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教案
图片教案
【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3、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教学重难点】1、重点:⑴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⑵积累文言词汇。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⑵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⑶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⑷背诵课文。2、能力目标:⑴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意思,感受语言的优美。2、掌握“而”、“也”的用法。3、理解欧阳修的旷达情怀,“与民同乐”的积极政治思想。【教学重点难点】1、“而”、“也”的用法。 2、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方
【教学要点】 1、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2、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新授课)〖教学目的及要求〗1、题解,了解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从“乐”和“醉”中所抒发的政治理想。2、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色,并复习巩固骈散结合的句法。【教学设想】1、安排两课时。2、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利用注释及工具书,读准字音,疏通
《醉翁亭记》是欧阳醉翁亭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在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描绘出了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一提起《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1、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简介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古文运
【学习目标】1、培养文言语感,理解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含义;2、学习情景交融、寄情于景的写法,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3、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熟读成诵。【教学过程】一、导入本单元我们学过了两篇
【课型】活动课。【教学内容】“梦游”醉翁亭。【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2、注重对景物的细致描写。3、写作训练。【重难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写作。【教具】投影仪、图片、录音机、磁带、送话器。【
【教学目标】1、了解欧阳修的主要经历及其多方面的成就。2、了解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娱情山水以排解抑郁的复杂思想感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3、学习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语言骈
【教学目标】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2、学习本文由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的写法;3、理解、评价作者“与同同乐”的政治主张和道德观念;【教学重点】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2、体会作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朗读背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言虚词“而”、“也”的作用。2、过程和方法:发挥想象,再现美文意境,体会文章的意境美。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及“与
【设计思路】文言文历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但它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文言的字、词、句理解起来很困难,尤其是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想把课文读通顺都很困难,这就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文言文没
【课型】赏析课。【教学目的】1、领会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2、分析文章以“乐”为主线,前后呼应的严谨结构。【流程】以探究与比较为主。【教学重点与难点】1、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
【教学目标】1、背诵全文。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3、体会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知识讲解】一、基础知识1、掌握下列粗点字的读音:滁州(chú)林壑(hè)蔚然(wèi)琅琊(láng yá)辄(zhé)
【教学设计思路】针对中学生中存在的背书难问题,教师试图通过的自己的示范,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然后通过对文章线索的梳理,帮助学生找到背书的方法,并最终背下文章。【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文章,体会本文层层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欧阳修。2、整体感知课文。3、把握课文重点词语。【教学重点】落实目标2、3。【教学用具】小黑板、幻灯。【教法计划】1、这篇课文语文优美,“句句是山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
教材理解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
1、本文的醉翁之意在何处?这是一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但读罢却又让人觉得不仅仅是在记山记水,而是融入了作者许多的思想情感。作者自己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那么,怎样理解这“醉翁之意”呢
一、朗读并背诵全文(注意文中连用的21个“也”字,它具有表示判断和舒缓语气的作用,要读出它的味道来)。设题目的是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注意这篇游记的句子多用“也”字煞尾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语气和文意
1、参考“课文说明”,结合课后练习第一、二题,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语句的形式特点及其与表意的关系,教师可以用板书的形式概括课文内容。下面的板书形式可供参考:第一段,引入:亭的周边环境:环滁
【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大庙乡中心学校陈文】〖巧用多媒体开展“情境—探究”教学·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而言,学习兴趣则是学习的主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着强烈的促进作用,能使他们情绪高涨、认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以荻杆画地教他识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先后在中央和地方任
师友唱和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时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宋史·欧阳修列传》)力排险异之文知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
欧阳修是我国十一世纪中期的重要作家,他的散文、诗、词在北宋文坛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公认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尤其是散文的成就,最为突出。他一方面在继承唐代著名散文作家韩愈、柳宗元、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次年
【教例简述】课始,教师定向:这节课的任务是进一步理解课文写法和内容,并背诵全文:方法是师生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归纳段意,明写法,在此中穿插背诵训练。 【教例实施】教师:大家能不能从描写、记叙的角度梳理课文
课前作业导学,既能节省课时,增大课堂的容量,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合作互助精神。让学生既能体验自已学习成功的快乐,又能品尝帮助别人的喜悦。而且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可使师生关系变得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醉翁亭记》,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杰作。在这篇游记中,作者以“乐”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来选材布局。“乐”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始终。然而,“乐”这条线索到底指的是什么?一般人认为是“山
【学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章,感受优美的语言,力求背诵文章。品析解读文章,理解其主突旨,提高语文水平。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学习语文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分析文章,积累语言,
《醉翁亭记》是初中教材的传统篇目,历来为人们所称道。《醉》文的美点很多,而“也”字的运用堪称一绝。全文创造性地运用了21个“也”字,创造了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无论从初中教材,还是从《古文观止》中欧阳修
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同学们常常难以理解“三味书屋”里的那位私塾先生何以那么醉心于诵读,往往先生自读入神时,下面的孩子们用纸糊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游戏,画画儿,他也全然不知“将头仰起摇着,
千年名作,魅力持久,在于它内容的丰富性。而丰富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理解的多层次,正是这种多层次性,每一次阅读,名作都能给我们新的感觉。《醉翁亭记》正是这样的名篇。可能很多人认为我们已经把它看懂了,看透了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自己的刻苦攻读,经过七年之试,于仁宗八年考中进士,也许正是特殊的成长经历,造就了欧阳修的顽强性格,此后,他积极参与庆历变法,倡导古文运动
作者因酒而乐,因山水而乐,因别人乐而乐。在第三段中,作者描绘了一幅“滁人游乐图”,“滁人”被置于显著位置,而且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行者,有老人和小孩,都是普通百姓,他们能够如此兴高采烈
欧阳修的散文创作特点有三:1、文体多样,议论、叙事和抒情兼备;2、采“古文”与骈文之长,融成新的风格;3、富于变化,开阖自如,具有和谐的韵律感。欧阳修的政论散文,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杀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七〕讽诵之声琅然闻於远近
本文结构层次比较清楚,在扫清字词障碍,能读顺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列出文章的提纲。结合课后练习三和课下注解,就文章中的重点词语,进行集体质疑与解答,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炼与考究,然后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按各段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是不可多得的。而我对它的精巧结构觉得实在是感叹再三。散文要散,但并非是不着边际的散乱,要做到散中有神,散而不乱。《醉翁亭记》虽然时而山色露布画
经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得知:欧阳修做滁州太守已是第二次被贬。第一次是1036年因揭露左司谏高若讷的罪责与虚伪,为杜衍、范仲淹辩护而得罪保守派人物,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这一次是因支持“庆历新政”,在庆历五年
醉翁亭记参考图片
北宋中期的文学变革,是在宋代文学总体上处于衰退的情况下产生的。它一面顺应着思想控制强化的时代文化,一面寻求文学的新的立足点和艺术风格。在这里起着中枢作用的是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
《醉翁亭记》是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一篇有名的杰作。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是以继承韩愈为标榜的。但是,他的散文的风格,和韩愈却并不相同。韩愈的散文有如波涛翻滚的长江大河;而欧阳修的散文,好比
北宋诗文革新的宗师欧阳修(1007~1072年)当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时,自号“醉翁”,他虽然酒量很小,往往“少饮辄醉”,但酒瘾却大,尤喜率众聚饮于州西南七里山间由他命名的“醉翁亭”。脍炙人口的《醉
以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扬名古今的范仲淹(989~1052年),在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栽了个大筋斗。以他为首搞起的“庆历新政”,成了短命的政治改革运动,仅持续
滁州醉翁亭因欧阳修一篇《醉翁亭记》而名闻遐迩,四季游人络绎不绝。但是读过《醉翁亭记》的人到实地一看,却不免产生一些疑问,感到文章写的与实地情况有出入。我作为滁州居民,在琅琊山下、醉翁亭畔寓居了二十余年
《醉翁亭记》中“也”字多,“而”字更多,吟诵朗朗上口,文理层层推进,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而”字用于一般的记叙或论说,起着上下文的关联作用。辨析是不难的。如开头第一段的叙述文字中有下面几个“而”字句:望
《醉翁亭记》是散文中别出一格特具风采的名篇,也是体现欧阳修散文风格的代表作。历来人们称赞文中多用陈述句,并以二十一个“也”字作句尾,形成一种别致的咏哦句调。我认为除了这个特点之外,还奇妙地用了二十五个
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审美的两类基本品格,无论阳刚之美还是阴柔之美,都是就一般规律而言的,是对具体作家总的创作风格或者流派的共同创作倾向普遍意义上的概括。《醉翁亭记》体现了一种幽婉深长,纡徐委备的阴柔之美。
一、对“环滁皆山也”的理解南宋学者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原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这个经过修改的妙句
《醉翁亭记》 可和《岳阳楼记》结合起来教学。从体裁看,都是抒情散文,从表现的思想来看,前者是评价“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并阐发自己的观点,后者是抒发作者受贬后的览物之情,从表现手法看,都是借景抒情,寓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
《醉翁亭记》,写得情景交融,韵味隽永。含英咀华,颇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要想理解文中表达的感情,当先了解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本文写于欧阳修贬官滁州的第二年(1046)。当时,为了使北宋王朝摆脱“四夷不服,中
流连在北京陶然亭公园中的“华夏名亭园”醉翁亭前,思古之情油然而生。唯因此亭与宋代文宗欧阳修和第一书家苏东坡的华章妙翰有着不解之缘,遂誉为华夏名亭。岁月悠悠,已历九个世纪。人间无独有偶事例极其罕见,而苏
散文脉络的寻找和安设,其基本依据和最终目的,不但是使散文结构成统一的有机的艺术团块,反映作者追求章法美的整体性营构匠心。《醉翁亭记》一文从山水风光的描绘和游人活动的描述中创立了立体的“乐”的聚合,表面
学习辅导
图片资料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滁州(chǔ)林壑(hè)蔚然(wèi)琅琊(láng)B、潺潺(chán)辄醉(zhé)林霏(fēi)岩穴暝(mǐn)C、伛偻(lǚ)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D、对
(一)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
●作业导航1、体会文中描写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寄托;2、领悟“乐”的内涵;3、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词语。一、基础部分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壑(hè)晦明(huì)B、伛偻(qū lóu)蔚然(
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琅琊()环滁()晦明()伛偻()觥筹()林霏()2、指出下列加粗字的含义:⑴醉翁之意不在酒()⑵泉香而酒洌()⑶负者歌于途()⑷树林阴翳()3、填空:⑴《醉翁亭记
【积累运用】1、下列加粗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琅琊(yá)饮少辄醉(zhé)B、林霏开(fēi)云归而岩穴暝(míng)C、山肴野蔌(yáo)晦明变化者(huì)D、树林阴翳(yì)水声潺潺(chá)2、下
图片资料
滁(chú)林壑(hè)琅琊(láng yá)潺潺(chán)僧(sēng)辄(zhé)霏(fēi)瞑(míng)伛偻(yǔ lǚ)携(xié)洌(liè)肴(yáo)蔌(sù)觥筹(gōng chóu)阴翳(yì)弈(yì)酿泉(niàng)
蔚:(wèi)蔚然翼:(yì)如虎添翼琅:(láng)琅琊潺:(chán)潺潺 慰:(wèi)慰问冀:(jì)冀州锒:(láng)锒铛入狱孱:(chán)孱弱 偻:(lǚ)伛偻弈:(yì)对弈洌:(liè)泉香而酒洌 楼:(l
朝:zhāo(朝而往)偻:lǚ(伛偻)饮:yǐn(饮酒)提:tí(提携)cháo(朝堂)lóu(佝偻)yìn(饮马)dī(提防)转:zhuǎn(峰回路转)少:shǎo(饮少辄醉)乐:lè(而乐亦无穷也)zhuàn(转圈子)shào
林壑尤美:林木沟壑特别美丽。林霏:霏,雾气,(区别于“霏霏”)林间雾气。伛偻:驼背,指老人。临溪而渔:到溪边来的鱼。渔,动词,钓鱼。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佳木秀:秀,发荣滋长,动词。醉翁之
【乐】山水之乐:乐趣禽鸟乐也:欢乐【出】水落而石出者:露出扁鹊出:离开【穷】乐亦无穷也:尽欲穷其林:走完【归】云归而岩穴暝:归集,聚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而】泉香而酒洌:表并列的连词太守归而宾客从
1、作家作品: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省)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北宋中期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在散文、诗词及文学批评方面都
《醉翁亭记》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感人图画,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语言简练,意蕴丰富。句法骈散结合,语词虚实相间。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结构严谨,条理清楚。3、骈散结合,相映成趣。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的那些峰峦,树林和山谷尤其秀美。远看一片郁郁苍苍,显得幽深秀丽的,那就是琅琊山。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绕过
【层次结构】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第二段:写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结构图解】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写景层次分明,并且写景和抒情自然结合,这是写作上值得借鉴之一:文章先写亭的远景,因为亭之所在是琅琊山,就从这里落笔,用“蔚然深秀”表现它的外观,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它的
1、古今异义:⑴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情趣,心愿今义:意思,含义。⑵苍颜白发古义:脸色苍老今义:青颜色。⑶鸣声上下古义:树的上部和下部今义:表示大致的数量。⑷负者歌于途古义:背着东西的人今义:失败的一方
【名之者谁】“名”本应为名词,“名字”,此处为“命名”,动词。活用类型:名词作动词。【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故自号曰醉翁也】“号”本应为名词,“称号”,此处为
环滁皆山也。[一句话概括全貌。宋朝朱熹《语类》卷百三十九上说:“欧公文多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原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其西南诸峰,林壑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耶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名篇。文章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文章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设问等,一眼就能看出;此外还有“错综”和“互文”等修辞方式,容易为人们忽略,因此有一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字浅易,文笔生动,可以结合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自己阅读课文,了解大意。文中疑难语句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要加强朗读,首先读通读顺,然后注意骈散结合的句法,体会“也”、“而
快速背诵法:用极俭省的词语概括各段内部层次:1、山──水──亭──名──太守2、朝──暮──春──夏──秋──冬3、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4、太守归──游人去──禽鸟乐、从人乐、太守乐可
1、《醉翁亭》记中的21个“也”字: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连用21个“也”字煞句,是创造性地使用虚词的一个范例,读来只觉得神采飞扬,摇曳生姿,而绝无单调重复之感。通观全篇的“也”字,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
1、本文描写的内容很丰富,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怎样?本文描写很有层次。写醉翁亭的环境采用由面到点、自远而近的顺序,把读者一步步引入佳境;写山间富于变化的景色,采用从早到晚、从春到冬的顺序,让读者体会“景不
1、酿泉:醉翁亭下有酿泉又名让泉,泉水“甘如醍醐,莹如玻璃”,故又称“玻璃泉”。泉眼旁用石块砌成方池,水进入池中,再汇入山溪。欧阳修《题滁州醉翁亭》赞其:“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
多媒体教学
课文拓展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因宋欧阳修公《醉翁亭记》出名,千百年来盛名不衰。春节期间,记者回到老家安徽滁州,再次拜访这座古亭。名亭翼然如故,小城春意浓浓,滁人新世纪新面貌。 蔚然深
欧阳修在作《醉翁亭记》同一年(庆历六年)写的五言古诗《题滁州醉翁亭》: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声如自空落,泻向雨檐前。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响不乱人语
庆历六年(1046)作。所谓庆历新政,仅经过一年多时间,就在庆历五年春宣告失败,执政大臣杜衍、范仲淹等相继被斥逐。欧阳修因上疏为他们辩护,也被捏造罪名,贬于滁州。滁州五代时为争战之地,备受破坏,经过宋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人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椔翳;却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
课件下载
课外阅读
励志故事: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