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页的例1、例2、例3、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7,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类推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7个黄色磁性圆片和5个红色磁性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入新课:
口算:12-9 14-9 15-9 18-9
11-8 13-8 16-8 17-8
提问:刚刚计算的都是十几减9,十几减8的题目,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知识?
板书课题:十几减7
二、新课:
1.教学例1.
(1)教师先出示7个黄圆片,再出示5个红圆片,问:一共有多少个圆片?(12个)随即将12个圆片圈起来.
(2)提问:两种圆片共有12个,现在拿走7个黄圆片(随即用虚线圈起来),还剩几个圆片?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2-7=□
(3)类推迁移,掌握算法.
提问:如果没有图,怎样想出12减7的得数呢?想想:在计算十几减9,十几减8时,我们是怎样想的?你能仿照十几减9,十几减8的方法说出12-7的算法吗?让学生分组讨论.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后小结:计算12-7时,要先想7加( )得12,因为7加5得12,所以12减7得5.
让学生再复述算法,并读一读板书内容.
2.教学例2.
学生尝试练习.
教师出示11-7=□,问:11减7得几?该怎样想?
让学生联想12减7的计算方法,自己小声说一说11减7该怎样想,然后指名给全班学生说.最后将11页例2补充完整.
3.教学例3.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填得数.教师巡视,发现问题时,可以记下来.集体订正时,让有错误的学生说得数和想的过程,然后其他同学发表意见,共同帮助出错的同学改正.
4.小结:计算十几减7时,要看着减法想与它有关的加法,再想出减法题的得数.例如:12-7想7加5得12,所以12减7得5.
三、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11页“做一做”第1题.提醒学生一组一组地做,观察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明确做下面的减法题可以用上面的加法题来想.
2.完成教科书11页“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填写,提示学生将上、下两题联系起来看.填完后问:每一组上、下两题方框中所填的数有什么特点?
3.比赛抢答.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算得数.然后将十几减7的式题按照被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来排列,引导学生观察其规律.(完成练习三第4题.)
4.练习三的1,2题.学生独立填写,然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十几减7)在计算十几减7时,我们是仿照十几减9,十几减8的方法来计算的,即做减法想加法.这种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就叫做类推法.类推法在数学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今后我们还将用类推法学习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十几减7是在教学十几减9、十几减8的基础上进行的,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重要内容.
1.注重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数学知识联系紧密,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在教学12减7时,让学生面对新问题,仿照十几减9、十几减8的方法来思考,从而类推出十几减7的计算方法.运用类推的学习方法,学生会学得主动、轻松,理解得迅速,掌握得扎实,从而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2.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首先,运用直观图使学生领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其次,摆脱实物图,让学生直接说想法.最后逐步形成内部语言活动,达到脱口而出直接报得数的熟练程度.一步步环环相扣,符合小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在学生说想法的过程中,有自己小声说、同桌互相说、指名给大家说等多种形式,以说促思,使学生的语言流畅准确,思维也更深刻,更有条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