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作者:朱熹
朱熹档案资料: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名言 朱熹经典语录 共收录朱熹的名言102条
宋·朱熹《训学斋规·读书写文字》。本句大意是: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和口到。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讲究三个“到”字: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这是几个重要的环节,朱熹的概括很精到。心悟指思考,只有“悟”——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博览,才能扩大知识面;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这三个“到”,概括准确、精粹,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三字经》说:“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即从此句总结概括而成。
《训学斋规·读书写文字》宋·朱熹《偶成诗》。这两句大意是:少年时代适宜学习,到年老时再学就难有成就。因此,从少小开始,哪怕一寸光阴也不可以轻易放过。这是两句说理诗。作者以老年就学与少年就学的对比及其反差为例,说明珍惜光阴的重要性。后者是对前者的理性概括,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的总结。因此,这种诗句与名言,具有很强的警世醒世的意义。
《偶成诗》见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内:内心。妄思:错误的思想。妄动:错误的行动。这两句大意是:内心没有胡思乱想,形体就不会轻举妄动。人的任何行动.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世上根本没有思想纯洁高尚,而行动胡作非为的人。因此,无论检查自己或批评别人的错误行为,都要注意查找思想根源。可供论述思想与行为的联系时引用.也可作为自我修养的要求。当然,何为“妄思”,何为“妄动”,在不同的时代是有不同理解的。
《朱子语类辑略》见宋·朱熹《四书集注·大学》注语。濯(zhuó茁):洗。心:这里指思想的器官。去:除掉。垢(gòu构):污秽,肮脏。这两句大意是:人们洗涤自己的心来除去坏思想,就像洗个澡来除去自已身上的脏东西。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多重比喻,先把自我反省比作“洗灌其心”。又把“洗灌其心以去恶”比作“沐浴其身以去垢”,这就把自我反省的必要性说得非常明白浅显,而易于被人接受。可用以自勉勉人。
《四书集注·大学》见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学而》注语。
《四书集注·论语·学而》见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博:广博。未若:不如。要:要点。实:实际行动。这几句大意是:学习得广博,不如掌握住要点;掌握住要点,不如付诸实际行动,这几句讲的是“博”与“精”、“卸”与“行”的关系问题。作者认为学的知识多而杂,样样都是半瓶子醋,不如学得少而精,能掌握住重点要旨,像“鼠五技而穷”不如“腾蛇无足而飞”(《苟子·劝学》)一样;掌握了重点要旨,不如用于实践,将所学转化为社会效益。作者用层层递进的方法,最后落脚到“行”上,突出了“行”的重要性。
《朱子语类》宋·朱熹《朱子语类》和您谈一次话,胜过自己读十年书。形容对方学识渊博,见解高超,从谈话中使自己获益匪浅。
《朱子语类》宋·朱熹《四书集注·中庸第十三章》注语。即:就。以:用。其人:那个人。道:方法。还:回过头来。怡:整治。这两句大意是: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方法,回过头来对付他自已。朱熹在《中庸》十三章注中说:“为人之道,各在当人之身,初无彼此之列。故君子之治人也,~。”现在人们借用过两句话,常用以说明对付坏人就以他整治别人的方法回过头来整治他,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四书集注·中庸第十三章》宋·朱熹《四书集注·中庸第二十章》注语。蚤莫:即早暮.先后的意思。至:达到成功。这几句大意是:接受道理有前有后,实行道理有难有易,然而能自已努力向上,永不松劲,那么,他们必能成功是一样的。~几句说事业成功者所走的途径不同,接受的道理有先后,对道理理解、执行上也有区别,但他们意志坚决,坚忍不拔。努力向上,不懈怠,不停息,这一点是完全一致的。这句说明事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意志坚定。
《四书集注·中庸第二十章》宋·朱熹《诗集传》卷一注。赋:诗经三种表现方法(赋、比,兴)之一。敷陈:铺叙,详细地叙述。这两句大意是:赋就是对事物进行铺叙,直截了当地把它说明白。在诗歌的表现手法中,赋是直陈,是铺叙,适合于淋漓尽致地表情达意。叙事性的诗歌及篇幅较长的抒情诗,常采用赋的手法。
《诗集传》宋·朱熹《诗集传》卷一注。这两句大意是:比这种表现手法,就是用那种事物来比这种事物。这种表现手法,相当于现代所说的比喻。通过比喻,可以把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亚里斯多德在《诗学》里说:“比喻是天才的标识”,《礼记·学记》也说:“不学博依,不能安诗”。“博依“就是广设譬喻。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比喻就没有诗歌,就没有文学。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比”在《诗经》里已被广泛运用,并被后世文学家所继承,将千古流传,经久不衰。
《诗集传》宋·朱熹《诗集传》卷一注。这两句大意是:兴这种表现手法,就是先说另一事物来引起所要吟咏的事物。这种表现手法,往往是触景生情,固事寄兴,先将此种感情寄托于所见之景物,然后触类旁通,引出所要吟咏的事物。如《诗经》首篇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于好逑”,就是由眼前看到的相与和鸣于河洲之上的雎鸠鸟.暗中比喻笃于伉俪之情时淑女与君子。前两句为起兴,用以引出后两句所要吟咏的青年男子追求妙龄女子之情事。
《诗集传》宋·朱熹《四时读书乐》。蹉黠:虚度光阴。韶光:指人的青春。本句大意是:切不可虚度光阴,让美好的青春白白地老去。~言简意赅,蕴吉丰富,一句话写出了对时间的急迫感,对青春虚度的痛惜情,有感叹,有告诫,也有警示,可以视为劝学惜时的格言。
《四时读书乐》宋·朱熹《朱熹文集·答吕子约》。这两句大意是:从大体上说,学问只有两大范畴,获得知识,勉力实践而已。作为大儒,朱熹忠实地祖述儒家正统的知行观。多少年来,封建士大夫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一代又一代地做着“致知”、“力行”两大学问,养成了儒家学以致用,积极用世的基本精神风貌。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同题,这种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与进步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朱熹文集·答吕子约》宋·朱熹《学规类编》。濯(zhuó茁):洗,此为涤除。这两句大意是:涤除陈旧过时的见解,从而得来新的意义。此条阐明学习应该坚持除旧布新的道理,以之作为学者治学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规范。这在讲求师承,讲求“疏不破注’的传统十分盛行的时代具有破旧立新的积极意义。此名句短小警约,讲求对偶,既新且雅,带有明显的典籍文化的特点。
《学规类编》宋·朱熹《性理精义》。循序:按照次序渐进。致精:达到精通。本句大意是:读书的方法,没有比按照由浅入深的次序逐步前进最终达到精通更重要的了。此条阐释读书学习必须循序渐进的道理。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根基越扎实,建树大厦的保险系数就越大,今后就越有可能大有作为。假如违反学习本身的规律,幻想走捷径,跳跃式地学习,就不可能达到“致精”的境界。因此,“循序”和“致精”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朱熹揭示了二者的关系,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为人们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因而使该名句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性理精义》宋·朱熹《朱文公集·易诗之一》。韦编:古人称加工过的牛皮为“韦”。连接竹简的牛皮绳称为“韦编”。寻行数墨:只会背诵文句,不明白义理。这两句大意是:要知道熟读竹书,多次磨断牛皮绳的人,肯定不是死记硬背、浅尝辄止的读书人。这里引用了一个孔子读《易》的典故。传说孔夫子晚年酷喜《易经》,常常爱不释手,反复诵读,以致牛皮绳多次磨断。作者以孔子读《易》的典故激励学人,希望不要做了草浮躁的读者。此条采用对比手法增强效果,以“三绝韦编者”与“寻行数墨人”相较,使形象突出、观点明确,平添了许多情趣。
《朱文公集·易诗之一》宋·朱熹《朱子语录》。篙:撑船的器具。这两句大意是:治学就好像捧逆水而上的船,一篙紧接一篙,不可一刻放松。此条以一个十分生动的比喻,表现治学过程的内在特征。这种内在持征本来是比较空泛而抽象的,朱熹借用一个逆水行舟的例子,便把它生动、具体地昭示出来,使之具有直观性与语言的技巧性。此后,以行船喻治学,称“逆水行舟,不进刚退”,成为一种常见的劝学方法。
《朱子语录》宋·朱熹《观书有感》。渠:此指池塘之水。如许:如此。这两句大意是:要问这池塘之水怎么这么清澈,因为池塘有活水不断流入。这是一个富于理趣的诗句。字面上在写活水源源不断流入池塘,使塘水清澈见底,实质是通过这一简单而常见的自然现象,阐明必须不断吸收知识才能不断进步的道理。语言舍蓄蕴藉,手法委婉巧妙,是一条使用率很高的名句。
《观书有感》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尽心下》注语。稷(Jì季):国家。这两句大意是:国家以人民作为根本,也是为人民而建立。国家既以民为本,就要时时想着人民,为人民的利益着想。朱熹这两句话进一步发挥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可用于论述治国者要重民、爱民。
《四书集注·孟子·尽心下》宋·朱熹《南安道中》。这两句大意是:栖在高处的蝉多有悠远的声韵,茂密的树林中传出它们袅袅的余音。高则传远,障则婉转,诗人根据声音传播的这一规律,描绘了蝉处于不同地方的鸣声特点。高与茂相间,悠远与袅袅相和,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优美的群蝉大合唱的旋律,有如身临其境一般。
《南安道中》宋·朱熹《红蕉》。植:立。芳根:美人蕉有肉质块状茎,茎节上散生着须根。九秋干:经历寒秋的枝干。丹心:红心,指红蕉的花。这几句大意是:亭亭而立像柔弱不能自持的样子,你的根状芳茎为谁那样娇好?虽没有耐寒历秋的枝干,一颗正直的红心却能永远自保。这首诗不像其它写美人蕉的诗那样正面描写它的美丽,相反地写它体质瘦弱,没有历秋耐寒的才具。诗人集中写了红蕉的神韵:它有美丽的芳根,又在中心开花,它无意向人们炫耀自己的美貌,却善于保持正直的红心,既表选了诗人的哲理观念,也赞颂了某种高尚的人格。
《红蕉》宋·朱熹《晚霞》。这两句大意是:夕阳落下去了,西南方向重峦叠嶂,不知它究竟落到哪个山峰后面?只见斑斓的晚霞从山峰之间的空缺处漏出来,若断若续,横亘千里,蛤天边留下一抹残红。诗人捕捉住傍晚时分为时不长的天际景色,生动如画般描摹出来,写落日晚霞可资借鉴。
《晚霞》宋·朱熹《冬雨不止》。这两句大意是:苍山里弥漫的寒气日渐浓重,霜林中飘摇的红叶目益稀疏。冬天山色本已带着寒意,由于冬雨不止,山间弥漫的寒气越发深重;霜叶在探秋时节已开始殒落,又因冬雨寒风的欺凌更加稀疏。但“寒气重”尚未冰雪封山,“霜叶稀”还有红叶挂枝,可见写的仍是初冬的景色。
《冬雨不止》宋·朱熹《春日》。本句大意是: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花朵都是春光点染而成的。这个千古名句除了可供直接引用表现春色满园、春光无限外,还可形容各种繁荣昌盛的局面和新生事物的蓬勃涌现等。有时则改变它的原义,甚至改“总”为“才”,用以表现“一花独放难为春”,只有百花齐放才能显示出烂漫春光的哲理。
《春日》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二》圣贤:圣人贤人,古代指道德、学问都极为杰出的人。心地:佛教语。佛教以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之。为人以心地高洁为最重要。
《朱子全书·学二》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四理解得越清楚,实践就越扎实;实践越扎实,认识就会更加清晰。这句话说明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与实践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认识是实践的前提和向导,反过来实践又会进一步促进认识的深入发展。只有将两方面结合起来才会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接近真理,进步更快。
《朱子语类》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四书集注·孟子集注》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守: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
《宋名臣言行录》《小学·外篇》生平:毕生的所作所为,都是光明磊落的。
《小学·外篇》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序说》大学:书名。修身:修养自身品性。齐家:管理好家庭。治国:治理好所在的地区。平天下:使天下太平。正心:使心思端正。诚意:使意念真诚。
《四书集注·孟子序说》朱熹的作品 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名句
推荐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作者:朱熹经典语录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mingrenmingyan/13446571725092.html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