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通过分析教育储蓄中的数量关系,能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能运用计算器处理实际问题中的复杂数据。
2.情感与态度
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悟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进自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过分析教育储蓄中的数量关系,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并能运用计算器处理实际问题中的复杂数据。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位于祖国北疆的一个县级市,学生有近一半来自农村,对储蓄的知识了解甚少。由于学生已经运用方程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因此在了解了储蓄知识后,可以运用方程来解决本节课的问题。
〖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
1.提出问题
师:(出示一张取款单)这是老师昨天在银行取款时得到的,谁能给同学们讲一讲每一项的含义。
(从生活中引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发地启动思维机制,快速地进入问题情境。)
生:本金就是老师开始存入银行的钱,利息是银行给的,本息和是本金和利息的总和。利率是利息与本金的比,利息税不知道。
师:我国从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对储蓄存款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即征收存款所产生利息的20%,但教育储蓄和购买国库券暂不征收利息税。每个期数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叫利率。
(根据学生情况讲解有关储蓄的知识。)
2.点题
师:根据存款的方式、时间不同,银行所给的利率也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哪种储蓄方式好。
(二)自主探究过程
师:我们大家都是七年级同学,六年后将要走进大学校门,假设上大学需要5000元学费,你的爸爸妈妈现在就参加教育储蓄。下面有两种储蓄方式:
(1)先存一个3年期的,年利率为2?7%,3年后将本息和自动转存一个3年期;
(2)直接存入一个6年期的,年利率为2?88%。
你认为哪种储蓄方式开始存入的本金比较少?
(把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感到这就是自己生活中应该解决的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独立思考阶段
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探究时间,使学生面对新问题,能结合自己已有知识,寻求新的问题解决办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随时调节教学环节。)
2.小组讨论交流阶段
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可与小组内的同学展开交流,从而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学数学的过程是学生头脑中构建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学生的一种自主性行为,用自身的创造活动去感受数学是做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
3.成果展示阶段
生1:(板书)设开始存入x元。
若按第一种方式,则
1.081x(1+2.7%×3)=5000,
1.168 561x=5 000,
x≈4279。
师:谈谈你的想法。
生1:我是这样想的。
第一个3年期,本金为x元,利息为x×2.7%×3,本息和为x(1+2.7%×3)=1.081x。
第二个3年期,本金为1.081x,利息为1.081x×2.7%×3,本息和要达到5 000元。
就是说,开始大约存入4280元,3年期满后将本息和再存一个3年期,6年后能达到5000元。
生1:若按第二种储蓄方式,则
x(1+2.88%×6)=5000,
x=4263。
如果直接存一个6年期的,开始只需存入4263元。
师:通过学习你们选择哪一种储蓄方式呢?
学生齐声说选择第二种。
4.归纳总结阶段
师:通过探究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这节课我了解了有关储蓄的一些知识,理解了利息、利息税、利率。
生:这节课我还体会到,我们要有一定的经济计划,要学会理财,用最少的钱发挥最大的效益。
师: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想法,那么,请你根据自己家庭收支情况,写一份家庭理财的建议给家长。
〖教学反思〗
出示一张银行取款单来引入课题,学生反应热烈,效果较好,学生能准确找出储蓄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但在教学中对学生总是不放心,总是想多讲几句,其实学生理解得很好,在以后教学中应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在设计着自己家的理财方案,一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课,没有让学生感到枯燥、抽象。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让数学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中的数学之间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
〖案例点评〗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知识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以一张取款单引入新课,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了储蓄的相关知识,增加了学习兴趣,教师把例题改成:几年后,你要上大学,将选用哪一种储蓄方式?使学生感到是在为自己将来做计划,而不是枯燥的数学题。本节课不足之处是:在例题的处理上放手不够。实际上,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学生是能够完全独立完成的。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