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3、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
【黑龙江省海林市高级中学 陈桂艳】〖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二、突出对学生质疑问题能力的提高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让学生质疑问难,打破传统的师问生答一统天下的局面,是
一、课文悟读屈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英名和诗作千古流芳、万代传诵。其人、其文同在中国和世界人格和文学的境地树立起令人敬仰的巍峨丰碑。其抒发情怀、叙写心境的长诗《离骚》当是其
【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难点】目标3。【教学方式】诵读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
【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4、背诵全诗。【教学要点】1、作家作品:屈原(约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教学重点、难
【教学要点】1、掌握作家作品以及文学体裁常识。2、理解运用比兴手法的艺术效果。3、翻译并背诵全文。【教学设想】难文浅教,重在落实,先译后析,趣味背诵。【教学流程】一、出示对联和诗歌,初步感知,导入课文
第一步营造氛围:1、结合屈原两次被贬的原因及经过,突现其才华和正直的品格:屈原“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有旷世之才,却被小人陷害,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离骚》集中反映了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教学本诗,可用“移情”的方法,把爱国主义教育同鉴赏作品自然地结合起来。本课用三课时教读。一、课堂上背诵课文1、导入;让学生讲讲关
1、学生对于屈原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已经是常识。可是为什么说他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学生可能就不很清楚了。《离骚》是一首伟大的爱国抒情长诗,只有体会到其中浓浓
教材理解
学习辅导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謇朝谇夕替替:废弃B、伏清白以死直兮 伏:守、保持C、忍尤而攘诟 尤:厉害D、岂余心之可惩惩:挫败2、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同步达纲练习一、课文阅读训练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⑴偭( )规矩而改错( )⑵ 何圜( )之能周兮⑶ 制芰( )荷以为衣⑷ 高余冠之岌岌( )2、下列句中加黑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高余冠之岌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① 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② 谣诼谓余以善淫(放荡)③延伫乎吾将反(久久)④ 回朕车以复路兮(皇帝的谦称)⑤进不入以离尤兮(到朝廷参政)⑥ 忍尤而攘诟(排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论文之多艰。余虽好写作以自羁,謇朝五息十而费神矣!)《离骚》是屈原自叙平生的长篇抒情诗。它的名称有双重涵义:从音乐方面来说,《离骚》,可能是楚国普遍流行的一种歌曲的名称。从内容的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
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愿径逝而未得兮,魂识路之营营。──选自屈原《九章》中的《抽思》《九章》与《离骚》一样,是诗人在同腐朽的贵族集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liè,践踏)余行,左骖殪(yì,倒地而死)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duì,怨恨)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
我屈原长叹息泪流满面,哀人民生活苦多灾多难。我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可早上进谏晚上被贬黜。因我用香蕙作了佩带而贬黜,因我采芳草给我加上罪名。似这样好品德在我心扉,哪怕是死九回也不后悔。怨我那神圣王实在荒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此句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境界?一个爱国诗人,关心国运,关心民生是他心之所系。但在那个时代里,人民的生活艰难悲惨,不能不使诗人哀叹不已,伤感有加。作为一个几遭
1、《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课文所选部分中,诗人讴歌理想,追求理想,展开想象,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和强烈的爱国情感:诗人以花草蕙、茞、芰荷、芙蓉以及鸷鸟比喻自己,表现他坚持高尚美好、决不与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
1、《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漫主义,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它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这突出地表现在诗人的驰骋想象,糅合
《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
【结构分析】诗歌前七节述怀,揭示“朝谇而夕替”的原因,表达“九死未悔”的意志。后六节反省、检查自己的行为,表现追求美德、体解不悔的高尚品德。【结构图示】
《离骚》通过诗人一生不懈的斗争和身殉理想的坚贞行为,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表现了他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人格。同时通过诗人战斗的
1、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评析: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
【倒装句】1、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主,宾语前置,应为“不与吾”。2、肇锡余以嘉名介词结构后置3、不吾知其亦已矣,宾语前置句。“不吾知”即“不知吾”。
【朕】古义:第一人称代词“我的”今义: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以为】古义:“以之为”的省略今义:认为【代序】古义:依次替代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纯粹】古义:美德,完美今义:1、不搀杂别的成分2、副词,表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译为“向往”【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分别译为“加高”“加长”【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形容词的“为”动用法,译为“为
【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善于,擅长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此处活用,讲作“向往”陛下亦宜自谋,以諮诹善道(诸葛亮《出师表》):好的,美好的【度】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法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施行。【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心情抑郁不伸的样子。【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圆凿(受榫头的穿孔)【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芳菲菲
【太息】叹息。【以】用法同“而”。【掩涕】掩面擦泪。涕,眼泪。【兮】语气助词,相当于“啊”,“楚辞”中大量用“兮,有时用在句中,有时用在句末。【哀】哀伤。【虽】唯,只是【好】爱慕,崇尚。【修姱】修洁而
伫:(zhù)伫立 岌:(jí)岌岌可危 贮:(zhù)贮藏 汲:(jí)汲水 掩:(yǎn)掩埋 謇:(jiǎn) 謇吃 朝:(suì)朝谇 偭:(miǎn)偭背 淹:(yān)淹没 蹇:(jiǎn)蹇运
裳:cháng(集芙蓉以为裳) 菲:fēi(芳菲)shang(衣裳)fěi(菲薄)
姱(kuā)鞿(jī)謇(jiǎn)谇(suì)纕(xiāng)茞(chǎi)诼(zhuó)偭(miǎnì)忳(tún)侘傺(chà chì)溘死(kè)鸷(zhì) 方圜(yuán)攘诟(rǎng gòu)朕(zhèn)芰荷(jì)裳(cháng)
关于《离骚》篇名的涵义,古今各家说法不一。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离忧”。班固在《离骚赞序》中释为“遭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后人多各从其一说。近世学者,有人认为“离骚”即“
1、理解课文中诗人的“衷”、“怨”、“悔”的思想感情:课文首章开篇就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句中的“太息”意为“叹息”;“掩涕”意为“掩面擦泪”;“哀”属形容词的为动用法,意为“为……
第一节:长声叹息擦拭眼泪啊,哀伤人生多灾多难。我虽然崇尚美德并且约束自己啊,但是我早上进谏而到晚上就被废斥离间。屈原从事政治活动,是想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他的政治理想接近于儒家,要求统治者“圣哲茂行”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学习这首诗,要把鉴赏《离骚》优美语句与学习屈原爱国的精神结合起来。在朗读时,感受、体会屈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感,理解诗人用异花香草来表现自己美好的精神世界的方法,通过“移情”,引
据王泗原校释本,《离骚》有372句,分为93节,共2464字。这里节选的是《离骚》原诗的20节至32节,共13节,52句。从“长太息以掩涕兮”至“固前圣之所厚”,这七节述怀,也揭示“朝谇而夕替”(朝进
1、理解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艺术技巧来抒发政治抱负和追求高尚人格的精神,领悟屈原爱国精神的实质。2、了解楚辞的特点及《离骚》开创的浪漫主义传统。
《离骚》(节选)塑造了一个自夸且自励、自负又自伤的诗人形象,既让人敬佩诗人渊博杰出的才华、正直善良的品行、忠君效国的坚贞、矢志追求的斗志,又让人同情诗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怀才不遇、屡遭贬谪的不幸命运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位发髻高束的老人在旷野上吟唱着,他张开双手,眼望长空,乌蒙蒙的天空,阴沉沉的地。他听到如急鼓似的心跳,两行清泪沾湿衣襟。人生之舟呀!
《离骚》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下面就几个方面来讨论。一、《离骚》发展了抒情诗的艺术,把塑造诗人的自我形象作为诗歌的主要艺术目标换句话说,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我形象。《诗经》中的多数作品是抒情诗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这是一首浪漫主义杰作,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崇高理想和火热的感情,迸发出了異常灿烂的光采。《离骚》的命名,司马迁解释为“
《离骚》是屈原自叙平生的长篇抒情诗。它的名称有双重涵义:从音乐方面来说,《离骚》,可能是楚国普遍流行的一种歌曲的名称。游国恩曰:“《楚辞·大招》有‘伏羲驾辩,楚劳商只’之文,王逸注云:‘驾辩、劳商,皆
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离骚》作于楚怀王二十
楚辞是与三百篇迥异的一种新诗体。那么,楚辞同《诗经》四言诗比较,究竟有哪些不同呢?应该说,它们的不同是表现在各个方面的。从地域看,四言诗产生于黄河流域,是北方各国通行的一种诗体;而楚辞则产生于江汉流域
从我国文学史的发展上来看,屈原上承《风》《雅》诗人,下启两汉赋家,自是一个承先启后而最有创造性和最有影响的伟大的天才诗人。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说:“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熔成的诗篇。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与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与联想,采用铺陈描述的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
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很早就孕育着古老的文化。楚民族兴起以后,成为这一地域文化的代表。至迟在殷商时期,楚人已经同北方政权发生关系;至西周初,据说鬻熊曾“子事文王”,后来熊绎又被成王封于楚(《史记·楚
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深受广泛推崇的伟大作家。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屈原无端受到谗邪小人的中伤和昏庸的楚怀王的放逐深表同情。屈原在流放过程中,又目睹了楚国的危难和“民生之多艰”,因而,带着满腔的愤懑投汨
从屈原在当时社会中的身份来说,他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人”;但以他的巨大的创作成就来说,他又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诗经》中也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作品,但它基本上是群众性集体性的创
屈原 屈原 屈原屈原放逐行程图 屈原故里 屈子祠步余马于兰皋 终不察夫民心 将往观乎四荒哀民生之多艰 制芰荷以为衣 伏清白以死直虽九死其犹未悔 鸷鸟之不群 竞周容以为度
【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如
一、疏通课文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设题意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己解决大部分疑难词句,减少教师讲解的分量;重视朗读、背诵在体会诗歌感情、理解诗歌内容上所起的作用。)二、“亦余心之所善
1、节选的这部分里第一节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节接着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其未远”,前后是否有矛盾?第一节
1、创作背景: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
多媒体教学
课文拓展
课件下载
课外阅读
励志故事: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