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密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章第三节)。

本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会求物质密度,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学会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生分析

密度是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本节课采用比值定义物理量比较抽象,实验中用图象处理数据,这一个环节只是要求学生能联系数学中的正比例函数,把重点放在如何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只要求学生知道这个比值反映了一种属性。

教学设计思想

1)本节课从日常生活的事例出发,通过探究实验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2)通过分析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体会物质密度的含义。

3)设计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知识出发,深入浅出,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注重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4)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其内在探索科学的求知欲,实现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②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②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学

环节

活动时间(大约)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体积、质量的单位换算及天平的使用方法

1分钟

①1cm3= dm3

= m3

②5kg = g

③在使用天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习完成有关的练习,提问个别回答或全体回答。

本节课要利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所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认识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2分钟

一、演示:

有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它们一个盛满水,一个盛满了酒精,猜一猜,它们哪一个质量大?(可用调平的天平加以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

让学生猜想。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选一位学生上台演示。

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

在黑板上写出学生的猜想,把问题交还给学生解决,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初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2、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科学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一)

猜想

设计

实验

进行

实验

分析

数据

归纳

得到

结论

交流

评估

1分钟

10

分钟

3分钟

3分钟

二、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让学生感受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学生探索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从现象中寻找规律,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小组实验测量不同体积(圆柱体)铁块的质量,记录数据、绘制表格,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

设疑,激发学生进行探索的热情。

学生分工合作设计并进行探究实验。

学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

学生通过讨论发挥其主体作用。

做好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去探究、分析所遇到的问题,从现象中观察、掌握科学。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小组实验,做好学生实验中的“分享者”,纠正学生操作的不足之处,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经过讨论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思维。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分组讨论所得出的结论。

得出统一的结论。

3、学习密度的定义:

引导

归纳

2分钟

三、引入密度的定义:

某种物质有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这种比值不变性正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分别计算每个铁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分析其规律。

教师让学生写出的结论,做好“裁判”的角色。

4、认识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分析

比较

3分钟

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即不同的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

学生用铁块做实验,把得出的结论与铝块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

展示部分学生的图表,引导学生分析、对比。

巡回指导学生实验,让学生相互交换实验结果,分析检验结论。

5、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一些物质的密度

5分钟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公式:ρ= m / v

1g/cm3= 1×10 kg/m3

了解一些不同物质的密度。

分析、领会各物理量的意义,对公式进一步熟悉、理解。

推导公式的等量关系。

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上的三个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并且会查密度表。

板书密度的概念、公式以及密度的单位和不同单位之间的转化关系。

展示学生的推导过程。

6、密度知识的应用

理论

联系

实际

解决

简单

问题

5分钟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讲述课本例题。

要求学生解决部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习题。

①学习课本例题。

②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练习。

③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叫同学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讲评,把理论应用于实际,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定性了解一些物质密度的大小。如金的密度大于铜的密度;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等等。

展示例题,注意讲述计算题中要注意的问题。

及时巩固所学习的知识。

做好“欣赏者”,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7、小结、布置作业

巩固

新课

5分钟

五、小结、布置作业: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课后题目及《一课一练》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感受。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习评价表

教师:_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 密度

班级: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

项目

活 动 记 录

教师

评价

学生提问 / 回答问题:

举手: 人次

提问: 人次

内容:

内容:

回答情况:(是、否)积极思考;

(是、否)正确

回答情况:(是、否)积极思考;

(是、否)正确

其他:

1用天平比较相同体积不同物体的质量

操作:

仪器使用:

实验现象:

典型操作是:

得到结论:

观察记录:

(有、无)

(有、无)

(有、无)(有、无)

讨论交流:

(有、无)

(有、无)

(有、无)(有、无)

A操作有条理,

正确、迅速

B操作有序,

部分错误

C操作无序,

部分正确

2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操作:

仪器使用:

实验过程;

图象分析:

得到结论:

观察记录:

(有、无)

(有、无)

(有、无)

讨论交流:

(有、无)

(有、无)

(有、无)

A探究实验过程

完整、科学、有序

B探究实验过程

基本科学、有条理

C探究实验过程

不科学、不规范

3、学习密度的定义

分析领会:

推导公式:

理解密度意义:

会查密度表:

观察记录:

(有、无)(有、无)(有、无)(有、无)

讨论交流:

(有、无)(有、无)(有、无)(有、无)

A:能正确领会、推导、意义、会查

B:基本能领会、推导、意义、会查

C:不太领会、推导、意义、会查

4、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同种物质:

不同物质:

观察记录:

(有、无)

(有、无)

讨论交流:

(有、无)

(有、无)

A:准确理解

B:基本理解

C:不太理解

5、密度的应用

判别是否空心:

区分哪类物质:

求质量和体积:

观察记录:

(有、无)

(有、无)

讨论交流:

(有、无)

(有、无)

A:能熟练应用

B:基本能应用

C:不太会应用

6、新课巩固习题作答情况

习题分布:

题量多少:

难易程度:

举一反三:

标新立异:

完成情况:

A:理解准确,

思路清晰

B:基本理解,

思路明白

C:不能完成

学生自评:

家长评价:

改进意见: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