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教材理解
“创造原本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手段。在知识经济时代特征逐渐凸显的今天,创新正在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哪一个时代对创新有着如此急切的呼唤,没有哪一个时代对培养创新人才有着
1、为什么说“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课文提出了这个观点,只是举了两个事例来加以证明,并没有在理论上多加分析。其实,不少教育家都说过,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只有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一、熟读课文,探究下边的问题1、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这篇课文却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要求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为什么非常重要?2、创造性思维有哪
一、引导学生确立课文学习目标一般说来,可以确立为以下两条:第一,学习课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第二,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围绕这两条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当然,自
1、定义:通过证明和反驳,直接阐述事物的道理,表示作者一定的见解或主张,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一般称之为议论文。 2、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论证是运用论据
“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
不过,也许①有人会选择图形C。因为非对称性图形只有C一个,所以会被认为与其他图形不同。确实如此,这也是正确答案。答A也是可以的。因为A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所以A也是正确答案。那么,D又怎么样呢?这是惟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作者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曾发表过《踢醒沉睡之心》等著作。罗迦·费·因格(Roger von Oech,一般译作“罗杰·冯·奥奇”),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
1、写作背景: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择》(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郭常义、胡晓丁据日本小说家城山三郎的日文译文译为中文。选入课本时,编者作了修改。2、相关人物:约翰·古登贝尔克(1400~14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岛(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
语文课本在语言运用上的示范性意义不言而喻,社会对其规范性的要求可想而知。笔者认为,一些在语法上有可能出现争议的句子,在初中课本中出现不是太妥当的。但是我看了初中语文中的一篇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有一家牙膏厂,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招人喜爱,营业额连续10年递增,每年的增长率为10%到20%。可到了第11年,企业业绩停滞下来,以后2年也如此。公司经理召开高级会议,商讨对策。会议中,公司总裁许诺说
“什么是人脑的创造性?”美国布法罗州立大学人脑研究中心主任帕西欧认为,考查人脑的创造性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过程。他指出,人类的创造力正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地发展着。公元60年,古罗马皇帝尼禄用祖母绿宝石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的高级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各种出类拔萃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心理学认为:创造思维是指思维不仅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
创造性思维常常受到一些障碍,造成创造性思维障碍的因素主要有:知识贫乏、不加批判的学习、传统观念的束缚、习惯性思维、满足、固执己见与偏见等。针对这些障碍和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方面,许多心理学家、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约翰·古登贝尔克(约翰·古登堡)1398年出生于德国的美因茨(MAinz)。他本是个金银匠,谙熟金属工艺。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研制,他发明了包括铸字盒、冲压字模、铸字用的铅合金、印刷机以及印刷油墨在内的一整套
罗兰·布歇内尔生于1940年。60年代进入盐湖城犹他大学工程系。暑假期间,在马戏团门口摆摊叫卖弹子球、口香糖等小玩意。穿着花里胡哨的T恤衫,细腿牛仔裤,长发蓬乱,一脸大胡子,恹恹的,绝没有半点发迹的福样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科技知识和信息迅猛增加。根据英国学者詹姆斯·马丁的统计,人类知识的倍增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20世纪前半叶为10年左右,到了1970年,缩短为5年,1980年末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一直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这个功能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该得到进一步加强。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七次文代会上的讲话中,高屋建瓴地论述了文艺弘扬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环境看同一个事物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而在不同的班级面对不同的学生往往也无法采取同一种教法,这是我教了这课后的最深感触。在304班上课时,在经过预习检测后我
今天听了刘威老师的一节语文课,我最大的感受是:课,原来还能这样上,这样的课真的令人耳目一新。学校领导曾说过一样一句话: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能吸引听课的老师不说小话、不打瞌睡、兴致盎然一直听下去的课就是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案例与反思 【案例背景】由于要在2006年12月7日对全区开一次公开课,而这次开课的课文是九年级上册中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又是借班上课(因自己现任教初二年级),因此觉得有一定的压力。虽然这一课在以前自己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案例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第13课,作者是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文章围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探究了构成创造性思维的几个要素,论证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
一、事物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古代有个“盲人摸象”的故事,讲的是盲人摸到象的不同部位,就以为整个象就是他摸的那个样子。这种例子在人们认识事物过程中经常发生。关于岩石的成因,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两
学习辅导
【同步自测一】一、语言积累和运用1、选出注音或释义有误的一项()A、孜孜(zī)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B、根深蒂(tì)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C、锲(qiè)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
【知识掌握】1、本篇课文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国实业家。曾发表过________。2、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孜孜(勤勉)不倦 汲(吸)取B、持之以恒(恒心) 素材(材料)C、不言而喻(明白) 创
【阅读实践】一、阅读下面课文内容,进行阅读实践。“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
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⑴汲取()⑵推敲()⑶恭喜()⑷对称()⑸模式()⑹放弃()⑺渊博()⑻创意()2、按拼音填写汉字。⑴根深dì()固⑵孜孜不juàn()⑶持之以hénɡ()⑷qiè()而
【基础训练】一、解释下面的词语1、汲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深蒂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素质】①时代呼唤________的创新型人才。②当前的时代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科研、军事、文化等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人们要求创新型人才首先应当是最具创意和活力的。他们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激情,
一、单元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要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更不能闭门造车学习,否则必然落后于时代,惟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这个单元主要以求知与读书为主题,有三课四篇文章都是阐述求知
图片资料
罗迦(jiā)恭喜(gōng)根深蒂固(dì)汲取(jí)孜孜不倦(zī)压榨(zhà)锲而不舍(qiè)驾驭(yù)渊博(yuān)(bó)持之以恒(héng)模(mó)式
恒:(héng)持之以恒锲:(qiè)锲而不舍恭:(gōng)恭喜桓:(huán)齐桓公契:(qì)契约慕:(mù)羡慕榨:(zhà)压榨径:(jìng)路径窄:(zhǎi)狭窄泾:(jìng)泾渭分明蒂:(dì)瓜熟蒂落唯:
模:mó(模式)压:yā(压榨)分:fēn(区分)mú(模样)yà(压根儿)fèn(分外)烙:lào(烙印)相:xiāng(相关)luò(炮烙)xiàng(相貌)漂:piāo(漂游)撩:liāo(撩起)嚼:jiáo(嚼东西)piào
【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推敲】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恒,恒心。【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这是一篇有关创新问题的议论文。作者针对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局限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认识,独辟蹊径,提出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在精当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创造性思维必需的因素,以及
1、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品味:这句话指出了“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的危害性。2、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
【四字短语】不知不觉行之有效止步不前一事无成根深蒂固不言而喻持之以恒自我压制轻而易举锲而不舍【关联词语】对于上面这个问题,你是怎么回答的呢?要是你选择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因为图形B是惟一一个仅由
1、本文可以按议论文的三段式划分结构。 ⑴提出问题(1~2段):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 ⑵分析问题(3~12段): 第一层(3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师生对话】师:本文的标题明确的提出了什么观点?生:题目提出了论点: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师:本文的开头十分新颖,新在哪里?好在哪里?生:通过图形提出问题,这种开头很新颖。四个答案全部正确,这种题目很新
文章首先通过一个问题来引出本文的论题,并在分析论题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论点“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接着将“寻找第二种答案”的追求与“创造性思维”联系起来,指出创造性思维应具备的
这篇议论文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风格,它既有一般议论文的准确严谨,同时让人觉得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它更像一篇演说,读起来如同正在听一位循循善诱的师长,就创造性思维这一严肃而深刻的主题给我们娓娓道来,让我们觉
本文的语言较通俗浅显,学习时,宜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抓住作者要表达的观点,理清论证的思路,体会摆事实论证的好处。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入领悟作者表达的观点。1、认真阅读课文,充分认识发挥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针对现实生活中很多“我”常常局限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认识,提出了相反的观点,独辟蹊径,很富有思辨色彩。教师应启发学生认识到这种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特立独
1、本文主要论述的是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而在篇末才给出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的全部答案?【分析】此题意在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并了解课文作者采用层层深入的论证思路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文的标题就为我们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作者通过示例的事实论证方法,用层层递进的结构,证明了论点的正确,从而也启示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可以不止一个,解决问题的答案也不是惟一。作
正确的答案有且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早已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但实际上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旦承认了惟一性,我们也就陷入固步自封的泥潭,只有不满足于惟一,我们才能不停止探求真理的脚步。而要继续
这篇文章从一个有趣的问题入手,启发我们去发现事物的多个答案,运用创造性思维去思考问题,新颖别致而又有说服力。本文的结构问题。本文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4),论述我们应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
本文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富有创造性的话题谈起,通过举例子,讲道理,要求人们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学习本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理清本文的结构层次。学习本文从问题入
本文围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中心展开论述,提出的观点虽多,思路却有条不紊。课文先提出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问题,然后通过对几种不同答案各自合理性的分析,引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
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有真知灼见、发人深省的观点。针对“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在人们头脑中早已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作者提出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分析这个观点时,又表达了如下看法:认为正确答案只
1、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本文首先提出一个关于几何图形的选择题,通过分析,四个答案都对。这一有趣的问题,有力地证明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这是摆事实。紧接着又分析了为什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
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只知死学知识而不知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生活中还有许多人以为搞发明和创造的都是天才人物,不相信自己也能有所发明和创造,
1、逻辑严密,有理有据。作者从具体的例子入手,阐述道理,先论述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即明确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再进一步论述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具备创造性思维、怎样才能具有创造性思维。这样层层递进,将道理说得
一、清楚的思路这篇课文先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观点,然后说明创造性思维又有些必需的要素,最后说明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路明晰,论证缜密,值得同
本文主要使用例证法和引证法来论证论点:1、例证法: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8自然段)罗兰·布歇尔的事例(第9自然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2、引证法:如“富有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
【层次结构】全文共13段,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问题。作者由一道选择题,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事实。一道选择题,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部正确。这个例子最鲜明地揭
【例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代词指代的内容:①“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②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
1、开头设置问题,引出命题,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发人深省。文章从一个有趣的数学题谈起,再对人们头脑中“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型进行剖析,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的重要
可从两个方面去设计:1、从生活中的现象谈开去;2、与《谈骨气》开头的开门见山作比较。
1、学习本文新颖的开头的写法。2、理解本文关于创造性思维论述的观点。3、学习举例证明论点的写法。 重点:学习本文用举例来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学习本文作者看问题的角度,敢于向固有的观念挑战的勇气;掌握一些
多媒体教学
课文拓展
课件下载
课外阅读
励志故事: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