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主张让学生参与课堂并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针对以上三点,我对自己《雨霖铃》一课的教学展开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并且收到了
一、介绍柳永生平,导入新课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柳永的《雨霖铃》。柳永的一生仕途坎坷。他两次进京赶考,均以失败而告终,所以他厌弃了官场,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词的创作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成为北宋
【课程分析】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在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宋词从风格上分为两大流派:豪放派、婉约派。提及婉约派,当首推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而提及柳永,又不能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
【教学目标】通过《雨霖铃》这一首词,使学生初步掌握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方法,学会读词,学会品味词的意境,从而提高赏读古典诗词的能力。【学习目标】1、感知词的声韵特点;2、品味词的意象意境。【教学设想】本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从柳词层见错出的具体形象(意象)里寻绎出其中“隐性”的意义,进而学会读解诗词,把握诗情,提高古诗词的鉴赏审美能力。【教学模式】诵读──品读──体悟──拓展。【教学过程】师:上课!(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宋词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雨霖铃》,使学生对宋词有进一步的了解。在诵读、赏析的同时,把握诗作的景与情,运用联想和想像,探究它的意境,并体会婉约词的风格特色。【教学过程】(教师:
【教学目标】1、理解作品“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2、了解柳永词的风格。3、理解善于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清朝末年,有一位著名学者,名叫王国维,他在《人间词
【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2、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3、在诵读品味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步
【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诗歌鉴赏的方法。2、培养学生感知意境的审美能力。3、通过情景合一的意境引起学生共鸣,熏陶情趣。【教学重点】1、通过训练巩固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掌握诗歌鉴赏的简单方法。2、通过
【教学目标】1、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2、鉴赏名句,理解善于铺叙、融情与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3、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意象,探究意境,体味情感。【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1、把握婉约派的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格律、音调和谐。2、让学生学会运用情感体验法去鉴赏诗歌,并通过情感体验法去感知美,感受美,提高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借助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2、知识目标:⑴ 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⑵ 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2、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3、感受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感受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教具准备】CAI课件,录音机。【教学过程】一、
一 、请同学们说出几句离别的名句1、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一袖,不带走一片云彩。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3、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多少文人墨客吟咏过,那切肤之痛的生离死别
【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生活状况及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2、认识并体会婉约风格的特点。3、感受词中浓浓的离别之情。4、掌握要本首词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
【教学目标】1、欣赏本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2、积累古人用来描写离情别绪的诗歌意象。3、体会宋词婉约的风格。【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纵观我国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 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⑵ 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2、能力目标: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
【教学目标】1、朗读、品评、分析、鉴赏。2、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教学重点】总结鉴赏诗词的一般方法,提高鉴赏水平。【教学过程】一、激趣导
【教学目标】1、学习诵读,并通过诵读体会词的感情基调2、通过常规分析、意象分析等方法体会词的意境、画境;通过想象,再现这幅离别图3、品味关键字词,感受词的语言美、情感美【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教
【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婉约派诗歌的特点。2、引导学生感受词的意境和语言,从而感受词中浓浓的离别之情。3、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4、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教材理解
学习辅导
〈一〉词调《雨霖铃》的由来《明皇杂录》记载:“帝(唐玄宗)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杨玉环),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时梨园弟子唯张野狐(徽)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
柳永的词往往用铺叙的手法,通俗的语言,写羁旅行役,城市生活。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高中语文第六册《雨霖铃》即是其代表作。该词善于捕捉物侯变化,点染离情别绪,“层层铺叙,情景交融,一笔到
大凡词都不出情景两字。善于写景的词人往往能借景以言情。然而,要把一种抽象而不可捉摸的思绪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即以有形的文字来描绘无形的情愫,使之情景交融,给人以强烈的感染,非高手实难达到。北宋词人柳永
柳永的《雨霖铃》词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为历来人们所喜爱与欣赏的写离情别绪的曲范之作。而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又是千古为人广为传诵的名句,甚至有人以此作为代表柳词的特色,
柳永(生卒年不详。唐圭璋先生《柳永事迹新证》一文推测柳永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九八七年,卒于宋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年)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福建省崇安县)人。其父柳宜本仕于后唐,入宋
北宋初期,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又名柳七)的词作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见叶梦德《避暑录话》)。苏东坡对风靡一时的柳永词风深为不满。据宋俞文豹《吹剑录》记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
《雨霖铃》是北宋词坛婉约派巨匠柳永的杰作,主题是“伤离别”,也抒发了作者对生平不幸的感慨。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1、《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郑玄注:“寒蝉,寒
词中无论虚写、实写,总不离乎写景、写情。景是“清秋节”,情是“伤离别”,以清秋之萧飒,写离别之凄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臻于情景交融的化境──“离人心上秋”。然而柳永这首词的情景交融,却不只是赋予客观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
多媒体教学
课文拓展
课件下载
课外阅读
励志故事: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