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从不同方向看(三)

〖教学目标〗

1.在观察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 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种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种视图。

2.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通过比较、综合、归纳、模拟、与位置有关的推 理、有条理的具体操作、想像与描述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感知和体验空间与图形的现实意义。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交流等一般能力的发展。

3.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初 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借助生活中丰富的典型实例,让学生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从中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在空间几何体与平面图形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状况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对三维几何图形的较低水平层次的想像能力,正处于空间观念的最佳发展期。对于本节课的题材,学生的许多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都能用得上,不同的学生会从中获得不同的心得。故本节课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从先动手、后思考,逐步过渡到先想像、再动手。

〖教学设计〗

(一)第一板块

1.多媒体展示庐山风采,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苏东坡是怎样观察庐山的?

(2)当他从不同方向看去,看到的景色一样吗?

(3)谈一谈你由此获得的感受。

说明:以情境引入课题,使学生初步感知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美感和美的意识是数学直觉的本质,审美能力越强,则数学直觉能力越强,以上设计使学生从优美的意境中提高数学直觉能力。

2.让学生站好位置后完成课本第15页的实验。

请告诉大家,你看到桌子上摆放着什么?

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答案不一致呢?

(二)第二板块

设置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对几何图形的记忆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基础。

1.给出课本第16页(1)中的四幅图,设置问题串:

(1)其中哪幅图是甲看到的?哪幅图是乙看到的?

(2)通过不同的站位,你还能观察到不同的画面吗?

(3)如果想同时看到杯子、乒乓球,观察者可以站在哪儿?

2.观察课本第16页“议一议”中的实物教具,想像、讨论,并通过实际站位验证:

给出的五幅图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3.完成随堂练习第2题。

4.学生小结学习体会,引出三种视图的概念:结合学生的体会,强调三种视图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观察者的站位不同,其三种视图可能是不同的。

(三)第三板块

1.学生指挥老师画,师生共同完成课本图1?10的三种视图。

2.变换教具的摆法练一练。

3.小组竞赛:借助手中的立方块自主搭建几何体,由接受挑战的小组完成相应的三种视图。

4.教你一招:鼓励画得又快又准的同学介绍经验。

5.挑战同桌。

说明:第二板块和第三板块都是在对具体情境直接感知及在头脑加工、组合的基础上,重现感知过的几何体,把握几何体和它的三种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使空间观念从感知不断上升为一种可以把握的能力。

(四)第四板块

说明:把课本内容稍作了延伸,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使学生把操作、模拟、直观与推理交织在一起,基于已知图形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转换,在自主而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中发展空间观念。

给出的一组照片是佳佳在这条路上拍摄的(照片略),你知道它们的拍摄顺序吗?

(五)第五板块

感悟与收获,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挑战老师,就课堂所学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和希望解决的数学问题。

(六)第六板块

读一读:以小学语文课文《画杨桃》为蓝本,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考虑问题要全面”等生活哲理。

(七)第七板块

布置作业:

第17页第1题,第19页第1题;

“读一读”有感。

〖教学反思〗

1.本节课三次设置“感悟与收获”环节,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推理过程语言表述进行反思,对本节课的知识与以前知识的联系进行反思,并试着对本节课的内容提出新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检视自我,树立方向,明了自己想要学什么、获得什么。

2.第一板块跨越“纯数学”,让学生的思想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发展空间观念。

3.最初曾把《画杨桃》作为课堂引入,但在实际课堂操作中发现,中、下学生听了一脸茫然,不明就里,就算好学生也没有确切感受到应有的寓意,没有发挥预想的作用,反而给学生形成不必要的压力,影响了学习效率,反思后进行相应的调整,发挥了较好的首尾呼应、画龙点睛的作用。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