脐身名士。在世事纷争之中,与其机关算尽,何如酣饮一醉,于是饮酒也成了名士的一个特点。例如第130 则说:“刘尹云:见何次道饮酒,使人欲倾家酿”,这里同时也赞扬了他的酒德。至于寄情山水之间,更是名士借以表达意趣超脱或超然物外的心境的一仲追求,自然会得到很高的评价。例如第125 则说:“谢太傅称王脩龄曰:司州订与林泽游”。而对山水无心、缺乏欣赏眼光,就会受人讥笑。例如第107 则说:“孙兴公为咦公参军,共游白石山,卫君长在坐。孙日:“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而能作文”。
还有一些评语,或者直接称赞其某一方面的特点,例如第148 则记王子敬对谢安说:“公故萧酒”。或者拿某人做对比,例如第55 则记:“大将军语右军:汝是我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或者以器物甚至飞禽走兽做比喻,例如第69 则说:“世称庚文康为丰年玉,稚恭为荒年谷”;第4 则记:“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窒之网所能罗也”。或者通过衬托或比较来赞美,例如苇45 则记:“王平子迈世有俊才,少所推服。每闻卫阶言,辄叹息绝倒”。卫玠的清谈竟然得到“少所推服”的人的赞叹倾倒.足见其何等迷人。又如第105 则记:“桓大司马病,谢公往省病,从东门入。桓公遥望,叹日:吾门中久不见如此人!”一个常人无法比拟的谢安的神采、举止就跃然于纸上了。
本篇也有一些条日非赞非弹,收入此篇,并不恰当。
(1)
陈仲举尝叹曰:“若周子居者,真治国之器①。譬诸宝剑,则世之干将②。”
【注释】
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人,官至泰山太守。
②干将:宝剑名。传说吴王阖闾叫吴人干将铸剑,后来涛成两剑,雄剑叫干将,雌剑叫莫邪。
【译文】陈仲举曾经赞叹说:“像周子居这个人,确是治国的人才。拿宝剑来打比方,他就是当代的干将。”
(2)
世目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①
【注释】
①目:品评。常以某一方式指出人或物的独特之处。谡谡(sù sù):疾风声。
【译文】世人评论李元礼说:“像挺拔的松树下呼啸而过的疾风。”
(3)
谢子微见许子将兄弟①,曰:“平舆之渊,有二龙焉。”见许子政弱冠之时,叹曰:“若许子政者,有干国之器②。正色忠謇,则陈仲举之匹③;伐恶退不肖,范孟博之风④。”
【注释】
①许子将兄弟:东汉末汝南郡平舆县人。哥哥许虔,字子政;弟弟许劭。字子将。
②干于(gan)国:治国。
③忠謇(jiān):忠诚、正直。陈仲举:也是平舆人,有肃清天下之志,反抗贵戚,谋诛宦官,被誉为忠正。参看(德行)第1 则注①。匹:成对;相当。
④范孟博:范滂,字孟博,汝南郡细阳县人,也有肃清天下之志。
【译文】谢子微看见许子将兄弟俩,便说:“平舆县的深潭里有两条龙呢。”他看见许子政年轻时的样子,赞叹说:“像许子政这个人,有治国的才能。态度严正,忠诚正直,这点和陈仲举相当;打击坏人,斥退品行不端的人,这又有范孟博的风度。”
(4)
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①
【注释】
①邴(bīng)原:三国时魏人,避乱到辽东,受到公孙度的礼遇,后想回家,公孙度曾劝阻他,他便偷偷地走了。吏役想去追回他,公孙度说他是白鹤,自己无法挽留这样的人才。
【译文】公孙度评论哪原说:“他是所说的云中白鹤,不是用捕燕雀的网所能捕到的。”
(5)
钟士季目王安丰:“阿戎了了解人意。”①谓“裴公之谈,经日不竭②。”吏部郎阙,文帝问其人于钟会,会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其选也③。”于是用裴。
【注释】
①钟士季:钟会,字士季。参看《言语》第1l 则注①。王安丰:下戎,字浚冲,伐吴有功,封为安丰侯。参看(德行》第17 则注①。
②裴公:据刘孝标注,裴公指裴頠。但是从上下文看,似应指裴頠的叔父裴楷;从《晋书)看,裴楷和钟会有关系,而裴頠和钟会似无关联。
③裴楷:字叔则,曾任中书令。所以后文也称裴令公。参看《德行》第18 则注②。简要:简约扼要。严复说:“清通者,中清而外通也;简要者,知礼法之本而所行者简:二者皆老庄之道。”(参看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第11 页《德行》第17 则注①。)
【译文】钟士季评论安丰侯王戎说:“阿戎聪明伶俐,懂得别人的心意。”又评论说:“裴公善谈,一整天也谈不完。”吏部郎这个职位空出来了,晋文帝司马昭问钟会谁是适当的人选,钟会回答说:“裴楷清廉通达,王戎能掌握要领而处事简约,都是适当的人选。”于是委任裴楷。
(6)
王浚冲、裴叔则二人总角诣钟士季,须臾去,后客问钟曰:“向二童何如?”钟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后二十年,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冀尔时天下无滞才①。”
【注释】
①滞才:被遗漏的人才。按:吏部主管官吏的任免考选。
【译文】王戎、裴楷两人童年时拜访钟士季,一会儿就走了,走后,有位客人间钟士季说:“刚才那两个小孩怎么样?”钟说:“裴楷清廉通达,王戎简约扼要。二十年以后,这两位贤才会做吏部尚书。希望那时候天下没有被遗漏的人才。”
(7)
谚曰:“后来领袖有裴秀。”①
【注释】
①谚:在群众间流传的谚语。裴秀:字季彦,晋初封钜鹿公,累迁左光禄大夫、司空。是裴楷的堂兄
【译文】谚语说:“后辈中成长起来的领袖有裴秀。”
(8)
裴令公目夏侯太初:“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入自敬①。一曰:“如入宗庙,琅琅但见礼乐器②。”“见钟士季,如观武库,但睹矛戴③。见傅兰硕,江廧靡所不有④。见山巨源,如登山临下,幽然深远⑤。”
【注释】
①“肃肃”句:《礼记·檀弓下》:“社稷宗庙之中,未施敬于民而民敬”。意指未使人们致敬意而人们肃然起敬。这里用其意。肃肃,形容恭敬。廊庙,指朝廷。
②琅琅:形容玉的光采。
③矛戟:予和戟都是兵器。
④江廧(qíang):当作汪翔,《晋书·裴楷传》作汪翔(翔、廧,音近借用),即汪洋,广大,浩大。
⑤幽然:形容深远。
【译文】中书令裴楷评论夏侯太初说:“好像进入朝廷一样恭恭敬敬的,人们无心加强敬意,却自然会肃然起敬。”另一种说法是:“好像进入宗庙之中,只看见礼器和乐器琳琅满目。”又评论说:“看见钟士季,好像参观武器库,矛戟森森,全是兵器。看见傅兰硕,像是一片汪洋,浩浩荡荡,无所不有。看见山巨源,好像登上山顶往下看,幽深得很。”
(9)
羊公还洛,郭奕为野王令,羊至界,遣人要之,郭便自往①。既见,叹曰:“羊叔子何必减郭太业②!”复往羊许,小悉还,又叹曰:“羊叔子去人远矣!”③羊既去,郭送之弥日,一举数百里,遂以出境免官。复叹曰:“羊叔子何必减颜子④!”
【注释】
①羊公:羊祜,字叔子,博学能文,善谈论。郭奕:字太业。
②减:不如;次于。
③小悉:少顷;不多久。去人:离开别人;超过别人。
④颜子: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学生。
【译文】羊祜回洛阳去,路过野王县,当时郭奕任野王县令,羊祜到了县界,派人去请郭奕来会一会,郭奕便去了。见面后,郭奕赞叹说:“羊叔子何必要不如我郭太业呢!”过后再前往羊祜住所,不多久便回去,又赞叹道:“羊叔子远远超过一般人啊!”羊祜走了,郭奕整天都送他,一送就送了几百里,终于因为出了县境被免官。他仍旧赞叹道:“羊叔子何必定比颜子差呢!”
(10)
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①。”
【注释】
①璞玉浑金:末经雕琢的玉和未经提炼的金,比喻本质真纯质朴。名:命名。
【译文】王戎评论山巨源说:“像璞玉浑金、人人都看重它是宝物,可是没有准知道该给它取个什么名字。”
(11)
羊长和父繇与太博祜同堂相善,仕至车骑掾,蚤卒①。长和兄弟五人,幼孤。祜来哭,见长和哀容举止,宛若成人②,乃叹曰:“从兄不亡矣!”
【注释】
①同堂:同一祖父。
②宛:仿佛。
【译文】羊长和的父亲羊繇和太傅羊祜是堂兄弟,很友爱,羊繇做官做到车骑将军府的属官,死得早。长和兄弟五人,年纪很小就成了孤儿。羊祜来哭丧,看见长和那种悲痛的神情举止,像个成年人,便叹道:“堂兄没有死,后继有人了!”
(12)
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①。”
【注释】
①清真:纯洁真挚。
【译文】山涛推荐阮咸出任吏部郎,评论阮咸说:“纯洁真挚,没有多少私欲,任何事物也改变不了他的志向。”
(13)
王戎目阮文业:“清沦有鉴识,汉元以来未有此从①”
【注释】
①清伦:言行高洁,通晓伦理。汉元:汉初。
【译文】王戎评论阮文业说:“清高,通伦理,有知人论世之明,从汉初以来还没有这样的人。”
(14)
武元夏目裴、王曰:“戎尚约,楷清通。”
【译文】武元夏评论裴楷、王戎两人说:“王戎注重简要,裴楷清廉通达。”
(15)
庚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①。”
【注释】
①森森:高耸的样子。磊砢(lǎi luō):形容众多。节目:分出树杈的地方,圪节。
【译文】庚子嵩评论和峤说:“好像高耸入云的千丈青松,虽然圪节累累,可是用它来盖高楼大厦,还是可以用做栋梁材。”
(16)
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①。”
【注释】
①太尉:指王衍,字夷甫,官至太尉。神姿:风姿。高彻:高雅清澈。瑶林琼树:瑶、琼都是美玉,泛指精美的东西。疯尘:尘世;世俗。
【译文】王戎说:“太尉的风度仪态高雅清澈,好象晶莹的玉树,自然是尘世之外的人物。”
(17)
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①。兄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②。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③。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精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惧肃④。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唱然叹曰⑤:“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⑥。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索,名骑无以过之⑦。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济以上人。”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称其实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于是显名,年二十八始宦。
【注释】
①王汝南:王湛,字处冲,是司徒王浑的弟弟,出任汝南内史。文末说他“年二十八始宦”,疑有误,文中王齐叹三十年不知家有名土,显然与此矛盾。除所生服:父母死后,守孝期满,脱去孝服。所生,父母,这里指父亲。
②过:过访;探望。按:王湛青少年时,少言语,大家以为他是痴呆,王济也瞧不起他,不把他当叔父看待。
③脱:或许;偶尔。
④懔然:严肃不荀的样子。肃:恭敬、庄重⑤缺然:不足。喟(kui)然:长叹的样子。
⑥从骑:骑马的随从⑦策:马鞭子,萦:围绕盘旋。
【译文】汝南内史王湛守孝期满,脱下孝服后,便留在墓地结庐居住。他哥哥王浑的儿子王济每次来扫墓,大部下去看望叔叔,叔叔也不等待他来。王济有时偶尔去看望一下,也只是寒暄几句罢了。后来姑且试着问问近来的事,答时起来言语辞致都很不错,出乎王济意料之外,王济非常惊愕;继续和他谈论,愈谈倒愈进入了精深的境界。王济原先对叔叔几乎没有一点晚辈的敬意,听了叔叔的谈论后,不觉肃然起敬,神情举止都变得严肃恭谨了。便留下来和叔叔谈论,一连多日,没日没夜地谈。王济虽然才华出众,性情豪爽,却也觉得自己缺少点什么,于是感慨地叹息说:“家中有名士,可是三十年来一直不知道!”王济要走了,叔叔送他到门口。王济的随从中有一匹烈马,非常难驾驭,很少有人能骑它。王济姑且问他叔:“喜欢骑马吗?”他叔叔说:“也喜欢呀。”王济又让叔叔骑那匹难驾驭的烈马,他叔父不但骑马的姿势美妙,而且甩动起鞭子来就像条带子似的回旋自如,就是著名的骑手也没法超过他。王济更加赞叹叔叔难以估世,他的长处绝不只一种。王济回家后,他父亲王浑问他:“为什么短时间外出案去了好几天?”王济说:“我刚刚找到一个叔叔。”王浑问是什么意思,王济就一五一十地边赞叹边述说以上情况。王浑问:“和我相比怎么样?”王济说:“是在我之上的人。”以前晋武帝每逢见到王济,总是拿王湛来跟他开玩笑,说道:“你家的傻子叔叔死了没有?”王济常常没话回答。既而发现了这个叔叔,后来晋武帝又像以前那样问他,王济就说:“我叔叔不傻。”并且称赞叔叔美好的素质。武帝问道:“可以和谁相比?”王济说:“在山涛之下,魏舒之上。”于是王湛的名声就传扬开来,在二十八岁那年才做官。
(18)
裴仆射,时人谓为言谈之林薮①。
【注释】
①裴仆射:指裴頠,曾任左仆射,参看(言语)第23 则注②。林薮(sǒu):草木丛聚的地方,比喻事物萎萃的地方。
【译文】左仆射裴頠,当时的人认为他是清谈的府库。
(19)
张华见褚陶,语陆平原曰①:“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呜朝阳,谓东南之宝己尽,不意复见褚生②。”陆曰:“公未睹不呜不跃者耳!”
【注释】
①陆平原:陆机,字士衡,吴郡人,曾任平原内史。司空张华很赏识陆机和他弟弟陆云(字士龙),认为他们是吴地两个才子。
②云津:指银河。顾彦先:顾荣,字彦先,吴人,曾在吴国任黄门侍郎。吴亡后,与陆机兄弟同到洛阳,当时人士称他们为三俊。东南之宝:指东南的人才,即吴地的人才。
【译文】张华见到褚陶以后,告诉平原内史陆机说:“您兄弟两人像在天河上腾跃的飞龙,顾彦先像迎着朝阳鸣叫的凤凰,我以为东南的人才已经全在这里了,想不到又见到褚生。”陆机说:“这是因为您没有看见过不鸣不跃的人才罢了!”
(20)
有问秀才:“吴旧姓何如?”(1)答曰:“吴府君,圣王之老成,明时之俊义(2)。朱永长,理物之至德;清选之高望(3)。严仲弼,九皋之鸣,空谷之白驹(4)。顾彦先,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龙章(5)。张威伯,岁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6)。陆士衡、士龙,鸿鹄之裴回,悬鼓之待褪(7)。凡此诸君,以洪笔为鉏耒,以纸札为良田,以玄默为稼穑,以义理为丰年(8);以谈论为英华,以忠恕为珍宝(9);著文章为锦绣,蕴五经为增帛(10);坐谦虚为席荐,张义让为帷幕(11);行仁义为室宇,修道德为广宅。”
【注释】
(1)秀才:指蔡洪。参看《言语》第22 则注①。
(2)吴府君:吴展,字士季。曾在吴国任广州刺史、吴郡太守。所以称府君。老成:年老德高的。俊义(yì):才德出众的人。
(3)理物:治理人民。至德:德行最高的人。清选:明澈选拔官员。高望:声望很高的人。
(4)九皋:深潭。按:《诗经·小雅·鹤鸣》:“鹤呜于九皋,声闻于天”,《毛传):“皋,泽也,言身隐而名著也。”这里借指名声传得很高很远。白驹:白马。按:《诗经。小雅。白驹)有“皎皎白驹,在彼空谷”句,《疏):“贤者隐居,必当潜处山谷。”
(5)八音:乐器的统称,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乐器。五色:青、黄、赤、白、黑五色,这里指五色交错而成的花纹。龙章:龙纹。“章”指花纹。
(6)逸光:四射的光芒。
(7)鸿鹄:天鹅。裴回:通“徘徊。”悬鼓:大鼓。
(8)钮耒(chúlēi):两种农具,锄头和木叉。札:用来写字的木片。玄默:玄远沉静。稼穑:农业劳动。
(9)英华:花,这里指名誉。忠恕:两种道德,尽心和宽恕。
(10)蕴:储藏;积聚。络帛:丝织品。
(11)席荐:草席。义让:仗义谦让。
【译文】有人问秀才蔡洪:“吴地的世家大族怎么样?”洪回答说:“吴府君是圣明君主的贤臣,太平盛世的杰出人才。朱永长是执政大臣里面德行最高尚的人,公开选拔的官员中最有声望的人。严仲粥像深泽中引颈长鸣的白鹤,像潜处空旷深邃山谷中的白驹。顾彦先像乐器中的琴瑟,花纹中的龙纹、张威伯是寒冬时茁壮的青松,黑夜里四射的光芒。陆士衡、士龙兄弟是在高空盘旋的天鹅,是有待敲击的大鼓。所有这些名士,把大笔当农具,拿纸张当良田,把清静无为当劳动,把掌握义理当丰收;把清谈当声誉,把忠恕当珍宝;把著述文章当做刺绣,把精通五经当做储藏丝绸;把坚持谦虚当做坐草席,把发扬道义礼让当做张挂帷幕;把推行仁义当做修造房屋,把加强道德修养当做构筑大厦。”
(21)
人问王夷甫:“山巨源义理何如?是谁辈①?”曰:“此人初不肯以谈自居,然不读《老》《庄》,时闻其咏,往往与其旨合②。”
【注释】
①辈:同一类;同一等级。
②往往:处处。
【译文】有人问王夷甫:“山巨源谈义理谈得怎么样?是和谁相当的?”王夷甫说:“这个人从来不肯以清谈家自居,可是,他虽然不读《老子)《庄子),常常听到他的谈论,倒是处处和老庄思想相合的。”
(22)
洛中雅雅有三嘏①:刘粹字纯暇,宏字终嘏,漠字冲嘏,是亲兄弟②,王安丰甥,并是王安丰女婿。宏,真长祖也。洛中铮铮冯惠卿,名称,是播子③。荪与邢乔俱司徒李胤外孙,及胤子顺并知名。时称:“冯才清,李才明,纯粹邢④。”
【注释】
①洛中:洛阳。雅雅:指风雅人士众多。
②“刘粹”句:刘氏三兄弟在西晋时代分别任光禄勋、侍中、吏部尚书,都很有名。当时首都是洛阳,所以说“洛中雅雅有三嘏。”
③铮铮:金属撞击时的响亮声音,用来比喻声名显赫。
④清:清纯。明:明达。纯粹:纯正完美。
【译文】洛阳众多风雅人士中有三嘏:刘粹,字纯嘏,刘宏,字终嘏,刘漠,字冲嘏,三人是亲兄弟,是安丰侯王戎的外甥,又都是王戎的女婿。刘宏就是刘真长的祖父。洛阳声名显赫的人士中有冯惠卿,名荪,是冯播的儿子。冯苏和邢乔都是司徒李胤的外孙,两人和李胤的儿子李顺都很有名。当时的人称赞说:“冯氏才学清纯,李氏才识明达,纯正完美的是邢氏。”
(23)
卫伯玉为尚书令,见乐广与中朝名士谈议,奇之,曰:“自昔诸人没已来,常恐微言将绝,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①!”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②。”
【注释】
①诸人:指何晏、邓赐等清谈家。已来:以来。
②水镜:指镜子,比喻能明察秋毫。这里指对道理能了解得很清楚。
【译文】卫伯玉任尚书令时,看见乐广和西晋的名士清谈,认为他不寻常,说道:“自从当年那些名士逝世到现在,常常怕清谈快要绝迹,今天竟然从您这里听到这种清谈了!”便叫自己的子侄去拜访乐广,对子侄说:“这个人,是人们的镜子,观到他,就像拨开云雾看见青天一样。”
(24)
王太尉曰:“见裴令公精明朗然,笼盖人上,非凡识也①。若死而可作,当与之同归②。”或云王戎语。
【注释】
①裴令公:裴楷。裴楷任中书令时,王衍还只是黄门郎,所以称裴楷为令公。王衍后为太尉,而裴楷已死。按:此则可参照《雅量》第12 则。精明:精细明察。朗然:形容开朗。笼盖:笼罩;超越。
②作:起立。
【译文】太尉王衍说:“我认为裴令公精明开朗,超越众人之上,那不是一般见识的人呀。如果人死了还能再活,我要和他为同一宗旨努力。”有人说这是王戎说的话。
(25)
王夷甫自叹:“我与乐令谈,未尝不觉我言为烦①。”
【注释】
①乐令:乐广。据《晋书·乐广传》载,乐广善于清谈,能用很简要的话分析道理,使大家心服。王衍自以为谈论时措词简练,但与乐广相比,就感到自己烦琐。
【译文】王夷甫自己感叹说:“我和乐令清谈时,未尝不感到我的话太烦琐。”
(26)
郭子玄有俊才,能言老。庄,庾尝称之①,每曰:“郭子玄何必减质子嵩!”
【注释】
①郭子玄:参看《文学》第17 则注②。庾:字子嵩、参看《文学》第15 则注①。
【译文】郭子玄才智出众,很会谈论老庄思想,庾曾经称赞过他,常常说:“郭子玄为什么一定要在我庚子嵩之下!”
(27)
王平子目太尉:“阿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①太尉答曰:“诚不如卿落落穆穆”
【注释】
①王平子:王澄,字平子,是太尉王衍的弟弟,善于品评人物。道:正直。神锋:气概。俊:突出。
②落落穆穆:形容豁达大度、容止温和。
【译文】王平子评论太尉王衍说:“哥哥外貌好像很正直,可是锋芒太露了。”
王衍回答说:“确实比不上你那样豁达大度。仪表温和。”
(28)
太傅府有三才:刘庆孙长才,潘阳仲大才,裴景声清才①。
【注释】
①太傅:指东海王司马越。西晋惠帝时,司马越以太傅录尚书事。长才:指才学优异的人。大才:指才学广博的人。清才:指才学精深的人。
【译文】太傅府里有三个人才:刘庆孙是长才,潘阳仲是大才,裴景声是清才。
(29)
林下诸贤,各有俊才子①:籍子浑,器量弘旷②:康子绍,清远雅正③;涛子简,疏通高素④;咸子瞻,虚夷有远志⑤;瞻弟罕,爽朗多所遗⑥;秀子纯、梯,并令淑有清流⑦;戎子万子,有大成之风,苗而不秀⑧;唯伶子无闻。凡此诸子,唯瞻为冠,绍。简亦见重当世。
【注释】
①林下诸贤:指竹林七贤。魏时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人,常常在竹林下聚会,饮酒抒怀,世称竹林七贤。
②弘旷:宏大宽广。
③清远雅正:志向高洁远大,本性正直。
④疏通高素·通达,情操高洁纯真。
⑤虚夷:谦虚平易。
⑥多所遗:指政务多所忽略,按:《晋书·阮孚传》载,阮孚“终日酣纵”,“蓬发饮酒,不以王务婴心”。阮孚之事,可参看《雅量》第15 则。
⑦令淑:善良文雅。清流:比喻德行高洁。
⑧大成:指学问大有成就。苗而不秀:庄稼生长却不抽穗开花。语出(论语·子罕),古人多以为是孔子痛借他的学生颜回早死才说这句话。王戎的儿子王万,有美名,十九岁就死了,所以也比喻为苗而不秀。
【译文】竹林七贤,各有才能出众的儿子:阮籍的儿子阮浑,气量宽宏;嵇康的儿子嵇绍,志向高远,本性正直;山涛的儿子山简,通达而且高洁纯真;阮咸的儿子阮瞻,谦虚平易,志向远大;阮瞻的弟弟阮革,爽朗,不受政务牵累;向秀的儿子向纯、向梯,都很善良文雅,不肯同流合污;王戎的儿子王万子,有集大成的风度,可惜早逝;只有刘伶的儿子默默无闻,在所有这些人里面,唯独阮瞻可居于首位,秘绍和山简在当时也很受尊重。
(30)
底子躬有废疾,甚知名。家在城西,号曰城西公府①。
【注释】
①城西公府:公府本指三公的府第,原子躬(名琼)曾为太尉(三公之一)的属官,结果他的住宅也被称为公府。
【译文】庾子躬有残疾,可是很有名望。他的住宅在城西,称为城西公府。
(31)
王夷甫语乐令:“名士无多人,故当容平子知。”①。”
【注释】
①“王夷甫”句:王夷甫很看重他弟弟王平子,四海人士一经王平子品评过,王夷甫便不再置评。
【译文】王夷甫告诉尚书令乐广说:“名士没有很多,自然任凭平子审
(32)
王太尉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写水,注而不竭。”①
【注释】
①郭子玄:郭象。参看(文学》第17 则注②。写:通“泻”。按:“悬河写水”形容能言善辩,滔滔不绝。注:倒下;流下。
【译文】太尉王衍说:“郭子玄的谈论好像瀑布倾泻下来,滔滔不绝。”
(33)
司马太傅府多名士,一时俊异。庾文康云:“见子嵩在其中,常自神王①。”
【注释】
①子嵩:庾f ,字子嵩。任太傅府参军,转军谘祭酒。神王:神旺,精神振奋。《晋书·庾传》作“袖手”,和瘦亮说的不一样。
【译文】司马越的大傅府里名士很多,都是当时的优异人物。庾亮说:“我觉得子嵩在这些人里面,常常精神旺盛。”
(34)
太傅东海王镇许昌,以王安期为记室参军,雅相知重①。敕世子毗曰:“夫学之所益者浅,体之所安者深②。闲习礼度,不如式瞻仪形③;讽味遗言,不如亲承音旨④,王参军人伦之表,汝其师之⑤。”或曰:“王、赵、邓三参军,人伦之表,汝其师之。”谓安期,邓伯道。赵穆也。袁宏作《名士传》,直云王参军。或云赵家先犹有此本。
【注释】
①“太傅”句:西晋末,怀帝即位,东海王司马越辅政,因怀帝亲理政事,司马越不能专权,便请求镇守许昌。
②敕:告诫。世子:帝王公卿之子,是地位或爵位的继承人。安:安置;保留。
③闲习:熟习。式瞻:瞻仰。仪形:仪式。
④讽味:背诵和体会。遗言:古圣先贤流传下来的话。音旨:语言和意思。
⑤人伦:人类,这里指有才学的人,人才。
【译文】太傅东海王司马越镇守许昌的时候,任用王安期做记室参军,并且非常赏识看重他。东海王告诫自己的儿子司马毗说:“学习书本的效益浅,体验生活所保留的感受深。熟习礼制法度,就不如去好好观看礼节仪式;背诵并体味前人的遗训,就不如亲自接受贤人的教诲。王参军是人们的榜样,你要学习他。”有人以为是这样说的:“王。赵、邓三位参军是人们的榜样,你要学习他们。”所说的三位参军指王安期、邓伯道、赵穆。袁宏写《名士传》的时候,只说到王参军。有人说赵穆家原先还有这个抄本。
(35)
庾太尉少为王眉子所知①。庾过江,叹王曰:“庇其宇下,使人忘寒暑②。”
【注释】
①王眉子:王玄,字眉子。参《识鉴》第12 则注①。
②“庇其”句:指得到他的赏识,使人感到温暖。字下,屋檐下。
【译文】太尉瘦亮年轻时得到王眉子的赏识。后来庾亮避难过江,赞扬王眉子说:“在他的房檐下得到庇护,使人忘了冷暖。”
(36)
谢幼舆曰:“友人王眉子清通简畅,嵇延祖弘雅劭长,董仲道卓荦有致度①。”
【注释】
①简畅:简约舒畅。嵇延祖:嵇绍,字延祖。弘雅:宽宏正直。劭长:指德行美好。卓荦:卓越;杰出。致度:风致气度。
【译文】谢幼舆说:“我的朋友王眉子清廉通达,简约舒畅;嵇延祖宽宏正直,德行高尚;董仲道见识卓越,很有风致、气度。”
(37)
王公目太尉:“岩岩清峙,壁立于仞①。”
【注释】
①岩岩:形容高峻。清峙:清静耸立。仞(rèn):七尺或八尺为一切。
【译文】王导评论太尉王衍:“陡峭地肃静地耸立在那里,像千丈石壁一样屹立着。”
(38)
庾太尉在洛下,问讯中郎①,中郎留之云:“诸人当来。”寻温元甫、刘王乔、裴叔则俱至,酬酢终日②。咦公犹忆刘、裴之才俊,元甫之清中③。
【注释】
①中郎:指庾,曾任太傅从事中郎,为人常静默无为,纵心事外。
②酬酢(zuò):宾主互相敬酒,泛指应对。
③清中:恬静平和。
【译文】太尉庾亮在洛阳的时候,有一次,去探望中郎庾,庾挽留他稍候一下,说:“大家会来的。”过了一会儿,温元甫、刘王乔、裴叔则都来了,大家清谈了一整天。庾亮后来还能回忆起当时刘、裴两人的才华,元甫的恬静平和情状。
(39)
蔡司徒在洛,见陆机兄弟住参佐廨中,三间瓦屋,士龙住东头,士衡住西头①。士龙为人,文弱可爱;士衡长七尺馀②,声作钟声,言多慷慨。
【注释】
①蔡司徒:蔡漠。参看《方正》第40 则注①。陆机兄弟:参看《方正》第18 则注①②。参佐:属官。廨:官署。
②七尺:指成年人应有的身高。按:古代一尺只有现代六七寸长。
【译文】司徒蔡谟在洛阳的时候,看见陆机、陆云兄弟住在僚属办公处里,有三间瓦屋,陆云住在东头,陆机住在西头。陆云为人,文雅纤弱得可爱;陆机身高七尺多,声音像钟声般洪亮,说话大多慷慨激昂。
(40)
王长史是厦子躬外孙,丞相目子躬云:“入理泓然,我已上人①。”
【注释】
①入理:指深入玄理之中。泓(hǒng)然:形容深入。
【译文】长史王檬是庾子躬的外孙,丞相王导评论厦子躬说:“深刻地领会了玄理,是在我以上的人。”
(41)
庾太尉目质中郎:“家从谈谈之许①。”
【注释】
①家从:家从父,叔父。太尉庾亮的父亲和中郎庾同一祖父,庾是庾亮的堂叔父。谈谈:深深地。许:赞许。按:此则各家无确解,或疑句中有脱误。
【译文】太尉庚亮评论中郎庾说:“家叔深受人们的称赞。”
(42)
庾公目中郎:“神气融散,差如得上①。”
【注释】
①神气:精神。融散:和乐、闲散。据《晋阳秋》载:“颓然渊放,莫有动其听者。”差如:比较地;大致。
【译文】庾亮评论中郎庾说:“他精神安适、疏散、大致还能算出众。”
(43)
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①,曰:“少为王敦所叹。”
【注释】
①祖车骑:祖逖,曾与司空刘琨一起任司州主簿,感情很好。两人立志报国,曾闻鸡起舞。死后赠车骑将军。
【译文】刘琨称赞祖逖是开朗通达的人,说:“他年轻时受到王敦的赞赏。”
(44)
时人目庾中郎:“善于托大,长于自藏①。”
【注释】
①托大:把高位当做寄身之所,即居高位而不作威作福。自藏:《晋书·庾传》说他不过问世事,知道天下多事,“常静默无为”,“处众人中,居然独立”。亦即不露头角,明哲保身。藏,收敛;隐藏。
【译文】当时人士评论中郎庾说:“善于托身高位,善于自我隐藏。”
(45)
王平子迈世有俊才,少所推眼①。每闻卫玠言,辄叹息绝倒②。
【注释】
①迈世:超越世俗。推服:推重佩服。
②绝倒:倾倒;钦佩。
【译文】王平子有超世的卓越才华,很少有他椎重佩服的人。但是每当听到卫玠谈论,总不免赞叹、倾倒。
(46)
王大将军与元皇表云:“舒风概简正,“允作雅人,自多于邃,最是臣少所知拔①。中周夷甫、澄见语:‘卿知处明、茂弘。茂弘己有令名,真副卿清论②;处明亲疏无知之者。吾常以卿言为意,殊未有得,恐已悔之!’臣慨然曰:‘君以此试。’顷来始乃有称之者。言常人正自患知之使过,不知使负实。”
【注释】
①舒:王舒,字处明,是王敦的堂弟。据(晋书·王舒传)说,王舒“以天下多故,不营当时名,恒处私门,潜心学植”。后避难过江,才做官。风概:风采节澡。简正:指处事简约刚直。雅入:风雅之士;品德高尚的人。邃:王邃,字处重,王舒的弟弟。
②茂弘:王导,字茂弘,也是王敦的堂弟。
【译文】大将军王敦呈送晋元帝的奏章说:“王舒很有风采节操,简约刚直,确实称得上高雅的人,自然胜过王邃,他是臣少有的很赏识并扶植的人。在这期间王衍、王澄告诉我说:‘你了解处明和茂弘。茂弘已经有了美名,确实和你的高论相符;处明却是无论亲疏都没有人了解他。我常常把你的话放在心上,去了解处明,却毫无收获,恐怕你对自己说过的话已经感到后悔了吧!’臣感慨他说:‘您按我说的试着再看看。’近来方才有人赞扬处明,这说明一般人只是担心了解人过了头,而下担心对其实际才能了解不够。”
(47)
周侯于荆州败绩还,未得用①。王丞相与人书曰:“雅流弘器,何可得遗②!”
【注释】
①“周侯”句:周侯,指周f ,字伯仁,晋元帝时任宁远将军、荆州刺史,刚到任,遇叛军,大败,投奔豫章,后受召还建康。
②雅流:高雅人士。弘器:大器;有大才的人。
【译文】武城侯周颚在荆州大败后,回到京都,未能得到委任。丞相王导给别人写信说:“周f 是高雅人士,有大才,怎么能把他抛弃呢!”
(48)
时入欲题目高坐而未能,桓廷尉以问周侯①,周侯曰:“可谓卓朗。”桓公曰:“精神渊著。”
【注释】
①题目:品评。高坐:和尚名。参看《言语》第39 则注①。桓廷尉:桓彝,字茂伦,死后追赠廷尉。
【译文】当时人士想给高坐和尚下个评语,还没有想出恰当的,廷尉桓彝拿这事问武城侯周颚,周f 说:“可以说是卓越开朗。”桓温说:“精神深沉而明澈。”
(49)
王大将军称其儿云:“其神候似欲可①。”
【注释】
①神候:神态。可:可心;合意。
【译文】大将军王敦称赞他的儿子说:“看他的神态好像还可心。”
(50)
卞令目叔向①:“朗朗如百间屋。”
【注释】
①卞令:卞壼,字望之,曾任尚书令。叔向:似是指叔父卞向,但有无其人,无从考证。
【译文】尚书令卞壼评论叔向说:“气度宽阔,好像有上百个敞亮房间的大屋。”
(51)
王敦为大将军,镇豫章。卫玠避乱,从洛投敦,相见欣然,谈话弥日。于时谢鲲为长史,敦谓鲲曰:“不意永嘉之中,复闻正始之音①。阿平若在,当复绝倒②。”
【注释】
①永嘉:西晋怀帝的年号。当时战乱不断。主始之音:指清谈玄学。参看《文学》第22 则注③。按:永嘉年间,玉敦还没有升任大将军职。
②“阿平”句:王澄,字平子。参看本篇第45 则。按:晋元帝时,王澄路过豫章,被王敦杀害了。
【译文】王敦任大将军时,镇守豫章。卫玠为了躲避战乱,从洛阳来到豫章投奔王敦,两人一见面都很高兴,成天清谈。当时谢鲲在王敦手下任长史,王敦对谢鲲说:“想不到永嘉年间,又听到了正始年间那种清谈。如果阿平在这里,就会佩服得五体投地。”
(52)
王平子与人书,称其儿:“风气日上,足散人怀①。”
【注释】
①风气:风采气量。按:称赞子弟,以此抬高他们身价,是晋代的风气。
【译文】王平子给友人写信,称赞自己的儿子说:“他的风采和气量一天比一天长进,足以让人心怀舒畅。”
(53)
胡毋彦国吐佳言如屑,后进领袖①。
【注释】
①胡毋彦国:胡毋辅之,字彦国。按:《晋书·胡毋辅之传》载,这一条也是王平子给友人信上的话。原作“彦国吐佳言如锯木屑,靠靠不绝,诚为后进领袖也。”
【译文】胡毋彦国谈吐中的优美言辞就像锯木时的木屑一样连绵不断,他是后辈的领袖。
(54)
王丞相云:“刁玄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岩岩,卞望之之峰距①。”
【注释】
①察察:指明辨是非。岩岩:险峻;威严。峰距:《晋书·卞壼传》作“峰岠”。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引陈仅《扪烛脞存》:“峰距,犹岳峙也。言其高峻,使人不可近”。也是孤峰特立之意。
【译文】丞相王导说:“像刁玄亮那样明察秋毫,戴若思那样威严,卞望之那样刚直不阿。”
(55)
大将军语右军①:“汝是我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②。”
【注释】
①右军:王羲之,字逸少,曾任右军将军,是大将军王敦的堂侄。
②阮主簿:阮裕,有德行,王敦闻其名,召为主簿。
【译文】大将军王敦对右军将军王羲之说:“你是我家的优秀子弟,想必不会次于阮主簿。”
(56)
世目周侯:“嶷如断山①。”
【注释】
①嶷(nì):形容山高特立。断山:指悬崖峭壁。按:这句形容周f 清高正直,据《晋书·周f传》说,人们不敢轻慢他。
【译文】世人评论武城侯周f :“像悬崖绝壁一样陡峭。”
(57)
王丞相招祖约夜语,至晓不眠①。明旦有客,公头鬓未理,亦小倦,客曰:“公昨如是似失眠②。”公曰:“昨与士少语,遂使人忘疲。”
【注释】
①祖约:字士少,曾任豫州刺史。
②“公昨”句:“是”字疑是衍文,此句似应为“公昨如似失眠”,否则于理不顺。
【译文】丞相王导邀祖约晚上来清谈,谈到天亮也没有睡觉。第二天一早有客人来,王导出来见客时,还没有梳头,身体也有点困倦,客人问道:“您昨天夜里好像失眠了。”王导说:“昨晚和士少清谈,就让人忘了疲劳。”
(58)
王大将军与丞相书,称杨朗曰①:“世彦识器理致,才隐明断②。既为国器,且是杨侯淮之子,位望殊为陵迟③。卿亦足与之处。”
【注释】
①杨朗:字世彦。参看《识鉴》第13 则。
②识器:识见和气量。理致:义理和情趣。
③国器:足以主持国政的人才。杨侯淮:杨淮,实即杨准,西晋元康未年任冀州刺史,是当时名士。陵迟:衰微。
【译文】大将军王敦给丞相王导写信,称赞杨朗说:“世彦很有识见和气量,言谈深得事物之义理而有情趣,才学精微,论断高明。既是足以治国的人才,又是杨侯淮的儿子,可是地位和名望很是卑微。你也可以和他相处。”
(59)
何次道往丞相许,丞相以麈尾指坐呼何共坐①,曰:“来,来,此是君坐。”
【注释】
①“何次道”句:何次道,名充,字次道,是王导的大姨子的儿子,小时候就和王导很要好,且历任显官。王导在东晋初年任右将军、扬州刺史、监江南诸军事,很器重何次道,有意让他辅助自己并准备让他接任,所以常借故露出此意。这一则和下一则所说的都是要表示这个意思。
【译文】何次道到丞相王导那里去,王导拿拂尘指着座位招呼他同坐,说:“来,来,这是您的座位。”
(60)
丞相治扬州廨舍,按行而言曰①:“我正为次道治此尔!”何少为王公所重,故屡发此叹。
【注释】
①按行:巡视。
【译文】丞相王导修建扬州的官署,他在视察修建情况时说:“我只是替次道修建这个官署罢了!”何次道年轻时就受到王导的重视,所以王导屡次表示这样的赞叹。
(61)
王丞相拜司徒而叹曰①:“刘王乔若过江,我不独拜公②。”
【注释】
①司徒:官名,与司室。太尉号称三公,是最高级的官,司徒和丞相职务相通,所以一般不并置。按:东晋明帝即位后,王导升任司徒。
②刘王乔:刘畴,字王乔,年轻时名望就很高,西晋永嘉年间,任司徒左长史,后被害。当时有人以为他是司徒的合适人选。
【译文】丞相王导受任为司徒时叹道:“如果刘王乔能过江来,我不会一个人就任三公。”
(62)
王蓝田为人晚成,时人乃谓之痴①。王丞相以其东海子,辟为椽②。常集聚,王公每发言,众人竞赞之。述于未坐曰:“主非尧、舜,何得事事皆是③!”丞相甚相叹赏。
【注释】
①王蓝田:王述,字怀祖,年轻时继承了他父亲的封爵为蓝田县侯。性恬静,不爱显示,众人竟相辩论时,他也不为所动,所以到三十岁时还没有名望,别人就认为他痴呆。
②东海:王述的父亲王承曾任东海郡太守,所以称为东海。按:王承在东晋初年,名望很大,当时的名臣王导、庾亮等都比不上他,所以王导因为他的关系有意提拔王述。
③主:僚属称上司为主。
【译文】蓝田侯王述为人处世,成就比较晚,当时人们竟认为他痴呆。丞相王导因为他是东海太守王承的儿子,就召他做属官。有一次聚会,王导每次讲话,大家都争着赞美。坐在未座的王述说:“主公不是尧、舜,怎么能事事都对!”王导非常赞赏他。
(63)
世目杨朗:“沉审经断①。”蔡司徒云:“若使中朝不乱,杨氏作公方未已②。”谢公云:“朗是大才。”
【注释】
①沉审:深沉慎重。经断:顺理决断。
②杨氏:指杨朗六兄弟。杨朗兄弟六人,名声都很大,舆论界认为他们都有丞相的声望。其父杨准在西晋惠帝未年任冀州刺史,因看到战乱频起。国事无望;就终日纵酒。按:《识鉴》第13 则记杨朗曾参加玉敦的叛乱,晋明帝想杀他,看来也并非做三公的人才。
【译文】世人评论杨朗:“深沉慎重,顺理而决断。”司徒蔡谟说:“如果西晋不乱,杨氏任三公的将会接连不断。”谢安说:“杨朗是大才。”
(64)
刘万安即道真从子,庾公所谓的然玉举①。又云:“千人亦见,百人亦见②。”
【注释】
①灼然:形容鲜明。玉举:玉立,比喻操守坚定。
②见:同“现”。
【译文】刘万安就是刘道真的侄儿,是庾琮所说的操守鲜明坚定的人物。又说:“他在千人中也能显露出来,在百人中也能显露出来。”
(65)
庾公为护军,属桓廷尉觅一佳吏,乃经年①。桓后遇见徐宁而知之,遂致于庾公,曰:“人所应有,其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②。真海岱清士③。”
【注释】
①护军:护军将军,是掌握中央军权的。按:庾亮在晋明帝时升任护军将军。
②“人所”句:这里所说的有、无,大概是指礼法、道德方面的内容。按句意,似指徐宁与众不同。
③海岱:古称今山东省东海与泰山间之地。按:徐宁是东海郡人,东海郡包括江苏、山东东部一带。
【译文】庾亮任护军将军的时候,托廷尉桓彝代找一个优秀的属官,过了一年竟然还没找到。桓彝后来碰见徐宁,并且很赏识他,就把他推荐给庾亮,并介绍说:“人们应该有的,他不一定有;人们不应该有的,他不一定没有。他确实是海岱一带的清廉正直的人士。”
(66)
桓茂伦云:“诸季野皮里阳秋①。”谓其裁中也②。
【注释】
①皮里阳秋:指肚里有《春秋》笔法,即表面上不作评论,内心却有褒贬。原作皮里春秋,因避讳改为“阳”。
②裁中:裁于中;内心有裁决。
【译文】桓茂伦说:“诸季野是皮里春秋。”这指的是他心中有裁决。
(67)
何次道尝送东人,瞻望,见贾宁在后轮中①,曰:“此人不死,终为诸侯上客②。”
【注释】
①东人:指从建康以东来的人。贾宁:字建宁,后任苏峻的参军,随苏峻起兵反帝室,失败后,先投降,官至新安太守。后轮:后车。
②诸侯:指所分封的王侯。
【译文】何次道有一次送走从东来的客人,远远望去,看见贾宁在后面的车上,就说:“这个人如果不死,终归要做王侯的尊贵宾客。”
(68)
杜弘治墓崩,哀容不称①。庾公顾谓诸客曰:“弘冶至赢,不可以致哀②。”又曰:“弘治哭不可哀。”
【注释】
①杜弘治:杜义,字弘治,年轻时就很有名声,官至丹阳丞。不称(chèn):不相称,按:这句话指他表情不够悲伤。
③赢(lèi):瘦弱。致哀:极其哀痛。
【译文】社弘治家祖坟塌了,他的悲伤表情和这件事不相称。庾亮环顾众宾客,对他们说:“弘治身体极弱,不可以太伤心。”又说:“弘治不能哭得太伤心。”
(69)
世称庚文康为丰年玉,稚恭为荒年谷①。庾家论云:“是文康称恭为荒年谷,庾长仁为丰年玉②。”
【注释】
①丰年玉:比喻能润色太平。这里用来形容庾亮是能锦上添花的治国人才。稚恭:庾翼,字稚恭,是庾亮的弟弟。据《晋书·瘦翼传)载,翼素有大志,以平胡平蜀为己任。荒年谷:比喻能救助艰难困苦。这里用来形容庾翼是能够雪中送炭的挽救危亡的人才。
②庾长仁:庾统,字长仁,是庾亮另一个弟弟的儿子,曾任寻阳郡太守。
【译文】世人称颂庾亮像丰年的美玉,称颂庾稚恭像灾荒年头的粮食。庾家内部评论则说:“是庾亮称赞稚恭像灾荒年头的粮食,庾长仁像丰年的美玉。”
(70)
世目杜弘治标鲜,季野穆少①。
【注释】
①标鲜:标致鲜明。穆少:温和、要求少。
【译文】世人评论杜弘治风采俊秀照人,褚季野温和淡泊。
(71)
有人目杜弘治:“标鲜清令,盛德之风,可乐咏也①。”
【注释】
①清令:清高纯美。盛德:高尚的道德。乐咏:用音乐、诗歌来赞颂。
【译文】有人评论杜弘治:“风采俊秀照人,本性清高纯美,表现出大德的风范,是值得歌颂的。”
(72)
庾公云:“逸少国举①。”故庾倪为碑文云:“拔萃国举②。”
【注释】
①逸少:王羲之,字逸少。
②拔萃国举:意即出类拔革的人,全国推崇的人。
【译文】庾亮说:“逸少是全国所推崇的人。”所以庾倪给他写碑文时就写上:“拔萃国举”。
(73)
庾稚恭与桓温书,称:“刘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义怀通乐既佳,且足作友,正实良器①。推此与君,同济艰不者也②。”
【注释】
①义怀:仁义心怀。通乐:豁达和乐。
②艰不(pǐ):艰难困苦。不,阻塞不通。
【译文】庾稚恭写信给桓温,称赞说:“刘道生白天晚上都在处理政事,大小事情都处理得非常称心如意。这个人胸怀仁义,豁达和乐,不但这方面很好,而且很值得结为良友,确实是优秀人才。现在把他推荐给您,和您一起度过艰难困苦的时日吧。”
(74)
王蓝田拜扬州,主簿请讳①。教云:“亡祖、先君,名播海内,远近所知。内讳不出于外,馀无所讳②。”
【注释】
①讳:指家讳,避忌说出一家内长辈的名字。按:晋人重视家讳,别人不能当面说出与对方长辈名字相同或同音的字。所以新官上任,下属要请求指出应该避忌的名讳,以免无意中触犯了。
②内讳:指避忌家内妇女的名字。《礼记》说:“妇人之讳不出门。”
【译文】蓝田侯王述就任扬州刺史时,州府主簿向他请示要避忌的名讳。王述批示说:“先祖、先父,名声远播全国,是远远近近都知道的。妇女的名字不能向外人说出,此外没有要避忌的了。”
(75)
萧中郎,孙丞公妇父,刘尹在抚军坐,时拟为太常①。刘尹云:“萧祖周不知便可作三公不?自此以还,无所不堪②。”
【注释】
①萧中郎:萧轮,字祖周,曾任常侍。国子博士。抚军:指简文帝司马呈,即位前曾为抚军大将军。太常:是九卿之一,主管祭把礼乐。按:九卿是在三公之下,是中央行政机关的长官。
②以还:以下。堪:能胜任。
【译文】中郎萧祖周是孙丞公的岳父,丹阳尹刘真长在抚军大将军那里做客时,商议提升萧祖周任太常。刘真长说:“萧祖周不知可以不可以就提为三公?从三公以下,他没有不能胜任的。”
(76)
谢太傅未冠;始出西①,诣王长史,清言良久。去后,苟子问曰:“向客何如尊?”②长史曰:“向客舋舋,为来逼人③。”
【注释】
①未冠(guàn):还没有成年。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到了成年。出西:指到首都建康。按:谢安在出来做官以前,住在东部的会稽郡,从会稽往西去建康,就叫出西。
②苟子:王脩,字敬仁,小名苟子,是王濛(即王长史)的儿子。尊:称呼父亲。
③舋舋(wēiwěi):同“娓娓”,勤勉不倦的样子。这里指谈论不倦。据《晋书》说,由于王濛这句话和王导的器重,谢安年轻时名望就很大。
【译文】太傅谢安还没有成年时,初到京都,到长史王濛家去拜访,清谈了很久。走了以后,王苟子问他父亲:“刚才那位客人和父亲相比怎么样?”王濛说:“刚才那位客人娓娓不倦,谈起来咄咄逼人。”
(77)
王右军语刘尹:“故当共推安石。”刘尹曰:“若安石东山志立,当与天下共推之①。”
【注释】
①“若安石”句:谢安(字安石)寓居会稽郡上虞县,官府多次征召,也不肯出任官职,只想在东山隐居,畅游山水。但是他一向名望很大,所以大家仍然希望他能出仕。到四十多岁时,才应桓温的邀请出任司马。东山志:指隐居的心愿。
【译文】右军将军王羲之对丹阳尹刘惔说:“我们当然要一起推荐安石。”刘惔说:“如果安石志在隐居,我们应该和天下人一起推荐他。”
(78)
谢公称蓝田:“掇皮皆真①。”
【注释】
①掇(duō):揭去,真:指真率,这句指里外皆真,不做作。
【译文】谢安称赞蓝田侯王述说:“剥去皮都是真率的。”
(79)
桓温行经王敦墓边过,望之云:“可儿!可儿①!”
【注释】
①可儿:等于可人,使人可意的人,可爱的人。所谓可儿,多从才德方面说的。按:王敦豪爽,好清谈,口不言财利,但后来兴兵作乱,心怀残忍。桓温称赞他,只是表明自己的心迹罢了。
【译文】桓温出行,经过王敦墓边,望着王敦的坟墓说:“可意人儿!可意人儿!”
(80)
殷中军道王右军云:“逸少清贵人,吾于之甚至,一时无所后①。”
【注释】
①清贵:清高尊贵。于:厚;亲爱。甚至:指到了顶点。所后:后来人。指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译文】中军将军殷浩评论右军将军王羲之说:“逸少是个清高尊贵的人,我对他喜欢到极点,一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的。”
(81)
王仲祖称殷渊源:“非以长胜人,处长亦胜人①。”
【注释】
①处长:处理、对待自己的长处。
【译文】王仲祖称赞殷渊源说:“他不但凭自己的长处胜过别人,而且在对待长处上也胜过别人。”
(82)
王司州与殷中军语,叹云:“己之府奥,蚤已倾写而见①;殷陈势浩汗,众源未可得测②。”
【注释】
①府奥:肺腑,比喻内心的话。倾写:等于“倾泻”。
②浩汗:浩瀚;广大。按:这句话比喻殷浩擅长清谈,辞锋玄理,深不可测。同时用字也语义双关,因为殷浩,字渊源,这里就用“浩、源”二字。
【译文】司州刺史王胡之和中军将军殷浩清谈,王胡之后来赞叹说:“我自己的见解,早已倾吐净尽;殷浩摆开清谈的阵势浩浩荡荡,各个源头还没法估量。”
(83)
王长史谓林公:“真长可谓金玉满堂①。”林公曰:“金玉满堂,复何为简选②?”王曰:“非为简选,直致言处自寡耳③。”
【注释】
①金玉满堂:原是以宝物满正屋来比喻极为富有,这里用来描写清谈,说刘真长的辞藻和玄理丰富多彩。
②简选:选择。按:刘真长善谈玄理,且言辞简洁,而支道林却认为他言语谨慎,经过挑选润色。
③“非为”句:原注“谓吉人之辞寡,非择言而出也”。
【译文】长史王濛对支道林说:“真长的言谈可以说是金玉满堂。”支道林说:“既然是金玉满堂,为什么又要挑选言辞?”王濛说:“不是经过挑选,只是他应用言辞的地方本来就不多呀。”
(84)
王长史道江道群:“人可应有,乃不必有:人可应无,己必无①。”
【注释】
①可应有:指应该具备的各个方面。
【译文】王濛评论江道群说:“人们应该有的,他却不一定有;人们应该没有的,他自己一走没有。”
(85)
会稽孔沈、魏f 、虞球、虞存、谢奉并是四族之俊,于时之杰。
孙兴公目之曰:“沈为孔家金,f 为魏家玉,虞为长、琳宗,谢为弘道伏①。”
【注释】
①长、琳:长指虞存,字道长;琳指虞球,字和琳。宗:尊重;推崇。弘道:谢奉,字弘道。参看《雅量》第33 则注①。伏:通“服”,敬佩。
【译文】会稽郡孔沈、魏f 、虞球、虞存、谢奉五人同是四个家族的英俊之才,当时的杰出人物。孙兴公评论你们说:“孔沈是孔家的金子,魏f 是魏家的宝玉,至于虞家则应推崇道长、和琳的才识,谢家应敬佩弘道的美德。”
(86)
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①。”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②。”
【注释】
①可:与前面第79 则“可儿”的“可”同义,这里指才学可取,优良。按:殷渊源善谈玄理,谈论精微,为人所推崇。
②云雾:比喻蒙蔽人的东西,迷离恍惚的谈论。
【译文】王仲祖和刘真长到中军将军殷渊源家清谈,谈完了,就一起坐车走。刘真长对王仲祖说:“渊源的言论真可意。”王仲祖说:“你原来掉进了他设下的迷雾中。”
(87)
刘尹每称王长史云:“性至通而自然有节①。”
【注释】
①“性至”句:(晋书·王濛传)说,王濛“克己励行”,“虚己应物,恕而后行”,“喜愠不形于色”,这大概就是所谓至通,有节。
【译文】丹阳尹刘真长常常称赞长史王檬说:“本性最为通达,而且自然有节制。”
(88)
王右军道谢万石:“在林泽中,为自遒上①”;叹林公:“器朗神俊”;道祖士少:“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复见如此人②”;道刘真长:“标云柯而不扶疏③”。
【注释】
①为:而。遒(qíu):刚劲有力。按:谢万石善自炫耀,王羲之说他有“迈往之气”(勇往直前的气概)。
②毛骨:指容貌。没世:终生。
③标云柯:高耸入云的树枝。扶疏:枝叶茂盛。按:刘真长清高恬淡,性任自然,所以王羲之这样赞誉他。
【译文】右罕将军王羲之评论谢万石说:“在山林湖泽这种隐居地里,自然会刚劲超群”;赞叹支道林说:“胸襟开朗,精神俊逸”;评论祖士少:“风度比容貌更动人,恐怕一辈子不会再见到这样的人”;评论刘真长:“像高耸入云的大树,枝叶并不繁茂”。
(89)
简文目庾赤玉:“省率治除”。谢仁祖云:“庾赤玉胸中无宿物①。”
【注释】
①宿物:积物;旧物。
【译文】简文帝评论庚赤玉:“明察,直率,有修养,洁身自好。”谢仁祖说:“庾赤玉心里不存芥蒂。”
(90)
殷中军道韩太常曰①:“康伯少自标置,居然是出群器②。及其发言遣辞,往往有情致。”
【注释】
①韩太常:韩伯,字康伯,是殷中军(殷浩)的外甥,曾任吏部尚书。后升任太常,尚未到任就病死了。
②标置:自视甚高。居然:显然。
【译文】中军将军殷浩称道太常韩康伯说:“康伯年轻时就自视甚高,显然是超群出众的人才。当他发表意见时,他的言谈辞藻,处处都有情趣。”
(91)
简文道王怀祖:“才既不长,于荣利又不淡①,直以真率少许,便足对人多多许②。”
【注释】
①“才既”句:《晋书·王述传》载,王述(字怀租)年轻时性沉静,人以为痴。后任宛陵县令时,颇受赠遗,为州司所检。这大概就是这里说的内容。
②少许:一点儿。对:对当;相等。多多许:很多。
【译文】简文帝称道王怀祖说:“才能又不突出,对名利又很热心,可是只凭着他那一点真诚直率,就足以抵得上别人很多很多东西。”
(92)
林公谓王右军云:“长史作数百语,无非德音,如恨不苦①。”
王曰:“长史自不欲苦物。”
【注释】
①长史:指王濛,曾任司徒左长史。擅长清谈。如:而;却。苦:是说使别人无话可说,陷入困境。
【译文】支道林和尚对右军将军王羲之说:“王长史说上几百句,无非是一些合乎仁德的话,遗憾的是不能困住人家。”王羲之说:“长史本来就不想困住人家。”
(93)
殷中军与人书,道谢万“文理转遭,成殊不易①。”
【注释】
①文理:文辞义理。《晋书·谢万传》说他“工言论,善属文”。
【译文】中军将军殷浩给友人写信,称道谢万“文辞和义理变得刚劲有力了,取得这样的成就也很不容易。”
(94)
王长史云:“江思悛思怀所通,不翅儒域①。”
【注释】
①不翅:不啻,不止,不仅。儒域:儒学的领域。按:江思悛(quān)博览群书,综合儒学、道学,所以这里说不翅儒域。
【译文】长史王濛说:“江思悛思想所贯通的,不止是儒学。”
(95)
许玄度送母,始出都,人问刘尹:“玄度定称所闻不①?”刘曰:“才情过于所闻。”
【注释】
①称(chèn):相称。
【译文】许玄度为送他母亲,初到京都来,有人问丹阳尹刘真长:“玄度究竟和传闻相称不相称?”刘真长说:“他的才华超过了传闻。”
(96)
阮光禄云:“王家有三年少:右军,安期、长2 豫①。”
【注释】
①安期:王应,字安期。参看《识鉴》第15 则注①。长豫:王悦,字长豫。参看《德行》第29则注①。按:安期、长豫和王羲之(字逸少,曾任右军将军)是同一家族的,是诸多年少中选拔出来称道的。
【译文】光禄大夫阮裕说:“王家有三少年:逸少、安期、长豫。”
(97)
谢公道豫章①:“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②。”
【注释】
①豫章:指谢鲲,字幼舆,曾任豫章太守。喜好道学,不修边幅。放荡不羁。
②七贤:指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贤。参看本篇第29 则注①。把臂:拉着手,表示亲密的意思。按:这句指谢鲲也会成为七贤一类的人。
【译文】谢安称道豫章太守谢鲲说:“他如果遇到竹林七贤,一定会手拉手地进入竹林。”
(98)
王长史叹林公:“寻微之功,不减辅嗣①。”
【注释】
①寻微:探索深奥微妙的玄理。辅嗣:王粥,字辅嗣。参看《文学》第6 则注②。按:支道林是和尚,也潜心玄学,是当时的名僧。
【译文】长史王濛赞赏支道林说:“他探索玄理的功力,不亚于王辅嗣。”
(99)
殷渊源在墓所几十年①。于时朝野以拟管、葛,起不起,以卜江左兴亡②。
【注释】
①“殷渊源”句:殷浩,字渊源,年轻时就有美名,善谈玄理。曾出任官职,后称病,隐居在祖坟的陵园中,将近十年。几(jī),将近。
②管、葛:管指管仲,春秋时人,辅助齐桓公成为霸主;葛指诸葛亮,两人都是古代名相。“起不起”句:起,指出来做官。殷浩素有盛名,江左人士认为他有宰相之才,他的出仕与否,关系着东晋的兴亡。
【译文】殷渊源在陵园中住了将近十年。在这期间,朝廷内外的人士都把他比做管仲和诸葛亮,看他出仕还是退隐,来预测东晋政权的兴衰存亡。
(100)
殷中军道右军“清鉴贵要①”。
【注释】
①清鉴贵要:清鉴,指清高、有鉴识;贵要,指尊贵扼要。
【译文】中军将军殷浩称道右军将军王羲之“清高,有精辟的见解,而且尊贵,能抓住要点。”
(101)
谢太傅为桓公司马①。桓诣谢,值谢梳头,遍取衣帻。桓公云:“何烦此!”因下共语至瞑②。既去,谓左右曰:“颇曾见如此人不?”
【注释】
①“谢太傅”句:谢安四十多岁时,仍隐居会稽。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他出任司马,他才离家赴任。
②下:指下堂到谢安梳头的地方去。
【译文】太傅谢安出任桓温手下的司马。有一次,桓温到谢安那里去,正碰上谢安在梳头,谢安就匆忙去取衣服、头巾来穿戴。桓温说:“何必为这事麻烦!”便下堂去和他一直谈到晚。桓温出门后,问随从:“你们可曾见过这样的人吗?”
(102)
谢公作宣武司马,属门生数十人于田曹中郎赵悦子①。悦子以告宣武,宣武云:“且为用半”。赵俄而悉用之,曰:“昔安石在东山,缙绅敦逼,恐不豫人事②。况今自乡选,反违之邪?”
【注释】
①田曹中郎:掌管农事的官。
②“昔安石”句: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隐居会稽时,扬州刺史厦冰想请他任职,“累下郡县敦逼,不得已赴召,月余告归。”缙(jìn)绅,指官员。豫,参加。
【译文】谢安出任桓温的司马时,把几十个门生托付给田曹中郎赵悦子安排职位。悦子把这事告诉桓温,桓温说:“姑且用他一半人。”赵悦子不久就把这些人全部录用了,他说:“过去安石在东山隐居时,郡县的官员敦促、逼迫他出仕,唯恐他不过问政事。况且现在是他自己从家乡选来的人,怎么反而不依从他呢?”
(103)
桓宣武表云:“谢尚神怀挺率,少致民誉①。”
【注释】
①神怀挺率:指胸怀正直坦率。
【译文】桓温上奏章说:“谢尚胸怀正直坦率,年轻时就得到众人的赞誉。”
(104)
世目谢尚为令达①,阮遥集云:“清畅似达②。”或云:“尚自然令上。”
【注释】
①令达:指品德美好,心胸旷达。
②清畅:指德行高尚,通达事理。
【译文】世人评论谢尚是美好旷达。阮遥集说他:“高尚通达,类似旷达。”又有人说:“谢尚是不做作、美好,优异。”
(105)
桓大司马病,谢公往省病,从东门入①。桓公遥望,叹曰:“吾门中久不见如此人!”
【注释】
①桓大司马:桓温在晋哀帝隆和初年,加侍中、大司马职,其时谢安早已离开桓温幕府。
【译文】大司马桓温有病,谢安去探病,从东门进去。桓温远远望见,叹息说:“我家里很久不见这样的人了!”
(106)
简文目敬豫为朗豫①。
【注释】
①朗豫:指本性开朗,心情和悦。
【译文】简文帝评王敬豫是开朗而且心气和悦。
(107)
孙兴公为厦公参军,共游白石山,卫君长在坐。孙曰:“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而能作文①。”庾公曰:“卫风韵虽不及卿诸人,倾倒处亦不近②。”孙遂沐浴此言③。
【注释】
①“此子”句:不关山水是讥议,会欣赏山水才是名士风流。
②风韵:风度韵味。近:浅近;平常。
③沐浴:指浸润其中。
【译文】孙兴公任庚亮的参军时,和庾亮一起去游白石山,卫君长也在场。孙兴公说:“此君神情一点也不关心山水风景,却能做文章。”庾亮说:“卫君长风度韵味虽然比不上你们这些人,可是令人心悦诚服的地方也很突出。”孙兴公于是就反复吟味这句话,深受教育。
(108)
王右军目陈玄伯:“垒块有正骨。”①
【注释】
①陈玄伯:陈泰,字玄伯。参看《方正》第8 则,垒块:块垒,郁积在心中的愤慨。
【译文】右军将军王羲之评陈玄伯:“有愤慨,有骨气。”
(109)
王长史云:“刘尹知我,胜我自知①。”
【注释】
①“王长史”句:据《晋书·王濛传)载,王濛和刘惔很友好,“惔常称濛性至通,而自然有节”,王濛就说了这句话。
【译文】长史王濛说:“刘尹了解我,胜过我对自己的了解。”
(110)
王、刘听林公讲,王语刘曰:“向高坐者,故是凶物①。”复更听,王又曰:“自是钵钎后王、何人也②。”
【注释】
①高坐:讲席。凶物:凶恶的人,指违背佛法的人。
②“自是”句:意指佛教徒中的王粥、何晏。王、何二人是著名的玄学家(参看《文学)第6则注①②),支道林也善谈玄理,所以把他比做王、何。钵釪(bō yú),即钵孟,和尚用的饭碗,这里拂佛教徒。
【译文】王濛、刘惔听支道林和尚宣讲时,王濛对刘惔说:“在讲坛上的人,原来是个违背佛法的。”再听下去,王濛又说:“原来是佛门后世中的王粥、何晏啊。”
(111)
许玄度言:“《琴赋》所谓‘非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刘尹其人①;‘非渊静者,不能与之闲止’,简文其人②。”
【注释】
①《琴赋》:作者是魏朝的嵇康。之:原文是指琴,这里用以指人。“刘尹”句:指刘惔是至精的人。刘惔精通道学,善谈玄理,受到名流敬重。
②渊静:沉静。闲止:闲居,安居无事。简文:据《晋书·简文帝纪》载,他“清虚寡欲,尤善玄言”,所以这里用渊静来评价他。
【译文】许玄度说:“《琴赋》里说的‘不是最精通的人,不能同他一起辨析事理’,刘尹就是这样的人;‘不是沉静的人,不能同他一起安居’,简文帝就是这样的人。”
(112)
魏隐兄弟少有学义①。总角诣谢奉,奉与语,大说之,曰:“大宗虽衰,魏氏已复有人②。”
【注释】
①学义:学识。
②大宗:尊称宗族。
【译文】魏隐兄弟年轻时就有学识。小时候去拜见谢奉,谢奉和他们谈话,非常喜欢他们的谈吐,说:“魏氏宗族虽然已经衰微,但是又有了继承人了。”
(113)
简文云:“渊源语不超诣简至,然经纶思寻处,故有局陈①。”
【注释】
①超诣:造诣很高。简至:简练;简要。经纶:整理丝线,编成绳子,比喻组织,处理。局陈:局阵,布局。
【译文】简文帝说:“殷渊源的清谈造诣不高,也不简练,可是他认真斟酌、思考过的话,的确也很有章法。”
(114)
初,法汰北来,未知名,王领军供养之①。每与周旋行来,往名胜许,辄与俱②。不得汰,便停车不行。因此名遂重。
【注释】
①法汰:和尚名。当时北方受外族侵扰,法汰渡江到扬州。王领军:王洽,字敬和。王导的儿子,曾任吴郡内史,后召为中领军,寻加中书令,他没有接受任命。
②行来:来往。
【译文】当初,法汰从北方来到南方的时候,还不出名,由中领军王洽供养。王洽常常和他应酬来往,到名胜地方出游,总是和他一起去。如果法汰没有来,王洽就停车不走。因此法汰的声望便大起来了。
(115)
王长史与大司马书,道渊源“识致安处,足副时谈①。”
【注释】
①识致安处:有见识情趣,安适地居住、生活。
【译文】长史王濛给大司马桓温一封信,评论殷渊源“有见识,有情致,又悠闲自得,足以符合当代的评论。”
(116)
谢公云:“刘尹语审细①。”
【注释】
①审细:精密细致。按:有评刘谈“言必珠玉”,这就是审细的结果。
【译文】谢安说:“刘尹的谈论精密细致。”
(117)
桓公语嘉宾:“阿源有德有言,向使作令仆,足以仪刑百撰①。
朝廷用违其才耳②!”
【注释】
①阿源:指殷渊源。仪刑:仪式法则,这里指做榜样。百揆:百官。
②“朝廷”句:殷渊源好道学,善清谈,本非将才。可是朝廷想平定中原,竟任他为中军将军、都督五州军事,举兵北征,结果大败。
【译文】桓温对郗嘉宾说:“阿源德行高洁,善于清谈,当初如果让他做辅粥大臣,足以成为百官的榜样。只是朝廷不按他的才能任用他啊!”
(118)
简文语嘉宾:“刘尹语末后亦小异,回复其言,亦乃无过。”
【译文】简文帝对郗嘉宾说:“刘尹的清谈到后来也和以前稍有不同,但是反复回味他的话,却也没有错。”
(119)
孙兴公。许玄度共在白楼亭,共商略先往名达①。林公既非所关,听讫,云:“二贤故自有才情。”
【注释】
①商略:品评;评论。名达:贤达。
【译文】孙兴公。许玄度一起在白楼亭上,共同品评先前的贤达。既然不是支道林所关心的事,听完后,他只说:“两位贤才的确有才华。”
(120)
王右军道东阳:“我家阿林,章清太出①。”
【注释】
①东阳:即下文的阿林,林应是临,指王临之,曾任东阳大守,与王羲之是同一家族的。
【译文】右军将军王羲之评论东阳太守王临之说:“我们家的阿临,显明,高洁,甚为突出。”
(121)
王长史与刘尹书,道渊源“触事长易。”
【译文】长史王濛给丹阳尹刘淡写信,评论殷渊源说:“他处事经常很平和。”
(122)
谢中郎云:“王脩载乐托之性,出自门风①。”
【注释】
①乐托:同“落拓”,豪放,不拘小节。门风:指一家世代流传的准则、风习,犹家风。
【译文】从事中郎谢万说:“王脩载那种豪放不羁的性格,是来自他的家风。”
(123)
林公云:“王敬仁是超悟人。”
【译文】支道林说:“王敬仁是个超脱、有悟性的人。”
(124)
刘尹先推谢镇西,谢后雅重刘,曰:“昔尝北面①。”
【注释】
①北面:脸朝北,表示师事对方。
【译文】丹阳尹刘惔先推崇镇西将军谢尚;谢尚后来也很推重刘惔,说:“过去我曾经向他学习过。”
(125)
谢太傅称王脩龄曰:“司州可与林泽游。”①
【注释】
①王脩龄:王胡之,字脩龄,朝廷曾召为司州刺史,还没有就任就病死了。故下文称他为司州。他常不问世事,追求清高。
【译文】太傅谢安称赞王脩龄说:“司州这个人,可以和他一起隐居,纵情山水之间。”
(126)
谚曰:“扬州独步王文度,后来出人郗嘉宾①”。
【注释】
①“扬州”句:(晋书·王坦之传)载:”时人为之语曰:‘盛德绝伦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独步,超群出众;独一无二。
【译文】谚语说:“扬州的独特人才是王文度,超越常人的后起之秀是郗嘉宾。”
(127)
人问王长史江虨兄弟群从,王答曰:“诸江皆复足自生活。”①
【注释】
①群从:指堂房兄弟子侄辈。据载,江虨和弟弟、堂弟都有德行,知名于世。生活:生存;自立。
【译文】有人问长史王濛关于江虨兄弟和堂兄弟的情况,王濛回答说:“江氏诸人都完全能够自立。”
(128)
谢太傅道安北①:“见之乃不使人厌,然出户去不复使人思。”
【注释】
①安北:指王坦之,死后追赠安北将军。他坦率直言,曾经苦谏过谢安。
【译文】太傅谢安评论安北将军王坦之说:“见到他却也不让人生厌,可是走了以后也不再让人思念他。”
(129)
谢公云:“司州造胜遍决①。”
【注释】
①造胜:指造胜境,能深入优美的境界。按:司州刺史王胡之喜欢玄言,年轻时就有声誉。遍决:指全面排除疑难。
【译文】谢安说:“司州谈玄能到达胜境,遍决疑难。”
(130)
刘尹云:“见何次道饮酒,使人欲倾家酿①。”
【注释】
①“见何”句:《晋书·何充传》说何充(字次道)能饮酒,并注明:“言其能温克也”。温克,是指喝醉酒后能温和、控制自己。因此刘惔才有欲倾家酿之叹。又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晋人所谓见何次道,令人欲倾家酿,犹云欲倾竭家货以酿酒饮之也。”
【译文】丹阳尹刘惔说:“看见何次道喝酒,让人想把家产都用来酿酒喝。”
(131)
谢太傅语真长:“阿龄于此事故欲太厉①。”刘曰:“亦名士之高操者。”
【注释】
①阿龄:王胡之,字脩龄,清廉简约.以有操守、有风采自居。故欲:好像。
【译文】太傅谢安告诉刘真长说:“阿龄对这件事好像太严肃了。”刘真长说:“他也是名士里面有高尚操守的人。”
(132)
王子猷说:“世目士少为朗,我家亦以为彻朗①。”
【注释】
①我家:我。
【译文】王子猷解释说:“世人评论祖士少是开朗,我也认为是通达。开朗。”
(133)
谢公云:“长史语甚不多,可谓有令音①。”
【注释】
①长史:指王濛。王濛善清谈,谈论简练而且抑扬顿挫。令音:优美的言辞。
【译文】谢安说:“长史的话很少,可以说是言辞优美。”
(134)
谢镇西道敬仁①:“文学镞镞,无能不新②。”
【注释】
①敬仁:王脩,字敬仁,是王濛的儿子,起家著作郎、琅邪王文学(文学是官名,王国置文学,掌校典籍,侍奉文章),有异才,为时贤所重。
②文学:辞章才学。镞镞:形容突出。
【译文】镇西将军谢尚评论王敬仁:“辞章才学,卓然不群,没有哪一种才能不是新奇的。”
(135)
刘尹道江道群:“不能言而能不言①。”
【注释】
①能不言:指能以不言胜人。
【译文】丹阳尹刘惔称道江道群:“虽不擅长言辞,却善于不发言。”
(136)
林公云:“见司州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终日忘疲①。”
【注释】
①警悟:机敏、领悟。
【译文】支道林说:“看到王司州的清谈机敏和悟性递相涌现的时候,真使人不愿停下来,听一整天也不觉得疲劳。”
(137)
世称苟子秀出,阿兴清和①。
【注释】
①苟子:王脩,字敬仁,小名苟子。阿兴:王蕴,字叔仁,小名阿兴,是王脩的弟弟。
【译文】世人称赞苟子优美杰出,阿兴清静平和。
(138)
简文云:“刘尹茗柯有实理①。”
【注释】
①茗柯:柯,宋人校记说一作“打”,又作“仃”。茗仃,是连绵词,即酩酊、懵懂。按:这句是说刘惔表面像是湖涂,而谈理却很充分。
【译文】简文帝说:“刘尹外表像是湖涂、谈论起来却有根充分的道理。”
(139)
谢胡儿作著作郎,尝作《王堪传》①。不谙堪是何似人,咨谢公②。谢公答曰:“世胄亦被遇③。堪,烈之子,阮千里姨兄弟,潘安仁中外④,安仁诗所谓‘子亲伊姑,我父唯舅⑤。’是许允婿。”
【注释】
①“谢胡儿”句:谢胡儿是谢朗,小名胡儿,谢安的侄儿(参看《言语》第71 则)。著作郎任职时要撰写一篇名臣传,所以谢朗虽不熟悉王堪,也要写。
②诸(ān):熟悉。何似:何如。
③世胄:王堪,字世胄,曾任车骑将军,后被害,追赠太尉。
④中外:中表,指中表兄弟。
⑤“子亲”两句:大意指你的母亲是我的姑母,我的父亲是你的舅舅。伊、唯,都是加强肯定的助词。按:谢安所以遍举姻亲,是因为晋代重视婚姻门第。
【译文】谢胡儿担任著作郎一职,曾经写过一篇《王堪传》。他不知道王堪是什么样的人,就去问谢安。谢安回答说:“世胄也曾得到过君主的重用。王堪是王烈的儿子,是阮千里的姨表兄弟,潘安仁的姑表兄弟,就是潘安仁诗里所说的‘子亲伊姑,我父唯舅’。他是许允的女婿。”
(140)
谢太傅重邓仆射①,常言:“天地无知,使伯道无儿②。”
【注释】
①邓仆射:邓攸,字伯道,渡江避难途中为了保全弟弟的儿子,抛弃了自己的儿子,以至绝了后代。后官至尚书左仆射。参看(德行》第28 则。
②无知:没有知觉。
【译文】太傅谢安很敬重左仆射邓伯道,曾说:“者天没长眼睛,竟使伯道绝后。”
(141)
谢公与王右军书曰:“敬和栖托好佳①。”
【注释】
①敬和:王洽,字敬和,是王导的儿子中最知名的。曾任建武将军。多国内史,不久加中书令,和晋穆帝关系密切。栖托:安身;寄托。
【译文】谢安给右军将军王羲之的信中说:“敬和的寄托处很美妙。”
(142)
吴四姓旧目云①:“张文,朱武,陆忠,顾厚。”
【注释】
①吴四姓:吴郡有张、朱、陆、顾四姓,三国时,四姓人才兴旺。
【译文】从前评论吴郡四姓说:“张家出文人,朱家出武官,陆家忠诚,顾家敦厚。”
(143)
谢公语王孝伯:“君家蓝田,举体无常人事。”①
【注释】
①王孝伯:王恭,字孝伯。蓝田:指蓝田县侯王述(字怀祖)。王述最性急。年轻时性沉静,被认为痴呆。他和王孝伯同族。举体:全身。
【译文】谢安对王孝伯说:“你们家的蓝田,所做的事全都和普通人不同。”
(144)
许掾尝诣简文,尔夜风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语①。襟怀之咏,偏是许之所长,辞寄清婉,有逾平日②。简文虽契素,此遇尤相咨嗟,不觉造膝,共叉手语,达于将旦③。既而曰:“玄度才情,故未易多有许!”
【注释】
①许掾:许询,字玄度。参看《言语)第69 则注①。曲室:密室。
②辞寄:言辞、寄托。
③契素:情意相投。造膝:两人膝相接,表示亲近。又手:交手;执手。
【译文】许玄度曾经去谒见简文帝,那一夜风静月明,两人就一起到密室中清谈。抒发胸怀,这是许玄度最擅长的,他的言辞和寄情托意都清新婉约,超过了平时的谈论。简文帝虽然一向和他情趣相投,这次会面却更加赞赏他,言谈中两人不觉愈靠愈近,促膝相谈,执手共语,一直谈到天快亮了。事后简文帝说:“像玄度这样的才华,确实是不易多得啊!”
(145)
殷允出西,郗超与袁虎书云:“子思求良朋,托好足下,勿以开美求之①。”世目袁为“开美”,故子敬诗曰:“袁生开美度”②。
【注释】
①殷允:字子思,故下文直称子思。托好:交好。开美:开朗美好。按:袁虎是一代文宗,有超群之才,文章绝美,且性格刚强正直。
②“故子敬”句:子敬是王献之的字,这句诗大意指袁虎有开美的气度。
【译文】殷允到京都去,郗超给袁虎写信说:“子思要寻找好友,来和您结交,请不要用开美这样的标准来要求他。”世人评论袁虎为“开美”,所以王子敬有诗说:“袁生开美度。”
(146)
谢车骑问谢公:“真长性至峭,何足乃重①?”答曰:“是不见耳②。阿见子敬,尚使人不能已③。”
【注释】
①峭:严厉。
②是不见耳:按:刘真长逝世时,谢玄还是幼年,所以没见过。谢安认为谢玄没见过刘真长,所以这样说。
③“阿见”句:指对王子敬尚且敬重,何况是对刘真长呢。阿,我。
【译文】车骑将军谢玄问谢安道:“真长禀性最严厉,哪里值得如此敬重他?”
谢安回答说;“你是没见过他罢了。我看见子敬,还使人情不自禁呢。”
(147)
谢公领中书监,王东亭有事,应同上省①。王后至,坐促,王、谢虽不通,太傅犹敛膝容之②。王神意闲畅,谢公倾目③。还谓刘夫人曰:“向见阿瓜,故自未易有,虽不相关,正是使人不能已已④。”
【注释】
①中书监:官名,掌管机要,是中书省的长官。王东亭:王珣,字元琳,是王导的孙子,封东亭侯。曾任黄门侍郎。
②“王、谢”句:王珣兄弟原为谢家女婿,后两家有了摩擦,便绝婚,终于成了仇家。
③倾目:斜着眼睛看,等于注目。
④阿瓜:指王珣,他的小名,一是法护,一是阿瓜。已已:第一个“已”,解为停止,第二个“已”,是语气词,用法用”矣”。
【译文】谢安兼任中书监的时候,东亭侯王珣有公事,须要同他一起坐车上中书省。王珣来晚了,由于座位紧挨着,王、谢两家虽然不来往了,太傅谢安还是收紧腿留出地方给王珣坐。王珣神态闲适自在,使得谢安对他倾心注目。后来谢安回到家里对妻子刘夫人说:“刚才看见阿瓜,确是个不易得的人物,虽然和他不相关了,还是使人心情不能平静下来。”
(148)
王子敬语谢公:“公故萧洒①。”谢曰:“身不萧洒。君道身最得,身正自调畅②。”
【注释】
①萧洒:同“潇洒”,豁达不拘束的样子。
②调畅:指精神和适,心情舒畅。
【译文】王子敬对谢安说:“您确是风度潇洒。”谢安说:“我不潇洒。您评论我是最合适的,我只是襟怀和适、舒畅。”
(149)
谢车骑初见王文度①,曰:“见文度,虽萧洒相遇,其复愔愔竟夕②。”
【注释】
①王文度:王坦之,字文度,反对世俗的放纵和不学儒学的风气。
②愔愔(yīn yīn):安详和悦的样子。
【译文】车骑将军谢玄初次见到“王文度,对人说:“我觉得文度这人,虽然用潇洒的态度来对待他,他也仍旧整晚态度温和,举止安详。
(150)
范豫章谓王荆州①:“卿风流俊望,真后来之秀②。”王曰:“不有此舅,焉有此甥!”
【注释】
①“范豫”句:范豫章指范宁,曾任豫章太守。王荆州,王忱,曾任荆州刺史。王忱的母亲是范宁的妹妹,所以王称范为舅。
②风流俊望:风雅、有根高的声望。
【译文】豫章太守范宁对荆州刺史王忱说:“你很风雅,声望过人,真是后起之秀。”王忱说:“如果没有这样的舅舅,哪里会有这样的外甥!”
(151)
子敬与子猷书①,道:“兄伯萧索寡会,遇酒则酣畅忘反,乃自可矜②。”
【注释】
①“子敬”句:王献之字子敬,其兄王徽之字子猷,都是王羲之的儿子。子猷有才而放荡不羁,做官而不管事。
②兄伯:哥哥。萧索:淡漠。寡会:寡合,指本性很少能与流俗相合。
【译文】王子敬给王子猷的信上说:“兄长为人淡泊,不随流俗,看到酒便尽兴痛饮,流连忘返,这确是值得骄傲的。”
(152)
张天锡世雄凉州,以力弱诣京师,虽远方殊类,亦边人之桀也①。闻皇京多才,钦羡弥至。犹在渚住,司马著作往诣之,言容鄙陋,无可观听②。天锡心甚悔来,以遐外可以自固③。王弥有俊才美誉,当时闻而造焉④。既至,天锡见其风神清令,言话如流,陈说古今,无不贯悉。又谙人物氏族中来,皆有证据⑤。天锡讶服。
【注释】
①“张天锡”句:张天锡占据凉州,继承前凉政权,后投降苻坚,在苻坚的弟弟符融手下任征南司马。到泥水之战苻坚大败时,他又逃归晋朝(参看《言语》第94 则注①)。所以这里说的“以力弱诣京师”,并非事实,只是掩盖之辞。其次,张天锡是汉代张耳的后代,是安定郡(今甘肃省东部一带)人,并非远方殊类。雄,称雄,凭武力统治。
②渚(zhu):指江边码头。司马著作:未详,可能是姓司马、任著作郎的。
③“天锡”句:所谓“心甚悔来”,并非事实。张天锡所占领的凉州被前秦苻坚吞并;他投降苻坚,而苻坚又大败,不得已才归顺晋朝。遇外,边远地区。
④王弥:王珉,小名僧弥。
⑤中来:一说当是“中表”之误。
【译文】张天锡世代称雄凉州,后来因为势力衰微便投奔京都,他虽属远方异族,却也是边境上的杰出人物。他听说京都人才很多,钦佩、羡慕到极点。到京都,还停留在江边码头上时,司马著作便去拜访他,司马氏言语粗鄙,容貌丑陋,既不中听,也不中看。张天锡因此很后悔来这一趟,认为凭着凉州那样的边远地区还可以自己固守下去。王僧弥才能出众,名声很好,当时听说张天锡来,就去拜访他。到那里后,张天锡看见王僧弥风度高雅秀美,言谈敏捷,说古道今,无不通晓。又熟悉各方人士宗族和亲戚关系,都有真凭实据。张天锡十分惊诧、叹服。
(153)
王恭始与王建武甚有情,后遇袁悦之间,遂致疑隙①。然每至兴会,故有相思②。时恭尝行散至京口射堂,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③,恭目之曰:“王大故自濯濯④。”
【注释】
①王建武:王忱,字佛大,也叫阿大,曾任建武将军,是王恭(字孝伯)的同族叔父辈。他和王恭很要好,而且同样有名望。后来袁悦在会稽王司马道子面前责备王恭,王恭以为是王忱假手袁说来陷害自己,两人交情便产生裂痕。间(jiàn):离间。
②兴会:兴致,指有兴致的时候。
③行散:参看《德行》第41 则注②。京口:王恭曾镇守京口。
④濯濯:形容有光泽;清朗。王恭看见清露、新桐,有所感,赞美王忱也如此。按《晋书·王恭传》载:“恭美姿仪,人多爱悦,或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柳’。”用“濯濯”来形容王恭,与这里所述不同。
【译文】王恭起初和建武将军王忱很有交情,后来受到袁悦的挑拨,便产生了猜疑,裂痕。可是每到兴致勃勃时,还是会想起他。那时王恭曾服药后行散,走到京口的射堂,当时,清露在晨光中闪动,新桐初吐嫩芽,王恭触景生情,评论王忱说:“王大确实清亮明朗。”
(154)
司马太傅为二王目曰:“孝伯亭亭直上,阿大罗罗清疏①。”
【注释】
①亭亭直上:向上,指挺拔,形容刚强正直。亭亭,形容直立。罗罗清疏:指清朗疏放。罗罗,形容清疏。
【译文】太傅司马道子给王孝伯和王忱下评语说:“孝伯刚强正直,阿大清朗放达。”
(155)
王恭有清辞简旨,能叙说而读书少,颇有重出。有人道孝伯常有新意,不觉为烦。
【译文】王恭的谈论言辞清新,意思简明,善于畅谈,可是读书少,多有重复的地方。有人说王恭常有新意,使人不觉得烦闷。
(156)
殷仲堪丧后,桓玄问仲文①:“卿家仲堪,定是何似人?”仲文曰:“虽不能休明一世,足以映彻九泉②。”
【注释】
①仲文:是殷仲堪的堂弟。
②“休明”句:殷仲堪生前名望很高,他是被桓玄害死的,所以殷仲文的回答必须小心谨慎。休明,指德行完美光明。九泉,黄泉,阴间。
【译文】殷仲堪死后,桓玄问殷仲文:“你家的仲堪,究竟是怎么样个人?”仲文回答说:“他虽然不能一辈子都德行完美光明,可是也足以光照九泉。”
上一篇:识鉴第七
下一篇:品藻第九
返回目录:世说新语
心灵鸡汤
名著阅读排行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