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71页,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作好铺垫
多媒体课件演示:小白兔采蘑菇,每个蘑菇上写有一道题,每个筐子上写有得数.教师提问:你能帮助小白兔把采下的蘑菇放进相应的筐子里吗?
12-7= 15-8= 13-6=
20+4= 50+3= 7+60=
30+(11-4)= 40+(15-8)=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出示:23-2=,让学生口算并口述算理.着重说明两位数减一位数,要先算个位数减个位数.23-2等于多少你们会算了,如果把这道题变成23-7,还能用口算23-2的方法进行口算吗?为什么不能?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2.探究方法.
教师让学生拿出23根小棒,要从零散的3根中减法7根,够减吗?不够减,怎么办?自己动手摆摆看.
请学生口述自己是怎样做的.学生会有以下几种做法:(1)先从零散的小棒中去掉3根,再打开1捆,从中去掉4根.(2)打开1捆,去掉7根.(3)打开1捆,把10根和3根合并在一起,再从中拿走7根.
教师首先肯定以上做法都是正确的,然后组织学生重点研究第三种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一过程:
然后让学生再用小棒摆一摆这一过程,边摆边说.接着教师结合算式演示这一过程,抽象出口算方法:
23-7=
从23根小棒中减去7根小棒,零散的不够减,也就是23-7,个位上3减7不够减.
23 - 7 =
/\
10 13
我们可以从2个整捆中拿出1个整捆,打开,与零散的合并在一起,再减.也就是要从20中拿出1个十和个位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23 - 7 =
/\ ↑
10 13─┘6
从13根小棒中减去7根,还乘6根.也就是13-7=6.
23 - 7 = 16
/\ ↑
10 13─┘6
剩下的1捆加6根等于16根.也就是剩下的10加6等于16.
然后指名让学生看着算式说说口算过程,再让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3.小结:以后在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不够减时,就怎样计算?
三、巩固练习
1.补充练习.
24 - 6 = □ 54 - 7 = □
/\ ↑ /\ ↑
10 □─┘□ 40 □─┘□
73 - 8 = □ 81 - 4 = □
/\ ↑ /\ ↑
□ □─┘□ □ □─┘□
2.对比练习:做教科书第71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口述32-5,46-9的口算过程.
12-5= 32-5= | 16-9= 46-9= | 21-4= 34-6= |
3.做“做一做”中的第2题.
出示30-6后提问:0减6不够减怎么办?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发展性练习.做“做一做”第3题.让学生口答得数,电脑出示答案.
10-7=3
50-7=43
60-9=51
80-8=72
42-5=37
56-7=49
提问:比较得数与被减数,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吗?为什么得数十位上的数总比被减数十位上的数少1?(同桌讨论).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23-2=21 23 - 7 = 16 30 - 6 = 24 /\ ↑ /\ ↑ 10 13─┘6 20 10─┘4 |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属于计算课,重点在于使学生通过自己摆小棒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在学生摆小棒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多种方法.此时,既不能“牵引”,更不能“限制”,而是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中给出的方法,虽不是最简便的方法,但却渗透着笔算减法的算理,是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要重点掌握.因此,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图、式对照中悟出算理,掌握方法.学生在摆一摆、答一答、说一说、听一听、练一练中,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参与了教学全过程.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步骤繁多,包含了数的分解、十几减几(退位)、几十加几等步骤.学生年龄小,容易顾此失彼,造成口算错误.而此类计算的得数与被减数比较,又具有明显的规律,因而,在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发现规律就很有必要,不仅能提高口算速度与正确率,而且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因而在课尾设计了发展性练习,帮助学生发现规律,使学生在充分体验成功的欢乐的同时,也体验了数学的有趣与奇妙.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