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国籍:中国名人名言
中国首都:北京
中国 中国名言语录 中国名人名言大全
明·戚继光《马上作》。这两句大意是:一年三百六十来天,我大多是拿着枪,在马上度过的。戚继光是抗倭名将,为了国家的安全,他东征西讨,很少有休息的时间,此二句便生动地写出了戚继光的戎马生涯。“横戈”二字,写出戚继光身为统帅,时刻警惕敌人来犯的责任心。“行”字点明作者转战南北的情景,也烘托出一个爱国将领为国事日夜操劳,终年辛苦的形象。
明代抗倭将领,军事家 戚继光 《马上作》唐·元结《辩惑》下。这两句大意是:只奖赏好的,而不惩罚坏的,就没有规矩;只惩罚坏的,而不奖励好的也台造成混乱。奖善与惩恶是相辅相成的。“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唐·吴兢《贞现政要·择官》),可见二者缺一不可。有功劳的不予奖赏,就不能激励大家立功;有罪恶的不干惩处,就等于放纵敌人。此二句说明奖惩应该并举,赏罚务必分明。
唐代文学家 元结 《辩惑》战国·庄周《庄子·山木》。甘:甘美。醴(lǐ):甜酒。这几句大意是,君于之间的交情清淡得像水一样,小人之间的交情甘美得像甜酒一样,君子不以利相交而以道相合,故清淡亲密,小人以利相交故有甜头,一旦利尽交情就断绝。讳言功利.不足为训;只言功利,忘掉原则,也不足取。人们现在还常引用。“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表示厌弃花言巧语的酒肉之交,欣赏淡泊相亲的真诚友谊。
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庄子·山木》唐·权德舆《放歌行》。衔:存在心里。这两句大意是:一个虚度年华、无所成就的人,到老的时候心怀悲楚,又怎么来得及呢?劝戒之意溢于言表。青春当有成,勿衔白头悲。只要抓紧眼前,奋发有为,到你迟暮之时就不会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了。
唐代文学家 权德舆 《放歌行》宋·胡瑷《松滋县学记》。这几句大意是:使天下得到治理的关键在于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方法在于教化,实行教化的根本保证在于学校的教育。此名句采取环环相扣的方法。像剥笋似地一层层剥出所强调的重点,最后驻足在学校教育,使主旨鲜明,一目了然,这种线性因果的论述方法,是古代议论文的惯常表现手法之一。
北宋教育家 胡瑷 《松滋县学记》隋·王通《中说·关朗》,莫大于:没有比……更大。不闻过:指听不进别人对自已所犯错误的批评。这两句大意是:可悲的事没有比听不进批评更大,羞辱的事没有比恬不知耻更大。有了过错而听不进批评,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终至不可救药,这是最大的可悲;已经做了可耻的事而又满币在乎,不以为耻,必将身败名裂,这是最大的耻辱。这两句至理名言,可引以警告些些犯有大错而又一意孤行、不知悔改的人。
隋代文人 王通 《中说·关朗》唐·李白《赠友人三首》其二这两句大意是:人生最可宝贵的是找到知音,金银钱财算得了什么!I此诗是李白赠友人赵四(即赵炎)之作,表现了李白轻财好施,珍重友谊的一贯思想。金钱易得,知音难求。交朋友就要交志同道合的知己朋友,莫结金钱之交,酒内朋友。描写友谊重于金钱的主题时可以引用。
唐代诗人 李白 《赠友人三首》汉·马臻《前结交行》 不丈夫:不是男子汉。 金尽失颜色:钱财散尽就遭到冷落。
东汉水利专家 马臻 《前结交行》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等闲:随随便便,轻易。这两句大意是:不要随随便便地虚度年华,等秋霜染满双鬓时,白白地留下许多悲哀与遗憾。这是岳飞发出的自勉之辞,反映了岳飞终生自强不息,勉力奋发的风貌,给当时坚持抗金救国的军民以及后世文人以巨大鼓舞与有力鞭策。这种积极进取,抓紧眼前,切莫留憾于晚年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全句言词激切,语句铿锵,意境博大,具有震聋发聩的气势,已成为至理名言,代代传诵,不绝于今。
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 岳飞 《满江红》唐·李欣《缓歌行》。任侠:仗义行侠。这两句大意是:早知道今天读书做得对,后悔从前错误的仗义行侠行为。此条通过一个徽妙的心理转变,写出诗人对自己生活经历所的反思。在经过一番行侠仗义、崇力尚武的经历之后,终于悟出读书才能立身的道理,这其中虽有时代背景的关系,但也是作者的现身说法,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两句对比强烈,心理描写自然,语言真切质朴,令人回味无穷。
唐代诗人 李欣 《缓歌行》明·顾宪成·对联。这是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为“东林书院”撰写的一副对联。上联写书院学子的读书声和自然界的风雨声交织一起,与天籁齐鸣;下联写书院的读书人并非埋头读书,不问世事,而是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下句合起来,就是说既要致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只强调读书,不关心政治,只能成为无用的书呆子;只强调政治,不努力读书,也只能成为空头政治家。这副对联长久为人记诵,除了它对仗工稳、琅琅上口的形式美音律美之外,与这副对联所讲述的道理和东林党人关心时政的精神有着重要关系。至今人们去无锡“东林书院”旧址游览时,还可见到这副脍炙人口的对联。
明代思想家 顾宪成见南朝·粱·徐朏《夏诗》。这两句大意是:团团绿荷斜映水中,碧绿的水色和青翠的荷色,合为一体;亭亭红莲倒影水里,水上的莲花和水中的莲影,对分红艳。荷花为多年生宿根水生花卉,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又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我国十大名花中名列第八。它花大色美,清香远溢,清波翠盖,赏心悦目,磊落大方,别有风姿。作者这两句诗对水中玉立的荷花写得细,写得真,水面上的翠叶红花,水里边的荷阴莲影,或两相合翠,或上下分红,都一一描摹出来。可用以写荷塘、莲花。
南朝·粱学者 徐朏 《夏诗》见明·刘永锡《行路难》。白日:太阳。这两句大意是:浓云弥漫啊,太阳也寒光闪闪,天地之间荆棘丛生,人生的道路多么艰难!这两句以景衬情,以景喻理,“云漫漫”象征人生道路的隐约不明,“天荆地棘”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此情此景,令人畏惧,令人心寒。两句比喻精当,感情充沛,这种写作方法可以学习,用以抒写旧社会人生的艰难,也很确切。
明代读书人 刘永锡 《行路难》见元·金仁杰《追韩信》 明·汤显祖《牡丹亭·虏谍》。朝(cháo潮):朝代,这里指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代。天子:皇帝。这两句大意是:换一个皇帝,就要换用一班大臣。现多指一个人上台,下面的工作人员就另外换一批。封建时代任人唯亲,每一个皇帝多是任用自己的亲信,所以换一个皇帝,朝中的大臣也势必跟着被调换。这两句话往往用来揭露封建时代任人唯亲的弊病,至今仍有警戒意义。
元代学者 金仁杰 《追韩信》战国·韩非《韩非子·观行》。须眉:胡须和眉毛,指面容。道:政治原则,理论体系。进惑:指是非。这几句大意是:眼睛失去了镜子,就无法修面剃须;立身失去了政治原则,就无法辨清是非曲直。~以目失镜就无法刮脸剃须为喻,说明身失道就不辨是非的道理,强调了立身行道的重要意义。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观行》南京大学教授 韩儒林做学问的人要耐下心来坐十年板凳,毫无怨言。
南京大学教授 韩儒林白元鉴《瀑布》。练;柔软而洁白的布帛。这两句大意是:瀑布如秋山之上悬挂着一匹洁净的素练,又如寒谷之中无数颗明珠在飞溅。以“练净”状瀑布之洁白,以“珠明”写瀑布之晶莹.比喻熨贴。可用来描写山间瀑布。
宋代诗人 白元鉴 《瀑布》清·笪重光《画荃》。这两句大意是:虚实结合,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无画的地方也含有美妙的境界。艺术是一种创造,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把客观真实化为主观的表现,就是一个艺术创造问题。如南宋画家马远的构图就别具一格,他多作“一角”、“半边”之景,画画只画一个角落,剩下的空白并不真实,给人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虽空并不感到空,空白处更有意味,因此他获得了“马一角”的称号。中国戏曲舞台上,利用演员的身姿、手势配合音乐节奏的表演,在观众心中引起虚构的景物,虚实相生,既真实又优美;中国园林建筑也注重布置空间,艺术地处理空间,以虚带实,实中有虚,这是中国美学思想中一个最要原理。
清朝书画家 笪重光 《画荃》宋·邓志宏《木犀》。桂花又名木犀。龙涎:龙涎香,系抹香鲸肠胃的病态分泌物,类似结石,香气持久,是极名贵的香料。这两句大意是:清风一日从天上月宫吹来,月桂的幽香使世上的龙涎不敢再枉自称香。秋风送爽,金桂吐芳,大地飘逸着天香,使世上最名贵的龙涎也相形见绌,这就是邓志宏《咏桂》诗的立意。全诗为:“雨过西风作晚凉,连云老翠入新黄。~。”作者用比衬的方法,说世上最名贵的龙涎在桂香面前也自惭形秽,不敢称香,那么桂花天香之美妙、之清幽,之奇丽,之沁人心脾,可想而知。
宋代诗人邓肃 字志宏 邓志宏 《木犀》宋·陈刚中《阳关词》在客店旁边不要因为柳树新生的枝丫而感到悲伤,大地的各个角落现在都是一样的春季,而四海之内又都是与我情同兄弟的好友,我走到哪里遇见他们,不都是古人相逢吗?
南宋诗人 陈刚中 《阳关词》清·戴熙《题画》。这两句大意是:渔民打到了鱼,也不能饱自己的肚子,辛辛苦苦为谁而忙呢?这是一道画诗,原画已不可见。诗的前两句是:“早起到陂塘,归来亦夕阳”。显然,画面上不可能展现渔民从早到晚的生活状况,作者是从现实中汲取了素材,饱含着对渔民的同情来写这首诗的。在许多作者的笔下,渔夫的生活是悠闲自在的,充满乐趣的。这些作者往往以高人隐士的眼光来看待渔人的生活,戴熙能注目到渔民的艰辛及“得鱼不自饱”的困苦处境,为他们发出“辛苦为谁忙”的不平之鸣,是可贵的。可以说,这首诗为封建社会的渔民生活作出了真实的写照。
清代画家 戴熙 《题画》唐·船子和尚《颂钓者》。本句大意是:一个波浪才动,千万个波浪也随着动了。这是描写江水在微风乍起时所产生的变化。作者观察得细,表现得真,语言虽然平易,却极为传神,碧波荡漾的一江春水宛然呈现在读者眼前。而它的好处更在于平淡的语句中蕴蓄着理趣,使人受到理性的启迪。比如,我们可以用它来形容在某一人或事的带动和影响下,无数同类的人或事纷纷涌现。后来,宋代的陈亮在一首《梅花》诗中写出“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者”的句子,很可能就是受了《颂钓者》中这句诗的启示。
唐代高僧和词人 船子和尚 《颂钓者》宋·戴昺《天台道上早行》。竹鸡:鸟名,比鹧鸪小,好啼,喜居竹林。这两句大意是:月亮渐渐收去身影,天色已经破晓,两山在晨光中相对耸峙,传出竹鸡啼鸣之声。作者以月影渐收、竹鸡啼鸣表现黎明已经到来,颇为真切。可用来描写山区黎明。
宋代诗人 戴昺 《天台道上早行》汉·蔡琐《悲愤诗》。截:斩断。无孑遗:一个不留。:这几句大意是:杀戮斩截一个都不剩留,众多的尸体互相支撑着。(敌人乘坐的)马边悬挂着男人的头颅,车后边满载着抢掠来的妇女。《悲愤诗》揭露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胡兵残暴的景象。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部将李催、郭汜出兵关东,大肆掳掠陈留、颍川等郡。据《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尝遣军到阳城(河南登封),值二月社(祭社神庙会),悉就断男子头,驾其车牛,载其妇女财物,以其所断头系车辕轴上,连轸而还。~所写的就是这场战祸惨绝人寰的景象。
东汉才女和文学家 蔡琰 《悲愤诗》明·蔡羽《晓起》。故故:故意,偏偏。这两句大意是:在花枝上悠然翻飞的蝴蝶,好似故意成双作对地相伴起舞。诗句以蝶的双飞衬托人的孤单。“悠悠”的蝴蝶是轻盈愉悦的,它似乎与人作对,“故故”作双飞。诗句以乐衬忧,以双衬单,不写人之情,而人之情毕现。
明代文学家、书法家 蔡羽 《晓起》宋·蔡觌《正觉寺清风轩》。清风轩:在浙江省定海县正觉寺,濒临大海,故可看到海中月出。这两句大意是:料想秋天在此轩看涨潮景色一定更好,那时,汹涌澎湃的海涛将推着水中的月亮涌上清风轩的栏干。这两句是推想之词。写大海怒涛中月亮初升的景象,前人诗中还不多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写的是宁静之景,而此诗中“怒涛推月上栏干”写的是雄浑之景,显得气势澎湃,无比壮观。写海上月出可供参考。
宋代诗人 蔡觌 《正觉寺清风轩》明·边贡《送马欹湖赴河南提学》。这两句大意是:临近岔道即将分别的时刻,请不要触动羁旅异域的他乡之感;我同你一样浪迹四方,也是飘泊无定之人。用自己的遭际和亲身感受去安慰对方,比空洞的说教更亲切感人,容易为对方感情所接受。这是安慰人的一种方法。
明代诗人 文学家 边贡 《送马欹湖赴河南提学》元·奥敦周卿《双调蟾宫曲二首》其二。苏杭:苏州、杭州。这两句大意是:天上有天堂,人间有苏、杭。诗句赞美苏州、杭州风景之秀丽可与天堂相媲美。曲子全文是:“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天堂,是人们向往憧憬而又难以涉足的地方,而苏、杭则是现实存在,人皆可往的去处。这两句写人间的苏杭犹如无上的天堂,不仅一语道尽苏杭的美好,而且还增加了苏杭的吸引力和神秘感,使人们产生了到苏、杭一游的急切欲望,加之它生动易记,琅琅上口,家喻户晓,苏、杭也因之名声更大。
元初女真族人,元散曲前期作家 奥敦周卿 《双调蟾宫曲二首》五代·后周·冯道《偶作》只要自己内心没有邪恶之念,就是在极险恶的环境中也能立身。
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 冯道 《偶作》唐·崔兴宗《酬王摩诘过林亭》。枉:屈。嵇生驾:《世说新语》载:嵇康与吕安友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倒屣(xǐ喜):形容慌忙的样子,把鞋都穿颠倒了。解颜:笑。这两句大意是:今天(王维)忽然屈驾来访,我远远地笑着去开门,把鞋都穿颠倒了。写崔兴宗听到友人王维来访,急忙去开门迎接的狂喜之态,与陶渊明的“清晨闻叩门,倒裳自往开”的意境相似,可化用来表现远客临门、故友乍访时人们于狂喜之中慌忙失态的样子。
唐代诗人 崔兴宗 《酬王摩诘过林亭》唐·崔橹《华清宫》其一。人倚玉阑干:传说唐玄宗与杨贵妃曾夜半凭栏望月,明誓永不分离。阑干即栏杆。这两句大意是:明月虽然依旧出没其间,但玄宗、贵妃都已不在,玉阑虽存,已无人凭倚了。崔橹此诗极写天宝之乱以后华清宫的荒凉景色。原诗为:“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作品意在缅怀先朝的盛隆,感叹现在的衰败。此二句写夜景,说多情的明月年复一年地照在华清宫上,可是山空殿寒,已无人玩赏,只能弧寂地自来自去。作品虽纯属写景,但渗透着浓重的伤感情绪,可谓上乘的“隐秀之作”(沈祖棻语,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可用以吊古凭今,抒发人去楼空的感慨。
唐代诗人 崔橹 《华清宫》唐·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今陕西北部,因流急沙多,深浅不定,故名。春闺:闺房,此指闺中之人。这两句大意是:出征的丈夫已经战死,成了无定河边的枯骨,闺中妻子全然不知,还在梦境里和丈夫欢乐团聚。“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河畔的白骨,一边是红颜的少妇;一边是残酷的现实,一边是虚幻的梦境。两句实虚相对,枯荣迥异。悲剧早已经发生了,思妇还在做着欢乐的梦。作者用“可怜”、“犹是”把二者联系起来,形成强烈的反差,产生巨大的艺术力量,令人鼻酸,催人泪下。前人评此二句“用意工妙”。
唐朝诗人 陈陶 《陇西行四首》唐·畅当《登鹳雀楼》。迥(jiōng窘):远。这几句大意是:(鹳雀楼)远在飞鸟之上,高出尘世之间。登楼四望,天势笼盖着平旷的原野,滚滚南去的黄河流入了劈开的断山。鹳雀楼故址在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县),楼共三层,建在城西黄河中的同阜上,“前瞻中条,下瞰大河”,为游人登临胜地,原楼已被河水冲没。~四句,前二句以夸张之笔写楼的高远挺拔,有超尘绝世之概,连飞鸟都无法飞临其上;后二句写登楼所见:苍天笼平野,大河入断山,境界十分壮阔,不愧为咏鹳雀楼的名作。
唐代诗人 畅当 《登鹳雀楼》清·陈恭伊《留别诸同人》。后会:以后再见面。故国:故地,指今广东省。中原:指中国。这两句大意是:今日分手不必期望以后在故地重逢,我们中国的天地本来就广阔得很啊!两句诗表现出作者对北伐中原,光复失地的坚定信心,和大丈夫志在四方的广阔胸怀。今日与诸同志作别时化用,激昂慷慨,豪情满怀,能给人以巨大的激励力量。
明末清初 抗清志士 陈恭伊 《留别诸同人》清·曹溶《满江红》[浪涌蓬莱]。征帆:远行航船的篷帆。海门:钱塘江人海处称海门。风马:奔驰如风的骏马。骤:骏马疾驰。这几句大意是:江中所有的船只都停帆靠岸,远方海口处开始传出一片轰响,好像是急促的鼓声;转瞬之间,潮水涌至,像无数匹骏马背着银鞍疾驰.你追我赶,争相超越。潮水将至,故“征帆都卸”。转眼之间,陆地上那种战鼓轰鸣、万马奔驰的景象,竟然在水中出现了。想象奇特,构思新颖,比喻也很生动。可用来描写涨潮的情景。
清初藏书家 曹溶 《满江红》东晋·曹毗《霖雨诗》。光牖(yǒu有):明亮的窗子。这两句大意是:紫色的闪电飞进明亮的窗子,迅疾的惊雷像在满天奔驰。写闪电如龙蛇飞舞,迅雷如骏马奔腾,赋予自然现象以生命力,显得形象生动。可用来描写电闪雷鸣。
东晋文学家 曹毗 《霖雨诗》清·曹寅《荷花》。这两句大意:是住在湖边的人不用关门睡觉,夏夜的凉风会把荷香洒满你的全家。这首诗全文是:“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前两句写白天荷塘呈艳,后两句写黑夜荷花飘香。白天,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荷叶田田像绿云一片,点缀其间的红荷如点点红霞,与荷叶掩映成趣。玉立亭亭、凝神含睇的荷花固然千姿百态,柔情绰约;而那大片大片的绿荷铺满水面,溢青流翠,碧色满眼,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在绿叶上滴溜溜地滚动,更是风姿别具,所以诗人说“十分荷叶五分花。”入夜,荷叶荷花都隐没了,但凉风过处,飘香满家,似乎捧可盈掬,仍然可以感觉到荷花的生命在流动,甚至把人们的梦境都染香了。
清代文学家 曹寅 《荷花》清·邓廷桢《壬寅伊江中秋》。绝域:此指我国西部边陲伊犁。冰轮:指月亮。往事:指作者与林则徐、关天培于一八三九年中秋视察虎门炮台,见海天一碧,月华无垠的迷人夜景并填词抒怀的往事。后来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将作者和林则徐充军伊犁,他在边境又遇中秋,忆及往事和友人,写了这首诗。这两句大意是:今年我在荒远的边疆看到了中秋的月亮,追忆虎门赏月的往事,不禁凄然神伤。两句看来平平,但若了解它的写作背景,便会觉得诗意深沉感人。欣赏文学作品须知人论事,才能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
清代民族英雄 邓廷桢 《壬寅伊江中秋》明·杜大中《水仙》。陈思:指曹植。曹植封陈王,谥号思。洛水人:即曹植《洛神赋》中的洛水女神宓妃。这两句大意是:谁是曹植笔下的风流娇客,看见水仙花就想象到当年的洛神。水仙花亭亭玉立于水中,其形象极像“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仙子洛神。早在北宋时,大诗人黄庭坚就曾把水仙花比拟为“凌波仙子。”杜大中看见水仙花,也浮想联翩,遥想到曹植笔下的风流客,于是写下了这首赞美水仙、耐人寻味的诗:“玉貌盈盈翠带轻,凌波微步不生尘。~。”
明朝官员 杜大中 《水仙》崔峒《清江曲内一绝》。这两句大意是:八月的长江风平浪静,一片船帆带着长风轻轻远行。诗句在写景的同时,流露出作者轻快舒畅的心情。可用来描写乘船对一帆风顺的情形。
唐代文学家 崔峒 《清江曲内一绝》清·崔岱齐《岁暮送戴衣闻还苕溪》。这两句大意是:鸟儿到了将近黄昏的时侯都要绕树而飞准备归巢,人到了年终岁暮的时候必定会起思乡之情。诗句以黄昏而鸟归巢,来比兴岁暮而人思乡,抒发鸟尚恋巢,人更思家的心情。这种以鸟兽的生活规律来比兴人的心境的方法值得学习,也可直接用来表达岁暮思乡之情。
清代官员 崔岱齐 《岁暮送戴衣闻还苕溪》唐·褚载《鹤》。扶摇:形容盘旋而上。这两句大意是:白鹤一举冲天,使沙中鸥、浦边雁为之惊讶不已。这两句诗是描写鹤的卓尔不群的。成语有“鹤立鸡群”(见《世说·容止》)之说,比喻人的才德或仪表卓然出众。~也可用以比喻人的才能、技艺突然显露出来,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产生了惊世骇俗的力量。
唐代诗人 褚载 《鹤》清·仇养正《纤夫行》。纤(qiàn)夫:拉船工。纤,拉船用的绳索。反腰:弯腰,伛偻(yǔlǚ羽吕):腰背弯曲。缕(lǚ吕):线,也可泛指线状物。这几句大意是:纤夫们用纤绳拉着沉重的船只,在三尺许的黄泥里艰难跋涉,脚不能举,腰贴着地,声吞力尽,一息如缕。作者通过典型环境及典型细节的描写,把一幅拉纤图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不禁使人想起列宾的著名油画《伏尔加河纤夫》来。
清代诗人 仇养正 《纤夫行》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醇酒:酒味醇厚的酒。著(zhuó茁):同“着”,接触。这两句大意是:春风犹如醇厚的美酒滋润着万物,使万物不知不觉地生机勃发,陶醉在明媚的春光里。用醇酒比喻春风化物,贴切而新颖,使人不禁想起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描写春雨的名句来。可用以描写春风化物之力。
程俱 字致道 北宋官员、诗人 程致道 《过红梅阁一首》清·董元恺《沁园春·青墩竹》 [十亩溪流]。漪漪(yī衣):水波起伏的样子。临:对。冉冉(rǎn染):渐渐。凌云:直上云霄。这几句大意是:看那翠竹抽长竹梢,拔高竹节,一丛丛面对水滨,随风像水波一样起伏;笼着烟雾,滴着露珠,渐渐地长高,直上云霄。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凌云”的夸张也很自然,“漪漪“和“冉冉”两组叠字增强了表达效果。可用来咏竹。
清代词人 董元恺 《沁园春·青墩竹》宋·范开《稼轩词序》闳:宏大。大的乐器声音必然宏大,志向高远的人,他所写作的诗文必然思想精深博大的。
宋代词人 范开 《稼轩词序》清·冯煦《枕上作》。这两句大意是:我已被思归的愁绪搅扰得睡不着觉了,屋外的秋虫就不要再乱叫着给我增添烦恼了吧!此亦奇思奇句。本因思归眠不得,却怨乱虫作秋声。作者怨天尤虫,正透露出愁思之重,心绪之烦。两句把作者于秋虫乱鸣中辗转反侧的思归之情描写得活灵活现。这种借外界环境写人物思绪的方法应该借鉴,也可直接借用此句以写思归之情。
清代江南才子 冯煦 《枕上作》清·方玉润《星烈日记汇要·游艺》。书:书法。这两句大意是:书法中含有画意,画面中融入书法。我国许多文学家艺木家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兼诗人、书家、画家于一身,如王维、郑虔、李煜、苏轼、文同、米芾、郑板桥、齐白石等等。苏轼曾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在他们的书、画作品中,也往往“兼擅胜长而又互用其法”,做到了“~“。如“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就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他精于画兰竹,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也常常糅入画兰竹的笔法,用笔既有画竹的俊拔刚直,又有画兰的秀俊纵逸,可谓书字借画法,笔意假诗情,熔众妙于一炉,浑然而天成。
清代学者 方玉润 《星烈日记汇要·游艺》清·方贞观《敝袍》。这两句大意是:因补丁多而觉得袍子加重,因人老身瘦而觉得袍子宽大。一件破袍,因补丁太多已感到重得压身,可是还在补还在穿;因人老身瘦已感到袍子宽大不合身,可是还不能换掉,从中不难看出作者的清贫和生活的艰难。从一件袍子的变化及个人的感觉,以小见大,反映出自己整个生活面貌,是这两句诗的艺术特点。这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清代艺术家 方贞观 《敝袍》唐·曹邺《官仓鼠》。官仓:官府的粮仓。这两句大意是:在官府的粮仓里,老鼠大得像斗,看到人开仓也不逃走。老鼠是人人厌恶的动物,故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之说;其处境如此,所以胆子也小,又有“胆小如鼠”之喻。可是官仓鼠却与众不同,一则硕大如斗,二则见人不走。为什么?就因为官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足够它们日日饱餐;盗窃这里的粮食也无人过问,所以无须怕人。作者抓住这两个特征刻画了官仓鼠的形象,并在诗的后两句发出了愤怒的责问:“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诗句告诉我们,战士在忍饥,百姓在挨饿,唯有官仓鼠得天独厚,享用不尽。这种局面是谁造成的?作者没有答复,却已不言而喻。实际上,这里的官仓鼠也是用来比喻那些吸吮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的,他们一个个肠肥脑满,有恃无恐。很明显,这首诗的目的不在谴责鼠类,而在讽刺反动统治者。
晚唐诗人 曹邺 《官仓鼠》汉·晁错《论贵粟疏》。这几句大意是:要想使人民安心务农,关键在于要以粮食为贵;使粮食为贵的途径,在于实行入粟拜爵除罪的赏罚政策。西汉初年,粮食匮乏,农民贫困,商贾暴富,虽然国家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结果富贵的仍是商人,贫贱的仍是农夫。晁错向汉文帝提出“贵粟”的建议和纳粟受爵的政策,大力奖励粮食生产,刺激农业的发展,为国家储备丰厚的物力财力。皇帝采纳了晁错的主张,社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比较富足的局面,为汉武帝时国家的大统一大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西汉政论家 晁错 《论贵粟疏》宋·杜耒《寒夜》。炉:外面罩有竹制套子的火炉。汤,热水。这两句大意是:在严冬寒夜,有客人乘兴来访,因酒没有了,权且以茶代替;小竹炉里炭火初红,给室内带来了暖意,炉上水壶热汤刚沸,正好用来沏茶。首诗的后两句是:“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冬夜对饮,乐在御寒解闷;以茶当酒,别有一番情趣;梅月临窗,更给品茶聊天、消磨长夜的一对友人增添了望月赏梅的诗意。
南宋诗人 杜耒 《寒夜》清·程可则《送邵横庵之秦中》。火云:夏季炽热的赤云。这两句大意是:炎夏五月,炽热的火云在幽州上空燃烧,即令刮起大风,也不能把它吹跑。用以退为进的笔法写边地之酷热:有大风时尚且火云如烧,酷热难当,无风时更可想见。
清代文人 程可则 《送邵横庵之秦中》商末周初·姜子牙《太公兵法》比喻好的事物需要适合的环境才能产生。
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 姜子牙 《太公兵法》唐·陈甫《村居》。这两句大意是:暮色里鸟雀急急归巢,寒风中耕牛缓缓地从田陇上走下来。鸟归巢,牛下陇,一派和平的田园气氛,生活气息浓重。可用来描写农村傍晚景象。
唐代诗人 陈甫 《村居》清·陈至言《白杜鹃花》。素女: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善鼓五十弦瑟,声音悲切,太帝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湘妃:舜死于苍梧,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投湘水而死,成湘水女神。这两句大意是:细雨春波中的白杜鹃花像愁怨无限的素女,身披轻风明月的白杜鹃花如悲泣着的湘妃。红杜鹃艳红的花色传说是杜鹃啼血染红了的。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使杜鹃花的名字千百年来总是同那些凄苦、哀伤的情愫交织在一起,不仅红杜鹃是如此,连白杜鹃花也和凄苦、哀伤结下了不解之缘。湘妃泣、素女愁,诗人的浪漫主义想象给细雨、明月中的白杜鹃平添了几分愁态美。
清代诗人 陈至言 《白杜鹃花》清·劳之辨《眺玄武湖歌》。转烛:比喻世事变幻莫测如风中之烛。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这两句大意是:自古以来世事盛衰莫测,变化多端,六朝的兴废就如对奕的棋局,你胜我负,变更不迭。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世事都在盛衰转变之中,六朝的兴废也如下棋一样,胜胜败败,更替不迭。
清朝大臣 劳之辨 《眺玄武湖歌》清·惠周惕《同诸君兴圣寺看杏花》。山曲:山间高高低低的处所。簌(sù素)簌:纷纷落下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是谁剪碎了天上的红霞,将它撒向山间?千枝万枝红色的花朵自天而降,把大好春光装点。这两句写山间杏林繁花盛开的景色,视野广阔,比喻新颖。当千树万树杏花齐放的时候,远远望去,就像天边绚丽的红霞。诗句想象丰富,构思奇巧,充满了诗情画意,可用于描写杏花或其它红色花卉盛开的景色,也可用于形容春光烂漫。
清代学者、诗文家 惠周惕 《同诸君兴圣寺看杏花》宋·陈騤《文则》事:指文章内容。言:指文章的语言文字。这两句大意是:内容以筒明扼要为上,语言以简洁精练为当。有些人讲话、写文章,唯恐自己的意思表达得不明白、不全面,因而反复重申,再三叙述,结果反使讲话罗里罗嗦,文章累赘重复。所以初学写作者应谨记这个名句:“~”。可供引用论述写文章时对内容与语言的基本要求。
宋代学者 陈騤 《文则》清·钱中谐《白雁》。迷:身影变得模糊。望难极:向远处眺望,却难于望见。这两句大意是:白雁的身影与积雪混在一处,令人分辨不清,即使放眼眺望,也难于见到雁影;白雁的声音传入清晨的寒霜之中,显得更加哀伤凄清。前句以“积雪”映衬,突出了雁影与积雪一样洁白的特点,后句以“晓霜”烘托,突出了雁声“清更哀”的特点。前句写视觉感受,后句写听觉感受。作者巧于构思,工于炼句。可用来描写霜雪中的鸿雁。
清代文人 钱中谐 《白雁》唐·陈季卿《题禅窟兰若》。霜钟:霜天里的钟声。集:指鸟雀群栖树上。这两句大意是:霜天里的钟声响起时,晚风刮得正急,成群的乌鸦又乱纷纷地飞向寒冷的树林去栖息。先以“霜钟”、“夕风”烘托气氛,再描摹集向“寒林”的“乱鸦”,构成了一幅萧瑟凄凉的图画。可用来写秋季傍晚的鸦群,或用来描写秋季苍茫的暮色。
唐代文人 陈季卿 《题禅窟兰若》元·揭傒斯《小鸭》。春雏(chú除):指春天孵出不久的小鸭。茸茸(róng荣),又短又软的羽毛。自呼名:小鸭叫声“鸭、鸭”,如自呼其名。这几句大意是:初春时节,细柔的青草又生了出来,新孵出的鸭雏也渐渐长成。小鸭子披着一身黄茸茸的羽毛,鸭、鸭、鸭的叫声好像自呼其名。这首小诗以细细的青草为背景,写一群初生的小鸭鸣叫着、摇摆着走过草地。细细的青草,茸茸的毛色,映衬鲜明。鸭、鸭不断的叫声,使诗人产生了奇思妙想:大概是小鸭子知道自己的名字,因而在连续不断地自呼其名吧?诗句把小鸭子的形态、毛羽、叫声写得生动而形象,富于意趣,招人喜爱。
元代文学家 揭傒斯 《小鸭》唐·可朋《登滕阁咏西山》。洪州:州名,治所在豫章,唐代改称南昌。太白方:太白星(又称“金星”、“启明”、“长庚”)出现的方向。积翠:指山色。穹苍:天空。遮新月:意谓月落西山。这几句大意是:在洪州太白星出现的方向,苍翠的山峦倚靠着青天,高耸的膝王阁万古以来在这月落西山之时,傍晚时分半条赣江都看不到夕阳。第一句写滕王阁所处的地理方位;第二句以山峦和对照物,比衬滕王阁的高峻。王勃《滕王阁序》有“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之句,可作注解。第三、四句用夸张之笔直写滕王阁之高,万古以来,月落西山,半条赣江,傍晚没有夕阳。原因何在呢?因为滕王阁太高大,晨曦晚照都被它遮断了。
唐代僧侣诗人 可朋 《登滕阁咏西山》清·戴延年《秋灯丛话·忠勇祠联》。饶:非常。别致:别具一格。这两句大意是:在旧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很有别具一格的意味。创新是文学艺术的生命,推陈出新正是一条创新的原则。“推陈”包括对旧知识、旧经验的继承,同时包含对旧东西的超越。在旧基础上的“出新”,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旧的基础上“出新”,是一种前进与发展,自有其独到之处,故曰“饶有别弦”。“推陈出新”一语,造语新颖,言简意丰,概括了艺术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因而能至今沿用不衰,演成成语。
清代 戴延年 《秋灯丛话·忠勇祠联》明·德祥《芍药》。金鼎调香:用金子铸的鼎烹调芍药。芍药除有观赏价值外,还可以入药。其根性微寒,可止痛、养血。和于兰、桂五味等可作调料,有去病助食之效,故韩愈有“五鼎烹芍药”之句。宰相才:古称百花以牡丹为第一,称花王;芍药为第二,称花相。这两句大意是:玉石台阶前最宜有芍药盛开,它既可用金鼎调香助食,又具备花相之才。诗的下二句是:“莫谓人间无彩笔,写将秾艳入云台。”彩笔,喻文才;云台,台名。汉永平中,明帝追感前世功臣,曾将二十八将画在云台上。后二句大意是:莫要说人间没有画师高手,定会有人把花相的艳姿浓态画于云台,以彰其功。用拟人和用典的方法写芍药,别有意趣。
明代僧人 德祥 《芍药》唐·来鹄《偶题二首》。荷:指荷叶。赚:诳骗。这两句大意是:寒霜一夜之间就把绿色的荷叶剪得破碎不堪,秋雨落在碎荷叶上,再也无法形成晶莹的水珠。“一夜”“剪破”,状严霜威力之大。“剪”字比喻巧妙,“赚”字富有感情色彩,仿佛幸灾乐祸。这两句写秋雨残荷,却无感伤情绪,反有幽默意趣,好像秋霜有意与秋雨作对,剪破绿荷,不让秋雨在上面形成滚动的水珠。可用于描绘秋天残荷败叶的景致,也可学习以乐观的笔调来写哀景的写作手法。
又名来鹏 唐朝诗人 来鹄 《偶题二首》南唐·高越《咏鹰》。星眸:眸子如星光。摩天:擦着天空,形容飞得极高。这两句大意是:爪子白如雪,眸子亮似星,英姿雄风,世所稀见;它伺机待时,振羽欲飞,不飞则已,一飞摩天。两句诗把雄鹰的形与神都描绘出来,可用于写鹰,也可用来比喻待时而动,大有作为的人。
南唐文人 高越 《咏鹰》宋·葛长庚《晓行遇雾》。这两句大意是:时已拂晓,茫茫夜雾将要散去,忽无忽有;雾去时春山显现,好像近在眼前;雾来时春山隐没,又遥遥不知所往。写作需要生活。作者晓行遇雾,有了真实的生活感受,所以才如此生动地描绘出“晓雾”的特征,使人如临其境。描写晓雾可作参考。
南宋道士 葛长庚 《晓行遇雾》春秋·司马穰苴《司马法·仁本》这两句大意是:天下虽已安定,但若忘记战争的可能,必酿成巨大的危险。《司马法》为古兵书,作者相传是司马穰苴所写。《史记·司马穰苴传》载:齐威王曾使大夫追论古之《司马兵法》。此二句认为:天下太平四方无事,人们自然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看不到在相对稳定之中,潜伏着巨大的危险,以致放松守备,文恬武嬉。那时,敌人可能会乘虚而入,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可以此二句表达安不忘危的意识。
春秋末期军事家 司马穰苴 《司马法·仁本》唐·陈咏《隔岸水牛浮鼻渡》。这两句大意是:一头水牛露着两只鼻孔从对岸潜游过来,溪边的沙鸟对它频频点头,围随而行。这是水乡溪边一个极其平常的场面,诗人却写得很有情趣。碧绿的溪水波光粼粼,忽然间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原来是一头青色的水牛露着两只大鼻孔从对岸潜游过来。溪边正在戏嬉的沙鸟被为有趣的情景所吸引,它们频频点头,啾啾欢鸣,好奇地围随着水中的青牛。沙鸟那“点头行”的状态,水牛那“浮鼻渡”的神情,莫不浸染着动物的“情感”。诗句刻画细微,摹写逼真,带有一种幽默诙谐的意蕴。
晚唐诗人 陈咏 《隔岸水牛浮鼻渡》2011年12月24日,周其凤在长沙市一中对长沙四大名校中学生进行演讲。对于现在很多人否定中国的教育,周其凤持不同态度,“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此看来,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周其凤认为中国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国这些年都在飞速发展,“我们的国家在进步,靠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
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吉林大学校长,现任北京大学校长。 周其凤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这两句大意是:强手之中,还有更强的对手;用诡诈之术的人,还会碰到能识破诡诈之术的人。天外有天,人中有人,世上强手林立,强手还会遇到更强的对手。善于使用诡诈之术的人,将来也会翻车在诡诈之术上。因此为将治兵者必须戒骄戒躁,行诡诈之术的人也不要肆无忌惮。此二句具有明显的讽喻意义。
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罗贯中 《三国演义》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横财:意外之财,不义之财。这两大意是:人没有不义之财就不会富,马不吃野外之草就不会肥。前一句话是旧时的人讲的生财之道,意思是一个人规规矩矩、正正经经地创家立业,很难富足,而有了不义之财,瞬间就会富起来。后一句话也有说“马无夜草不肥”的,与此意同。这两句多用来说某些暴发户突然间富了起来,但他的钱财来路不正当;旧时也用来说人要富就要发不义之财,是典型的害人肥己的人生观。
元代戏曲作家 张国宾 《合汗衫》元·脱脱《宋史·吕端传》。这两句是宋太宗用以评价吕端的话。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至今仍有其积极意义。可用来形容那种不斤斤于琐屑之事,而对重大问题却非常清醒的人。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 《宋史·吕端传》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镴(Ia辣):是一种铅锡合金,色似银,亮而软。本句大意是:外表是银子做的,实际是镶做的枪头。~比喻中看不中用。后人用此语来比喻虚有其表,其实无用、无能的人或物。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西厢记》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这两句大意是: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开手,不要揪住不放;能饶人的地方姑且饶了人,不要纠缠不休。这两句在剧中原是无赖张驴儿引的两句俗语。张驴儿向赛卢医讨毒药,阴谋毒死蔡婆婆霸占窦娥为妻,赛卢医不肯卖给张驴儿毒药,却被张驴儿认出是前日谋害蔡婆婆之人,硬要拉去见官。赛卢医不得已给了张驴儿毒药,~是张驴儿拿到毒药放开塞卢医时的两句道白,充分表现出一副无赖嘴脸。撇开这两句在原剧中的特定意义,可借以说明对人对事应当宽厚容忍,有点灵活性,不可过于苛刻,老是楸住人家不放。
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 《窦娥冤》宋·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十二·善遏禅师》。羹(gēng耕):五味调和的浓汤。众口:大家的口味。这两句大意是:羊肉羹虽然味道鲜美,但众人的口味却难以调理。各人有各人的口味,各人有各人的爱好。有人喜欢吃酸的,有人喜欢吃辣的;有人口味重,有人口味轻。因此,就是羊肉羹,也不能作成一锅,让众人都满意。盲外之意是:以整齐划一的方法,让众人都吃一样的大锅饭,是很难让大家都满意的。可以此二句说明制定政策时,必须考虑到灵活性。“众口难调”还常用于比喻很难将众人的意见协调一致,也很不容易做到人人满意。
宋代诗人 普济 《五灯会元·卷四十二·善遏禅师》宋·俞文豹《清夜录》引宋·苏麟《断句》。这两句大意是:靠近水边的楼台首先得到月光,向着太阳的花木容易迎来春天。《情夜录》载:“范文正公(范仲淹)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苏麟因未被推荐,不能升官进爵,就用这两句诗向范仲淹表示不满。作者以生活现象,自然物性,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成为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直到现在,人们还常常用“近水楼台先得月”(或简化为“近水楼台”)来比喻因关系亲近、地位优越而优得到某种机会或利益的现象。
北宋诗人 苏麟 《清夜录》明代·黄溥《闲中今古录·台、温、处树旗谣》。天高:指僻远地区。相公:旧时对官吏的一种称呼。这两句大意是:处在僻远地区离皇帝远,老百姓少而官吏多。~形容封建社会边远地区的百姓在无法无天的环境中倍受黑暗政治的欺压,可用于表现旧社会边远地区官场、社会的极端黑暗。现在人们赋于“天高皇帝远”以新意,指有的人因为离中央政权或领导机关远,遇事自作主张,不受约束。
明代学者 黄溥 《闲中今古录·台、温、处树旗谣》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官:官吏。管:管理,管辖,这里指管得着自己的人。本句大意是:不怕上面的大官,只怕直接管辖自己的顶头上司。这两句说明不管官有多大,如果不能直接管住自己,约束力就不那么大,就不必害怕;相反,官职再小,甚至不是官,但只要能直接管住自己,就必须小心对待。选两句说明顶头上司的威力,在当今仍有现实意义,常被引用。
元末明初文学家 施耐庵 《水浒传》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七。这两句大意是:就像水里的月亮,可以看到不可以取得。这两句话原文是:“尸利云:‘佛性~’”,原措佛性是虚幻不实的.现在则泛指幻觉中的美好景象或不可捉摸的东西。~两句又可概括成“水中捞月”,用以比喻追求虚幻的事物,自费心机。“水中捞月”又作“井中捞月”,它源出佛教一则寓言故事。《僧祗律》记载:佛对诸比丘说.伽尸目波罗奈城有五百只猕猴,一日在林中玩耍.来到一井边,猕猴主见井中有一月亮,于是对同伴说:“月今日死,落在井中。我们应把它捞出来,以免世间长夜暗冥。”众猴不知如何下手。猕浆主指着井边一棵树说:“我捉树枝,钕捉我尾,展转相连,乃可出之。”于是众猴展转相捉,树弱枝折,群猴都掉到井里去了。佛陀用此故事讽喻那些自以为是,分不清是非虚实,害己害人的外道邪师。现在“井中捞月”的喻意已与原来故事的寓意不同了,多用来比喻白费气力做根本办不到的事情。
北宋禅师 释道原 《景德传灯录》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逐:追赶。顾:回头看。本句大意是:追赶鹿的人,顾不上看兔子。此句是说,狩猎者在追逐大猎物时,往往顾不上猎捕小猎物。从积极方面理解.这样作目标专一,穷追猛打,定可达到目的,不至于犯顾此失彼,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错误。从消极方面理解,这样作缺乏统盘考虑,不能做到统筹兼顾,因而收效也不理想。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说林训》春秋·孔子《论语·阳货》。焉:哪里。本句大意是:杀鸡哪里用得着牛刀!牛刀用来宰牛,而鸡乃小禽,故杀鸡不必动用牛刀。此句比喻办小事不必花太力气,或大材不应小用。也有以“割”作“杀”的。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阳货》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窟:洞穴。这两句大意是:狡猾的兔子有三个藏身的洞穴,只能避免丧命而已。这是齐国策士冯谖对孟尝君说的话。意思是劝告孟尝君要想巩固自己在齐国的政治地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得有许多安全的退路才行。这两句后来形成“狡兔三窟”的成语,用以比喻保障安全的退路越多越好,以便逃避灾祸;也可用于戏称人的住处多,到处都有可安身的地方。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战国策·齐策四》汉·司马迁《史记·汲黯列传》。本句大意是:后来的人超过了先前的人。这本是大臣汲黯对汉武帝说的一句话。汲黯反对任用张汤一类酷吏,然而,这些人很快便荣升高位。汲黯不满,进谏武帝说:“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皇帝陛下用人就好像是堆柴禾,先来的在下边,后来的反倒在上边;而其本意却是指新人提拔太快,职位反而在旧有的人之上。这句话说得很形象,也很生动,后人便经常引用,但引用的角度变了。它不是用来表示不满和反对后来者超越前人,相反,却成了赞许、支持与肯定后来者超越前人的俗语。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汲黯列传》汉·王充《论衡·程材篇》。这两句大意是:宰牛的刀可以杀鸡,杀鸡的刀难以宰牛。宰牛的刀可以宰大畜也可以杀小禽,而杀鸡的刀则只能杀小禽而难以宰大畜。人才亦如此,知识渊博、本领高强的大才,可以办大事成大业,也可以办小事成小功;而知识浅薄,本领低微的小才,则只可以办小事成小功,而不能办大事成大业。这两句多用于比喻应尊重和信任才能高强的人,不要大材小用,更不能小才大用。
东汉哲学家 王充 《论衡·程材篇》唐·韩愈《调张籍》。蚍蜉(pifu皮浮):一种大蚂蚁。撼:摇动。这两句大意是:蚂蚁妄想摇动大树,这种不自量力的举动实在令人觉得可笑。原诗抒写了对当时一些谤伤李白、杜甫的轻薄后生的愤慨,并进行了辛辣的讽刺,热情赞美了李、杜的诗文,表现出对李、杜的仰慕之情。~的比喻非常生动,后人将两句提炼为“蚍蜉撼树”的成语,可用来嘲讽那种不自量力的人及其行为。《庄子·人世间》中说:“(螳螂)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后人提炼成“螳臂当车”的成语,与“蚍蜉撼树”寓义略同。
唐代文学家 韩愈 《调张籍》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东隅(yu鱼):东边,指太阳升起的地方。桑榆;指太阳落下的地方。这两句大意是:早晨受到损失,傍晚挽救回来。此句是千年流传的民间俗谚,具有明显的劝诚意味,它劝导人们正视变故,正视损失,以积极的态度,从眼下做起,来弥补失误,不能因过失而失去心态平衡。此句长于打比方,说理贴切,手法委婉,句式整齐,结构谨严,富有积极意义,至今常为人频频引用。
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后汉书·冯异传》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刮目:擦眼精。待:看待,对待。这两句大意是:读书人离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眼光去看待他。东吴将领吕蒙以军务繁忙不肯读书,孙权劝他好好学习,他才开始就学,笃志不倦,大有长进,使鲁肃大为惊奇。吕蒙对鲁肃说:“~”。这句话现在还常引用,赞扬某人时间不长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看待。有时也用作作讽刺性的反语。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汉·王符《潜夫论·贤难》引谚语。吠(fèi费):狗叫。吠声:指许多猗闻声跟着叫。这两句大意是:一只狗见形而叫,一百只狗闻声也跟着叫。这两句话比喻一些人不察真伪,胡言乱语,随声附和。可用于讽刺某些头脑简单,随波逐流,专好附和某种情势井聒嗓不休的人。
东汉政论家、文学家 王符 《潜夫论·贤难》汉·班固《汉书·贾谊传》。本句大意是:想掷东西打老鼠,但又怕损坏了器物。《汉书·贾谊传》:“里谚曰:‘~’,此善谕也,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意思是权贵接近君主,受到宠信,恐怕打击了权贵会得罪君主。本句常比喻想除去恶势力但又有所顾忌,不敢放手去干。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贾谊传》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二回。这两句大意是:敌人擅长用毒,我们便以毒进攻它;敌人擅长用火,我们便以火进攻它。~有两层含意:~是对敌人应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敌人用很厉害的手段对付自己,自己可用同样的手段去制服敌人;二是利用恶人去制服恶人,凡适用以上两层含意的均可用此二句。还可以此说明在两军对峙时“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合理性。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七寸:从蛇头向下七寸的地方,是蛇的心脏所在,引申为致命处。本句大意是,打蛇要打最要害的七寸部位,方可一举奏效。捕蛇时,要对准蛇的要害部位去打,方可一举奏效;否则受了伤的蛇会给人带来更大的危险。所谓“断蛇不死,刺虎不毙,其伤人则愈多”(见宋·苏轼《续欧阳子朋党论》),就是这个道理。在政治、军事斗争中,也可普遍使用这条规律,那就是要抓住敌人的要害,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以此句说明要打击敌人的要害部位是很恰切的。
清代小说家 吴敬梓 《儒林外史》清·牛树梅《天谷老人小儿语补》。绢:质地薄而坚韧的丝织品。这几句大意是:千粒米只能酿成一滴酒,千条蚕吐的丝其能织出一尺绢。这几句以具体、形象的典型事例,极言物力来之不易,劝人珍惜物用。反浪费时可以化用。
清代文人 牛树梅 《天谷老人小儿语补》清·张春帆《宦海》第十八回。下:指下一次。这两句大意是,只允许犯这一次错误,下一次不能以此作为例子。这两句多用于对犯错误者表示通融或宽恕的态度,也包含警告其不得重犯的意思。
晚清小说家 张春帆 《宦海》清·赵翼《论诗五绝》其三。这两句大意是:矮子站在人群里看戏,他哪里看得到戏,都是听别人说长论短,他也跟着议论。作者原是讲诗歌评论,认为论诗要有独到的见解,不要人云亦云。“矮人看戏”的比喻形象生动,颇具说服力。我们可用以评论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的现象。
清代文学家、史学家 赵翼 《论诗五绝》清·郑板桥《自舒书画心诀》。隔靴搔痒: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不贴切,抓不住要点。人木三分:比喻分析事理深刻、精辟、透彻。这两句大意是:那些不切实际,言不及义的议论说得再多又有何益,而说理透辟、见解深刻的文章,即使是批评、责骂也使人感觉精当。作者从一反一正两方面进行比照,通过强烈的反差,说明说话写文章要有鞭辟入里的到刊见解,不可发那种不得要领、无关痛痒的空泛议论。当人们不欢迎说不到点子上的赞扬而乐意接受析理透辟的批评时,可援引此条.
清代画家、书法家 郑板桥 《自舒书画心诀》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树:种植。荆棘:泛指丛生的有剌植物。这两句大意是:种荆棘就得挨扎受刺,植桃李就能乘凉得荫。~是从刘向《说苑·复恩》“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实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一段话简化而来。在原书中说明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表现了因果报应的思想。它和平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话”意思相近。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六回。这两句大意是:牡丹花虽然雍容华贵,但若没有绿叶相映衬,也不好看。一朵光秃秃的花,尽管它十分艳丽,也使人感到单调,只有配上绿叶,才能组成一幅和谐的图画。~以最简单的比喻,说明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也是这个道理。写作上讲烘托、映衬,也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问题。此二句可用以说明烘托手法,也可用以说明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互相扶持。
明代小说家《金瓶梅》作者 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词话》明·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极言粮食之少。半丝半缕(Iǔ吕):极言物力之徽。缕:线。恒:经常.物力:可以使用的物资。维艰:艰难。维,助词。这几句大意是:一顿粥一餐饭,应当想到来得不易;半条丝半根线,常常惦念物力艰难。这几句用夸张的笔法,极言物力来之不易,点点滴滴,都应十分珍惜,告诫人们必须反对浪费。朱柏庐的这几句治家格言,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
明末清初理学家、教育家 朱柏庐 《治家格言》明·张岱《公祭祁夫人文》引明人陈眉公语。本句大意是:女子没有才能就是最好的德行。重男轻女,歧视妇女是封建社会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之一。陈眉公说:“丈夫有德便是才,~。”此谬论一出,流毒很广,影响深远。~在目杜会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弹,成为当时衡量妇女德行的一种标准。它公然提倡妇女温顺无能,依附男姓,是扼杀妇女聪明才智的精神鸦片。可引来说明旧社会对妇女的歧视。此句亦作“女子无才便是德”。
明末清初文学家 张岱 《公祭祁夫人文》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襄敏公元宵失子》。本句大意是:贪图吃得多,往往嚼不碎。《二刻拍案惊奇·襄敏公元宵失子》载:一个贼为得到更多的钱财,拐骗了人家一个孩子,可是不便带走,中途又只好丢掉了。众贼道:“而今孩子何在?正是~了。”后多用来比喻一味追求数量,质量则受到影响,劝人要量力而行;还常用在学习上,说明学习知识不可一味求多,以免影响消化接受。
明代文学家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襄敏公元宵失子》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mingrenmingyandaquan/134473316761.html
名人名言国家:中国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