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小小商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95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使他们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结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募捐箱,学生准备一些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并从学具卡片上剪下各种币值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提前几天给学生布置这节课的的准备工作:过几天我们要做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数学游戏,要把我们的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小的商店.同学们有的要扮演售货员,有的要扮演顾客,有的要扮演废品回收员.我们还要开展为希望工程捐款的募捐活动,有的同学要扮演募捐站的工作人员.商店里的商品需要我们自己准备,请大家把平时经常使用的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带来一些作为商品,并制作出这些商品的价格标签.这些物品的价格你们可能不一定知道,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到,例如,可以到商店去调查一下,可以问问你们的家人,还可以查一查书本资料.
二、物品分类
把学生收集到的物品放到一起,教师可以提问:这些物品中哪些是玩具,哪些是学习用品,哪些是生活用品?请四名学生分别选出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可回收的物品,其他学生观察他们的分类是否正确,如果发现某位同学弄错了,要及时指出来.如果某一物品的类别界定比较模糊,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决定.
三、商店布置
教师可以参考教科书上的样子和学生一起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商店的样子.正前方是玩具柜台,左右两边分别是学习用品柜台、废品回收站和生活用品柜台、募捐站,让学生把各种物品放在相应的柜台里面.
四、价格读取
请几名学生读一读标签上的价格,并请其他同学检查他们读得对不对.
五、购物示范
先请两名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教师问顾客:你拿多少钱买一块橡皮?让这名顾客利用手中的人民币卡片向售货员买一块橡皮,同时请其他学生观察这两名学生如何进行商品买卖,在买卖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在进行商品买卖时,顾客首先要确定买什么东西,属于哪一类商品,再到相应的柜台找到该商品,读出商品的价格,再根据自己手里的钱数确定怎样付款;而售货员要根据商品的价格和顾客付的钱计算出需要找多少零钱.
六、开始活动
教师选定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一两名学生扮演废品回收员,一两名学生扮演募捐站工作人员,其余的扮演顾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卡片购买商品、废品回收和募捐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例如,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有没有找错零钱,卖易拉罐和矿泉水瓶的同学要检查废品回收员有没有算错一共应该付多少钱,等等.活动要体现出较大的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和其他同学商量、讨论.教师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七、汇报和讨论
活动结束后,组织一部分学生进行汇报和讨论.
1.先抽取几名学生汇报一下活动中碰到了什么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让大家讨论一下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是最好的.
2.抽取几名顾客进行汇报:你原来有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一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原来的钱数减去花去的钱数等于剩下的钱数吗?
3.抽取几名售货员汇报结果:一共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
4.请废品回收员数一下一共回收了多少个易拉罐和多少个矿泉水瓶,付出多少钱.教师要利用这个机会向学生介绍环境知识,宣传环保思想,培养学生从小爱护环境的意识.
5.请募捐站的工作人员统计全班一共捐了多少钱,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思想观念.
八、活动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做了一个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大家有什么收获?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做简短总结:一方面我们复习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进一步熟练地运用百以内的加减法进行人民币的计算;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活动,我们还可以看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把它解决.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