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部分 《第一章 三角函数》
总 课 题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总课时第 3 课时课 题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3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会用“五点法”和变换法作函数y=Asin(ωx+φ)2.有关振幅,周期,频率,相位,
总 课 题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总课时4课时第 1课时课 题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一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掌握函数y=Asinx,y=sinωx(x∈R)的图象与y=sinx(x∈R)的图象
总 课 题三角函数总课时第4 课时课 题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4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诱导公式,并能综合运用能熟练地应用诱导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及恒等式的证明能用诱导公式解
总 课 题三角函数总课时第3 课时课 题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3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诱导公式,并能综合运用能熟练地应用诱导公式进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及恒等式的证明能用诱导公式解
总 课 题三角函数总课时第 2 课时课 题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2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会证明诱导公式四和五会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利用公式进行化简证明渗透化归思想,教学重点
总 课 题三角函数总课时第 1 课时课 题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1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并会推导诱导公式一、二、三;使学生能够学会利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能用公式进行化简;渗透化归的思想教学重点诱导
总 课 题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总课时2第 2课时课 题周期、奇偶、单调性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正切函数的性质2、会判断与正切函数有关的函数的奇偶性3、回求与正切函数有关的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单调区间
总 课 题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总课时2第 1 课时课 题图象、定义域、值域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会画正切函数的简图.理解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会求与正切函数有关的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教学重点正切函数的定义域、值
总 课 题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总课时7第 7 课时课 题正、余弦函数习题课课 型习题课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三角函数周期的求法以及奇偶性的判断2、会求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会解简单的三角不等式3、提高学生分析问
总 课 题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总课时7第 6 课时课 题三角函数习题课1课 型习题课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正余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的求法2、会求与三角函数有关的复合函数的值域问题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 课 题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总课时7第 4 课时课 题正、余弦函数的周期性与奇偶性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理解周期函数及最小正周期的概念2、会求正、余弦函数的最小正周期3、会判断正、余弦函数的奇偶性教学重点正
总 课 题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总课时7第 1 课时课 题正、余弦函数的图象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正弦函数图象的画法,会用五点法画正、余弦函数的图象2、记住正、余弦函数图象的特征。3、弄清正、余弦函数图象
总 课 题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总课时7第 2 课时课 题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掌握正、余弦函数的定义域2、会求与正、余弦函数相关的函数的定义域3、了解正、余弦函数的值域与最值教学重点正、
总 课 题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总课时7第 5 课时课 题正、余弦函数的单调性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记住正、余弦函数的单调性2、会利用单调性比较两个三角函数值的大小3、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教学重点正、余弦函数的单
总 课 题三角函数总课时2第 2 课时课 题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能利用正切函数的单调性判断适合已知正切值的角的个数2、会由已知正切函数的值求角。3、会用反正切表示角。教学重点会由已知正切函
总 课 题三角函数总课时2第 1 课时课 题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能利用正余弦函数的单调性判断适合已知正余弦函数值的角的个数及简单的反三角函数的定义。2、会由已知正余弦三角函数值求角教学重
总 课 题三角函数总课时第 4 课时课 题同角三角函数关系4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能应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证明某些三角恒等式.培养学生恒等变形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灵活应用公式的能力.教学重点三角恒等式
总 课 题三角函数总课时第 时课 题同角三角函数关系2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式,熟练应用公式求三角函数式的值.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公式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
总 课 题三角函数总课时第 时课 题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推导并记住三种基本关系式掌握三种基本关系式之间的联系熟练掌握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求其他三角函数值的方法教学重点同角三角函
目的:复习和角、差角、二倍角及半角,积化和差、和差化积、万能公式,逐渐培养熟练技巧。过程:小结本单元内容——俗称“加法定理”各公式罗列,其中和、差、倍角公式必须记忆,要熟知其结构、特点了解推导过程(回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2.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二)能力训练点1.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这两种互化,对于求三角函数的值、化商三角函数式及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都有重要
目的:进一步熟悉有关技巧,继续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采用《精编》例题)过程:一、求值问题(续)例一 若tana=3x,tanb=3-x, 且a-b=,求x的值。解:tan(a-b)=tan= ∵tana=3x,tanb=3-x∴∴3 3x-3
目的:通过例题的讲解,增强学生利用公式解决具体问题的灵活性。过程:一、公式的应用例一 在斜三角形△ABC中,求证:tanA+tanB+tanC=tanA tanB tanC证一:在△ABC中,∵A+B+C=p ∴A+B=p-C从而有 t
目的: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对上述公式的掌握更加牢固,并能逐渐熟悉一些解题的技巧。过程:一、复习:1°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正切公式 2°处理(以阅读、提问为主)课本p36-38例一、例二、例三二、关于辅
教材:两角和与差的正弦目的:能由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并进而推得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并运用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变形。过程:一、复习:两角和与差的余弦 练习:1.求cos75&
教材:两角和与差的正切目的:要求学生能根据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过程:一、复习: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Ca+b ,Ca-b ,Sa+b ,Sa-b 练习:1.求证:cosx+sinx=cos(x)证:左边=
教材: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含两点间距离公式)目的:首先要求学生理解平面上的两点间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熟练掌握两点间距离公式并由此推导出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并能够运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一、提出课题:两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能力目标进一步熟练掌握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的灵活应用.(三)德育目标1.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问题;3.提高学生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二)能力目标1.掌握S(α±β),C(α±β)及T(α±β)的灵活应用.2.综合应用上述公式的技能.(三)德育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2.两角和的余弦公式.(二)能力目标1.掌握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两角和的余弦公式;2.能用以上公式进行简单的求值.(三)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2.提高学生的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两角和的正弦公式;2.两角差的正弦公式.(二)能力目标1.掌握S(α+β)与S(α-β)的推导过程及公式特征;2.利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求值与证明.(三)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两角和的正切公式;2.两角差的正切公式.(二)能力目标1.掌握T(α+β),T(α-β)的推导及特征;2.能用它们进行有关求值、化简.(三)德育目标1.提高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2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两个诱导公式.(二)能力目标1.掌握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及其诱导公式;2.能用以上公式进行求值.(三)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思维能力;2.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3.运用联系
班级高一( )姓名学号课题角的概念的推广1一.填空1、时钟上,分针走40分钟所转过的角度是度2、若α是第二象限角,则α+90°为第象限角3、在0°到360°间与-120°终边相同的角是在0°到3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sin2α=2sinαcosα(2)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3)tan2α=(二)能力目标1.掌握和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sin2α=2sinαcosα (α为任意角)(2)cos2α=cos2α-sin2α (α为任意角)=2cos2α-1=1-2sin2&alpha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2.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二倍角公式化简三角函数式,求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证明三角恒等式,并推导三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3.通过以上公式的推导,学
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二倍角公式及其有关变形公式来解题.2.使学生会利用倍角公式解决某些几何问题,初步学会用三角法解几何问题.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灵活运用倍角公式
目的:要求学生能推导和理解半角公式和万能公式,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过程:一.解答本章开头的问题:(课本 p3)令DAOB = q , 则AB =acosq OA =asinq∴S矩形ABCD=acosq×2asinq =a2sin2q≤a2当且仅当
多媒体教学
课件下载
课外阅读
励志故事: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