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朝代:宋朝·北宋时期名人名言
宋朝·北宋名言 宋朝·北宋经典语录 共收录宋朝·北宋名人名言1127条
宋代诗人林逋《省心录》私心太重、私欲太强的话,就会使你丧失理智,做出一些于公不利的事。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 《省心录》宋·欧阳修《朋党论》。同道:共同的道德规范。朋:结党,成群。同利:私利相同。这两句大意是:君子与君子以志同道合为前提结合在一起,小人与小人则因私利相同而勾结成私党。范仲淹曾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自古以来,邪正在朝,各为一党。”因此,君子结为朋党与小人结党营私不同,于国无害.不可禁止。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朋党论》宋·苏轼《留侯论》。卒然:突然,出其不意。卒:同“猝”。这几句大意是: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物,面临突然的事变不会惊慌,遇到无缘无故加给他的屈辱也不会发怒。《留侯论》是苏轼的一篇著名史论文章。作者认为一个人受到侮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不足为勇,充其量不过是匹夫之勇;只有“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才算是有大勇者,因为这种人“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意即这是胸怀宽阔,志向高远的人物。作者认为,留侯(张良)辅佐刘邦灭秦、兴汉的关键所在,就是他具有“忍小忿而就大谋”的大智大勇。~几句可用以形容临危不惧,遇辱不怒,从容大度的智勇人物,
北宋文学家 苏轼 《留侯论》宋·胡瑷《松滋县学记》。这几句大意是:使天下得到治理的关键在于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方法在于教化,实行教化的根本保证在于学校的教育。此名句采取环环相扣的方法。像剥笋似地一层层剥出所强调的重点,最后驻足在学校教育,使主旨鲜明,一目了然,这种线性因果的论述方法,是古代议论文的惯常表现手法之一。
北宋教育家 胡瑷 《松滋县学记》宋·苏轼《晁错论》。不惟:不仅。坚忍不拔:坚毅而决不动摇。这几句大意是:要作出大事业的人,不仅要有高于世人的才干,而且必须有坚毅不拔的志向。这几句说明了坚忍不拔的毅力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恰如人们所说,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九分努力。作者以唯物的观点承认天才的存在,但又不唯天才论,超世之才仅仅是成功的条件之一。更重要的是必须有志向、有毅力,才能把事业进行到底。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晁错论》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等闲:随随便便,轻易。这两句大意是:不要随随便便地虚度年华,等秋霜染满双鬓时,白白地留下许多悲哀与遗憾。这是岳飞发出的自勉之辞,反映了岳飞终生自强不息,勉力奋发的风貌,给当时坚持抗金救国的军民以及后世文人以巨大鼓舞与有力鞭策。这种积极进取,抓紧眼前,切莫留憾于晚年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全句言词激切,语句铿锵,意境博大,具有震聋发聩的气势,已成为至理名言,代代传诵,不绝于今。
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 岳飞 《满江红》宋·王安石《谢王司封启》。先进:前辈。略:忽略。后生:后辈。卑:卑视,看不起。下吏:下级官吏。这两句大意是:不因为自己是前辈就忽略年青人,不因为自己官居高位就看不起下级官吏。前辈往往自恃阅历丰富,而看不起初出茅庐的“后生”;“上官”又往往因为自己功名显赫而看不起下级官吏。实际上,“后生可畏”,他们富于朝气,富于进取精神,很容易超过前辈;“下吏”也更接近现实,接近人民,往往能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真知灼见,为“上官”所不及。~告诉我们:作为前辈,作为“上官”,就特别应该谦虚谨慎,重视“后生”的力量,重视“下吏”的作用,这在当今仍有现实意义。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谢王司封启》见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理:公理。势:权势。本句大意是:事情办成功是由于符合公理,而不在于有强大的权势。符合公理的事,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和支持,因而易于成功;不符合公理的事,虽然依仗强势,但因为受到多数人的反对,也难以成功,故云“~”。本句多用于说明要按公理办事,不可依仗权势横行。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见宋·王安石《杏花》。这两句大意是:只有杏花好像在招呼过往的行客,伸出墙外的三两枝被斜阳映照得格外红艳。这两句也是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杏花比作多情人,她独立小院,不甘寂寞,故意伸出墙头,炫耀自己的娇艳,逗弄晚晴,撩惹行客,妆点春色。可用于描写杏花,也可用于表现春光烂漫。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杏花》见宋·苏轼《和荆公绝句》造物:指大自然。这两句大意是:仔细观察,在春天到来之前,大自然的一切都没有复苏,好像什么都没有;曾几何时,春天来到了江南,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百花自然而然地盛开了。这两句诗就写景说,突出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盎然生机,可用于描写江南初春景物;就寓意说,由于诗句道出了事物发屉变化的契机,也可用以说明要善于等待客观事物自身发展条件的成熟。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和荆公绝句》见宋·王安石《周公》。夫:那些。君子:指道德修养高尚的人。骄:骄逸,放纵。暗室:指无人之处。慢:松懈。这两句大意是:君子从来不放纵自己,即使是独处于无人之所,也不敢松懈。这两句以比喻的手怯,强调人应该表里如一,时时处处用较高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不能阳一套.阴一套,大庭广众之下道貌岸然,背地无人之处胡作非为。可供论述人应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懈怠时引用。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周公》见宋·欧阳修《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道:说出。难言:不敢说的话。本句大意是: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的话。可用来赞扬不惧风险,敢于讲真话,讲实话的人。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见宋·欧阳修《答李诩(xǔ许)第一书》。苟:如果。庶几(shùjī树基):也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差不多。这两句大意是:如果不自满自足,半途而废,估计可以终身兢兢业业,作出成就。自满自足,势必安于现状,固步自封,使本来可以取得的成就尽付东流。只有永不满足,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取,才能作出一番事业来。有志者当以此为训,力戒自满。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答李诩第一书》见宋·苏轼《夜泛西湖五绝》其四。菰(gū孤):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陵泽、水边,俗称菱白。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浅水或池沼中。这两句大意是:菰蒲无边无际,湖水浩浩荡荡,荷花在夜色中开放,风露中渗透了它的幽香。景物阔大清幽,花香袭人,可用于描写江南水乡夜景。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夜泛西湖五绝》见宋·王安石《南浦》。鸭绿:指春水的颜色。鳞鳞:鱼鳞状的微波。鹅黄:指淡黄色的嫩柳。袅袅:飘拂摇曳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鸭绿色的春水随风泛起鱼鳞般的微波,鹅黄色的嫩柳在春日中低垂摇曳。我国古代的诗文宜于对偶,一出自然。如王安石此名句:“鸭绿”代水,“鹅黄”代柳,而“鸭”、“鹅”皆禽鸟,“绿”、“黄”皆颜色,“鳞鳞”、“袅袅”均为叠字形容词,而“鳞”字从“鱼”,“袅”字从“鸟”,可谓天遣地设,浑然天成,不见斧凿之迹。可用于描写水边春色,讲诗歌的对仗常引作例句。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南浦》见宋·岳飞《池州翠微亭》。这两句大意是:美好的山水令人陶醉再也看不够,直到入夜才催马踏月归来。岳飞是南宋初年抗金名将。他为保卫南宋的半壁江山,始期转战于两湖、浙、赣、苏、皖一带。这首诗是他驻军舒州(今安徽安庆)时游池州(治所在夸安徽贵池)翠微亭所作。全诗是;“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诗人一生戎马倥偬,征尘满衣,当他忙里偷闲,登上翠微亭,纵目观赏为之战斗的祖国美丽山河时,不禁陶醉其中,流连忘返,直到入夜时分才满怀喜悦地趁月催马而归。此名句可化用来表现旅游中为美丽的风景所吸引,流连忘返,迟迟不忍归去的心情。
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 岳飞 《池州翠微亭》见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两句大意是:黑云像泼翻了的墨汁一样翻滚而来,但山头还没有完全被遮住;急骤的白雨打在湖面,激起的水珠争先恐后地跳入船内。诗句写西湖夏季云急雨骤的奇丽景色,比喻形象,绘景生动,写出了盛夏西湖阵雨的特点。这是描写西湖风景的名作,全诗为:“~。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四句四景:骤云、骤雨、骤风、骤晴,变化多端;云黑、雨白、水碧、天蓝,色泽鲜明。全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纵横开阖,舒卷自如,深得写景诗的妙谛。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见宋·苏轼《王仲仪真赞序》。这两句大意是:叫他们,他们就聚拢来;一挥手,他们就散去了.原文说:“决大策,安大众,~者,唯世臣巨室为能”,讲的是治国安民之道,认为只有“世臣巨室”才能指挥调动大众。现在可用来形容指挥群众、调动军队等行为,也可用来形容领导者的指挥、控制能力。
北宋文学家 苏轼 《王仲仪真赞序》见宋·苏轼《陈公弼传》。计:考虑。这两句大意是:遇到合乎正义的事情就勇敢地去做,不去考虑个人的得失或安危。可用来形容那些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坚持正义置个人利益或生死于不顾的人。成语有“见义勇为”,与首句义同。
北宋文学家 苏轼 《陈公弼传》见宋·苏轼《夜泛西湖五绝》其四。灯明出远寺:据周密《癸辛杂识》载:“西湖四圣观前有一灯浮水上,其色青红……风雨中光愈盛,月明则稍淡。雷电之时,则与电光争闪烁。”湖光:西湖中一种奇异现象,于月黑之夜可见湖波如火,称为“湖光”。这两句大意是:随着小舟的行进,渐渐看见青红色的灯火从远方四圣观前的湖面出现,而要目睹湖光的奇观,则要待到月落夜黑之后。两句既写出月明西湖之景,又写出月黑西湖之景,从中透出“夜泛”的题意来,此二句只适于表现夜西湖的奇特景观,却扩大了读者的见闻。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夜泛西湖五绝》见宋·贺铸《鹧鸽天》[重过阊门]。挑灯:挑起油灯的灯心,使灯光加亮。这两句大意是:躺在空床上愁听南窗外的雨声嘀嗒作响,还有谁再来为我连夜挑灯缝补衣裳!这两句写得回肠荡气,催人泪下。由于贺铸生活清贫,亡妻生前经常在灯下缝缝补补,甚至大伏天就给丈夫缝补寒衣(见《问内》诗)。当时,作者夜晚有勤劳贤惠的妻子做伴,生活里充满了温情。如今,风雨凄凄,一灯如豆,卧室里永远失去了妻子的身影。作者在空床上卧听凄切的雨声,哀思萦回,久久不能入眠。此时,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又重现脑际,但这种情景在生活中再也不可能出现了。他忍不住潸然泪下,在心灵里呼唤着“谁复挑灯夜补衣?”随着这一结句,贺夫人勤劳淳朴的形象,作者哀痛欲绝的心声,一齐展露在读者面前。用朴素无华的语言叙写这一生活细节,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北宋词人 贺铸 《鹧鸽天》见宋·苏轼《思堂记》。这两句大意是:作战前想侥幸苟活,在战争中必然不能竭尽全力。战争是非常残酷的,死人是经常发生的。临战时若有私心,希望自己能侥幸苟活,那么,在作战时就会畏首畏尾,不敢冲锋陷阵;而战士作战不力,就可能导致全军灭亡。此二句说明临战时士气的重要。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思堂记》见宋·欧阳修《删正黄庭经序》。形:这里指身体。长年:长寿。这两句大意是:经常活动身体的可得长寿,沉溺于安乐生活的会短命。经常活动筋骨,锻炼身体,可以振奋精神,使浑身血脉顺畅,促进新陈代谢,故可延年益寿;安于逸乐,精神萎顿,身体疲软,血脉滞碍不畅,就会影响健康,招致短命。这两句可用于说明要健康长寿就要多活动,勤锻炼,不可沉溺于安乐之中。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删正黄庭经序》见宋·欧阳修《司门员外郎李公谨等蘑勘改官制》。这两句大意是:政令必须讲信用,法律必须要执行。政令若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说了不算,何以取信于民?法律若想得到民众的拥护,必须做到执法从严,违法必究。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稳定。这两句说明执法要严格,政令要取信于民。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司门员外郎李公谨等蘑勘改官制》见宋·苏轼《新城道中》。絮帽:白丝绵制的头巾,这里以絮喻云,取其轻软洁白。铜钲:铜锣,这里以钲喻日,取其圆而明亮。这两句大意是:久雨初晴,几朵白云给山岭披上了絮帽,一轮初升的红日,像铜锣一样挂在树梢。这两句诗写久雨初晴后的山间景物。当时,作者正要出门,恰好天也放晴了。因此作者的心情特别喜悦,又把这种喜悦之情传给了笔下的景物,一开始就写“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在这里,东风知意,自云多情,那挂在树梢的初日,也显得特别可爱,这种移情于景的拟人笔法,可作借鉴。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新城道中》见宋·苏轼《连雨江涨二首》其一。连雨:连阴雨。龙卷:龙卷风。这两句大意是:龙卷风夹带着鱼虾随雨落下,人随着呜犬爬上墙头过夜。两句诗绘出一幅风雨灾情图。龙卷风是一种范围小、时间短的猛烈旋风,破坏力极大,能把人、畜卷上空中落到别处。苏轼贬官恵州,那里滨海多水,阴雨连绵,江水暴涨,龙卷风肆虐。作者目睹这一自然灾害,并把它写到诗中来,成为龙卷风的艺术记录。
北宋文学家 苏轼 《连雨江涨二首》见宋·秦观《鹃柝仙》(纤云弄巧)。这两句的大意是是两个人的情感若是长久不变,又岂在朝朝暮再相聚一处!这是这首词的结尾两句。词人在刻画了这一对仙侣久别重逢的甜蜜以后,在篇末又一以吼感情色彩很浓的语言,抒写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多情自古伤离别”(见柳永《雨霖铃》,在文人笔下,曾为牛郎织女抒写了许许多多离愁别恨,可是作者却立意不凡,提出一种新的爱情理想,认为真正的爱情一定能经得起久别的考验,着力歌颂爱情的天长地久。这种高尚的精种境界,运远超过古代的同类作品,显得十分可贵。这两句词的基调乐观而旷达,至今仍可以用来表白忠贞不渝的爱情,安慰那些为了追求理想、忠于事业而不得不暂时分离的情侣。
北宋文学家 秦观 《鹃柝仙》见宋·王安石《仁智》。临:即将。行:行事。择:选择。这两句大意是:即将行事时要认真思考,即将说话时要慎重选择。经过思考再行事,就会去掉盲目性,减少失误;经过选择再说话,就会去掉随意和轻率,避免失言。~应成为人们谨言慎行的座右铭。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仁智》见宋·柳永《佳人醉》[暮景萧萧]。萧萧:风雨声。霁(jì计):雨止。这两句大意是:傍晚时分,萧萧的雨停止了,高高的天空中只有淡淡的云飘浮着,细细的风吹拂着。两句写玉宇在暮雨初霁之后的恬静、幽美和辽阔。“云淡天高”让人体味出阔大,而只有在静境中才会感觉到“风细’。前句的“萧萧雨霁”作为时间背景也烘托了后句的环境氛围。正是“萧萧”雨声之止才让人更鲜明地体察到“云淡天高风细”之景。这两句可用来描写雨霁后的暮景和气氛。
北宋词人 柳永 《佳人醉》见宋·苏轼《策别》第九。这两句大意是选拔人才应当精细,任用人才应当长久。对人才的选拔应当精细,以求选拔出真正具有才能的人;既然选拔出丁人才,对他们的任用就要长久一些,使他们有充分的时间一展才学。若选拔不精,就会误选出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任用不久,即使有真才实学,刚到任不久熟悉了情况,或摸到了一些经验,就被调离,也不会有大的成就。
北宋文学家 苏轼 《策别》见宋·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这两句大意是: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可以诉说人间的凄凉。这两句紧承前三句而来,上阕的全文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霸。”如果说前三句主要从死别时间之久来抒写悼亡之情,这两句则侧重从孤坟相隔之远来表达伤悼之意。当时,苏轼仕宦山东密州,王氏的孤坟远在四川眉山县,从密州到眉山,路漫漫,水迢迢,遥隔千里。生者形单影只,死者孤冢独卧。特别是王氏病逝后的十年,作者处于政治逆境,南迁北调,仕途坎坷,忧谗畏讥,心无宁日。他容颜苍老,心境凄凉。如果爱妻的坟墓就在近旁,也许可以就近祭奠,一诉衷肠;而现在孤坟遥远,想到坟边说一说凄凉也不可得,这是一种怎样的景况!短短两句,把悼亡之情、身世之叹融于一炉,令人摧折肝肠。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江城子》见宋·欧阳修《酴醾》(túmí涂迷)。天香:特异的香味。鹅儿:雏鹅。这两句大意是:清明时节酴醾花散发出特异的芳香,它那玫瑰状的花朵像轻轻染上一抹鹅黄。酴醾,又名独步春、佛见笑等,属落叶灌木,花玫瑰状,白色,亦有浅黄者,初夏开花,烂漫可观,在百花中别具风采。~两句从正面写酴醾开花的时令、浓郁的香味和浅黄的花色。下面两句:“最是风流堪赏处,美人取作浥罗裳”则以美人喜欢拿它浸润成香料洒在衣裳上,突出它的天香惹人喜爱。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酴醾》见宋·苏轼《祭常山回小猎》。弄风:乘风。跑空立:马飞奔腾空面立。趁兔:追赶免子。掠地飞:贴地疾飞。这两句大意是:骄马乘风急奔,腾空立起;苍鹰追逐野兔,贴地急飞。这首诗写作者祭常山回来途中与同僚会猎的情景。骄马立空,苍鹰掠地,写得活灵活现,生动如画,极有笔力和气势,并且把打猎队伍的英武矫健也烘托出来了。写健马、苍鹰的迅疾及会猎场面都可作借鉴。
北宋文学家 苏轼 《祭常山回小猎》见宋·王安石《和圣俞农具诗》。箱:通“厢”,仓禀。这几句大意是:早晨在霜露下耕田,晚上到月出还在劳作。自己并不享受丝毫的利益,却为人们创造了千万仓粮食。诗句颂扬了牛的奉献精神。早晨田野里还是霜露满地,牛已下田耕耘,直到夜晚月亮升起,牛还在田里劳作不已,其辛苦疲惫,可以想见。然而牛并没有一毛之利,它只是为人类创造着丰硕的果实。可见牛是只有奉献,而无所索取。它默默无言,只是耕耘着,奉献着。这种“老黄牛精神”实在是可歌可颂!可借以颂扬任劳任怨,不谋私利的奉献者。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和圣俞农具诗》见宋·苏轼《代滕甫辩谤乞郡书》。言无所择:言语来不及加以选择。这两句大意是:心中有了感触,马上就要表达出来,来不及斟酌词句。可用来说明人们讲话或写文章时措辞虽有不当,表达的却是自己的真实感受。
北宋文学家 苏轼 《代滕甫辩谤乞郡书》见宋·王安石《初夏即事》。麦气:麦熟后的香气。花时:春暖花开的时节。这两句大意是:晴天的丽日暖风使大麦小麦散发出阵阵清香,再加上绿树成荫,幽草繁茂,这风光胜过了春暖花开之时。这两句着重强调了春景、夏景各秉一时之秀,春景当然艳丽,夏景也自不差。那晴日、暖风、麦香、绿阴、幽草与春天的细雨、微风、花香、嫩柳、繁花各有特色。可用于描写初夏景致。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初夏即事》见宋·苏轼《黄州上文潞公书》。穷:窘迫,不得志。这两句大意是:人在不得志的时候,理想与原则是不能遗忘、放弃的;人在老之已至的时候,仍应该坚持学习。此条实际上是苏轼的自勉。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大文豪,然而一生抑郁不得志,屡任职事,屡遭贬谪,无法实现政治抱负。因而奉行儒家“达则兼济,穷刚独善”的原则,几经磨难面其道不改,孜孜学习,毕其一生,表现出执著的进取精神。
北宋文学家 苏轼 《黄州上文潞公书》见宋·欧阳修《详定贡举条状》。取士:选拔人才。实:实际才学。术:技巧.艺术。这几句大意是:选拔人才的方法,是一定要寻求有真才实学的人;任用人才的艺术,是能让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选才,要注重真才实学;用才,要做到人尽其才。这是人才学上的至理名言,无论古今中外,都有其重要的社会意义。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详定贡举条状》见宋·苏轼《上梅直讲书》。苟:苟且,不正当。徒:听任。这两句大意是:人不能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富贵,也不能白白地安于贫贱的处境。作人要正直、高尚,不当取的富贵送上门也不能取,更不能施用不正当、不光明的手段去猎取;但这并不是说人就应该安于贫贱,不思变革,不图进取,人不是为了贫贱而活着,关键是要通过光明正大的途径,通过诚实的劳动,去争取富裕。这两句可用于说明人不能因厌恶通过不光明的手段去猎取富足就安于贫贱。
北宋文学家 苏轼 《上梅直讲书》见宋·王安石《骐骥在霜野》。枥:马槽。这两句大意是:骏马入槽后听到秋风呼啸,就悲鸣长嘶,还想到悠长的大道上去奔驰。是骏马,就应该奔驰在广阔的天地里,而被羁入枥,则是极大的悲哀。诗句传神地刻画出骏马不甘伏枥的壮心,强烈地传导出诗人作为一个政治家希望一展雄才的心态。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骐骥在霜野》见宋·王安石《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怜:爱。自许:期许自己。这两句大意是:人们喜爱竹子的直节,它生来就那么劲瘦;竹子以高材期许自己,到老时变得更为坚硬。人们喜爱竹子,是因为竹有“直节”,竹的“直节”象征着人的耿直的气节;竹以“高材”自许,竹的“高材”象征着高于常人的才智;竹老质地变硬,象征着人老志刚。丰富的联想和贴切的比拟,使诗句命意高远而又别有情趣。可用来咏竹。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见宋·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本句太意是:地位低下的人,言论主张常常不被重视。此名句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等级社会中,人所起的作用与其所处的地位成正比。地位越高,说话越起作用,甚至奉为金口玉言,金科玉律;地位低下的人即使有真知灼见,也往往不被承认。《后汉书·孟尝传》“身轻言微”与~意同。现多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地位低,说话没分量.也可用以反映一种不正常的待人态度。
北宋文学家 苏轼 《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见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无所不至:无所不用其极。《论语·阳货》:“苟患失之(指失去富贵),无所不至矣。”伪:伪诈,欺骗。这两句大意是:一些人为了争权夺利,其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但上天是不容许他们这样伪诈的。这两句可借以说明:有些人为非作歹,为所欲为,但天理难容,最终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见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专:专于一种事业,本句大意是:人才的成功在于专心致力于一种事业,他的失败在于学得杂而干事不专一。此条阐述王安石所认为的人才的成功之道。它以解决“专”与“杂”的关系立论,指出“专”是成才的关键所在,而“杂”是许多有才气的人无成的重要原因。此条所言恳切,秉笔直书,文风质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见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寿:长命。元气z精神。这两句大意是:人寿命的长短在于他的精神.而国运的长短在于社会风俗。人的寿命与其精神状态有密切的关系,精力旺盛,意志坚强。就不会为困难吓倒,不会为疾病屈服。国家的盛衰兴亡与民风民俗的关系至为密切。若民风淳朴,国家自然崇尚节俭.则人民可以体养生息.发展生产。若民风浮靡。社会习尚追求享受.好逸恶劳.国家就危险了。可以此说明国家兴亡与社会风俗关系甚为密切,强调教化的重要。
北宋文学家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见宋·苏轼《后赤壁赋》。这两句大意是:山高大便衬得月亮小,水退落石头就自然露出。此名句原是描写自然景色,由于它警约而暗含哲理,后人常以之阐发道理。尤其是“水落石出”一句(欧阳修《醉翁亭记》也有“水落而石出者”之语),流传过程中意义逐渐定型,成为比喻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便会彻底明白的成语。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后赤壁赋》见宋·苏轼《策别十六》。养:养护,调养。逸:安闲,休养。这两句大意是:善于养护自己身体的人,使自己既能够得到休养,又能够经常劳动。身体常安逸,则易怠惰失神,血脉不畅;劳动过度,则又会神形疲惫,这些都不利于身体健康。正确的作法应是有逸有劳,劳逸结合,使身体一张一弛,既能得到休息,又能得到锻炼,如此调济,方能身体康健。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必须劳逸结合,劳逸适度,人才能健康长寿。
北宋文学家 苏轼 《策别十六》见宋·苏轼《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圣人:这里指孔子。赤子:幼子。这两句大意是:孔子看到天下得不到治理,感到就像自己的孩子在水火之中一样焦急。《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其欲得君以行道,可谓急矣。”~表现了孔子看到天下动乱,百姓痛苦,因而忧心如焚,急于推行仁政的急切心情。可用于表理爱民如子的恻隐之心。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见宋·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茫茫: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思量:思念,记挂。这几句大意是:十年来生死阻隔,谁也不知道谁的景况。不必有意识地思念,心中自然难忘。这首词是苏轼为悼念亡妻王弗而写的。当时,苏轼因政治失意而离开京师,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作知州,王弗辞世已有十年。二十一年前,十九岁的苏轼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夫妇之间十分恩爱。可是,王弗二十七岁时便在汴京去世,次年归葬于四川祖茔,这对苏轼是一个很大的精神创伤。十年以后的正月二十日夜,苏轼又梦见了念念不忘的爱妻,醒来后写下了这首记梦词。~几句是词的开头。“十年”写诀别时间之久;“生死”从妻、我两方着笔,一在人间,一在黄泉,生死阻隔;“两茫茫”写音信渺茫永无相见之日;“不思量,白难忘”用寻常之语,道深长之情。“不思量”是自我宽慰的话,既然不能起死回生,那就忍痛节哀,好自为之吧!但感情却不肯听命于理智的指挥,妻子的音容笑貌早已深深地刻印在自己的记忆里,要忘悼她,不思量,谈何容易!明明作者十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亡妻,却偏从“不思量”着笔,再反跌出“自难忘”三字,大大突出了刻骨铭心的感情力量,笔势也显得摇曳跌宕。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江城子》见宋·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蹙(cù促):收敛,折皱成团。浮花浪蕊:指春天轻浮、艳冶的桃、杏之类的花卉。这几句大意是:含苞半开的石榴花像折皱收束的红巾,专等着轻浮艳冶的花儿朵儿都凋谢净尽,才吐露自己的秾艳和幽芳,来陪伴佳人度过寂寞的时光。苏轼的《贺新郎》是一首托物取喻,寄意高远的写景咏物词。词的上片写夏日深院,幽居着一位冰清玉洁,孤寂无依的佳人。下片咏石榴花,把咏物和写人结合起来,亦花亦人,既写出了花之态,也写出了人之神。~是过片三句,写榴花艳丽文静,自甘幽独,不肯与浮花浪蕊为伍,而情愿与孤寂的佳人作伴。在这里咏花与写人已融为一体,是花是人,难以分辨。读者从榴花的形象看到了佳人的身影,又从佳人的孤高透露出作者的不遇之感。词人用比兴象征的方法含蓄曲折地表达失意迟暮之感,这在词史上是富于独创性的。
北宋文学家 苏轼 《贺新郎》见宋·苏轼《游金山寺》。金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唐、宋时屹立长江之中。乡国:家乡;苏轼故乡在四川眉山。这两句大意是:登上金山顶峰遥望家乡,长江南北的众多青山遮住了我的视线。大凡人在仕途失意之时,容易思念家乡,苏轼写这首诗时正是如此。他在这首记游诗中寄寓了浓郁的乡情,并流露出买田归隐的心愿。这两句是全诗写景抒情的框纽。江南江北的诸多青山,本是美好的景物,但作者登上金山绝顶不是为了欣赏江南风光,而是为了遥望家乡,此时,他只觉得这众多青山遮挡了他望乡的视线,因此笔下流露出埋怨嗔怪的意味。其实,从江苏镇江到四川眉山,相隔千里万里,即使是一马平川,想从金山望见眉山也绝不可能。这种跌宕的笔法,正是为了突出作者望乡的痴情。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游金山寺》见宋·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这两句大意是:杨花像花又不像花,人们不知道珍惜它,任其飘零。杨花没有美丽的形态,没有撩人的色香,故无人观赏,无人怜惜,自落自飘。这两句一反常人对杨花的鄙薄,而以同情的笔触加以描绘,将杨花的坠落归于人们对它不珍惜,可谓别有新意。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水龙吟》见宋·苏洵《心术》。本句大意是:即使是泰山在自己面前崩塌下来,脸色也不变。原文说:“~,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讲的是“为将之道”。现在可以把它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形容那些心雄阻壮,冷静沉着,无论遇到什么突然的变故,出现什么危险情况,都能镇定自若的人。
北宋散文家 苏洵 《心术》见宋·欧阳修《六一居士传》。太山:泰山,喻巨大的障碍物。疾雷:巨雷。这两句大意是:(心中有所专注,有所追求,外界的一切都会置之度外,)泰山一样的障碍物会视而不见.破柱巨雷的声响会听而不闻。~二句并非宣扬唯心主义,而是强调人若有所追求.就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产生强大的动力。这种力量,使你能战胜艰难险阻.能克服平时视为难以克服的困难,能产生坚定的信念与无穷的智慧,所谓“仁者之勇,雷霆不移”(苏轼《祭堂兄子正文》)就是这个意思。可以此二句说明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一定能克服任何困难,或劝勉青年应树立坚定不移的信念。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六一居士传》见宋·苏洵《审敌》。内忧:国内的忧患。外惧:外患。本句大意是:国家虽然有时可能没有内忧,但时时必有外患的存在。本句用于说明国家对外敌应常有所虑,不可懈息。
北宋散文家 苏洵 《审敌》见宋·苏辙《新论中》。诛:惩罚。这两句大意是:对于教之不改的人,才施以惩罚。刑罚的目的是教育人、改造人。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动则咎之,势必人人谨小慎微,无新适从。故前人有“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惟新”(见《尚书·胤征》)之说,意在孤立首犯,教育胁从,分化敌人,争取多数。此二句强调应注重教化,作者认为,只要施以教化,多数人定可悔过自新,此时再对顽固不化者施刑,他也无话可说。可以此二句强调对犯错误的人应注重教育,注意打击少数争取多数,只对首犯和教之不改者施以惩罚。
北宋文学家 苏辙 《新论中》见宋·苏轼《潮洲韩文公庙碑》。八代: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本句大意是:韩愈的文章使古文从八代骈偶绮靡的衰颓文风中振兴崛起。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他针对六朝以来社会上长期广泛流行的骈俪文体及形式主义文风,大力倡导形式与内容统一、适于表达思想感情的单句散行的散文。这一运动取得丁巨大的成功,改变了几百年来骈文几乎独霸文坛的局面,开拓了文章写作的新道路,无论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所以苏轼称赞他的文章是~。此句和清人刘熙载说韩愈“文集八代之成”(《艺概·文概》),都是对韩文的高度评价。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潮洲韩文公庙碑》见宋·苏轼《荔枝叹》。赤子:百姓。尤物:特别珍奇的东西,常含贬义。疮痏(wei委):疮伤,这里借指灾害。痏,疮之有瘢痕者。这两句大意是:我愿老天可怜可怜那些老百姓,不要生出希罕东西而给人民带来灾害。公元一O九四年苏轼远贬广东惠州时,写了这首《荔枝叹》。荔枝是很难保鲜的一种水果,又必须在新鲜时才好吃。历史上,汉和帝为吃新鲜荔枝,让人们像“兵火催”似地飞马运送,以至死者枕藉;杨贵妃爱吃鲜荔枝,唐玄宗为了博得她的欢心,也让人们跨山越海飞速传送,致使“惊尘溅血流千载”。为此,作者仰天长叹,情愿人间没有荔枝之类的“尤物”。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逆境中仍然关心民生疾苦的精神。苏轼未尝不知道,荔枝无罪,祸起皇室。在诗的下半部分,他就联系现实,直斥当朝权贵为了献媚皇帝而贡茶、贡花的丑行。可见~的喟叹,实际上是对弊政的一种讽刺。
北宋文学家 苏轼 《荔枝叹》见宋·欧阳修《别滁》。这两句大意是:我和平常与你们饮宴时一样开怀畅饮,尽兴而醉,不要教助兴的音乐奏出感伤的离别曲调。这是欧阳修滁州任满改知扬州时写的一首留别诗。全诗是:“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滁州吏民亲故设宴给太守送行,作者就要离开民俗醇厚、风景美丽的滁州了,百感交集,涌上心头。但诗人却以坦然自若的语言表达这复杂的感情,一扫凄恻愁怨的离别常态,使诗意余韵不尽。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别滁》见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纤云:纤柔的云彩。飞星:飞动的行星。这两句大意是;纤柔的云彩仿佛是织女的巧手编织出来的云锦,飞动的星星好像是牛郎织女的使者,为他(她)们传递离愁别恨。这两句描写七夕之夜的空中景色,想象丰富,比喻巧妙,富于浪漫色彩,成为描写七夕特定情景的名句。
北宋文学家 秦观 《鹊桥仙》见宋·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逮:达到,及到。本句大意是:心里想要表达的意思嘴却说不清楚。要用来形容口才不好,辞不达意的情形。
北宋文学家 苏轼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见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宠辱:得宠受辱。这里是偏义词,着重指“辱”。偕(xie鞋):一同。把酒:端起酒杯。这几句大意是:精神愉快,心情开朗,一切屈辱的事都已遗忘,临风举起酒杯,内心喜气洋洋。这两句写“迁客骚人”(被贬的官吏,失意的文人)登上岳阳楼见到周围大好风光时的愉快心情,神情毕现。原文是:“登斯楼也,则有~者矣。”写人们陶醉于自然风光时可以化用。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 《岳阳楼记》宋·欧阳修《采桑子》却:反。空水:天空倒映水中。澄鲜:清新。醉眼俯视湖中,白云在船下浮动,清澈的湖水好似空然无物。仰视蓝天,俯视湖面,水天相映使人疑惑,湖中另有一个世界。作者描写泛舟游颍州西湖时领略到的云水澄鲜而留连忘返的奇景妙趣。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采桑子》见宋·欧阳修《连处士墓表》。躬:亲身实践。信:取信于人。这两句大意是:事事带头去做,虽然不说话但能取信于人。事必躬亲,虽然不说话,但自己的行为本身已做出了最好的榜样和证明,所以能取得人们的信任;若只是夸夸其谈,指手划脚,却并不付诸实践,那么说得再动听人们也不会相信。身教重于言教,信行不信言,这是一条规律。这两句可用以启示要取信于人必须亲自去做,而不能停留在空谈。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连处士墓表》见宋·司马光《答孔文仲司户书》。这两句大意是:治学所宝贵的在于付之实行,而不在于仅知道道理。此名句反映正统的儒家思想。这里所说的“不贵于知之”,并不是说“知”不如“行”重要,贵行而贱知,而是说“知”与“行”相比,应该更注意培养“行”(实践)的能力。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付诸实践,如果学习了许多知识却一点不会运用,那么,这种“知”再多也不值得珍贵。这种强调学以致用的观点应该说是正确的。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答孔文仲司户书》见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下位:地位卑下。弓马:走马射箭等武艺。山林之杰:隐在山林之中的人才。薄:瞧不起,这几句大意是:贤能而英豪的人士,不要以他地位卑下而受限制;有智慧而善谋略的人才,不必以骑马射箭的方法来考核他;隐匿山林的豪杰,不可因贫贱而瞧不起他。这几句用排比句式相连贯,增强语意气势,有力地说明对于人才不可以财富、地位相局限,也不可避其所长而试其所短。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准诏言事上书》见宋·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羽扇:用禽鸟羽毛做的扇子。纶(guān官)巾:用青丝带做的头巾。强虏:强大的敌人,这里指曹魏军队。一作“樯橹”,指曹军的战舰。这两句大意是:周瑜手挥羽扇,头戴纶巾,在谈笑之间,就把曹操打得大败,将强大敌人的战舰烧了个一干二净。这两句描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的情形,词句塑造周瑜的形象,表现他的英雄气概,却并不写其如何英姿飒爽,强壮剽悍,而写其轻衣便服。一副儒将风度,从容不迫,指挥若定,表现其胸有成竹,胜券在握,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这种举重若轻的手法是非常成功的经验。可用来描写军事将领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念奴娇》见宋·苏辙《观会通以行典礼论》。繁:繁多的事物。夷:平地。这两句大意是:遇到繁多的事情,好像只在处理一件事;处于危险的境地,好像是走在平地上。人的一生中,有时往往会许多事情一拥而至,有时则会处于艰险的境地。这种时候,关键在于要心神镇定,不为事情的繁多而慌张,不为处境的艰险所吓倒,在心理气质上要~,沉着地分析情况,从容地制订对策。这两句可用于教导或称扬人们遇乱履险而能从容自若。
北宋文学家 苏辙 《观会通以行典礼论》见宋·苏轼《策别安万民》。名:名誉。实:实际。行:流行。长:长远。这几句大意是:徒有其名而无其实,它的“名”就不会广为流传;光有其实而无其名,它的“实”就不能流传久长。假的就是假的,骗人只能得逞于一时,“有名无实”的东西,一旦被人识破,就会遭唾弃,不再有人问津,因而它的“名”不会广为流传;但“有实无名”的东西,即使是“天生丽质”,“养在深闺人未识”,也没人知晓,它的“实”即使是稀世珍宝,也不能流传长远。在商品经济的社会和信息的时代,尤须有“扬名意识”,广而告之,才能在竞争机制中立于不败之地。对苏轼~的名言,应借而鉴之,古为今用:既要循名求实,使名实相副;又要有实而求名,使其实扬名天下。
北宋文学家 苏轼 《策别安万民》宋·王安石《祭沈文通文》做事、学习都必须有所取舍,才能取得成就。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祭沈文通文》见宋·欧阳修《踏莎行》〔碧藓回廓〕。潜身:藏身。深浅:偏义复词,此言浅。这两旬大意是:想会见情人唯恐被人发现,而月光偏又明晃晃地朗照着,令人无可奈何;想藏身在花丛里,又恨花枝太浅,遮不住身体。这首词写一个男子深夜赴恋人约会的情景。词的前几句是:“碧藓回廊,绿杨深院,偷期夜人帘犹卷。”意思是他蹑手蹑脚走过长满青苔的回廊,潜入绿杨阴翳的探院,躲躲内闪闪地来到她的窗前,看见帘子还卷着呢。加上下面几句词的心理描写,活脱脱地写出热恋中幽会的青年那种紧张急迫、小心谨慎的举止和充满喜悦又忐忑不安的心态。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踏莎行》见宋·王安石《乞退表》。询:问。考:考核,查究。循:按照。责:求。这两句大意是:询问他所作事务,考查他所说言论,按照他所任职位的名称来求他的实际政绩。这是说古代君主应考核臣子的工作是否与其所任官职名实相副。此名言赋予新意,今天仍可以使用。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乞退表》见宋·苏轼《有美堂暴雨》。有美堂:在杭州城内吴山上,宋嘉祐初年杭州太守梅挚所建。顽云:低垂的浓云。这两句大意是:闷雷仿佛从游人的脚底下震响,低压的浓云在崖下翻腾,拨都拨不开。这是写暴雨之前站在有美堂上看到的景象。诗人运用了夸张手法,将夏天暴雨前闷雷、浓云写得如见如闻。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有美堂暴雨》见宋·王安石《再上龚台人书》。惠人:藏恩惠予人民。患:灾害。这两句大意是:徒有施恩惠于人民的美名,而没有救灾济贫的实际行动。这是王安石揭露当时假借救灾名义而中饱私囊的官员时说的话。作者指出他们“为馒粥之养,出糟糠之余”,即打着赈灾舍饭的招牌,而把一些腐烂发霉的糟糠之食让灾民们吃,乘机不但中饱私囊,发了国难财,而且还捞取了惠民的桂冠。王安石~的话,可以借用来指斥现实社会救灾扶贫工作中那些侵吞国家救灾财物的人们及其犯罪行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再上龚台人书》见宋·欧阳修《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言:言辞,这里指文章。大:指题材重大,内容深广。文:有文采。章:同“彰”,明显,这里指流传久远。这几句大意是:文章所记载的题材重大而且有文采,它就会流传久远;文章所记载的没有文采而且内容肤浅,它就不会流传久远。这几句告诉我们,具有生命力的好文章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内容深刻,题材重大;一是有文采,可读性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据此,学习写作者应从思想修养和文学修养上狠下工夫。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见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奸:坏人。这几句大意是:养猫是为了除去老鼠,不可以没有老鼠而养那些不捕老鼠的猫;畜狗为了防止坏人,不可以没有坏人而畜那些不叫的狗。苏轼是针对北宋时期充满冗官冗兵的社会现实而说这番话的。可用这几句比喻要任用有才而能实干的人,不要空养一些无能无用的废物。
北宋文学家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见宋·王安石《午枕》。本句大意是:路边的野草任自开花又任自花落,听凭大自然的安排。这是作者午睡时在枕上梦见的景象,~是新陈代谢自然规律的表现。诗人由梦中所见而引起哲理的思考,从自然界联系到社会人生,借以排遣眼前的兴废之感。现仍可引以表现野草的生长状况,表达荣枯更替的自然规律。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午枕》见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佳木:好树。秀:茂盛。繁阴:言树荫浓密。这几句大意是:春天,野花竞放,发出一股股淡淡的清香:夏天,嘉树浓密,繁多的树荫给人们带来清凉;秋天,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水流清浅,涧石显现,这些都是山中一年四季的美景啊!这几句描写了琅邪山美景如画的四季,语言清新自然,读之使人能闻到沁人心脾的幽香,感到嘉树下的清静、凉爽,能体会出天高云淡,气候宜人的秋景,能想象出别有情致的冬季风光。用以形容山间四季景物的变化是再恰切不过了。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醉翁亭记》宋·苏轼《澄迈驿通潮阁》广漠的天空与苍莽的原野相接,高飞的鹘鸟逐渐消逝在远边天际,而地平线上连绵起伏的青山犹如一丛黑发——那里,可正是中原故地啊!用天低鹘没,来形容远渺之景,显得情致灵动;用青山一发,来比喻天际远山,更是想象鲜活。但这两句又十分贴切,烘托了中原之“遥远”,表达了诗人悠长的遐思,以及怀念故土的情愫,非常自然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澄迈驿通潮阁》见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排闼:(tā踏):把门挤开,直擅进来。闼:门。这两句大意是:一湾碧水守护着稻田,将嫩绿的秧苗环绕;两座青山推开房门,把苍翠的山色送进屋来。江南初夏的山村,处处披青挂绿,风光清秀怡人。诗人仅用了“护田”、“排闼”等词语,就把静止的山水写得富于情感,极有灵性,其水柔媚,其山雄豪,可谓传神写态,各具风采。另外,“护田”、排闼”用《汉书》中典故:整个句法从五代沈彬的诗里来.但“用事不使人觉,着胸臆语也”,符合中国古代修辞学对于“用事”的最高要求。它是王安石修辞技巧的极有名的例子(见钱钟书《宋诗选注》)。写作时可用来表现典型的江南农村的初夏风光。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见宋·苏辙《荀龙知澶州李孝纯知棣州》。烦手:古代民间音乐里一种复杂的弹奏手法,这里是指快道弹奏的乐手。烹鱼:烧鱼。学者:读书人。锦:丝织品。这两句大意是:用快速弹奏的乐手去烧鱼,那么鱼必定被烧烂;用饱学的读书人去织锦,那么锦必定被损坏。人各有专长,而办事各须一定的技巧,擅于此者不一定长于彼。俗语说“隔行如隔山”,若以善于弹奏的乐手去烧鱼,以满腹经纶的学者去织锦,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这两句比喻说明外行人去做不同行的事只会把事情做坏。
北宋文学家 苏辙 《荀龙知澶州李孝纯知棣州》见宋·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以致衣带随之宽松。伊:第三人称代词,多指女性。消得:值得。人:这里是作者自指。这两句大意是:纵然表带逐渐宽松,我也决不后悔;为了她值得我牵肠挂肚,容颜憔悴。首词反映了飘泊异乡的作者对远方情人的刻骨思念,反映了爱情的真挚和专一,具有回肠荡气的艺术感染力。近代学者王国维曾借用以表现“成大事业、大学同者”的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境界。现在除可用以表现爱情的坚贞不渝外,还可引申来表现对学业、事业的执著追求。
北宋词人 柳永 《凤栖梧》见宋·欧阳修《陈公神道碑铭》。令:命令。率:统率。身先:自身走在前边,指身先士卒。这两句大意是:用命令督率别人前进,不如自身首先走在前边。这两句言简意贼,以战场上任何指示、命令都不如自己身先士卒更起作用的情况,说明了要求别人作到,必先自己作到的道理。可供论述以身作则的重要性时引用。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陈公神道碑铭》见宋·王安石《长安县太君墓表》。这两句大意是:衣着不求华丽,饮食不厌蔬菜。这本是王安石在墓表中赞美长安县太君的话。这种俭朴的生活,在当今这个提倡艰苦奋斗的时代仍是可取的,赞美质朴无华的生活方式时可以借用。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长安县太君墓表》见宋·苏轼《御试重巽申命论》。至详:极其详细。晓:昭告。避:避而不犯。这几句大意是:把极为详细的法令昭告天下百姓,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是不能去干的。法律的制定,必须周密详备,并且昭告天下人民,使他们知道哪些事可以干,哪些事不能干。人们的言行都限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自然匡家大治,天下太平。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御试重巽申命论》见宋·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迈往:豪迈直前。这两句大意是:以豪迈直前的气概,说出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话。这两句写豪迈无畏的气概和正大光明的语言,多用来称扬人的气概不凡,语言磊落铿锵。
北宋文学家 苏轼 《乐全先生文集叙》见宋·苏辙《刘挚右丞》。责人:要求别人。义:公道。持己:要求自己。这两句天意是:用语言去要求别人很容易,而用公道来要求自己实在是困难。严于责人而疏于责己,这是常人易犯的毛病。知道了这个毛病,就要反其道而行之。这两句告诫人们要求别人不可过严,对于自己则必须以道义作为准则,从严要求。
北宋文学家 苏辙 《刘挚右丞》见宋·王安石《与孙子高书》。溢美:超过实际的赞美。置疑:使人怀疑。这两句大意是:超过实际的赞美的语言,使人怀疑他的动机。~二句指出生活中的一个真理:越是吹捧你.越是超越实际施赞美你,他的动机就越值得怀疑。或者是希望讨好你,或者是希望取信于你,必须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战国策·齐策》记载这样一个故事:邹忌并没有城北徐公长得美观,可是他问他的妻、妾和客人,都异口同声地说他比徐公美。邹忌暮寝而思之,才明白“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所以,对当面奉承人的人就应提高警惕,想一想他的目的。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与孙子高书》见宋·苏轼《两浙转运副使孙昌龄可秘阁校理知福州》。理:道理。力:暴力。这两句大意是:(对待百姓,)易于用道理使其服从,难以用暴力去战胜。不论是上级对下级.或是普通人之间,以理服人,可以使他口服心服;若一味以暴力相强,也许能使他顺从一时,而终不能使他心服。这两句可用于说明无论治理社会,还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要善于以理服人,不可以暴力强制。
北宋文学家 苏轼 《两浙转运副使孙昌龄可秘阁校理知福州》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采贞观元年》,这两句大意是: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样,各取其长处而使用。使用器物要按照器物的特有功能来使用,任用人才也要根据各人的长处来使用。能扬长弃短,量才而用,不但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也有用不完的人才。如果看不到人的优点,只看到人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可用的人了。唐太宗能成为一代英主,在他统治时期出现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与他的开明的人才观和他的知人善任的用人方法不无关系。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唐太采贞观元年》见宋·欧阳修《论学士不可令中书差除札于》。资品:资历、品级。但:其是。材:才能。这两句大意是:用人不局限于资历和品级,只是择取有才能的。用人旨在发挥其才能,不能用资历和品级来限制,只要有才能,就大胆选择他。这两句对今天的任人选材仍有现实意义。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论学士不可令中书差除札于》见宋·苏轼《策略第一》。有意:有需要表达的意思。至言:最充实的话。这几句大意是:有需要表达的意思就说,意思表达完毕就停止,这样的话是天下最充实的话。说话要有内容,有多少内容就说多少话;不可内容极少,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空话连篇,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别人的时间。这几句多用于表示说话要有意义,不可夸夸而谈,言不及义。
北宋文学家 苏轼 《策略第一》见宋·苏轼《策别第十》。舍:舍弃。宽:宽容。这两句大意是:要有所获取,就一定要有所舍弃;要有所禁止,就一定要有所宽容。苏轼《策别第十》:“夫事不可以两立也,圣人知其然,是故~。宽之则其禁必止,舍之则其取必得。”天下事物充满着正反两面对立转化的辩证关系。取与舍,禁与宽也是如此。凡事不可能尽得,必有所舍弃;正因为有所舍弃,才可以集中精力去获取所要得到的东西。凡事不可以尽禁,尽禁则可能一无所禁;而有所宽又有所禁,则其禁必止。这两句多用来说明处事要有全局观念,以免失之偏颇。
北宋文学家 苏轼 《策别第十》见宋·王安石《上时政疏》。因循:沿袭旧习。苛且:得过且过。逸豫:安逸舒适。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这几句大意是:因循守旧,苟且偷安,舒适逸乐而无所作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能维持很久。王安石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力主变法,反对守旧,力主大有作为,反对苟且偷安。他的这些主张.对处于当今改革时代的人们仍然颇有教益。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上时政疏》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本句大意是:虽是英雄,却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赤壁大战之前,诸葛亮对孙权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说:“今操芟夷大难,略以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后来人们进一步引申其意,常用来比喻空有才智和本领却无处发挥。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见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曝:晒。此竹:指文与可生前赠给作者的《筼筜谷偃竹图》。废卷:指停止晒书画。这几句大意是:我在湖州任上曝晒书画时,偶然发现与可赠给我的这幅画竹,睹物思人,不禁掩卷痛哭,停止曝晒书画。文与可和苏轼既是中表兄弟,又是情谊极深的好友,二人诗文赠答,过从甚密。今好友已经作古,半载之后作者在无意之中发现与可生前赠的画竹,睹物思人,往事浮想联翩,于是便以此画为线索,写下这篇著名的题记。~是文末数语,写思念亡友的心情,深沉蕴藉,十分感人。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见宋·欧阳修《魏梁解》。劝戒:规劝警戒。切:恳切。信:诚实,这两句大意是:对人心意深厚,其规劝警戒也就会恳切,说话诚实,话语就会善恶分明。只有对人用心深厚,劝戒才会苦口婆心,情意恳切;只有说话算话,话语才能分清是非善恶。这样被劝戒的人就会明白你的诚挚情意和良苦用心,乐意听取你的意见和劝告。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魏梁解》见宋·苏洵《用间》这几句大意是:把心思用在公正上,振臂一呼犹如纲举日张一样,响应甚多;把心思用在欺诈上,作事好像是补了一百处漏洞,而又出现上千处漏洞一样,防不胜肪。这几句以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见《孟子·公孙丑下》)。用心善良,取信于民,廉洁公正,自然能得到人民的支持;用心险恶,失信于民,腐败无能,怎能得到人民的拥戴?能取信千民,振譬一呼,扶者如云、像纲举目张,势如破竹。失信于民,尽管略有善举,但终无济于事。以此几句说明为政应公正廉洁,取信于民,切不可欺诈百姓,搞短期行为。
北宋散文家 苏洵 《用间》见宋·苏轼《赠王寂》。王寂:大约是作者在扬州的朋友。俯仰:指俯仰之间,表示时间很短。这两句大意是:和你暂时分别,不必为此叹息;很快我就回来,见面时鬓发还不会斑白。苏轼要远行了,友人王寂依依难舍。诗人为了缓解朋友的惜别之情,就安慰对方“~。”接着又写“记取江南烟雨里,青山断处是君家。”意思是到外地后我也会时时想起你,归来时还要到这风光优美的地方来相访。从苏轼对友人的细心开解中,可以体会到诗人的笃于友情和他的乐观旷达胸怀。此名句可用来在离别时劝慰亲朋好友。
北宋文学家 苏轼 《赠王寂》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这几句大意是:用兵的原则是:抚恤部下士卒重在真挚诚恳,克敌制胜的计谋贵在越诡诈越好。诚挚和诡诈本来是水火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看来,在征战中人必须兼而有之,从而组成了矛盾统一的二重性格。作为统兵大将尤应如此,因为只有对士卒真挚诚恳,才能得到士卒的拥护,上下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无往而不胜。对敌人则应不厌诈伪,使敌人不知我之虚实,产生错觉,作出错误判断,从而获得良机,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可见“诚”、“诈”二道,为将者必须兼而有之。这几句讲用兵要决,说明对敌人、对部下应采用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第略。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唐纪》见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忧思操劳。逸豫:闲散安乐。这两句大意是:忧心劳苦可以兴建国家,安逸享乐却能自取灭亡。后唐庄宗最初励精图治,振兴国家,取得成功。后来安逸享乐,沉溺歌舞,导致亡国。作者总结了后唐庄宗由兴到亡的历史教训写了此文,论述了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为统治者提供鉴戒。~两句对仗整齐,说理深刻,揭示出客观规律,是箴言警语,发人深省。后多引来告诫执政者不要因为成绩和胜利而骄傲自满,最后导致失败的下场。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五代史伶官传序》见宋·苏轼《祭司马君实文》。莠(yǒu有):狗尾草,泛指杂草。这两句大意是:有了杂草就应铲除掉,有了疾病就应赶快治疗。田间有了杂草,必须抓紧锄掉,否则势必影响禾苗的生长;人若有了疾病,应该及时诊治,不可养痈遗患。作者以通俗明白的语言,指出了生活中的两条重要原则。“锄”、“医”两个动词用得很好,虽然作者来说“不锄”、“不医”则会如何,但已意在其中。可以此劝戒人切莫坚持错误,讳疾忌医。
北宋文学家 苏轼 《祭司马君实文》见宋·王安石《与祖择之书》。置:弃置。本:草木的根,也指事物的根本,末:末梢,也指非报本的次要事物。这几句大意是:放弃根本的、主要的事物,而击追求细枝末节;应该放在后面的,反而放在前面。一棵大树,只有树根盛,才能枝叶茂。所以要使树长得茂盛,必须培养其根。办事也是这样,要想取得成功,必规狠抓根本,如果颠倒了轻重缓急,必然导致失败。这几句多用于比喻主次不分,轻重倒置,常简化为“舍本求末”﹑“舍本逐末”,亦称“本末倒置”。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与祖择之书》见宋·欧阳修《为君难论上》。笃:深厚。这几句大意是:用人的方法是委任必须专一,信任必须深厚。“任之必专”,不可三心二意,心存疑惑;“信之必笃”,要坦诚恳切,坚定不移。这样所用的人才能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成就一番事业。这几句用于强调用人要专而不疑。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为君难论上》见宋·王安石《临川文集》。废:否定。本句大意是:不要用他不好的行为来否定他好的行为。这句明确指出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人的言行。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能以好而废其不好,也不能以不好废其好。只有实事求是,全面分析,才能正确地认识一个人。可借以批评那些攻击一点,不及其余的作法。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临川文集》见宋·柳永《采莲令》[月华收]。月华:月光。霜天:指寒冷的秋日天空。这两句大意是:月光渐渐收敛,严寒的天空中飘浮着淡淡的云朵,东方已经破晓。诗句将月华及淡云、霜天配置一处,以洁白的色调渲染晓色,并表现出季节特点。可用来描写秋季的黎明景象。
北宋词人 柳永 《采莲令》见宋·苏轼《扬州谢到任表二首》。副:相称。本句大意是:虽有大志,才能却不足。唐代韩愈《后汉三贤赞》有“有雄志而无雄才”的句子,与此句意思相近。可用来形容那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的人。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扬州谢到任表二首》见宋·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云散”句:晋代谢重于月夜在会稽王司马道子座上作客,那时月色明净,道子认为极好,谢重说:我觉得还不如有点云彩点缀。道子开玩笑说:你自己心地不干净,还想将天空也弄得污秽吗?这里化用了这个典故。这两句大意是:云散月明,万里长空还用什么来点缀呢?天容海色本来就是清亮澄澈的啊!诗句极写月光之明亮,海天之清澈。此诗写于苏轼获大赦后由海南岛北归渡海之时,这两句就暗喻着自己虽曾遭政敌诬陷,但本质清白纯洁,终获昭雪之意。可用以描写月夜海天清明之色,亦可借喻本质高洁不怕诬蔑之心境。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mingyanmingjudaquan/134473154630.html
名人名言朝代:宋朝·北宋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