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网首页 语文 数学 物理 化学 作文 感动 心灵鸡汤 人生感悟 名著知识 成语大全 唐诗 宋词 名人名言 英文词典 登录

名人名言

清朝名言名句大全 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朝代:清朝时期名人名言

清朝历史由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清代自努尔哈赤称帝至末帝溥仪,共历十二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清朝名言 清朝经典语录 共收录清朝名人名言1146条

与朋友交,只取其长,不计其短。清代教育家 李惺 《西沤外集·冰言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朝名人名言

清·郑燮《竹石》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 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清代画家、书法家 郑板桥 《郑板桥集》
意中人,人中意,则那些无情花鸟也情痴。

清·洪升《长生殴·窥浴》。中(zhong众)意;满意。这是唐明皇与杨贵妃共浴华清池后合唱的词。这几句大意是:你是我的意中人,我是你的意中人;你中我的意,我中你的意。即便是那些不懂得爱情的花鸟也要为我们的美满结合而情痴。爱情是幸福的。当两个情人互相满意,互为意中人的时候,便觉得世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随着这种情感的外放,意念所至,甚至于觉得连那些没有情感意识的花花鸟鸟,也为他们的幸福结合而羡慕。两句充分表观出李、杨二人两情相悦的心情,以有情移无情的手法对渲染这种情感起了很好的作用,在描写爱情时,这种情感的境界和移情的手法可以作为借鉴。

清代戏曲作家、诗人 洪升 《长生殴·窥浴》
情人眼里出西施。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落红:落花,此处指自己离开官场,这两句大意是:落花不是无情的东西,它将变成肥沃的泥土,护持着更美的春花开放。龚自珍原诗为:“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抒发了诗人被迫离京时愤懑、激荡的心情。作品暗喻他虽被迫辞官,但决不气馁,一定以新的方式为自己的理想奋斗。诗歌富有朝气,给人以鼓舞,一扫以往伤春哭红的文思。用以讴歌那些坚持操守,到老不衰,为理想、为事业献身的人,十分恰切。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 《己亥杂诗》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朝名言语录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第一百二十五首。天公:表面指玉皇大帝,实指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抖擞:振作精神。这两句大意是:我箴劝圣上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论资格,不守成法,任用子贤能的人才。这是一首祭神的青词,作者借写青词,表达了对清王朝统治下“万马齐暗”,死气沉沉的政治局面的强烈不满。这两句表现了龚自珍希望最高统治者能认识到人才匮乏的危机,能打破成规,提拔和任用一批人才,以改变国家积弱不振的局面。诗句虽为议论,然而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令人感受到作者仰天呼吁的那一种沉痛而炽烈的爱国心。这种笔端饱含激情的论述方法应该学习,也可化用原句以说明选拔和任用人才要不拘一格。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 《己亥杂诗》
人才那得如金铜,长在泥沙不速朽。愿公爱士如爱尊,毋使埋渣嗟不偶。清代诗人 袁枚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论诗五绝》其二。江山:天地之间。才人,有才华的人,此指杰出的诗人。风骚:原指《诗经》和《楚辞》,此指诗坛。领风骚,统领诗坛,为诗坛之首。这两句大意是:天地间每个时代都有才华横溢的诗人出现,他们各自能统领诗坛几百年。这是个广为传诵的名句,主要强调一代有一代的文学,一代有一代的诗人,诗歌创作要有独创性,要有时代特点,每个时代也都会产生开拓一代诗风、表现时代特色的杰出诗人。现多引用说明社会在发展,事物在变化,各个时代都会有各个时代的新人新事涌现出来,应有发展的观点,不可一味厚古薄今。

清代文学家、史学家 赵翼 《论诗五绝》
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清朝第四位皇帝 康熙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清朝名人名言清末小说家 刘鹗
早荣亦早枯,易得还易失。清代大臣 张廷玉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清代学者 金缨
见辱于市人,越夕而忘;见羞于君子,累世不泯。清代官员 钱琦
春花不红不如草,少年不美不如老。 清朝名言语录清代诗人 袁枚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清朝散文家 刘开 《孟涂文集·问说》
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念不懂,即贻百年之患。清朝第四位皇帝 康熙
人生至愚是恶闻已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清代教育家 申居郧
骄谄,是一个人。遇胜我者则谄,遇不知我者则骄。 清朝名人名言清代教育家 申居郧
直言,国之良药;直言之人,国之良医。明末清初思想家,政论家 唐甄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这两句大意是:黄金虽贵,万两也容易得到;而友谊比黄金更可贵,真正的知心好友一个也难以寻求。这两句本是林黛玉说的话,以夸张的说法,用黄金作比喻,说明了知音的难得和真挚友谊的珍贵。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丈夫贵独立,各以精神强。肯如辕下驹,低头傍门墙。清代诗人 袁枚
人之大患,莫过于弱矣。 清朝名言语录明末清初思想家,政论家 唐甄
身教重于言传。明末清初思想家 王夫之
教于幼正大光明,检于心忧勤惕厉。清代学者 王永彬
人生莫惧少年贫。清朝军事家、政治家 曾国藩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清朝名人名言清代文学家 张潮
少年立志要远大,持身要紧严。立志不高,则溺于流俗;持身不严,则入于匪辞。明末清初理学家 张履祥
身之不俭,断不能范家;家之不俭,必至于累身。清朝总督 贺长龄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万恶惧纵。清代学者 金缨
制造船炮,为中国自强之本。 清朝名言语录清朝军事家、政治家 曾国藩
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 郑燮
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 《清诗铎》
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明末清初诗人 冯班
呼群声榖榖,隔烛影婓婓。 清朝名人名言

见清·黄景仁《鼠》。榖榖(gǔ鼓):犹呱呱,象声词,形容鼠的叫声。斐斐(fēi非):往来貌。过两句大意是:只见老鼠呼群勾党榖榖而叫,在烛影之下来往窜行。老鼠惯在黑暗中叫嚣窜行。诗句用“声榖榖”、“影斐斐”形象地描绘出这种特性。两组叠字,一绘声一绘形,极为恰切,使读者从声觉视觉中体会出这类鬼魅魍魉般的行为。而“呼群”“隔烛”等辞语,又透出鼠类的胆大妄为,令人厌恨。可用于写鼠的活动,或借以形容那些丑恶人物的鬼魅行为。

清代诗人 黄景仁 《鼠》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云:说。这两句大意是:权势败落,就不要再说过去的骄贵;家道衰没,就不要再说过去是亲戚。两句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权有势时,大家都来趋奉巴结,一旦权势失去,就转为冷淡,甚至轻蔑。此时,再说过去的骄贵,又有何益?家道鼎盛时,远亲都来投靠,甚而不是亲戚的也多方勾连攀缠,拉为亲戚,亲热无比;一旦家道没落,大家都作鸟兽散,往日的亲情烟消云散,再去攀亲求助又有什么用处?这两句可用于表现世态的炎凉。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天下逃不过一个理字去。

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天下:不论何处。理:道理。本句大意是:任何地方都得讲道理。俗云:“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天下什么地方都得讲理,言行合情合理,到什么地方也站得住。本句多用来表示自己有理,什么都不怕;别人没有理,怎么做也不行。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这两句大意是:黄金虽贵,万两也容易得到;而友谊比黄金更可贵,真正的知心好友一个也难以寻求。这两句本是林黛玉说的话,以夸张的说法,用黄金作比喻,说明了知音的难得和真挚友谊的珍贵。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清朝名言语录

见清·林则徐《塞外杂吟八首》其一。这两句大意是:我与山神相对苦笑,我头上的白发与它头上的积雪都很难消除。鸦片战争失败,作为一个积极的抗战派,林则徐被放逐新疆伊犁,在嘉峪美至伊犁途中写下了这首诗。看到无山峰峦皑皑积雪,手摸自己为国运而憨自的前头银发,感到它们都是一样地难以消除,不由得为之苦笑。诗句抒发了他为国而忧,为民而忧的满腹愁怨和愤懑,表现了一个爱国主义者的情怀。诗句把积雪之白与头发之白融合一体,以积雪难消、自发难除,喻心头苦闷难释,风趣而巧妙。这种物我相类,借物抒怀的方法值得学习。

晚清官员,民族英雄 林则徐 《塞外杂吟八首》
学者当自树其帜。

见清·郑板桥《与江宾谷江禹九书》。本句大意是:学者应当建树自己的旗帜。郑板桥是一位有气节的封建士大夫,思想较为开放,敢于面对封建礼教而标新立异,不媚流俗。~正是他这种品质的表现。此口号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十分难能可贵。中国的学者,历来囿于四书五经的樊篱,思不出经,非礼勿言,往往足少小而学一艺,皓首方穷一经,并且是亦步亦趋,以注解前贤之说为荣。郑板桥号召学者自树其帜,颇有点离经叛道的意味。然而正是这种离经叛道的言论,道出了为学应该创新的基本精神。

清代画家、书法家 郑板桥 《与江宾谷江禹九书》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飞升:上天,修道成仙。这两句大意是:一个人修道成仙,他家的鸡犬都跟着他成了仙。这是一个道家编造的故事。《神仙传·刘安》记载:汉淮南王刘安好道,修炼成仙,剩下的丹药撒在庭院里,鸡狗吃了也一同升入仙界。后用以比喻一个人有了权势,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得势,也说“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一夫得道,九族升天”,或“一人高升,众人得济”,皆与此义同。只是“一人高升,众人得济”属于褒义,其它皆为贬义,多用来讥讽、嘲笑、谩骂那些作风不正的掌权者用人唯亲。

明末清初文学家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淖(nao闹):烂泥。这两句大意是:鲜花原本是纯洁地来到世上,还要让她纯洁地离去,不要教她陷落于泥沼沟渠之中。林黛玉有感于自己在贾府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险恶处境,于春末之时又勾起伤春愁思,不由得感花伤己,哭出一首“葬花辞”来。在这两句中,她以花喻己,表示要保持自己身心的纯洁,决不教世俗的泥淖污染,表现出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不屈的情志。可用以表示不被恶势力或坏风气所污染,保持自身的清白和纯正。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朝名人名言

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落红:落花,此处指自己离开官场,这两句大意是:落花不是无情的东西,它将变成肥沃的泥土,护持着更美的春花开放。龚自珍原诗为:“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抒发了诗人被迫离京时愤懑、激荡的心情。作品暗喻他虽被迫辞官,但决不气馁,一定以新的方式为自己的理想奋斗。诗歌富有朝气,给人以鼓舞,一扫以往伤春哭红的文思。用以讴歌那些坚持操守,到老不衰,为理想、为事业献身的人,十分恰切。

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龚自珍 《己亥杂诗》
眼不见,心不烦。

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这两句大意是:眼里看不见,心中就不会那么烦恼。这句俗语抒发了一种无可奈何,得过且过的心情。烦人的事情即使看不见,也是客观存在,不会因你不看而自动消失。但是眼睛看不见,至少暂时可以清净一些,至于将来怎样,到时候再说。可以此形容得过且过的惆怅心理。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

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回。心病;指林黛玉的相思病。心药:指解除她相恩痛苦的语言。解铃还是系(jì技)铃人:典出明人脆汝稷《指月录》:法眼法师问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铃谁能解下?泰钦和尚说把铃系到老虎脖子上的人可以解下它。这两句大意是:心里有病终须用治疗心病的药来治理,解开虎脖上铃子的人还须让系钟的人来担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疾病终须对症下药才能治疗,若要解下老虎脖子上的铃,还应让系铃人来解才行。作者这两句话,是说思想上的病须用治思想病的药,推而广之,还可说明无论作什么事,都必须有针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解铃”句今多用来说明谁弄出了问题,还得让谁来解决。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杨花不倚东风势,怎好漫天独自狂。

见清·袁枚《偶作》。杨花:柳絮。倚:靠,依仗。这两句大意是:杨花要不是倚仗东风的势力,怎好漫天飞舞独自张狂。这显然是作者的借物抒愤之作。作者以花喻人,讽刺那些依仗权势狐假虎威,窃时恃宠的人。东风不与杨花便,春深委地烂入泥。一旦他们失去了凭借,下场就十分可悲。

清代诗人 袁枚 《偶作》
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 清朝名言语录

清·王夫之《俟解》学习知识容易但不容易学得好,做容易但认真去做就难,羞愧容易而知理就难。

明末清初思想家 王夫之 《俟解》
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

清·洪升《长生殿·惊变》。这两句大意是:天色清淡,白云悠闲,长空中列队飞过了几行新雁。这是唐明皇一段唱词中的句子:“~。御园中秋色斓斑,柳添黄,蘋减绿,红莲脱瓣。一抹雕栏,喷清香桂花初绽。”可用于描绘秋日景色。

清代戏曲作家、诗人 洪升 《长生殿·惊变》
识时务者为俊杰,昧先几者非明哲。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能认清楚形势的才是好汉,对于事情将要发生之前的兆头要有所察觉,不然就算不上明智

明末清初学者 程允升 《幼学琼林》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这几句大意是:别看你现在金银满箱,财富无数,转眼间就可能成为一无所有的乞丐,受到世人的讥谤。这几句是甄士隐解注《好了歌》的话,认为人间变幻无常,反映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可用于表现人生虚幻,富贵无常的感伤,也可用来劝戒富贵之人不要得意洋洋,警告其富贵不会久长。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清朝名人名言

清·笪重光《画荃》。这两句大意是:虚实结合,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无画的地方也含有美妙的境界。艺术是一种创造,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把客观真实化为主观的表现,就是一个艺术创造问题。如南宋画家马远的构图就别具一格,他多作“一角”、“半边”之景,画画只画一个角落,剩下的空白并不真实,给人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虽空并不感到空,空白处更有意味,因此他获得了“马一角”的称号。中国戏曲舞台上,利用演员的身姿、手势配合音乐节奏的表演,在观众心中引起虚构的景物,虚实相生,既真实又优美;中国园林建筑也注重布置空间,艺术地处理空间,以虚带实,实中有虚,这是中国美学思想中一个最要原理。

清朝书画家 笪重光 《画荃》
数朵微含,一枝乍秀,淡淡如菊。笑秾李夭桃,只解寻常妆束。

清·陈维崧《蕙兰芳引》[溪店寺桥]。微含:含苞待放。乍秀:刚刚开花。秾(nóng农)李夭桃:茂盛而艳丽的桃李花。只解:只知,只懂。这几句大意是:数朵兰花含苞待放,有一枝刚刚吐秀,其色淡淡如菊;可笑那茂盛而艳丽的桃李花,只懂寻常的妆束。以“秾李夭桃”与“淡淡如菊”的兰花相比,突出了兰花的淡雅高洁,不同流俗的特点。《诗经)有“桃之夭夭”“何彼秾矣,华如桃李”的句子。后人熔化锤炼成“秾李夭桃”,作者将其用在这里,极为恰切。对比衬映的手法也运用得很成功。可用来咏兰花。

清代词人 陈维崧 《蕙兰芳引》
云垂海立涌金鳌,隔岸越山浑不见,水比山高。

清·查慎行《浪淘沙》[龛楮露尻]。涌金鳌:形容潮水卷着漩祸,似有无数金色的巨鳖奔涌。越山:越地的青山。浑:简直。这几句大意是:潮头腾空,似云垂海立;潮水翻滚,如金鳖涌动;隔岸的青山都被遮掩了,潮头比山还要高。潮水如“云垂海立”,似“涌金鳌,想象丰富,形象鲜明,笔法夸张,而又极富有动态感。“水比天高”四字,简洁洗练又自然而然,与苏轼《游金山寺》中“闻道潮头一丈高的句子相比,更显出浪漫主义特色。可用来描写潮头。

清代诗人 查慎行 《浪淘沙》
多才之士才储八斗,博学之儒学富五车。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文事》。才储八斗:南朝谢灵运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后人因而以才储八斗、才高八斗形容人的才分超群。五车:本指书多,此喻学识渊博。这两句大意是:多才的文士应是多才多艺,博学的儒生应是学贯古今。这是《幼学琼林》为学子们树立的奋斗目标,无论是才储八斗的多才之士,还是学富五车的博学之懦,都是一种理想化的形象,都是为学子们树立的楷模。多才多艺、知识渊博是封建社会学子们的理想目标,因而此句对了解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与行为标准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该名句长于用典,对仗工稳,句形整饬,给人典雅、整齐的美感,其内容及形式仍可借鉴。

明末清初学者 程允升 《幼学琼林·文事》
准拟骑鲸,不然射虎,一吐胸中郁。 清朝名言语录

清·陈维崧《念奴娇》。准拟:打算。骑鲸:骑在鲸鱼背上。李白曾自署“海上骑鲸客”。射虎:汉代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这几句大意是:我准备去骑鲸,不然就去射虎,一吐我胸中的郁愤。骑鲸喻远遁海上,射虎喻建功边塞,前者遇隐,后者进取。词句在怀才不遇的愤慨中又溢出一股豪迈之气;用典抒志,词简而情浓,可以借鉴。

清代词人 陈维崧 《念奴娇》
得鱼不自饱,辛苦为谁忙。

清·戴熙《题画》。这两句大意是:渔民打到了鱼,也不能饱自己的肚子,辛辛苦苦为谁而忙呢?这是一道画诗,原画已不可见。诗的前两句是:“早起到陂塘,归来亦夕阳”。显然,画面上不可能展现渔民从早到晚的生活状况,作者是从现实中汲取了素材,饱含着对渔民的同情来写这首诗的。在许多作者的笔下,渔夫的生活是悠闲自在的,充满乐趣的。这些作者往往以高人隐士的眼光来看待渔人的生活,戴熙能注目到渔民的艰辛及“得鱼不自饱”的困苦处境,为他们发出“辛苦为谁忙”的不平之鸣,是可贵的。可以说,这首诗为封建社会的渔民生活作出了真实的写照。

清代画家 戴熙 《题画》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这两句大意是:聪明伶俐有才干,志向也很高,但生于这没落的家族、衰亡的时代,命运偏偏愈来愈不好。这是《红楼梦》中对探春一生的概括。探春精明能干对于自己庶出的地位很是不平,总想攀高枝,出人头地,有一番大作为。但处于没落的贵族家庭,衰亡的时代,最终落得远嫁海隅,犹如断线的风筝,一去不返,仍然摆脱不掉悲剧的命运。这两句可用来说明:处于末世,依附于没落的阶级,纵使精明能干,志向远大,也没有好结果。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没事。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这两句表示缩小矛盾,消除矛盾。“没”也作“无”,或写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多用来指经过努力,使矛盾得以缓解;也用来指责人在处理问题时采取回避矛盾,敷衍塞责的态度,作出调和折中的处理。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 清朝名人名言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权腮:指人颧骨长得很高,迷信认为是一种贵相。这几句大意是:身材雄壮,面容端方,双眼有神。这是对贾雨村的肖像描绘。贾雨村在《红楼梦》中是个“得志便猖狂”的野心家,忘恩负义的小人。而作者对他的肖像描绘完全是一副英雄相,打破了以往小说中凡无耻小人皆獐头鼠目,形象猥琐的脸谱化描绘,符合于生活中千人千面的实际。我们要学习这种生活化的描写方法,也可直接化用以对身材粗壮,面目端正的人物进行肖像描绘。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清·郑板桥(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衙门的斋房。些小:微小。吾曹:我辈。这几句大意是:我躺在衙斋内听到萧萧的竹声,疑心那是民间痛苦的呻吟,作为一个小小的下层地方官,老百姓生活中一枝一叶的细小事情,也都引起了我们的关心。郑燮即郑板桥,是清代画竹名手。他曾在山东范县、潍县为官。在送给一位巡抚的画中,他题了如上四句诗。诗中巧妙地以竹声作引,抒发了他关心民间疾苦,以至于无微不至的心情。一位封建地方官吏有此心肠,实为可贵。画竹题诗,命意甚高.四句小诗脍炙人口,久为传诵。可用以表现关心民生疾苦的精神。

清代画家、书法家 郑板桥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狂蔓看看,高似窥邻,低还拂地,几度牵人宛转间。

清·查慎行《沁园春》[浓暖送寒]。狂蔓:指蔷薇迅速向四处伸展的藤蔓。看看:转眼之间。几度:几次。宛转:也作“婉转”,婉曲的样子。这几句大意是:转眼之间,蔷薇的藤蔓迅速地向四处伸展,高的爬上墙去像是向邻人窥视,低的却接触着地面,数次委曲婉转地牵住人的衣服。把蔷薇想象成生命力旺盛而又富有感情的人,拟人手法运用得很成功。蔷薇蔓能“窥邻”,能“牵人”,多么有情!周邦彦一首咏蔷薇的词中有“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的句子,此处化用其意。可用来描写蔷薇的藤蔓。

清代诗人 查慎行 《沁园春》
读书当读全书,节抄者不可读。

清·冯班《钝吟杂录·家戒下》。这两句大意是:读书应该全书通读,节抄的片断不能读。此条宣传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是严谨学风和治学传统的显现。一本书有一个完整的主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为片片断断的节录,不一定能够反映全书的精神风貌,往往容易被选录者断章取义。因此,如果要完整理解作者的意图,不能贪图省事,偏信节抄的片断文字,这种观点,有其道理。但是,在目前知识爆炸的时代里,要做到读书一律“读全书”,确实不是件容易事。我们应理解该名句的基本精神,坚持严谨的学风,老老实实地读书,以科学求实精神统帅学习过程和研究过程。从这个角度看问题,~一句今天仍有其借鉴意义。

明末清初诗人 冯班 《钝吟杂录·家戒下》
一生踪迹,总在花深处。 清朝名言语录

清·陈维崧《扑蝴蝶》[一生踪迹]。这两句大意是:蝴蝶的一生,总是在花丛深处厮混。蝶儿一生,象征着浪荡公子的一生的诗句。诗句咏物讽世,世人当以此为戒。

清代词人 陈维崧 《扑蝴蝶》
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

清·查慎行《玉泉山》。这两句大意是:清泉喜爱向江湖流去,流出了红墙就一去不还。这两句描写泉水流出红墙,奔向江湖的景色。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清泉以人的思想感情。这种拟人的手法的运用,给人以新奇之感,而这股清泉.会使人联想到那种受到封建礼法束缚的纯洁少女,她们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便冲开“红墙’的禁锢,义无反顾地奔地奔向自已所爱的人。所以,这两句诗可用来描写清泉,也可用来形容勇于冲破束缚去追求理想和自由的人们。

清代诗人 查慎行 《玉泉山》
后会不须期故国,中原天地本来宽。

清·陈恭伊《留别诸同人》。后会:以后再见面。故国:故地,指今广东省。中原:指中国。这两句大意是:今日分手不必期望以后在故地重逢,我们中国的天地本来就广阔得很啊!两句诗表现出作者对北伐中原,光复失地的坚定信心,和大丈夫志在四方的广阔胸怀。今日与诸同志作别时化用,激昂慷慨,豪情满怀,能给人以巨大的激励力量。

明末清初 抗清志士 陈恭伊 《留别诸同人》
点点征帆都卸了,海门急鼓声初发,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

清·曹溶《满江红》[浪涌蓬莱]。征帆:远行航船的篷帆。海门:钱塘江人海处称海门。风马:奔驰如风的骏马。骤:骏马疾驰。这几句大意是:江中所有的船只都停帆靠岸,远方海口处开始传出一片轰响,好像是急促的鼓声;转瞬之间,潮水涌至,像无数匹骏马背着银鞍疾驰.你追我赶,争相超越。潮水将至,故“征帆都卸”。转眼之间,陆地上那种战鼓轰鸣、万马奔驰的景象,竟然在水中出现了。想象奇特,构思新颖,比喻也很生动。可用来描写涨潮的情景。

清初藏书家 曹溶 《满江红》
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清朝名人名言

清·曹寅《荷花》。这两句大意:是住在湖边的人不用关门睡觉,夏夜的凉风会把荷香洒满你的全家。这首诗全文是:“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前两句写白天荷塘呈艳,后两句写黑夜荷花飘香。白天,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荷叶田田像绿云一片,点缀其间的红荷如点点红霞,与荷叶掩映成趣。玉立亭亭、凝神含睇的荷花固然千姿百态,柔情绰约;而那大片大片的绿荷铺满水面,溢青流翠,碧色满眼,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在绿叶上滴溜溜地滚动,更是风姿别具,所以诗人说“十分荷叶五分花。”入夜,荷叶荷花都隐没了,但凉风过处,飘香满家,似乎捧可盈掬,仍然可以感觉到荷花的生命在流动,甚至把人们的梦境都染香了。

清代文学家 曹寅 《荷花》
今年绝域看冰轮,往事追思一怆神。

清·邓廷桢《壬寅伊江中秋》。绝域:此指我国西部边陲伊犁。冰轮:指月亮。往事:指作者与林则徐、关天培于一八三九年中秋视察虎门炮台,见海天一碧,月华无垠的迷人夜景并填词抒怀的往事。后来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将作者和林则徐充军伊犁,他在边境又遇中秋,忆及往事和友人,写了这首诗。这两句大意是:今年我在荒远的边疆看到了中秋的月亮,追忆虎门赏月的往事,不禁凄然神伤。两句看来平平,但若了解它的写作背景,便会觉得诗意深沉感人。欣赏文学作品须知人论事,才能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

清代民族英雄 邓廷桢 《壬寅伊江中秋》
鸟近黄昏皆绕树,人当岁暮定思乡。

清·崔岱齐《岁暮送戴衣闻还苕溪》。这两句大意是:鸟儿到了将近黄昏的时侯都要绕树而飞准备归巢,人到了年终岁暮的时候必定会起思乡之情。诗句以黄昏而鸟归巢,来比兴岁暮而人思乡,抒发鸟尚恋巢,人更思家的心情。这种以鸟兽的生活规律来比兴人的心境的方法值得学习,也可直接用来表达岁暮思乡之情。

清代官员 崔岱齐 《岁暮送戴衣闻还苕溪》
赤岸黄泥三尺许,两脚埋深不得举,反腰贴地伛偻行,声吞力尽气如缕。

清·仇养正《纤夫行》。纤(qiàn)夫:拉船工。纤,拉船用的绳索。反腰:弯腰,伛偻(yǔlǚ羽吕):腰背弯曲。缕(lǚ吕):线,也可泛指线状物。这几句大意是:纤夫们用纤绳拉着沉重的船只,在三尺许的黄泥里艰难跋涉,脚不能举,腰贴着地,声吞力尽,一息如缕。作者通过典型环境及典型细节的描写,把一幅拉纤图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不禁使人想起列宾的著名油画《伏尔加河纤夫》来。

清代诗人 仇养正 《纤夫行》
木屑竹头,皆为有用之物;牛溲马渤,可备药物之资。 清朝名言语录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人事》。牛溲:车前草的别名。马渤:同“马勃”,生于湿地及腐木上的一种菰类植物。牛溲、马渤,都是常见的、不值钱的草药。这几句大意是:碎木屑、小竹头,都是有用的东西;牛溲、马渤,也可以积存下来备作药用。这几句主要说明了即使是最不起眼、最无价值的东西,都有一定的用处。可供论述厉行节约、物尽其用时引用,也可用于比喻天下之物莫不有用。

明末清初学者 程允升 《幼学琼林·人事》
看抽梢挺节,漪漪临水,和烟滴露,冉冉凌云。

清·董元恺《沁园春·青墩竹》 [十亩溪流]。漪漪(yī衣):水波起伏的样子。临:对。冉冉(rǎn染):渐渐。凌云:直上云霄。这几句大意是:看那翠竹抽长竹梢,拔高竹节,一丛丛面对水滨,随风像水波一样起伏;笼着烟雾,滴着露珠,渐渐地长高,直上云霄。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凌云”的夸张也很自然,“漪漪“和“冉冉”两组叠字增强了表达效果。可用来咏竹。

清代词人 董元恺 《沁园春·青墩竹》
我已思归眠不得,乱虫莫更作秋声。

清·冯煦《枕上作》。这两句大意是:我已被思归的愁绪搅扰得睡不着觉了,屋外的秋虫就不要再乱叫着给我增添烦恼了吧!此亦奇思奇句。本因思归眠不得,却怨乱虫作秋声。作者怨天尤虫,正透露出愁思之重,心绪之烦。两句把作者于秋虫乱鸣中辗转反侧的思归之情描写得活灵活现。这种借外界环境写人物思绪的方法应该借鉴,也可直接借用此句以写思归之情。

清代江南才子 冯煦 《枕上作》
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

清·方玉润《星烈日记汇要·游艺》。书:书法。这两句大意是:书法中含有画意,画面中融入书法。我国许多文学家艺木家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兼诗人、书家、画家于一身,如王维、郑虔、李煜、苏轼、文同、米芾、郑板桥、齐白石等等。苏轼曾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在他们的书、画作品中,也往往“兼擅胜长而又互用其法”,做到了“~“。如“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就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他精于画兰竹,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也常常糅入画兰竹的笔法,用笔既有画竹的俊拔刚直,又有画兰的秀俊纵逸,可谓书字借画法,笔意假诗情,熔众妙于一炉,浑然而天成。

清代学者 方玉润 《星烈日记汇要·游艺》
补多微觉重,老瘦渐嫌宽。 清朝名人名言

清·方贞观《敝袍》。这两句大意是:因补丁多而觉得袍子加重,因人老身瘦而觉得袍子宽大。一件破袍,因补丁太多已感到重得压身,可是还在补还在穿;因人老身瘦已感到袍子宽大不合身,可是还不能换掉,从中不难看出作者的清贫和生活的艰难。从一件袍子的变化及个人的感觉,以小见大,反映出自己整个生活面貌,是这两句诗的艺术特点。这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清代艺术家 方贞观 《敝袍》
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兄弟》。本句大意是:兄弟是骨肉同胞,有手足之情,关系至为亲密,故世间最为难得。这是对儿童进行教育,说明兄弟之间应相亲相爱的话,虽欠全面,但不无道理。

明末清初学者 程允升 《幼学琼林·兄弟》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目。自在:安闲舒适。过两句大意是:要想成为有作为的人,就不能追求安闲舒适;光想安逸,就不能成为有作为的人。这两句通俗浅近的口语包含着很深的意思,说出了一条朴素的真理。这里所说的“人”,当热不是指一般的人,而是指有德有才或有成就有名望、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任何成就的取得,都要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一味追求自由自在,满足于舒适闲散的生活而不思进取的人,自然会一事无成,难以自立于社会。本名句可供劝勉青少年不要贪图安逸享乐而要发奋刻苦地学习时引用,也可用以勉励人们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泻竹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兰桨:以木兰制的桨。这两句大意是:池中莲花的影子被归舟的兰桨荡破,菱藕深处的阵阵幽香泻过竹桥。这是大观园藕香榭柱子上的一副对联,生动地描绘了藕香榭的美丽秋色。可借用其意境写荷塘,写水乡,写公园里的秋景。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 清朝名言语录

清·查慎行《登宝婺楼》。这两句大意是:登上宝婺楼,远望雁投天末,依稀可辨;忽然风急雨骤,万山好像在风雨中浮动。此名句写出了暴风雨来临前后登楼所见的不同景色。雨前,视野清晰,虽一雁下投天末,也可以看见。雨中,视线模糊,只感到万山都在风|两句既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晴雨的变化,远近静动的不同,还写出了风雨来临前后视觉、感觉的差异,写景时可作借鉴。

清代诗人 查慎行 《登宝婺楼》
五月火云烧幽州,大风驱之云不流。

清·程可则《送邵横庵之秦中》。火云:夏季炽热的赤云。这两句大意是:炎夏五月,炽热的火云在幽州上空燃烧,即令刮起大风,也不能把它吹跑。用以退为进的笔法写边地之酷热:有大风时尚且火云如烧,酷热难当,无风时更可想见。

清代文人 程可则 《送邵横庵之秦中》
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人事》。这两句大意是:作好事可以使好名誉永远流传后代,作坏事则会使臭名一直流传万年。此二句以精练的语言,指出千秋功罪,自有历史评说。历史是公正无私的,“善恶昭彰.如影随形”(李汝珍《镜花缘》七十一回),为人民、为祖国作了好事,定可流芳百世;对祖国、对民族犯下罪孽.终将被送到历史的审判台上,遗臭万年。

明末清初学者 程允升 《幼学琼林·人事》
人去不中留。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不中(zhòng众)留:留不住。这句大意是:人要离开,留也留不住。人各有志,不能相强。当一个人执意要离开的时候,不必硬劝他留下来,这句多用于表示人的去留不能强求。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万山回首如屏障,一片平芜接晏城。 清朝名人名言

清·查慎行《晚抵晏城次壁间韵》。抵:到达。次壁间韵:依照原诗的用韵写和诗,称次韵,也称步韵。这里指作者步墙壁上原诗的韵而写成这首诗。这两句大意是:抵达晏城之后,再回望远处已踏过的万重山峦,觉得它们好像一道道屏障,竖立在城外;而近处则是一片莽然的平野连接着晏城。这两句描写山城四周的景色。用“屏障”来比喻城外的“万山”,很形象。前一句可用来描写群山。

清代诗人 查慎行 《晚抵晏城次壁间韵》
清尊须醉曲栏前,飞阁临秋一浩然。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

清·陈恭尹《九日登镇海楼》。尊:通“樽”,盛酒器。飞阁:带飞檐的楼阁,指镇海楼。五岭: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五岭的总称。在湘、赣、粤、桂等省区边境,东西绵延一千多公里。九州:指中国大地。这几句大意是:有酒须登镇海楼上一醉,凭栏远眺,满眼秋色浩渺一片。五岭逶迤自北而来,到楼前变成平地:九州大地南尽于此,紧连着无垠的海天。镇海楼在广州越秀山上,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明永嘉侯取名“镇海”,有“威镇岭海”之意。楼高二十八米,共五层,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陈恭尹此诗写登楼的观感,特别是“五岭北来”一联,精确而生动地表现了广州一带的地理特点,而绝不能移用于他处,故历来为人传诵。越翼《瓯北诗话》盛赞此联说:“切定地理,又能声出金石”,“虽少陵亦当视为畏友。”此诗的后两联是:“将开菊蕊黄如酒,欲到松风响似泉。白首重阳惟有笑,未堪怀古问山川!”

明末清初 抗清志士 陈恭尹 《九日登镇海楼》
细雨春波愁素女,轻风明月泣湘妃。

清·陈至言《白杜鹃花》。素女: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善鼓五十弦瑟,声音悲切,太帝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湘妃:舜死于苍梧,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投湘水而死,成湘水女神。这两句大意是:细雨春波中的白杜鹃花像愁怨无限的素女,身披轻风明月的白杜鹃花如悲泣着的湘妃。红杜鹃艳红的花色传说是杜鹃啼血染红了的。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使杜鹃花的名字千百年来总是同那些凄苦、哀伤的情愫交织在一起,不仅红杜鹃是如此,连白杜鹃花也和凄苦、哀伤结下了不解之缘。湘妃泣、素女愁,诗人的浪漫主义想象给细雨、明月中的白杜鹃平添了几分愁态美。

清代诗人 陈至言 《白杜鹃花》
自古盛衰如转烛,六朝兴废同棋局。

清·劳之辨《眺玄武湖歌》。转烛:比喻世事变幻莫测如风中之烛。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这两句大意是:自古以来世事盛衰莫测,变化多端,六朝的兴废就如对奕的棋局,你胜我负,变更不迭。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世事都在盛衰转变之中,六朝的兴废也如下棋一样,胜胜败败,更替不迭。

清朝大臣 劳之辨 《眺玄武湖歌》
幸于始者怠于终,善其辞者嗜其利。 清朝名言语录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这两句大意是:事情开头侥幸顺利的人,最终会怠惰松劲;嘴上说得漂亮的人,实际爱占小便宜。此二句是生活经验的总结。作者认为:“万事开头难”,若开头很顺利,势必产生侥幸的心理,产生松劲麻痹的情绪,其结果一定不理想,这种人吃亏就在于开头的侥幸。同样,有些凡嘴上说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实际上爱占小便宜,这种人最终还是会吃大亏,因为人们只能一而再地上当,不可能再而三地受骗。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人情淡薄,世态炎凉,只喜添锦上之花,谁肯送雪中之炭!

清·李渔 《意中缘传奇》以 “锦上添花”比喻给富贵者捧场,而以 “雪中送炭”比喻给穷困者济助,现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予帮助。

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 李渔 《意中缘传奇》
火轮杲杲悬中天,下铄大地生青烟。

清·黄景仁《苦暑行》。火轮:喻炎炎烈日。杲杲(gǎo稿):明亮的样子。铄(shuò朔):熔化。这两句大意是:一轮火一样的太阳高挂在天空的正中发出耀眼的光亮,下面的大地烧炙得青烟直冒,好像就要熔化一样。两句生动地写出了酷暑景象:烈日如火,大地生烟。人们头顶中天的火轮,足蹬生烟的大地,酷热难当,自不待言。可用以描写盛夏的暑热。

清代诗人 黄景仁 《苦暑行》
谁剪明霞散山曲,千枝万枝红簌簌。

清·惠周惕《同诸君兴圣寺看杏花》。山曲:山间高高低低的处所。簌(sù素)簌:纷纷落下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是谁剪碎了天上的红霞,将它撒向山间?千枝万枝红色的花朵自天而降,把大好春光装点。这两句写山间杏林繁花盛开的景色,视野广阔,比喻新颖。当千树万树杏花齐放的时候,远远望去,就像天边绚丽的红霞。诗句想象丰富,构思奇巧,充满了诗情画意,可用于描写杏花或其它红色花卉盛开的景色,也可用于形容春光烂漫。

清代学者、诗文家 惠周惕 《同诸君兴圣寺看杏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朝名人名言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如果。以:与。这两句大意是: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以生命相许,岂能因祸而逃避,见福就趋附呢?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民族英雄。他在兴修水利,禁止鸦片诸项事业上为国为民立下不朽功劳,也因此而屡遭贬谪。本诗就是他遭贬赴戊登程时留给家人的。~表现作者不计个人祸福,赤心爱国的高尚情操.读后令人感奋。

晚清官员,民族英雄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身体》。一息:一口气息,指生命。这两句大意是:只要还有一口气,这个志向就不容许有稍微的懈怠。只要生命不息,就要竭尽全力为一种志向、目标而奋斗不止。这是一种顽强的斗争精种。此条一作“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见《朱子全书》),与此意全同。现多用以表现为着某项事业、某个志向、或某个目标而顽强不息地奋斗。

明末清初学者 程允升 《幼学琼林·身体》
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

清·彭端淑《自鹤堂集》。这阿句大意是:聪明与灵敏,是可以依靠而又不可依靠的(东西)。天资聪明与灵敏是获取知识的有利条件,依靠这有利条件,孜孜不倦地学习,就可以获得超出一般人的成绩。但如果以此为资本,骄傲自满,自命不凡,不去认真学习,有利条件反会转化为不利因素,结果无所成就,自趋失败。所以彭端淑说:“~。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个中道理,足可引起人们的警思。

清朝官员、文学家 彭端淑 《自鹤堂集》
影迷积雪望难极,声入晓霜清更哀。

清·钱中谐《白雁》。迷:身影变得模糊。望难极:向远处眺望,却难于望见。这两句大意是:白雁的身影与积雪混在一处,令人分辨不清,即使放眼眺望,也难于见到雁影;白雁的声音传入清晨的寒霜之中,显得更加哀伤凄清。前句以“积雪”映衬,突出了雁影与积雪一样洁白的特点,后句以“晓霜”烘托,突出了雁声“清更哀”的特点。前句写视觉感受,后句写听觉感受。作者巧于构思,工于炼句。可用来描写霜雪中的鸿雁。

清代文人 钱中谐 《白雁》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清朝名言语录

清·查慎行《三闾祠》。举世:整个世界。庸人:见识浅陋者。忌:妒忌。这两句大意是:不要不满于整个人间没有人了解你,没有哪个庸人不妒忌有才能的人。这是作者凭吊屈原祠时写的诗句,诗人对屈原说:并不是世上没有人了解你,只因为那些庸人当权,他们妒忌你的才干,对你进行排斥打击;所以你不必抱怨人间无知己,而要怨恨那些忌贤妒能的当权者。作者借咏史抒发了对封建时代庸人当政,贤人受屈的不满。

清代诗人 查慎行 《三闾祠》
到家成远客,访旧指新坟。

清·施闰章《乱后郊行》。这两句大意是:回到家乡。自己却被当作了远来的客人;访问旧友,人们却给我指点着新坟。经过动乱,物换人移,回到了家乡,家乡的年轻人多不识我,反把自己当作远来的客人招待;访问旧友故交,指给我看的是座座新坟。从回乡的种种遭遇中,显出动乱之后家乡变异之大,动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之深,从中也透露出作者嗟老伤时的感慨。两句可用来写乱离之后返多人的感受。

清初诗人 施闰章 《乱后郊行》
风收云散波忽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清·查慎行《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这两句大意是:当风收敛云散尽之时,洞庭水波忽然变得澄平如镜,青天映在湖水中,似乎倒转过来,反成了湖底了。这两句描写洞庭湖中秋月夜景色,别有一番情趣。诗人写出了奇特的想象,也写出了真实的感受。这种新鲜而自然的诗句,实在脍炙人口。可用来描写澄澈平静的湖面。

清代诗人 查慎行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福寿康宁,固人之所同欲;死亡疾病,亦人所不能无。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疾病死丧》。这几句大意是:幸福、长寿、健康、安宁,本来是人人都想望的;死亡、疾病,也是人不能避免的。幸福、长寿、健靡、安宁,这是人们共同的愿望,但愿望毕竟不能代替现实,人不可能永远长寿,也不可能一直健康,死亡和疾病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人们既要有良好的愿望,又要敢于正视现实,在疾病和死亡到来时,不必惊慌,也不必害怕。这几句可用于说明人对于死亡和疾病应持淡泊的态度;也可以甩“福寿康宁”作为对老人或尊长的美好祝福。

明末清初学者 程允升 《幼学琼林·疾病死丧》
推陈出新,饶有别致。 清朝名人名言

清·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饶:非常。别致:别具一格。这两句大意是:在旧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很有别具一格的意味。创新是文学艺术的生命,推陈出新正是一条创新的原则。“推陈”包括对旧知识、旧经验的继承,同时包含对旧东西的超越。在旧基础上的“出新”,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旧的基础上“出新”,是一种前进与发展,自有其独到之处,故曰“饶有别弦”。“推陈出新”一语,造语新颖,言简意丰,概括了艺术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因而能至今沿用不衰,演成成语。

清代 戴延年 《秋灯丛话·忠勇祠联》
日月相吞吐,乾坤自混茫。

清·屈大均《通州望海》。乾坤:天地。混茫:原指人类尚未开化时的混沌蒙昧的状态,此处兼有形容水势浩大、茫茫无边之义。这两句大意是:大海浩淼无涯,衔天接地,吞吐日月。日月、天地,皆宇宙间极宏大之物,然大海则对前者“吞吐”之,使后者“自混茫”,可见它的雄奇壮阔。可用来描写大海。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 屈大均 《通州望海》
老子以俭为宝。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精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除烦恼。凡事省得一份,即受一份之益。清末民初的中医药学者,传说活了267岁 李庆远 《养生自述》
如烛有长短,使其刻画相同,则久暂了然。若置长烛于风中,则其烬也自速。护短烛于笼内,则其灭也必迟。养生之道,亦如是也。清末民初的中医药学者,传说活了258岁 李庆远 《养生自述》
以毒攻毒,以火攻火。 清朝名言语录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这两句大意是:敌人擅长用毒,我们便以毒进攻它;敌人擅长用火,我们便以火进攻它。~有两层含意:~是对敌人应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敌人用很厉害的手段对付自己,自己可用同样的手段去制服敌人;二是利用恶人去制服恶人,凡适用以上两层含意的均可用此二句。还可以此说明在两军对峙时“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合理性。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己。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这句俗语通过一个浅显易懂的比喻,说明有些人对别人的缺点、错误看得一清二楚,而对于自身的毛病却一点也看不见。它和现在常说的“手电筒朝外照,照见人家,照不见自身”、“马列主义口朝外,只对别人不对自已”一样,讲的都是一个道理,这是修身的大忌。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放长线,钓大鱼。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这两句大意是:放长长的鱼线,才能钓到大鱼。在生活实践中我们知道:钓鱼线短,只能钓到游到岸边的小鱼;钓鱼线放得长长的,才能钓到游在深水中的大鱼。以此理推广到政治、经济、军事斗争中去,也十分恰切。那就是发现敌人的蛛丝马迹,不要惊动它,静观待变;也可设置诱饵,在敌人身边安插间谍,一旦时机成熟,一举将敌人擒获或全歼。~说明对敌斗争应讲究策略,不可鲁莽行事,急功近利,应该有耐心,捕捉机会,一举成功。也用以比喻目光远大,打算长远,以求获得更大的利益。此名句是由《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借(jiè即犍牛)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梅,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面大鱼食之,牵巨钩馅没而下,鸳扬而奋鬓”一段文字演化而来。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树倒猢狲散。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本句大意是:树倒了,树上的猴子也就各奔东西了。本句多含贬义,比喻为首的人垮了台,跟随他的人也就一哄而散了。现在多用来说明为首的人或集团倒台后,依附他(它)的人或势力也随之土崩瓦解。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贵人多忘事。 清朝名人名言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这是刘姥姥为了给女婿在贾府谋个差事,请托贾府的管家周瑞媳妇从中说情。可是周瑞媳妇己经认不得刘姥姥了,刘姥姥就奉迎地说:“你老是‘贵人多忘事’了,那里还认得我们?”~是一句口头俗语,现在还在使用,但奉承的意思少了,讽刺的意味多了,多用于揶揄把别人忘掉或把别人请托的事忘掉了的人。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打蛇打七寸。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七寸:从蛇头向下七寸的地方,是蛇的心脏所在,引申为致命处。本句大意是,打蛇要打最要害的七寸部位,方可一举奏效。捕蛇时,要对准蛇的要害部位去打,方可一举奏效;否则受了伤的蛇会给人带来更大的危险。所谓“断蛇不死,刺虎不毙,其伤人则愈多”(见宋·苏轼《续欧阳子朋党论》),就是这个道理。在政治、军事斗争中,也可普遍使用这条规律,那就是要抓住敌人的要害,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以此句说明要打击敌人的要害部位是很恰切的。

清代小说家 吴敬梓 《儒林外史》
听了风就是雨。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本句大意是:听到某种传闻,不经核实就信以为真,甚而添油加醋,以风为雨。在现实生恬中,不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常常会风闻一些并不确凿的信息就盲目地信从。~反映了这种现象,而且含有批评的意味。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三长难救一短,三勤难补一懒。

清·牛树梅《天谷老人小儿语补》。这两句大意是:三个人的长处难以补救一个人的短处,三个人的勤快难以扑救一个人的懒惰。这两句告诉我们,凡事不能光靠别人的帮助,还得靠自己去作;别人的长处,不能弥补自己的短处;自己的短处,只有靠自己来克服、纠正。同样,别人再勤快,也不能替代自己的工作。这几句告诫年轻人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勇于克服自己的缺点,才能有较快的进步。

清代文人 牛树梅 《天谷老人小儿语补》
米干粒,酒一滴,蚕千头,绢一尺。 清朝名言语录

清·牛树梅《天谷老人小儿语补》。绢:质地薄而坚韧的丝织品。这几句大意是:千粒米只能酿成一滴酒,千条蚕吐的丝其能织出一尺绢。这几句以具体、形象的典型事例,极言物力来之不易,劝人珍惜物用。反浪费时可以化用。

清代文人 牛树梅 《天谷老人小儿语补》
人怕出名猪怕壮。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三回。本句大意是:人害怕有好名气,害怕长得肥壮。这是一句俗语,和“树大招风”,“出檐的棣千先烂”所比喻的道理相同。因为人出了名,各种各样的麻烦就会纷至沓来,就像猪长肥实了就要被杀掉一样。这句话有时也指人为了保住已取得的名位而失去了创造精神,变得保守起来。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清·张春帆《宦海》第十八回。下:指下一次。这两句大意是,只允许犯这一次错误,下一次不能以此作为例子。这两句多用于对犯错误者表示通融或宽恕的态度,也包含警告其不得重犯的意思。

晚清小说家 张春帆 《宦海》
爱戴高帽,自受圈套。

清·牛树梅编《天谷老人小儿语补》。戴高帽:比喻接受他人的奉承恭维。这两句大意是:喜欢听取他人的奉承恭维,实际上就是自愿接受别人套给自己的圈套。有的人常喜欢听别人的奉承话,而奉承人的人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有求于人,至少也是为了以低廉的奉承博取别人的好感。而喜欢听人奉承的人往往因此而上当受骗,中了别人的圈套。这两句以“自受全套”给“爱戴高帽”的人击一猛掌,促人清醒。可用于自警自劝,也可用于警人劝人。

清代文人 牛树梅 《天谷老人小儿语补》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清朝名人名言

清·赵翼《论诗五绝》其三。这两句大意是:矮子站在人群里看戏,他哪里看得到戏,都是听别人说长论短,他也跟着议论。作者原是讲诗歌评论,认为论诗要有独到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矮人看戏”的比喻形象生动,颇具说服力。我们可用以评论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的现象。

清代文学家、史学家 赵翼 《论诗五绝》
寅年用了卯年。

清·曹雪芹《红楼梦》一百零六回。寅年、卯年:中国古代用干支记年,寅年是卯年的前一年。本句大意是:头一年提前预支了下一年的用度。本句在原书中是说贾府业已衰败,家境大不如前,但为了维持奢侈豪华的生活,不惜在前一年就借支、挪用下一年的经费。后世常用以形容入不敷出,度日艰难;也可用于讽刺有些人不善计划,常靠预支钱财过活。在日常运用中常简称为“寅吃卯粮”。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羊群里跑出骆驼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八回。本句大意是:有才华的人在平凡的人中间就像骆驼跑到羊群里,特别显眼,特别突出。这是《红楼梦》中贾母引用的一句俗语。有一天贾母见宝玉在玩蝈蝈,批评他淘气。宝玉说这是弟弟贾环送他的,因为贾环对不上老师出的对联,宝玉告诉了他,使他受到老师的表扬。贾母骂贾环没出息,又问和他一起读书的贾兰是不是也要人替作。宝玉说不是,贾母不信说:“如今你还了得,~,就只你大,你又会做文章。”该名句妙在采用了两个大小悬殊的对照物进行对比,效果鲜明,一目了然。另外它以口语形式出现,通俗、简约,便于流传,故而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清官难断家务事。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三回。本句大意是:再清廉公正的官员,也难以判断家务纠纷中的是非。家务纠纷难以处理,是因为家庭矛盾大都是些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头绪纷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提起来便是事,放下来就没事,外人很难弄明白。在当代的家务纠纷中,还含有两代人不同观念,不同审美情趣,不同爱好的“代沟”,因而很难讲清谁是谁非。即使是清正廉洁的官员,也难以公平地处理家务矛盾。这句话已成为人们的口头熟语。

清代小说家 吴敬梓 《儒林外史》
当权若不行方便,如入宝山空手回。 清朝名言语录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三回。本句大意是:就像走进到处是宝物的山里,却空手回来。比喻根据条件,本来应该有丰富的收获,却一无所得。此语多用于求知,比喻走进知识的宝库,却无所得而回,白白失去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和条件。

清代小说家 吴敬梓 《儒林外史》
隔靴搔痒说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

清·郑板桥《自舒书画心诀》。隔靴搔痒: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抓不住要点。人木三分:比喻分析事理深刻、精辟、透彻。这两句大意是:那些不切实际,言不及义的议论说得再多又有何益,而说理透辟、见解深刻的文章,即使是批评、责骂也使人感觉精当。作者从一反一正两方面进行比照,通过强烈的反差,说明说话写文章要有鞭辟入里的到刊见解,不可发那种不得要领、无关痛痒的空泛议论。当人们不欢迎说不到点子上的赞扬而乐意接受析理透辟的批评时,可援引此条.

清代画家、书法家 郑板桥 《自舒书画心诀》
自以为无过,而过乃大矣;自以为有过,而过自寡矣。

清·钱大昕《十驾斋养心录》。寡:少。这几句大意是:自己认为没有过错,过错就大了;自已认为有过错,过错自然就少了。这几句是符合辩证法的。自以为无过,当然就不可能去改过,错误就会越来越大;自以为有过,经常提醒自己,鞭策自己,在错误开始萌芽时就加以改正制止,自然会避免和减少许多错误。可引以自勉。

清代史学家、汉学家 钱大昕 《十驾斋养心录》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mingyanmingjudaquan/134473154524.html

名人名言朝代:清朝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