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九年级上册 > 短文两篇 不求甚解
【教学目标】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人新课
【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进行驳论的论述方法。2、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式,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表达效果。难点:理解“不求甚解”和“会意”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 习惯。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精神。2、
教材理解
1、题解: 不求:不追求。 甚解:比较深刻的理解。 “不求甚解”是陶渊明的一句名言,作者以它为题意在要真正理解陶渊明的本义。 2、文体概述: 杂文是散文的一种。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多为有见地的片段感想或偶
阅读的目的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提炼思想,陶冶性情,砥砺品格,要达到这些目的,首要的前提是理解读物。但是,由于读物的性质不同,读者的阅历、修养和志趣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理解常常有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很难划
“不求甚解”作为一个成语,一般被我们理解为贬义词,意思是只求懂得个大概,不去深刻了解。如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第六讲》:“普通人读书,虽然常用那一段话做口头禅,但是多是习而不察,不求甚解,莫明其妙的。
1966年北京的暮春不同于往年,政治阴霾密布,硝烟弥漫,一场政治暴风雨即将来临。 北京市委传达了中央精神,要公开批判邓拓的《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这使当时任北京市委副书记的邓拓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在福州,说起林则徐,当地人大都津津乐道,告诉你在福州闹市区有一处“林则徐纪念馆”。确实,这位当时“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很使作为同乡的福州人脸上生辉。但当问起同样是福州人邓拓的故居时,就连当地的出租车司
1966年4月,邓拓、吴晗、廖沫沙因合撰杂文集《三家村札记》而被定为“三家村反党集团”,一时间,全国上下愤怒声讨“黑帮”的报道不绝于耳。 1966年5月18日凌晨,邓拓写完了给北京市委和妻子的两份遗书,
△《燕山夜话》的篇幅有限,而且从它一开始同读者见面的时候起,我便决心叫它在这一小块园地中生活,不许它多占篇幅,不许它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那么,遇到复杂的问题怎么办呢?我的办法是分做几篇来写。……总之
邓拓读书时极重视积累,并要求大家都这样做。他打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比方:你看农民出门,总随手带粪筐,见粪就捡,成好习惯。专门出门捡粪,倒不一定能捡很多,但一成了随时捡粪的习惯,自然就会积少成多。知识积累,
邓拓是中国的一位才子,这不仅是因为他诗歌、杂文写作俱佳,而且还因为他是一位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对历史和哲学有颇深的造诣。同时,他还是一位报业界的老前辈,从上世纪40年代担任《晋察冀日报》总编辑起到50年
“治学态度”:答案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空喊读书的人”:有三种人:第一种人自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不下去,又觉得读书很有必要,于是就成了空喊。第二种人有一些误解,以为拿起书来从头到尾读下去
凡是读过名著《燕山夜话》的人,无不惊叹作者学识渊博,同时也产生一个谜:作者是凭什么绝招儿收集到那么多资料的呢?解铃还得系铃人。这个问题还是请《燕山夜话》的作者、杰出的理论家和宣传家邓拓来回答吧!邓拓说
虽然从没有见过邓拓的夫人丁一岚,可在电话里已经感受到她待人的谦和与友善。因为要采制一个关于文革后平反冤假错案的节目,我打电话找到了丁一岚,讲明自己的采访意图,她答应我去她家里采访,她非常详尽地告知我乘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笔名:左海、殷洲、马南邨等。闽侯县人。中国现代新闻工作者、诗人、杂文作家。1、追求广泛:邓拓于1912年2月26日出生在福州道山路第一山一户教员家里。其父是清朝
【自读提示】读《燕山夜话》中的杂文,要注意它与鲁迅杂文的区别。鲁迅战斗在30年代的黑暗岁月,他的杂文主要是用来对付敌人的。《燕山夜话》中的杂文发表于60年代初,是用来帮助人们解决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问
“新燕山夜话”之一:城南旧事文化革命中批判三家村,知道邓拓吴晗廖沫沙搞了个“燕山夜话”,专门冲壳子,摆龙门阵。搜肠刮肚发现自己也有几个小故事。当然,如此野史看官不必认真。第一个跟卢作孚有关。我在国内读
“不求甚解”现在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是个贬义词。但这个词的原意是说“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是个褒义词。两种解释均见《现代汉语词典》。“不求甚解”,用李敖的话说就是“不钻
“鸟瞰式读书法”,是由北京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吴桐桢提出的一种实用阅读法。这种读书法,要求以较快的速度通读全篇,通过提炼文章的重要部位中的关键语句,把重点内容从全文中区分出来加以理解,从而把握全文的中心
工作之余,有时同学生聊聊天,谈到读书的时候,许多同学就会长吁短叹。书是读了不少,从小学读到现在,算起来数目也不少,但是收获甚微。许多同学只知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之其一,以为读的越多越好,却不知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读书方法应当改革,那种“读死书”和“死读书”的做法,势必影响新世纪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提倡读书创新义不容辞。“创造读书法”所包括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提起读书之法,南宋陈善的“出入法”得到后人的赞同是很多的。他在《扪虱新话》中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入知出
□什么是“好书”?“好书”是读过就懂的,“读”与“解”同时完成的 □在语文教学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读书趣味 □“解”有两种方式:一是感受方式,一是理性归纳方式。第一种是“好读书,不
议论文从论证的方式上看,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有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一九一二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就酷爱文学艺术。一九三○年十八岁时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一九
学习辅导
多媒体教学
课文拓展
人的思考取决于动机,语言取决于学问和知识,而他们的行动,则多半取决于习惯。所以马基雅弗利说:人的性格和承诺都靠不住。靠得住的只有习惯。他举了一个例子(是一个邪恶的例子),如果要谋杀一个人,他认为在挑选
打开最近一期《中国校园文学》,一枚精巧的书签像一只素雅的蝴蝶翩飞而至。这枚书签真叫我珍爱不已。它简洁、庄重、脱俗。文学大师高尔基深沉地凝望着远方,看那目光像要穿透人类社会!头像下面,是他的一句话:书籍
每个喜欢读点书的人大概都会和旧书摊打上交道,只要我们稍稍留意,便不难忆起脚下滑过的漫漫购书之途。到旧书摊去买书,已记不清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了,也许十一二岁,也许再大些。到了现在,一两个月,几个星期,
读书人以读书为乐,这句话只有一半的真理。因为一个简单的“二律背反”,以此为乐的背后实有个苦在硬撑着。看看眼下的许多人,学生书读得苦,老师书教得苦,舞文弄墨的书写得苦,到真的只是以读书为乐时,其实是功成
这里所指的“旧书”最低限度也应该是二十年以上的出版物,而“新书”则是指近几年来在书店里能见到的读物。算起来我的藏书生涯也有几十年了,总结这些年来的经验,我发现这些年来自己愈来愈亲近旧书而疏远新书了。这
有许多的人或事,不会因时间的久远而忘记;有许多的书,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蒙尘。小学的时候,老师讲《科学家的故事》给我们听,讲到陈景润思考问题入神撞上电线杆不知,反问“你为什么撞我?”华罗庚看书入迷,手拿
回味,是一种诗性情绪,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之于读书,回味似乎更隽永更厚重。 回味,可造心境。在慢慢掂量中,在细细思量里,读书人款款走进智慧的芳圃,采撷思想的精华,畅然有了不受名缰利锁束缚的自由。明代于谦说
课件下载
课外阅读
励志故事: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