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大胆猜想、亲身体验、收集和分析试验结果,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能力:从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水平。
3.情感:经历了从生活到数学和从数学到生活的过程,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品质,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
〖教材分析〗
教材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经过仔细分析、处理得出经验,进而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同时也为概率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为每个同学配置了一台电脑,且是小班化教学,学生的素质较高,因此为现代技术应用于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
由标题“一定摸到红球吗”引入新课,勾起学生的思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内容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提问:1.如果袋子里都是红球,你能摸到红球吗? 2.如果袋子里都是白球,你能摸到红球吗? 3.如果袋子里既有红球又有白球,你一定能摸到红球吗?如果能摸到,摸到的可能性有多大? | 教师用电脑展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3不能准确回答,使学生产生疑惑。) | 通过三个问题情境,达到让学生回顾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等知识的目的。 |
(二)动手试验
教学内容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做一做:全班分10组,每组一个同样盒子,里面装有3个红球、7个白球,每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1.每组每位同学从盒中轮流摸球,记录下所摸球的颜色,并将摸到的球放回盒中。2.做20次这样的活动,将最终结果填在下表中:
| 教师要求:1.每摸一次后,将球放回、摇匀,再开始第二次。2.每组三个人,一个摇球,一个摸球,一个登记,且依次替换,学生认真进行试验。3.提问:为什么每次摸球前要摇匀盒中的球? | 1.按统一比例分配球有利于处理信息;分组活动,可以充分发扬学生的团队精神。2.通过提问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随机”的必要性。 |
(三)收集处理信息
教学内容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1.全班将各小组活动结论进行汇总,摸到红球的次数是多少?白球呢?它们各占总次数的百分比是多少?2.你认为盒中哪种颜色的球多?打开盒子看一看。3.如果任意从盒中摸出一球,你认为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 | 1.教师要求三位同学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并要求解释理由。2.学生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回答问题。 | 让三位同学处理信息,这是保证正确率的一种手段,也进一步说明本节课的知识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
(四)总结经验,用于实践
教学内容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1.通过摸球试验得出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中头奖的可能性大吗?你还会买彩票吗? 3.社会上的投机商,比如转盘游戏等,对顾客而言公平吗?为什么? 4.今天是圣诞节,我们一起来进行摸球有奖活动,袋中共有30个球,红球15个,除颜色外都相同,摸到红球有奖,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摸奖。 | 1.由学生总结新知。 2.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判断问题。 3.从某种程度上展现学生真善美。4.让学生热情地参与活动。 | 1.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2.提高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欢乐的气氛中巩固知识。 |
(五)布置作业
教学内容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1.小明任意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2的倍数与座位号是5的倍数的可能性哪个大? 2.在我们学校任意找一名同学,找到男生与找到女生的可能性哪个大? | 学生做题 | 通过这两题的设计,一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二可锻炼学生的调查能力。 |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并巩固了与可能性有关的知识,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的趣味。
本次教学相当成功,特别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当我说要三个同学计算百分比时,有些同学提出要多几个同学计算,他们说“计算的人越多,正确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无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二是在摸红球有奖的活动时,一轮摸完,在50%的中奖率下,竟然没一组中奖,这时让同学对所学知识产生怀疑,但很快疑团解开了,因为我们只能说摸红球的可能性大,但并不是一定能摸到红球,再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堂课既让学生学得愉快,又让教师教得愉快;既让学生感受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又让学生扎实地学好了知识。
〖案例点评〗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有如下特色:
1.首先设计的“三个问题”,由浅入深,设计巧妙,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自然地引出新课,承上启下。
2.通过设计分组活动,让学生动手试验,有利于充分发扬学生的团队精神,又让学生体验了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
3.让学生亲身体验收集、处理试验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老师要三位同学计算实验结果(求百分比)时,部分同学提出要多几个同学计算,理由是“计算的人越多,正确的可能性就越大”,这真是一语道破“天机”。本节课可以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典型案例。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