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生对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及其大小关系的认识;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比较角的大小;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2.数学思考
丰富学生对图形(角)的认识,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身边的角)、思考问题,并有条理的、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
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面对问题时,能主动尝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4.情感与态度
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公园示意图),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数学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材分析〗
线段和角是最简单的图形,比较复杂的图形都是由最简单图形组成的。有关线段和角的概念、性质等,都是研究比较复杂的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的必要基础。本章中各种简单图形的表示方法、几何语言,也与以后各章密切相关,所以学好本章对于学好以后的几何课是十分重要的。
本节课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熟悉的公园示意图出发,复习、巩固上节“角的度量与表示”的内容,引入角的大小关系,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角的大小比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而对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定义的掌握和理解(其中周角的定义是对过去所学的锐角、钝角、直角、平角的补充,属于新内容),将影响到学生学习角的大小比较,因此要在课上形象演示、加深理解。“角的比较方法”是本节课学生理解的难点,应先探索出角的另一定义(角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在此基础上再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电教设施完善,每班配有一台电脑和一台实物投影仪,可以较好地展示图片或动画课件,为提供生动的课堂情境奠定了基础。任教班级的学生基本都生长于城市,对新事物易于接受。学生学习总体水平较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已基本养成课前预习、课上积极参与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可将解决难点知识作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圆形纸片、一套三角尺、量角器;回忆小学学过的角的种类;预习完成第133页的“随堂练习”。
教师提前准备图片、课件、用两条木条做成可以转动的角的教具,用于课堂展示。
(二)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
问题情境: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公园示意图出发,导入角的大小关系等知识。教学时先投影公园的示意图,并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选用“中山公园”的平面示意图(如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猴山、鳄鱼馆、狮虎山分别在大门的北偏东多少度?”使学生回顾上节内容,同时又通过动手测量引发对角度大小的思考(在这里教师应予以引导、解释“北偏东”的含义);紧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串:“上面各角中,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哪些是直角?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学生们通过观察,回答问题,在此过程中初步感受角的大小关系及比较方法。
导入定义:在回顾上节课“角的定义”后,在课堂上演示教具:将一根木条绕固定点缓缓转动,让学生细心观察木条转动引起的角度的变化。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找出角的另一种定义:“角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总结出平角、周角的定义:“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导入上述定义后,可以设置一个小活动:让学生将提前准备好的圆纸片折叠,看看是否能折出平角、周角与直角。加深他们对平角、周角与直角的大小关系的理解,并由此进一步体会比较角的大小关系的方法。教师在此时可以给出数学语言:“∠AOB与∠DOB有一个公共顶点、一条公共边,OD落在∠AOB的内部,这就表明∠DOB小于∠AOB”,使学生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身边的角),并清晰、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二板块
例1在教学时,例题的第一个问题后面可补加问题:“(1)若要比较∠AOB和∠BOC的大小,应该如何比较?(2)如果两个角没有公共点也没有公共边,又该如何比较呢?”这些问题的设置可以加深学生对前面定义的理解。例题的第二个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去大胆猜测,培养学生对角的大小的估测能力,适当地让学生了解一下角的和、差、倍、分的关系。在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后,教师可以投影出正确答案,便于学生掌握数学步骤,学会有条理地思考。
“做一做”这里第一个问题的设置,是为了考查学生对数学工具――三角尺是否能灵活运用,教学时可补充问题:“你能利用三角尺画出15°,75°,135°的角吗”来加强这方面的练习。第二个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角平分线的含义,教师在教学时应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角平分线定义,再给出严格叙述:“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教师应板书表达式:“因为射线OD是∠AOB的角平分线,所以∠AOD=∠BOD=12∠AOB。”帮助学生养成用数学语言描述的习惯,为以后几何证明奠定基础。
第三板块
“随堂练习”第一题教师应提前制作成动画课件,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生动、直观地展示两个角(45°角和135°角)的和恰好是平角,便于学生体会角与角之间的等量关系。第二题的目的是为日后学习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打基础,可在本节课中予以渗透。
“说一说”学生在经历前两个板块的学习后,对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的定义及其大小关系已有了较深的认识。教师可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给学生3~5分钟时间,让他们讨论、归纳出本节课知识点。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能大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对本节难点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
最后,将课后习题的第1~3题布置为书面作业,第4题留为研究性学习作业,并要求学生预习完成下节“平行”中的“议一议”中三个问题。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预习、及时反思的习惯。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节课的体验,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在教学中努力尝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属于学生”,使学生们在课堂上亲身体验探索定义的过程,而教师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权威角色,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时,合理利用教材的设计,采用实际教学模具、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形象、生动地演示教材内容。同时,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的小结由学生通过回忆、串联、总结进行。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去说、相互补充,培养学生大胆发言以及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本节课中注重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关注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独立思考、能否清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等,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积极肯定地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时环节之间过渡不太流利,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今后应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案例点评〗
1.本节教学设计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属于学生”的原则,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中该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操作、思考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折纸、拼三角板,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到新的知识。
2.根据教材贴近生活的特点,设计了“中山公园”平面示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自信心。
3.教学中采用实际教学模具、多媒体辅助教学(动画展示角的拼接),形象生动地演示了教材内容。
4.教学内容涉及了三个板块,特别还注重安排了让学生通过回忆、串联、总结的小结方式,增强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本节设计贯穿了新教材的基本理念,采用了新教法,使学生在愉悦中学到知识,各种能力也能得到培养,是一堂非常好的设计课。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