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作者:杜甫
杜甫档案资料:唐代诗人
杜甫名言 杜甫经典语录 共收录杜甫的名言245条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怎样才能得到。这是欲得而不能的假设与感叹。广厦:高大宽敞的房子。大庇(bi必):全部遮蔽。寒士:贫寒的读书人,此处泛指穷困的人民。这几句大意是: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高楼大厦,让普天下贫寒的人都欢天喜地地住在里面,安稳得像山一样,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动摇呢?诗人由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饱受风雨之苦,推想到天下广大人民的苦难.因而产生了这样伟大的理想,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热爱人民的炽热感情和博大的胸襟。这几句可用以表现伟大人物愿与人民共甘苦、同命运的高尚情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两句大意是:读破了万卷书,作起诗文章像有神助一样。这两句是杜甫的自我评价,虽多少有些夸张和自负的意昧,但确是经验之谈。它道出了一个质朴的真理,即博览群书,吸取前人积累的知识和创作经验,加以融会贯通,写起诗文来就会下笔成章,若有神助。作者对读书与写作的关系作了精炼的概括,因而千古以来广为传诵。苏轼的名言“读书万卷始通神”即从此化来。此名句可供引用论述平时注意读书,注意积累知识对于创作的重要作用。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见唐·杜甫《醉歌行》。词:文词。笔阵:笔法阵势。这两句大意是:文势浩瀚,如三蛱之水奔腾澎湃;笔法雄健,如千军万马独力横扫。这是杜甫对堂侄杜勤的赞语,也可用来称许才思敏捷,文势磅礴和书法矫健,挥洒自如的人。
《醉歌行》见杜甫《狂夫》。筱(xiǎo小):小竹。娟娟:美好的样子。浥(yì邑):湿润。红蕖(qú渠):粉红色的荷花。这两句大意是:微风吹动翠绿的细竹明净悦目,细雨浸湿粉红的荷花时送清香。这里的“风含”、“雨浥”为互文。雨后的翠竹、红蕖分外鲜亮明丽,它们在风中摇动,幽香四溢,姿势动人。可引甩描写斜风细雨中的夏景。
《狂夫》见杜甫《梦李白》。冠盖:冠为礼帽,盖即车盖,都是官吏的服饰和车乘,借指官吏。京华:即京都。憔悴:瘦弱萎靡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京城中高冠华盖的权贵多如牛毛,唯独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人却被逼得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乾元元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杜甫闻讯后作此诗。诗人认为,偌大的长安,无李白存身之处,众多的职务,却没有李白一个,还将他流放到夜郎,使其备受折磨,这太不公平了。诗句以京城中权贵们的高冠华盖与李白流放中的憔悴萎靡作对比,说明朝廷对李白的不公正。可用以抒发对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的同情。
《梦李白》见唐·杜甫《江头四咏·花鸭》。泥滓(zī子):污泥。阶:台阶。每:常常,往往。这两句的大意是:花鸭身上没有一丝污泥,常在台阶前慢慢地行走。前句写花鸭常嬉戏于水中而身无“泥滓”,突出其洁净美好;后句说花鸭在阶前缓行,摇摇摆摆,慢慢腾腾,悠然自得的情状活灵活现。
《江头四咏·花鸭》见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丹青:绘画。我:指曹霸。这两句大意是:曹霸一生致力于绘画事业,而不觉人已将老,荣华富贵对于他来说,好像是浮云一样,不放在心上。这两句可用来赞美献身于美术工作而终生不慕荣利的人,后一句也可单独引用以表白自己不幕富贵的思想。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唐·杜甫《佳人》。合昏:植物名。又名合欢,俗称夜合花,叶似槐叶,花淡红色,至夜则合。鸳鸯:匹鸟,雌雄偶居不离,这两句大意是:合欢尚且知道入夜则合,从不逾时;鸳鸯偶居不离,向不独宿。这两句分别以“有情”的植物、动物作比喻,说明夫妇之间应该相亲不离。在原诗中,女主人公以此反衬轻薄夫婿的喜新厌旧,慨叹世情的险恶与冷酷。
《佳人》见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剑门关外,此处代指蜀中。蓟(Jì计)北:指令河北省北部一带,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这两句大意是:剑门关外忽然传来了官军收复了蓟北的喜讯,我乍一听到,激动得热泪滚滚洒满了衣襟。为避安史之乱,诗人流落到四川,过着颠沛流离、飘泊无定的生活,日夜思念故多而不得返。如今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想到这恶梦般艰辛的流亡生活就将结束,归乡有望,诗人不禁悲喜交集,流下了热泪。“涕泪满衣裳”五字,高度概括了诗人“初闻"收蓟北”的喜讯时激动不已的情态。现在可单独引用后一句表现渴盼已久的愿望一旦实现时的感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绝句六首》其六。这两句大意是:月照江上,石在江畔,江水流动,仿佛月影移石而去;云在天上,倒映溪中,溪水空明,溪中云影与岸边花影似相依傍。杜甫观察细致,体物精微,又能意到笔随地把他所看到的最物描绘出来,真不愧为大手笔。此名句可化用以描写清幽的月夜江畔景致。
《绝句六首》见杜甫《子规》。子规:又名杜鹃、杜字、了隽、催归、怨鸟、冤禽等,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重要题材。因为它和古老的神话传说联系在一起,叫声跟“不如归去”谐音,所以古人作客他乡,怀土思归,或官场失意,流落江湖,都能和子规鸟的叫声产生共鸣,此:指子规的叫声。这两句的大意是:客愁满怀的人哪能再听子规的悲啼?偏偏子规鸟故意傍人低飞,啼叫不绝。此诗是杜甫晚年流寓三峡间的云安县时所作。本是诗人自身乡愁,却埋怨子规跟人过不去,这样写更能突出羁旅之愁苦,同时也突出了子规鸟叫声的凄凉和它傍人低飞、啼声不绝的特性。
《子规》见唐·杜甫《月夜》。鄜(fū)州:治所在今陕西省鄜县。闺中:闺中人,指妻子。这几句大意是:远在鄜州的妻子,今夜一定在闺中独自望月。遥想我那未谙世事的小儿女,他们还不懂得母亲望月是想念他们在长安的父亲。安史之乱中,杜甫被叛军所俘,困居长安,于月夜思念在鄜州的妻子,写成此诗。本是杜甫对月怀人,思念妻子,反说妻子为自己的处境担忧,“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全诗摆脱眼前的景物,纯从对面落笔,而诗人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自然就包含其中。幼稚的小儿女们不知为母亲分忧,他们的“未解忆”恰恰反衬出妻子的“忆”,并且突出了“独看”的“独”和小儿女们的可“怜”。诗人以独特的构思,反衬的手法,含蓄地表现了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和体贴关怀,成为千古传诵的名作。
《月夜》见杜甫《羌村三首》其一。妻孥(nú奴):妻子和儿女。在:指活着。拭泪:攘泪。这两句大意是:猛然见面,妻子儿女奇怪我还活在人间,惊定之后,不禁擦着辛酸喜悦的泪水。这两句写诗人千里归来,陡然出现在家人面前时合家悲喜变集的情状.按理,家人久别重逢,应当喜悦而不该惊怪。但在那是荒马乱的安史之乱中,骨肉离散,音讯不通,存亡来卜。正像诗人在后两句中所说:“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家人在苦苦思念之余,总担心他是否已遭不测。所以亲人乍见之下,才不敢信,不敢认。这反常的情态,曲折地反映出当时社会动乱、人人朝不保夕的现实。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惊定之后,家人感叹诗人劫后余生,忍不住流下眼泪。可供引用描写人们遭逢乱世,家人偶然团聚的场面。此外,这两句中由于运用了“怪”、“惊”二字形容家人初见时的反应,活画出患难余生、悲喜交集之状,我们可以从中悟出,谨慎地选择最具有表现力的字眼,对于准确地刻画事物是非常重要的。
《羌村三首》见唐·杜甫《登岳阳楼》。这两句大意是:亲朋故旧书信断绝,连一个字的消息都没有;年老多病依然漂泊,只剩下这只随处飘零的小舟。诗人从公元七六零年漂泊西南,至今日经八年。漂泊无定的生活使他和亲朋故旧完全隔绝,无一字消息;加上年老多病,随着一叶扁舟到处漂流,穷愁潦倒,生活十分窘迫。孤寂、衰老、穷苦,多病,流离失所,人间一切的不幸都降临在诗人的身上,诗人把这一切不幸凝炼成这短短的十个字,可谓言简意赅,上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极写洞庭湖的汪洋广阔;此联接着极写自己处境的狭窄窘迫,两相对比,前后映衬,更加突出了诗人老、病、孤、愁的悲哀。
《登岳阳楼》见唐·杜甫《北征》。乾坤:天地,比喻整个国家。疮痍:创伤。忧虞:忧虑。这两句大意是:整个国家饱受战乱的蹂躏,千孔百疮,破败不堪,我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这两句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安史之乱”发生后痛心祖国山河破碎,深忧民生涂炭的感情,可化用以抒发对战争、动乱给国家、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忧虑、痛惜之情。
《北征》见唐·杜甫《岁晏行》。阙:通“缺”。这两句大意是:去年因为灾荒,米价昂贵,军中士兵吃不上饱饭;今年粮食丰收了,米价暴跌,农民反受其害。这两句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平定以后的社会现实,由于藩镇割据,赋税繁重,广大下层人民生活没有保障。可用以说明由于农作物价格不稳定而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造成很大的影响。
《岁晏行》见唐·杜甫《赠卫八处士》。动:动辄,往往。参(shēn申)、商:参星与商星东西相对、此出彼没,两不相见。这两句大意是:人生的互不见面,往往就像那东西相对,此出彼没的参星和商星一样。人生一世,忙忙碌碌,又加人海茫茫,天阔地远,往往一经分离,就很难再相见了。运用参、商的两不相见,来比喻人生的久别、永别,十分恰当。这种以物性喻人情的写作手法可以借鉴。
《赠卫八处士》见杜甫《柴门》这两句大意是:荒僻的山上人烟稀少,而这里傍晚的景色都是美丽的。《柴门》是杜甫晚年因安史之乱流寓夔州期间所写的一首五言古诗。当时,叛乱虽已平息,但社会仍不安定。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人民的同情。这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间新建的一所“茅栋”四周的景色。可用于描写荒山晚景。
《柴门》见唐·杜甫《征夫》。这两句大意是:十户人家中还有几个人存在?空有干山兀自耸立,显得太多了。这两句写人民纷纷被抓丁拉夫,从军征战,因而家家空虚;人烟稀少了,则千山自嫌其多。两句对仗,设问自答,把蜀中地区一片萧瑟凄凉的景象托现出来了。
《征夫》见唐·杜甫《寄秋明府博济》。不世才:有非凡才能者。本句大意是:时世艰危时才能显出有非凡才能的人才。白天不足以显出烛光的明亮,太平岁月不足以显出人的非凡才能,时世艰危,英雄才大有用武之地,才易于显示出自己的非凡才能并被人们所认识。
《寄秋明府博济》见唐·杜甫《新婚别》。兔丝:即菟丝子,属旋花科蔓生植物,必须缠绕在其它植物的枝干上,才能向上生长。这两句大意是:兔丝依附在蓬、麻等小植物的枝干上,所以引蔓不长。兔丝本是寄生植物,必须依靠其它植物才能生存。而它所依附的又是“蓬”、“麻”等小植物,这外部条件就决定它不能引出长蔓来。诗人借“兔丝附蓬麻”起兴,比喻新婚女子嫁给军人为妻,本想终身有个依靠,结果仍是靠不住。比喻贴切,与诗意扣合很紧,增加了诗的悲剧气氛。
《新婚别》见唐·杜甫《偶题》。文章:指著作,作品。寸心:古人以为心只有方寸大小,故称心为“方寸”、“寸心”。这两句大意是:作诗著文是千古不朽的盛事,其中的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最清楚。在原诗中,杜甫对诗歌的源流发展,作者的成就高下,均作了系统的论述。这是开头的两句,主要强调了创作的甘苦。可供论述最了解作品的还是作者本人时引用。
《偶题》见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去:离开。紫台:汉宫殿名,即紫宫。朔漠:北方的大沙漠。青冢:昭君墓,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境内。这两句大意是:王昭君离汉和亲,西域到处都是茫茫的沙漠;死后身葬异地,只有一座孤坟,在落日的余辉中更显凄凉。这两句诗可用于描写西域风光,也可用来咏叹昭君事迹。
《咏怀古迹五首》见唐·杜甫《又呈吴郎》。征求:征敛。戎马:原指战马,此处指连续多年的战争。这两句大意是:已经听到扑枣老妇诉说她因赋敛而贫穷彻骨.又联想起十多年的战乱,使人民流离所,生活没有保障不禁潸然泪下。本诗借劝吴郎让西邻的寡妇来家扑枣度饥,抒发其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此二句是全诗的结尾,也是全诗的顶点。作品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浅及深地抒发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由贫穷寡妇扑枣度日,联想到广大人民的贫困,进而想到十多年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感情激昂,手法别致。可用以抒发对战乱的不满,对人民的同情,表现一个忧国忧民的士大夫的思想感情。
《又呈吴郎》见唐·杜甫《百忧集行》。心尚孩:还有孩子气。犊:小牛。这几句大意是:回忆我十五岁时心还像个孩子,身体壮实得像个黄牛犊一样跑来跑去,金秋八月庭前梨枣成熟时,一天能爬到树上成千回。这几句是杜甫五十岁时回忆少年生活的一个片断。忧国忧民、愁肠百结的诗圣杜甫,少年时代原来是这样一个贪玩、馋嘴、好动、精力旺盛的调皮孩子,而不是那种小绵羊式的少年老成之辈。读了诗人的“少年回忆录”,一个活泼淘气,壮如牛犊的少儿形象宛然如见。可化用其意境描写少儿的生活情态。
《百忧集行》见唐·杜甫《忆昔二首》其二。开元:唐玄宗年号。开元时代是唐朝极盛时期。小邑:小的市镇。这两句大意是:回忆当年开元盛世时,就连小市镇也有万户人家。从贞观到开元一百多年中,由于一系列生产关系的调整变化,农业、手工业生产不断上升,人口迅速繁殖,出现了民熙物阜的全盛局面,史称“开元盛世”。人们称颂盛唐富强时,常引用杜甫这两句诗。
《忆昔二首》见唐·杜甫《前出塞九首》其九。安可:怎么能够。固穷:固守其穷,不以穷困而改变操守。这两句大意是:大丈夫有四方之志,怎么能因穷困而改变其操守!《论语·卫灵公》有“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之语,杜甫此二句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杜甫认为,对待“穷”的态度有君子、小人之别。固守其穷,不以其穷而改变人生哲学及品行操守,是君子之为;不甘守其穷,为改变环境、地位面卖身变节,投靠权贵,是小人之为。君子有四方之志,决不可图一时之快。可以此二句劝勉青年人应”风物长宣放眼量”,不为一时之得失而改变节操。
《前出塞九首》见杜甫《鹦鹉》。衿(jīn今):古代衣服的领子。浑:简直。漫:徒然。这几句大意是:聪明的鹦鹉想起与伙伴别离的情景,此时心里正满含愁思,翠绿的衣领简直短到没有了,红色的巧嘴徒然多知善语,此时却一言不发。诗人见到笼中鹦鹅静立不动的样子,想象它是因为回想起与伙伴离别的情景而“含愁思”,又进一步想象鹦鹉翠绿色的颈羽是它的“翠衿”,而这“翠衿”也因“愁思”而变短,即使天生一张多知的巧嘴也是枉然,此时因“愁思”满怀,什么也讲不出来了。拟人手法用得很巧,想象力也很强。
《鹦鹉》见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娟娟:美好的样子。但:只要。令:使。会:将能。拂云:掠云,形容竹高。这几句大意是:被雨水洗过的绿竹显得美好洁净,小风吹来,飘散着缕缕幽香,只要使它不受到砍伐,将会见到高高掠云的长竿。诗人笔下的翠竹是可爱的,而“雨洗”可令竹“净”,“风吹”可送竹“香”,风和雨能使竹子更加喜人。“娟娟”和“细细”两组叠字,不仅加强了表达效果,而且传达出诗人喜悦的心情。诗人希望如此可爱的翠竹不要遭到戕伐,并预想它长势喜人的情形,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世间美好事物的怜爱之情。可用来咏竹。
《严郑公宅同咏竹》见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终南:终南山。澒(hòng讧)洞:大海广漠无边的样子。掇(duò多):收抬。这两大意是:我的忧愁与终南山齐高,像大海一样广阔无际,不可断绝。这是杜甫著名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最后两句,表现诗人对时局的深长忧虑。作者以高大的山、广漠的水喻愁,把愁形象化,物质化,成为为人称道的喻愁名句。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见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这两句大意是:虽有兄弟,都已离散,天各一方;家已无存,生死难卜,何处问询。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艰辛备尝。~两句既是诗人自己的经历感受,又是对安史之乱中人们普遍遭遇的典型概括,写得凄楚感伤,极易引起人们的同感和共鸣。可用于表现在战争、动乱之中对家庭亲人的关切思念之情。
《月夜忆舍弟》见杜甫《饮中八仙歌》。知章: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豪放,旷达,嗜酒,是唐代八个酒仙之一。这两句大意是:喝醉酒后,骑马的姿态就像乘船那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眼花缭乱,跌进井里竟会在井底熟睡不醒。写醉态活灵活现。相传“阮咸尝醉,骑马倾欹,人曰:‘个老子如乘船游波浪中’。”杜甫活用了这一典故而不见其迹,这种巧于用典的方法值得学习。
《饮中八仙歌》见杜甫《为农》。这两句大意是:圆圆的小荷叶浮在水面,细细的小麦已经扬花。此二句描写了恬淡、宁静的田园风光。在诗人笔下,圆荷发出新叶,静静地躺在水面上,唯恐掀起一丝波纹;新麦也是轻轻地、悄悄地扬花,唯恐打破这难得的宁静。可用以描写初夏风光,描写恬淡的农家生活,或抒发闲适的心情。
《为农》见杜甫《古柏行》。志士幽人:此指想为国家人民做点事的人。材大:明指古柏高大,可作大厦栋梁之材,这里借指能干的人才。这两句大意是:有志于为国为民的有识之士不要怨愤嗟叹了,从古以来有雄才大略的人就难为当政者所用,岂独今日如此!这是杜甫借古柏自咏怀抱,表达怀才不遇的郁闷心情。~两句人、物双关,揭示出封建杜会不重人才,材大难用的本质。诗意寄慨遥深,诗风沉郁顿挫。
《古柏行》见杜甫《羌村三首》其一。峥嵘:山高峻貌,这里形容天空中的云层似重峦叠嶂,峥嵘奇伟。赤云:夕阳把暮云映得鲜红,故称“赤云”。日脚:太阳透过云缝射到地面的光柱,似日之脚。这两句天意是:西天的赤云如重峦叠嶂,峥嵘万状;从云缝中射出的光柱,已经落入地底。诗句写诗人在夕阳西下之际,从千里之外回到家园时所见的景色。绚烂的夕阳唤起“归客”亲切的记忆,太阳似乎经过一天的运行也疲劳了,急于跨入地底休息,而诗人恰好也结束了漫长的行程回到了家。这两句在景物的描写中融入了杜甫在离乱中抵家时的兴奋心情。这两句可用来描绘壮丽的晚霞,也可用来表达时间意识。
《羌村三首》见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致君:使君主达到。淳:淳厚朴实。这两句大意是:我希望能辅佐君主,使他的政绩超越在尧舜之上;再令江河日下的风俗返朴还淳。此诗是杜甫第一首带有自叙性质的投赠诗,他怀着无限愤慨的心情写下了他早年的抱负。此二句表达了诗人远大的抱负,也表达了对世风的批判和对“再使风俗淳”的信心,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事业、对理想的热情。可以此二句表达希望作一番事业的决心。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见唐·杜甫《丽人行》。炙(zhi智)手可热:热得烫手。形容气焰灼人。势绝伦:权势无人可比。丞相:指杨国忠。嗔(chen琛):怒。这两句大意是:杨氏姊妹权势炙手可热.无人可比:小心一些,切莫靠前,以免被丞相斥责。《丽人行》揭露了唐玄宗时杨国忠兄妹权倾朝廷,富贵无比的腐朽侈靡情况。他们每于三月三日到曲江边春游宴饮,人们不得近前。此二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点明杨氏姊妹权势的显赫,以至于等闲之人连靠近一点都可能受到申斥,讽刺了杨氏姊妹的荒淫骄纵,曲折地反映了当时政治的腐败。
《丽人行》见杜甫《倦夜》。涓(juān捐)滴:极少量的水。这两句大意是:浓重的露水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星星被明月映照得黯然失色,忽而隐,忽而现。这是一个清静、凉爽的秋夜,由“重露成涓滴”可知夜色已深。在这适于酣睡的秋夜,诗人为何不眠?我们可以从中窥到诗人深沉的思绪。可用来写清凉的秋夜景色。
《倦夜》唐·杜甫《佳人》世俗人情都厌恶衰败的人家,万事就像随风而转的烛火。丈夫是个轻薄子弟,抛弃了我又娶了个美丽如玉的新人。
《佳人》见唐·杜甫《南征》。这两句大意是:一生苦苦地自歌自吟,未见有几个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南征》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反映了诗人辞世前不久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杜甫有绝代才华,名高一时,然而仕途坎坷,壮志未酬,一生苦吟,今已到了老病垂暮之年,还未被人理解和重视。这确是杜甫一生的悲剧。~是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深刻表现了老诗人凄楚悲凉,无以自遣的心境,读之令人怆然泪下。
《南征》见唐·杜甫《江汉》。苏:康复。这两句大意是:虽然我像红日西沉一样已到暮年,但雄心壮志犹在;面对萧索秋风,不仅不悲凉伤感,反而觉得病体就要康复。这两句表现出诗人虽到晚年,仍然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这首诗写于月夜,句中的“落日”是虚写,借喻自己已至暮年;“秋风”是实写,表现他漂泊流落到江汉时的季节.可用于描写某些人年老多病、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
《江汉》唐·杜甫《兵车行》。去时:指去从军作战时。里正:里长。与裹头:替征丁裹扎头巾,表示征丁年幼还不会自理生活。这两句大意是:去从军出征时尚未成丁,还要里长替裹头巾,回来时已经满头白发,却仍要去戍守边疆。~两句揭露唐代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及玄宗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从“去时”的“里正与裹头”到“归来”时的“头白”,说明这位征人已被战争夺去了他的青春,直到他白发苍苍失去战斗能力的时候才被遣归。然而已成老人的他,仍不能在家里过太平日子,安度晚年,“还戍边”三字表明这位老兵又一次被迫去戍边屯田,此生此世要终老边陲了。在这看似平常的叙述中,寄寓着诗人强烈的愤懑与不平。
《兵车行》唐·杜甫《饮中八仙歌》。这两句大意是:在显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这两句写草圣(善草书的圣人)张旭醉后挥毫狂书的情景。关于张旭的记载很多,他每于醉后,呼号狂走,索笔挥洒。杜甫这两句诗把草圣倨傲不恭、狂放不羁的性格,醉书时的狂态及其笔下流走的云烟般的字迹,都一一展示在读者面前,使后人千载如见。
《饮中八仙歌》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怎样才能得到。这是欲得而不能的假设与感叹。广厦:高大宽敞的房子。大庇(bi必):全部遮蔽。寒士:贫寒的读书人,此处泛指穷困的人民。这几句大意是: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高楼大厦,让普天下贫寒的人都欢天喜地地住在里面,安稳得像山一样,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动摇呢?诗人由自己的茅屋为秋风所破,饱受风雨之苦,推想到天下广大人民的苦难.因而产生了这样伟大的理想,表现了诗人关心人民,热爱人民的炽热感情和博大的胸襟。这几句可用以表现伟大人物愿与人民共甘苦、同命运的高尚情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高都护骢马行》。促:短。高:厚。踣(bō帛):踏,仆下。交河:在古西域,今新疆吐鲁番县西北。蹴(cù促):踢,踏。曾:同“层“。五花:指马的毛色驳杂。汗流血:指汗色如血。这几句大意是:马腕粗短,马蹄高厚,踏地坚硬如铁,在边远的交河,它几蹄就把坚实的冰层踢裂;身上毛色斑驳,像一片彩云缭绕全身,当它奔腾万里时,才能看到它大汗淋漓,汗色如血。诗句是对骏马的描绘,有动态,有静态,栩栩如生。你看它蹄子坚硬如铁,蕴蓄着多少力量!它的主人曾骑着它驰骋在层层冰封的交河疆场;它的毛色多么美丽,像彩云撒满全身;当它疾驰万里,汗水和着毛色闪出一片红光。短短几句,那匹矫健喜人的骏马的形象如在目前。
《高都护骢马行》唐·杜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严公:指严武,本任剑南节度使,与杜甫过往甚密。本句大意是在危急关头不要爱惜自己的生命。这是杜甫选严武从成都入朝时写的诗。原文是:“公若登台辅,~。”“台辅”指三公宰相之位。这两句是勉励严武回朝后不要因为地位的改变而忘记高尚的节操,越是官职高,越应该以大局为重,为了社稷的安危而奋不顾身。此句可用以自勉和勉人。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唐·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三十韵》。暇终青:终会垂青于我。青,黑眼珠。晋人阮籍能为青白眼,见佳宾则为青眼,表示看重,今称“垂青”。这两句大意是:故人分别以来,你我头发都已斑白了,相见之后你们终会垂青于我这穷朋友。这是牡甫看到故人薛璩、毕曜升迁后,写诗表示祝贺井希望他们能给自己以关照。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三十韵》唐·杜甫《奉简高三十五使君》。高三十五:指诗人高适,三十五是高适的行第。本句大意是:朋友之问的交情,到了老年历时愈久就更加亲密。高适到蜀州任刺史时,杜甫见到了老朋友分外高兴,写丁这首诗。~现在仍可用于反映交情越老越亲密。
《奉简高三十五使君》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本句大意是:七十高龄的人自古以来不多见。这句话说明在当时七十岁的人已经算难得的高寿了,后来“古稀”已成“七十岁”的代称。用以称人,有祝贺其已届高寿的意思;用以自称,则有宽慰或自喜已经高寿的意思.解放以后,我国人民的平均年龄大大提高,这句话已不适用,而是“人生七十多来兮”了。
《曲江二首》唐·杜甫《贫交行》。管鲍:春秋时齐国的管仲和鲍叔牙,二人贫时相交,管仲还曾欺侮过鲍叔牙。后来鲍叔牙做了齐国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的师傅,推荐管仲为齐国宰相,足见二人交情深厚,贫富不移。这两句大意是:君不见现在世人中像管仲鲍叔牙那种贫富不移的深厚交情,已被视如粪土,抛弃净尽了。《贫交行》是杜甫困居长安,饱谙世态受凉、人情反复之后而写出的诗,~两句对布衣之交不因时、势而异的淳厚古风已不复存在表示深深的慨叹。
《贫交行》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新松:作者新栽的小松树。恶竹:乱生的竹子。这两句大意是:恨不得新栽的小松能迅速长成千尺高树,而对那到处侵蔓的恶竹,有万竿也须芟除。由于徐知道据成都叛乱,杜甫曾一度离开成都草堂,避难于梓州、阆州等地。后严武再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信邀杜甫,诗人遂重返成都,于途中作此诗。这两句是诗人设想回成都后整理草堂之事。诗人喜爱亲手种的新松,希望它快快成长,是因为新松峻秀挺拔,不随时态而变;痛恨恶竹,是因为它随乱而生,到处侵蔓。两句虽写自然环境,却给人以启迪和联想。乱世之岁,匡时济世之才难为世用,而各种恶势力却竞相表演,诗人怎不感慨万分!“恨不”、“应须”四字,深深交织着诗人对世事的鲜明爱憎,含寓扶善锄恶之意,感情十分强烈。以物喻人,以物事喻世事,是这两句突出的特点。遣词造句的恰当,表现情感的准确鲜明,也属难能可贵,这些都应学习。后人多用这两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爱憎之情,也常用以表示对新人新事应大力扶持,望其茁壮成长,迅速成材,而对坏人坏事则应疾恶如仇,除恶务尽,决不心慈手软。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唐·杜甫《赠花卿》。这两句大意是:这支曲子只应天上才有,人间哪能多次听到呢!花卿名花敬定,本是武将。杜甫在这里盛赞他家乐曲之美。“只应天上有”是赞美这乐曲像仙乐一样神妙动听;既是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所以听到后世得特别难能可贵。有些评论家认为,这两句诗有弦外之音,是寓讽于赞。他们指出,杜甫在这里是含蓄地讽刺花敬定冒用天子的音乐,超越了本分。现在引用这两句诗,只取赞美之意。
《赠花卿》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如山:形容观者人山人海。色沮(jǔ举)丧:惊讶失色。低昂:起伏。这两句大意是:(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名震四方)围观的人多得像山一样。高超的舞技使大家惊心动魄面容失色,在眼花缭乱中仿佛天地也在久久地起伏低昂。这两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公孙大娘剑器舞的出神入化。作者没有从正面进行描绘,而是通过观者之多以及他们的反映——面容失色,眼花缭乱来突出其舞姿的急速刚劲,精妙绝伦。这种表现方法可以学习,赞扬美妙的舞姿时也可化用。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嚯(huò霍)光芒闪烁的样子。矫:矫健。这几句大意是:(舞剑器时)剑光闪烁,好像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舞姿矫键轻捷,好像群神驾龙飞翔;始舞时前奏的鼓声暂歇,好像雷霆停止了震怒;罢舞时剑影收拢,好像平息下来的江海凝聚着青光。~四句对公孙大娘的剑器舞作了具体描写:前二句状其忽然而伏,忽然而起;后二句状其忽然而来又忽然而罢,变化莫测,出人意表。描写矫健的剑舞或击剑时可作参考,用博喻描绘舞蹈的方法也可借鉴。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一。庾信:字子山,北朝末期诗人兼辞赋家。他的艺术成就集六朝之大成,对诗歌形式作过多方面的探索,对唐代诗赋的发展有较大影响。这两句大意是:庾信的作品到了晚期更为成熟,他的笔锋雄健,气势凌云,纵横挥洒,无不如意。此名句是对庾信的文学评价,后一句也可借来评价其他优秀作家纵横捭阖、气势不凡的作品。
《戏为六绝句》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王杨卢骆: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均为唐代初年的著名诗人,史称“初唐四杰”。当时体:初唐时特有的、对唐诗有开拓作用的诗歌风格。轻薄:指当时文坛上的一些厚古薄今、好高鹜远的轻薄、庸俗的文人。为文:写文章。晒(shěn审):讥笑。尔曹:你们,对那些轻薄文人的蔑称。不废:不止。这几句大意是:王杨卢骆的诗歌创作用的是当时特定的体裁风格,现在一些轻薄的文人写文章喋喋不休地嘲笑他们。等到你们这些讥笑“四杰”的人身名俱灭、被历史遗忘的时候,“四杰”的诗歌仍像长江,黄河一样万古长流,永不废止。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浅薄庸俗的无聊文人动辄信口雌黄、随意褒贬前人的恶劣风气,写下了这首绝句。不但公允地评价了“初唐四杰”的历史成就,而且批判了文艺批评中不尊重历史、脱离客观实际的错误倾向。现在,历史业已雄辩地证明了诗人论断的正确性。这几句可供论进在文艺批评中,应把批评的对象放在特定的历史范畴中进行考察。此外,现在人们还常常仅引用后两句,讽刺那些显赫一时、飞扬跋扈的人好景不长,终必身败名裂,被历史所淘汰。
《戏为六绝句》唐·杜甫《天末怀李白》。文章:指诗文创作。憎:厌恶。命达:命运显达,指官运亨通。本句大意是:好文章总是憎恶作者命运显达(意即能写出好文章的人,总是命运多舛,仕途坎坷的人)。~和“诗穷而后工”异曲同工,都说明在不合理的封建社会里,飞黄腾达、养尊处优的人写不出有价值的文章来,而沉沦下位、遭贬受辱的作家,才会创作出反映现实、流传后世的优秀作品,屈原、司马迁、曹植、李白、杜甫、苏轼、关汗卿、曹雪芹等卓有成就的作家,都证明了这一文学观象。此句可用于对遭遇坎坷的作家表示同情,也用于说明遭遇不幸的作家常常可以创作出立意不凡的不朽作品。
《天末怀李白》唐·杜甫《春日忆李白》。白:指李白。不群:杰出,不同凡俗。这两句大意是:李白的诗歌啊,在唐代无可匹敌,没有人可与伦比;他那萧洒的风度,飘逸的才思,真是不同凡俗,超然不群。这是杜甫对李白及其诗歌的高度评价,表现出杜甫对李白的景仰与怀念之情。评价李白的诗歌成就时可供引用。
《春日忆李白》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这两句大意是:一下笔就能使风雨为之惊动,诗写成后能使鬼神为之哭泣。这两句是杜甫连用比喻、夸张的手法高度赞美李白才华横溢,他的诗歌精妙绝伦,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可供引用论述诗文创作应力求有分量,有力度,能打动人心,也可引用形容某些诗文作品气魄宏太,感情强烈,富有艺术感染力。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本句大意是:老来对于诗律的要求更加严格。用心精细,力求其工杜甫的诗歌在语言的锤炼科音律的运用上,都是下过苦工夫的。他曾说:“赋诗新句稳,不觉自长吟”,“新诗改罢自长吟”。正是通过反复的推敲、吟咏,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要求自己,才使他的诗歌艺术迷到高度精美的程度。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为人;作人。僻:糠义是偏、邪,此处是怪异、不同常人之意。耽(dān丹)沉迷,醉心,这两句大意是:(我的)为人性格很怪异,常常沉迷于寻觅佳句的精神状态中。如果所写的诗句不能一鸣惊人,那么就反复修改互死也不休。伟大诗人牡甫的博诗歌,不仅内客博大精深,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现实,而且艺术造诣也极其高超,的确有许多惊人的佳句。这是和他精益求精的严谨的创作态度分不开的。诗人以艺术的语言。形象而概括地道出了他制作的甘苦,他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的。可供评价杜诗时引用也可用以启发、教育人们在进行创作时要严肃认真,反复锤炼修改,做到精益求精。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五.邻:近。这两句大意是:不菲薄当代的作家,也爱幕古代的作家,只要是清丽的词句,一定注意吸取。对待前代的文化遗产,有的主张厚古薄今,有的主张厚今薄古。杜甫认为应该并重兼爱,只要是其中的精华,就应该学习,应该从中汲取营养。我们编辑这本名句辞典,也是为了让古代的“清词丽句”与广大爱好写作者“为邻”,成为当代作者的艺术营养。
《戏为六绝句》唐·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这几句大意是:拉弓应当选择弓背硬的拉,用箭应当选择箭杆长的用;要射骑兵先射他的战马,要擒敌人应先捉拿敌首。这几句写得像谚语一般,富有哲理。前两句说部队要有一股子上进心,要有高昂的争胜心。两个“当”字,强调了部队的彪悍、勇猛,显示了一往无前的精神。后两句说对敌斗争要有勇有谋,不能硬拼,打蛇要打七寸,擒贼须先擒王。只有抓住贼首,打乱敌人的指挥系统,方可一举获胜。这几句讲克敌制胜的手段:要用强力击中敌方的要害。还可用“射人”、“擒贼”二句比喻处理问题只要抓住关键,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前出塞九首》唐·杜甫《忆昔二首》其二。流脂:形容稻米又多又白。仓:藏谷的地方。廪:藏米的地方。这两句大意是:稻米、粟米雪白如流脂,无论国家还是私人的粮仓里,都盛得满满当当。这两句描写唐玄宗开元时期农业生产繁荣,国富民丰的情景。写盛唐的富庶,常被称引。
《忆昔二首》唐·杜甫《洗兵马》。攀龙附风:这里喻指跟随皇帝平定安史之乱。龙、风喻帝王。这两句大意是:跟随着皇帝平定安史之乱的人气势不可抵当,战胜之后这些人都被封成侯王。这首诗作于长安,洛阳收复之后,平定安史之乱形势大好之时,作者在喜庆颂扬的同时,揭示出当时一种政治弊端:朝廷赏爵滥,许多投机者爬上高位必然引起后患。诗句表现出杜甫敏锐的政治眼光和忧国之心。“攀龙附风”一语始于汉时人,现在多引以比喻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借以达到猎取名利、向上爬的目的。
《洗兵马》唐·杜甫《除草》。芟(shān山)夷:除草。阙:同“缺”。信:的确。这两句大意是:铲除恶草是必不可缺的,憎恨丑恶事物的确应像对待仇敌一样。杜甫的《除草》诗,是借助于描写除草劳动,阐发了除恩务尽、嫉恶如仇的道理。~两句寓意深刻,极富哲理。“嫉恶如仇”的成语,至今争还活在人们的口头和笔下。
《除草》唐·杜甫《客至》。蓬门:用草和树枝等做成的门户。这两句大意是: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过;一向紧闭着的柴门今天因为你的到来才打开。根据诗人的自注,知“客至”是指姓崔的县令来草堂过访。上句说自己生性恬淡,不常请客,因客不常来,故花径未扫。下句说今日佳客临门,不由喜出望外,遂打开柴门相迎。两句诗表现出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现在当家里突然来了客人,院子,房间来不及打扫,可戏引这两句,颇有诙谐意味。
《客至》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放歌:放声高歌。纵酒:痛饮美酒。青春:指春天。这两句大意是:艳阳普照应该放声高歌、开怀畅饮,有明媚的春光作伴,正是返回家乡的好时节。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后无比兴奋和急欲返回故乡的心情。平定了蓟北的叛军,捣毁了乱贼的老巢,是官军决定性的胜利,仿佛扫清了天上的阴噩,使太阳重放光芒。诗人觉得应该放声高歌,开怀痛饮,来庆贺这胜利。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携带着妻子儿女返回想望已久的家乡,一路鸟语花香,可助行色。这美好的景象,即使是想一想,已足以使诗人心旷神恰了。这两句可供引用表现久客异乡的人在即将返回家乡时的欣喜、兴奋心情。也可分开引用,前一句用于人逢喜事时,后一句用于返回家乡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儿女。浸卷:胡乱卷起。这两句大意是:回头看看妻子儿女,他们脸上的愁云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消散得无影无踪;自己哪还有心伏案读书?胡乱地收抬起书本,筒直欣喜欲狂。原诗中,这两句紧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表现了诗人在“初闻”喜讯、悲喜交加之后又转为狂喜的情态。不仅诗人自己欣喜若狂,而且跟随他飘泊千里,备尝艰苦的妻子儿女也一个个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悦又反过来感染了诗人,使他喜不自胜,以至于要急切地收拾行装,返回家乡。这两句可用于表现人们在艰难的处境中忽然听到好消息时按撩不住的喜悦与激动的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喜心翻倒极:言喜到极点反而倒过来变成悲。这两句大意是:喜悦的心情达到板处反而倒转为悲痛,呜呜咽咽哭得泪水沾湿了手巾。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四月,杜甫冒着生命危险,逃出被安史叛军盘据的首都长安,历尽千辛万苦,到达了朝廷临时所在地凤翔,见到了肃宗,井被任命为左抬遗。这两句形象地表达了他刚刚脱离叛军虎口,又得朝廷任用时的混合着欣喜、兴奋、庆幸、感戴的极为复杂的感情,与“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有异曲同工之妙。可用于表现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由坏到好的巨大转折时从心底激起的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感情。
《喜达行在所三首》唐·杜甫《羌村三首》其一。夜阑:夜深。更:还。秉:掌。秉烛:点着蜡烛。这两句大意是:夜深了还高烧蜡烛不能入睡,面面相对仍怀疑是在梦中相会。这两句写深夜合家秉烛对坐、畅叙别情的景况。初见时“妻孥怪我在”的惊异激动过去之后,一家人都沉浸在兴奋之中,毫无睡意。因而尽管夜已经很深了,亲人们还围坐在烛光下,诉说着别后互相之间的牵挂、惦念、相思、担忧。恍惚之间,令人觉得是在梦境中,对眼前的一切,竞不敢信以为真。“如梦寐”三字准确地刻画出诗人遭逢乱世、劫后余生的心理。这个名句对后世影响程大,可空曙诗:“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晏几道词:“今宵剩把银吁照,犹恐相逢是梦中”等.大多由此化出。可引用描写经过艰难曲折之后,亲人好不容易团聚在一起时的情景。一说,这两句写的是诗人与老伴夜阑秉烛对坐的情景,亦通。
《羌村三首》唐·杜甫《羌村三首》其一。柴门:以树枝编结的门。噪:嘈杂地呜叫。归客:诗人自指。这两句大意是:傍晚时分,鸟雀在柴门上叽叽喳喳地噪叫,我终于从千里外回到了家门。这两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终于结束了漫漫行程回到家中的情景。前一句描写黄昏景色,具有浓郁的乡野气息,不仅表现了家庭的贫寒,居处的简陋,而且也暗示出经过安史之乱后广大农村的萧条荒芜。后一句抒发千里归来的感情,其中混合着欣喜、庆幸、兴奋与如释重负之感,十分耐人寻味。可供引用表现人们离家多日,有幸归来的情景。
《羌村三首》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这两句大意是:眼下恰值暮春,正是江南风光美好的时候。想不到在这落花时节,又能和您在异多相逢。李龟年是唐代开元、天宝年间著名的歌唱家,杜甫在少年时曾和他有过交往。当时正是唐王朝的全盛时期,诗人也意气风发。时隔四十多年,当诗人和他重逢时,两人都到了暮年,又同在异乡流落。所以这两句既抒发了阔别之情,又寄寓着风景依旧、人事沧桑之感。“落花时节”不仅点明了重逢的时间,而且隐喻诗人和歌唱家都已到了暮年,唐王朝的全盛时期也已一去不复返了。一个“又”字,把四十年前的离别与四十年后的重逢联系起来,含蕴着经过剧烈的社会动荡后,两个有着不寻常经历的故人异乡重逢时的深沉感慨和悲喜交加的心情。现在引用这两句,可以抛开原诗中的伤感意味,只表现旧友重逢的欣喜欢愉。此外,句中以乐景村哀情和语意双关的手法,也值得学习、借鉴。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赠卫八处士》。主:主人.即卫八处士。累:接连。觞(shāng商):盛满酒的酒杯。故意:故人念旧的情意。这几句大意是:主人说相见一次太不容易,所以一连干了十大杯酒,喝了十杯也没有醉意,只感到您念旧的情意是那样深长。这几句写旧友重逢,主客畅饮的情形。语言虽然很质朴。但把阔别二十年,经历了“安史之乱”的社会巨变后,一对老友重逢时彼此所感到的惊喜、兴奋,庆幸的心情部准确地表达出来了,可引用以描写故人重逢,畅饮话旧的场面,也可单引后两句,表现朋友相聚、重温旧情的感受。
《赠卫八处士》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四。这两句大意是不要想那些无穷无尽的身外之事了,暂且来喝干有生之年的这几杯薄薄的浊酒罢。这首诗原诗为:“二月已破三月来.惭老逢春能几回?~。带人叹老伤时,而又自我解脱,处以达观.与李白“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有异曲同工之妙。
《绝句漫兴九首》唐·杜甫《昼梦》。息:停止。横:指态度粗暴蛮横。索:讨,征。这两句大意是:什么时候才能消除战乱,让老百姓安心种田,普天下再没有虎狼之吏横征暴敛,残酷地向老百姓搜刮钱财呢?当时社会,广大人民一方面饱受战乱之苦,一方面为苛捐杂税所逼迫。诗人每天睁开眼睛,所能看到的不是百姓躲避战乱、颠沛流离的苦况,就是百姓被敲门打户、催租逼债的惨象,只有在睡梦中,才能有片刻的安宁。因而诗人渴望着有一天能够看到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从事正常的生产劳动,不再胆战心惊地被敲榨勒索。这两句体现了诗人的社会理想,表达丁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可用于表现封建社会广大人民对和平安定、宁静富足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昼梦》唐·杜甫《蚕答行》,焉得:怎样才能得以。甲:泛指武器。选两句大意是:怎样才能把天下所有的兵器都熔化掉铸成农具。使每一寸荒地都得到开垦耕种呢?诗人痛感当时社会动乱、战争频仍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的破坏,强烈希望能有一天永远消灭战争,使老百姓安居乐业,从事农桑生产。可用于表达战乱之世人民对消灭战争,恢复和平的愿望。
《蚕答行》唐·杜甫《洗兵马》。挽:牵引。天河:银河。甲兵:铠甲和兵器,这里泛指武器。这两句大意是:怎样能得壮士挽来天河水,彻底洗净各种武器,永远不再使用呢?诗人目睹了战乱给国家、人民带来的巨太灾难,因而希望能有一天洗净甲兵,捎灭战争。作者在这两句中驰聘想象,用浪漫主义的手挂表达了他这种兵甲不起,干戈永消的强烈愿望。可引用以抒发战乱之世人们渴望和平安定的意愿。
《洗兵马》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凳兀(wu误):突然。见(xian县)z:同“现”,出现。庐:房屋。这两句大意是:什么时候这样的高楼大厦能突然出现在眼前,那么即使独有我自己的茅屋破掉、使我受冻而死,我也心甘情愿,感到满足!这两句在原诗中,是紧接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而写的,进一步抒发了诗人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深厚感情,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怀和无私的精神。这种伟大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千百年来打动丁无数读者的心灵,使诗人赢得了广泛的尊敬与景仰。今天边防战士“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豪壮誓言,是诗人这种无私精神在新形势下的反映,基本思想和这两句诗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可供引用表现为了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的思想感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又呈吴郎》。宁:难道,哪里。此:诗中指邻居老妇扑枣一事。缘:因为。转:反而。这两句大意是:如果不是因为贫穷困苦万般无奈,她哪里会干这种事掘呢?正由于她扑枣时总怀着恐惧歉疚的心理,我们反而应该对她表示亲切谅解。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时,住在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株枣树,每当枣子成熟时,西邻一个又老又穷、无儿无女的寡妇常来扑枣。杜甫非常同情她,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搬家了,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题目中的吴郎)。姓吴的搬进草堂以后,就在草堂周围插上了篱笆,不让老妇扑枣。老妇向杜甫哭诉此事,杜甫就写了这首诗给这位吴郎,劝他也同情这位老妇,允许她扑枣。诗的开头两句为“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表明自己过去怎样对待老妇,并强调老妇农食无着,值得同情。~两句更进一步表现了诗^深切同情下层人民疾苦的感情,非常感人。可用于表现应该同情,帮助弱小者的主张。
《又呈吴郎》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穷年:终年,常年。黎元:黎民百姓。肠内热:指内心痛苦。这两句大意是:自己一生都在为百姓担心忧虑,看到百姓生活痛苦,不由得叹息悲伤,心如火焚,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与广大人民同甘苦、共忧乐的伟大胸怀,可供引用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情。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红漆大门,代指豪门贵族之家。这两句大意是:豪门贵族家里珍馐美味腐烂发真,而大路上却有冻饿而死的尸骨。~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十个字就形象地概括了当时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状况,具有震慑人心的艺术力量。现常被引用说明封建社会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残酷现实。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唐·杜甫《宿花石戍》。扣君门:指劝谏君王。这两句大意是:有谁能了解百姓的疾苦,从而劝谏劝君王下令减轻赋税呢?当时社会,广大人民身受沉重的徭役赋税之苦,终日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杜甫深为这种状况而忧虑,但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因而希望那些有机会,有条件接近帝王的人也像自己一样理解和同情百姓,把老百姓的苦难上达帝听。这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同情人民,关心人民的感情。可用于表现封建社会某些有识之士忧国忧民,希望减轻赋税、改善百姓生活境遇的思想感情。
《宿花石戍》唐·杜甫《登楼》。万方多难:指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种种灾难。这两句大意是:在狼烟四起、战争连绵的春天我来到这里,登上高楼,看到繁花,更使人黯然神伤。登楼远跳.一览万紫干红的繁花,本应十分高兴,而诗人却说这些景象使寄富在此的客人更为伤心。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加强丁诗作的艺术效果。写完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这是由于战争不息、万方多难等诸种原因造成的,先写果后写因,更有力地抒发了诗人满腹愁绪及忧国忧民的情怀。可用以抒发流离他乡的愁恩及对国事的忧虑。
《登楼》唐·杜甫《赠韦左丞丈济》。骥(ji计):千里马。这两句大意是:千里马虽老,壮志不衰.仍欲驰骋千里;饥饿的苍鹰时刻准备着,只待一声呼唤,就去搏击长空,冲向猎物。这两句在原诗中是作者表白自己虽穷困潦倒,但壮志仍存的。可用以表现有些人胸怀壮志,久而不衰.只待时来运转,发挥自己的作用。
《赠韦左丞丈济》唐·杜甫《新婚别》。这两句大意是:你不用为新婚离别而难过啊,要在战争中为国家多多出力。《新婚别》一诗通过新妇的自怨自励,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真挚之情.此二句是新妇劝慰丈夫不要为新婚离别而难过,要想到这是为国从戎,为民平叛,希望你能努力杀敌,建立军功。诗句脱离了个人感情的小圈子,将国家的太事放在家庭之上,充分表现了劳动妇女对国家的热爱,对平息安史之乱的关心。
《新婚别》唐·杜甫《承闻河北诸节度入朝》。赤心:指拥戴朝廷,维护统一的耿耿忠心。本句大意是:虽然到了耄耋之年头发都白了,但对朝廷对国家的一颗赤心仍存。原诗是歌颂当时著名将领李光弼的,开头两句为:“李相将军拥蓟门,”李光弼曾任范阻节度使.兼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建有大功,因为他力挫叛贼,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减轻了人民遭受分裂、战乱的苦难.所以诗人称赞他~.现在可仅用字面的意思,赞扬那些虽至暮年,但壮心不巳,仍忠心耿耿为祖国、为人民勤奋工作的人。也可用于形容那些流落异国他乡的人虽身在海外、行将就木,但仍念念不忘祖国,赤子之心永存。
《承闻河北诸节度入朝》唐·杜甫《赠高式颜》。这两句大意是:当年我们是在什么地方分手的呢?现在故友相逢,都已成老人了。此二句充满了今昔之感。原诗为:“~。故人还寂寞,削迹共艰虞。自失论文友,空知卖酒垆。平生飞动意,见尔不能无?”诗人见到高式颜,想起高适,想起与李白、高适同游大粱的情景,自然感慨万分。可以此二句表达时光流逝、光明似箭,表达与老朋友重逢叙旧时的感慨。
《赠高式颜》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这两句大意是:上次我到你家作客时你尚未结婚,现在你的儿女已排列成行了。久别重逢,彼此容颜的变化,自然是最容易引起注意。~二句则别开蹊径,以上次相会时卫八尚未完婚,二十年后此番重逢时,卫八的儿女已成行曲变化,抒发人易老、迟暮巳至的喟叹,即避开“相逢鬓已霜”之类的俗语,又突出与友人分手时间之长,友人变化之大,给人以语新意新之感。
《赠卫八处士》唐·杜甫《剐赞上人》。出处:出仕和隐居,这两句大意是:彼此相看,都已衰老;无论是出仕作官,或是隐居民间,都应加倍努力。此二句是诗人与和尚赞七人分手时相互勉励的话,诗人认为:时光飞逝,我们虽已衰老,但仍应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步出夏门行》),无论是入仕还是隐居江湖,都应努力。诗作充满了积极奋发的感情,可用以抒发暮年壮志。
《剐赞上人》唐·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本句大意是:男子汉尚未建功立业,已是双鬓如染了。此句浓缩了屈原《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的辞意,抒发了身世感慨。杜甫素有匡世报国之志,却始终未得施展。如今年近半百(时四十八岁),功未成,名未就,身已老,且转徒流离,几乎成为饿殍,怎能不叫人伤心,怎能不叫人悲愤!此句抒发叹穷嗟老的感慨,十分感人。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唐·杜甫《登高》。潦倒:衰老、衰颓。新停:当时杜甫正因肺病戒酒,故曰新停。这两句大意是:久客异乡,艰辛备尝,生计困难,令人苦恨;已入老境,霜发丛生,穷途潦倒,近又多病。护病停酒,连借酒浇愁也不可能。两句层层递进,写尽诗人嗟老叹衰之情。《登高》为杜甫的代表作。尾联二句,写出诗人内心的矛盾痛苦,字字酸楚。《诗薮》评论说:此诗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盲言外”。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穷愁潦倒的形象跃然于纸上,使后人千载若见。
《登高》唐·杜甫《贫交行》。这两句大意是:富贵之交翻云覆雨,变化无常;轻薄之辈却纷纷追随,无法计数。《贫交行》原诗为:“~。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诗歌猛烈抨击了世态炎凉、人情反复。此二句言富贵之交得意时如云之趋合,失意时如雨之纷散,翻手覆手,忽云忽雨,变化迅速无常。而世人还是趋之若鹜,作出种种丑态。寥寥数字,有力地表现出作者对世态的厌恶。以此二句抨击人情冷暖,抨击世人趋炎附势,十分恰切。
《贫交行》唐·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老:旧,淡。这两句大意是:天意难测,不可捉摸;世情的淡薄愈发使老年人感到悲伤。~二句充满了感伤的情绪。天意难问,是言前途未卜,凶吉莫知,这自然是使人伤心的了;而人情的淡薄,世态的炎凉,就更让人感到悲伤。一个“悲”字,写出了老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限的辛酸。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唐·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这两句大意是:千秋万岁的盛名有什么用处?人死了又哪里知道身后之事呢?杜甫与李白的友谊十分真挚,深厚,他对李白因李璘事件长流夜郎的遭遇感到愤懑不平。他认为李白一定能名扬千古,但这只是身后之事。身后名垂千古,人已寂寞无知了,又有什么用处呢?诗人在这深沉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无限同情,也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梦李白二首》唐·杜甫《哀江头》。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这里借指杨贵妃。游魂:马嵬之变,杨贵妃死于逃难途中,故称“游魂”。这两句大意是:昔日明眸皓齿随着玄宗来游曲江的杨贵妃今在何处?可叹她遭变横死,血污游魂,欲归不得。曲江原是长安著名的游览胜地,获得唐玄宗专宠的杨贵妃,常同辇随君春游曲江。安史乱后,曲江荒废,杨妃身死,诗人重游曲江,触景伤怀,感慨万千,写下这首名诗。~两句表现杜甫抚今追昔的感慨之情。它不仅是对遇难王妃的伤悼,也是对大唐国势衰微的悲歌,感情是哀恸而深沉的。
《哀江头》唐·杜甫《秋兴八首》其四。这两句大意是:长安城中,王侯将相的府第都更换了主人,文武官员的衣冠与往时也不相同。《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时所作的一组忧国忧民的组诗。这两句写长安动乱不定的情况,抒发丁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之情。可用以描写政权像走马灯似地更替,或说明世事的变化无常。
《秋兴八首》唐·杜甫《春望》。感时:感慨时局的恶化。这两句大意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由于感时恨别,使人见了春花反而落泪,听见鸟鸣反而心惊。看春花,听鸟鸣,本来是令人十分高兴的事,可诗人却见之垂泪,闻之惊心,似乎有些反常,其实这正反映了诗人”感时”之深,“恨别”之切。一个人若是心绪不佳,不管客观景物如何美好,总感到不是滋味,这两句深切地写出诗人对国事的关心和对亲人的思念,与其名句“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有相似之处,但手法更为巧妙,意义也更为含蓄。可用以抒发对时局的感慨,对亲人的怀念,表现心情的抑郁和苦闷。
《春望》唐·杜甫《哀江头》。臆:胸膛。岂终极:岂有穷尽。这两句大意是:人是有感情的,触景伤怀,就会泪洒胸襟;而大自然是无情的,它没有世事沧桑的感慨,江水自流,江花自发,岂有穷极。安史之乱中,杜甫被俘到长安,重游著名的风景区——血江,触景伤怀,写成此诗。~两句以大自然的无情反衬人的有情,更见人的情深。它可以说是全篇的总结,表现作者对国破家亡、世事沧桑的巨大悲恸。
《哀江头》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夭折:短命,早死。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末,杜甫从京城长安回奉先县探视妻小,至家正赶上自己的小儿子饿死。这两句大意是:使我感到惭愧的是:作为一个父亲,竟然使自己的孩子因为没有东西充饥而活活饿死了。在这里,杜甫因小儿子饿死而深感惭愧,既表现出自已的悲痛,也曲折地反映了当时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可用来表现下层人民因生活贫困,致使儿女饿死而产生的痛苦心情。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唐·杜甫《蜀相》。这两句大意是,诸葛武侯北伐未竟,染疾而终,使得后世的英雄志士莫不为此惋惜垂涕,伤心不已。杜甫平生对武侯极为景仰,公元七六0年诗人来到成都后,便拜谒了武侯祠,本诗即作于此时。此二句警策地写出后人对武侯的追念和景仰。句中的英雄,系指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在内,将英雄与武侯联系起来,使武侯在人们心日中的地位更高。此二句具有巨大的概括性,用以赞美忠贞不渝的武侯,赞美为国捐躯的英雄,赞美一切壮志未酬不幸赍志而殁的仁人志士,均十分恰切。
《蜀相》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绔(wnákù完库):指富家子弟,有鄙薄意。儒冠:读书人。这两句大意是:那些富家子弟是不会饿死的,而读书人却大多误尽终生。杜甫所处的那个时代,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一个个脑满肠肥、趾高气扬;他们精神空虚,本是世上多余的人,偏偏不会饿死。而像杜甫那样正直而又有才能的读书人,却大多空怀壮志,一个个穷困潦倒,眼看误尽了事业和前程。诗句以“纨绔”与“儒冠”对举,以“不饿死“与“多误身”对比,有力地揭示了封建社会贤愚倒置的黑暗现实。这种通过对比以突出主旨的手法可以学习。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残杯冷炙:残酒剩肉,犹言残茶剩饭。潜悲辛:悲辛藏在心里。两句大意是:成年累月在权贵们的残杯冷炙中讨生活。到处遭受屈辱,心里充满了悲辛。这是杜甫困守长安时期写的诗篇之一。诗人直抒脾臆,写自己的屈辱遭遇和满腹酸辛,吐露了对封建统治者压抑人材的悲愤不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唐·杜甫《江汉》。江汉:长江汉水。乾坤:指天地。腐儒:迂腐而无用的儒生,这里是作者自指,含有自嘲而兼自负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我是滞留江汉思归未归之人,也是天地间一个迂腐无用的懦生。这是杜甫离蜀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时所作。~两句表现出作者飘泊天涯、北归无望的窘境,也表现了心忧社稷而报国无门的悲观。他以自嘲中含有自负的口吻,倾吐了怀才见弃的郁郁不平之气。
《江汉》唐·杜甫《曲江二首》其一。这两句大意是:春风吹落一片花瓣儿,就使人感觉到春色已减,而今飞红万点,春色已暮,怎不令人愁煞!花是春天的象征,而春天又来之不易。人们熬过了漫长的严冬,才迎得春归大地,唤来繁花似锦的春色。然而,曾几何时,一片花瓣又从花朵上轻轻落下,虽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却透露出春光开始衰残的消息。敏感的诗人从一片花瓣上感觉到春色减了,暗暗怜惜不已。而今面对“风飘万点”、满城飞红的残春景象,怎能不叫人愁煞呢?两句诗有写景,有抒情,景中融情,弦外有音,把因“仕不得意”而引发的惜花怜春之情曲曲道出,蕴藉含蓄,耐人寻味。可用以描写惜花惜春之情。
《曲江二首》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七。繁枝:盛开的花。嫩蕊:含苞待放的花。这两句大意是:枝头盛开的花已纷纷谢去,无法挽留,只希望含苞待放的嫩朵缓缓吐蕊,不要一往而尽。繁枝易落,过时者将谢;嫩蕊细开,方来者有待。诗人用拟人手法与花儿商量,好似花真能解语一样,给人以亲切之感。通过这惜春爱花的描写,传达出诗人悲老惜少的感情。写惜春可作参考,拟人手法的巧妙运用,更值得借鉴。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唐·杜甫《绝句漫兴》其四。这两句大意是:二月已过,三月来临;人渐渐老了,像这样的春天还能遇到几回?杜甫《绝句漫兴》共九首,其四为:“~。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选两句是诗人面对大好春光所发出的感慨,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可用以抒发惜春之情,也可用以抒发暮年的感伤情绪。
《绝句漫兴》唐·杜甫《可惜》。底:何。春迟:春天慢慢过去。这两句大意是:春花有什么事而飞去得那么急促呢?老年人希望春天慢慢归去。《可惜》诗为杜甫的五言律诗,由春光易逝联想到人生短暂,抒发暮年的感慨。此二句由暮春花落着笔,抒写惜春之情。在诗人笔下,虽是暮春景色,但无“风雨”、“落红”字样,而是抓住花飞花落的一瞬间.以询问的口气,探讨花飞何速、春去匆匆的原因,从而表达了诗人希望春迟、春驻的愿望。诗句虽抒发爱春、惜春之情,却无感伤情绪。可用以抒写老年人的心态。
《可惜》唐·杜甫《江汉》。永夜:长夜。这两句大意是:心情像空中的白云飘向远方,身体像长夜的月亮一样孤独。此二句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思归之情。诗人由远浮天边的片云,永夜孤悬的明月,联想到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日就是片云,就是孤月一样。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体,造成情景交融的意境。以此二句抒写久客的情绪,形容心地的纯净,十分恰切。
《江汉》唐·杜甫《兵车行》。辚辚:车行声。萧萧:马鸣声。行人:行役之人,这里指被征开往前线的士兵。耶:爷。这两句大意是:兵车隆隆,战马嘶鸣,一队队被抓来的百姓换上戎装,腰佩弓箭,正开往前线;他们的父母妻子奔走相送,滚滚尘埃遮没了咸阳桥。这是一首揭露唐玄宗黩武战争的政治诗。据《资治通鉴》记载:天宝十载四月,唐用兵南诏(今云南省一带),大败于泸南。杨国忠为补充兵源,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哭声振野,杜甫的《兵车行》正是这段史实的艺术深化。诗一开头就像电影上的近镜头,描绘一幅家人送别征夫出征的场面:“~。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车奔马鸣,尘埃蔽日,征夫急促行军,眷属们追奔哭号,这一生离死别的凄惨场面,使今人千载如见,触目惊心。杜甫的诗被誉称为“诗史”,于此可见一斑。
《兵车行》唐·杜甫《新安吏》。这两句大意是:暮色苍茫之中,白水任自东流,像一去不返的征人;而出征者和送行者的哭声还像在青山之间萦绕回荡。~两句用环境烘托的写法表现悲戚哀痛的感情,这种供托手法可以产生“相辅相成”的艺术效果,增强艺术感染力。
《新安吏》唐·杜甫《绝句二首》其二。这两句大意是:眼看今年春天又要过去了,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到故乡的那一年呢?这是杜甫晚年流寓成都时写的一首绝句。诗的前两句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你看.锦江流碧,鸟翎飞白,青山滴翠,红花欲燃,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春日风景啊!可是这旖旎的风光并未使诗人赏心悦目,因为“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诗人深深感到焦虑不安的则是“~?”特别是“今春看又过”的“又”字,表明“又”一个春天过去了!诗人不知经历过几多个春天了,可是归期遥遥无望,还不知究竟是何年,怎不使诗人羁愁倍增,感慨万端呢?诗句以乐景写哀情,以强烈的反差衬托归心的殷切和归期无望的忧伤,有很大的艺术感染力。
《绝句二首》唐·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丛菊两开:杜甫晚年流落蜀地,他早想着出峡北归,永泰元年夏离开成都,秋天淹留云安,次年秋天又稽留夔州,曾看到两次菊开,故言。他日:往日。孤舟一系,指孤舟长系江岸,开不出三峡。故园心:思念长安的心情。这两句大意是:丛菊开了两次仍未出峡,回忆过去而老泪横流;孤舟长系,迟迟不开,思念长安的心情牵系胸怀。组诗《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律体诗的代表作。这两句写他身居巫蛱,心系长安,饱含着深厚的忧国情思。
《秋兴八首》唐·杜甫《登高》。这两句大意是:万里飘泊,久客他多,秋来更添了几分愁绪,衰老多病,独自登台,更显得形单影只,羁旅孤独。《登高》为杜诗的代表作,读之使人感到悲壮、激动。~二句极写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罗大经评曰:“万里,地辽远也;秋,时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老年)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杜诗语言凝炼,古义丰富,概括力强,于此可见一斑。这两句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着笔,写诗人羁旅孤独的感情和悲秋苦病的形象,又和上联“无边落术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相呼应,不仅使情与景相交融,也使诗意更见深沉。
《登高》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一。无赖:本指放刁、撤泼,这里引申为调皮、撩拨人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眼看着我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不能自拔,而无赖春色却故意来到江亭,撩逗人的愁绪。这是用反村的艺术手法,深化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春色秀丽,人所共爱,可是对于饱尝离乱之苦,家国之愁的杜甫来说,则好像春色故意捉弄他,惹他烦恼。仇兆鳌评曰;“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因为是用“乐景写衰”,就有哀感倍生的艺术效果。讲反衬手法及以“乐景写哀”时,可引此名句为例。
《绝句漫兴九首》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这两句大意是;露水的洁白从今夜白露节开始,天下最明亮的月亮应是故乡的月亮。安史之乱中,杜甫携家至秦州,怀念弟弟及故乡亲人,写成此诗。本来露无夜不白,月何处不明?露白月明天下共一,并无差别。但由于诗人羁旅异乡,又时入白露,对时令、气候感受最深,故说“露从令夜白”;又因飘零孤独,心情黯淡,仰望他乡之月总觉得不如故乡之月明亮,故说“月是故乡明”。显然这是在客观景物中融进了诗人的主观情绪,由于心理的幻觉和感情的偏执,使诗人得出了不合科学道理却合乎艺术真实的结论。远离故乡的人们每当思乡的时候,都会想到“月是故乡明”的名句,引起心律的共振而首肯它的正确。写思乡和赞美故乡,常常引此名句。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别房太尉墓》。这两句大意是:(在亡友墓前致哀)周近的墓土都被我的眼泪打湿,哭墓之哀使空气凝滞低沉,行云也不忍离去,房太尉指房琯,杜甫朋友,因得罪肃宗几遭刑戮,卒于阆州。后杜甫路经阆州,特来亡友墓前致哀,~两句写出杜甫怀友眼泪之多,哀伤感情之深。
《别房太尉墓》唐·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这两句大意是:友人(李白)的魂魄星夜从江南赶来,飞越南方青青葱葱的千里枫林,进入我的梦境,又星夜从秦州匆匆而返,渡过秦陇莽莽苍苍的万丈关塞,回到辽远的南方。李白远流夜郎,当时在秦州的杜甫忧思拳拳,久而成梦。这两句写梦中李白魂来魂归的情景,通过李白魂魄不远万里频来探访,不仅写出李白对杜甫的一往情深,更见出杜甫对身在难中的李白的思念之切,体现了两位伟大诗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
《梦李白二首》唐·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故人:指李白。明:明白,知道。这两句大意是:李白来梦中见我,是知道我在经常想念他的缘故。李白因永王李璘一案被长流夜郎,当时流寓秦州的杜甫对李白的不幸遭遇十分关心,忧思拳拳,积想成梦。而~两句不说自己梦见故人,却说故人进入自己梦中;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自己的长久思念。这样就把诗人怀念友人的至诚至真的感情回环曲折地表现出来,比平铺直叙更能感人。
《梦李白二首》杜甫的作品 经典语录 名人名言名句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三十韵》
推荐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作者:杜甫经典语录
推荐成语大全
本文地址:http://www.newxue.com/mingrenmingyan/13446560281111.html
返回:名人名言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