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文 > 人教课标本八年级下册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图片教案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3、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教学设计】1、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开头形象地描绘了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
【教学目标】1、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等方法对增强文章表现力的作用。3、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教学重难点】透视文章写作内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写了罗布泊,一个本来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从而来反映这是生态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这篇报告文学以强烈的呼吁声,警醒世人,从而让每个人都能树立良好的环保意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⑵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⑶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能力目标:⑴引导学
【教学目标】1、知识:⑴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⑵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能力:⑴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⑵学习搜集资料,查阅资料方法。3、德育:培养学生的
【说教材】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这篇报告文学写了罗布泊由昔日非常美丽的湖泊变成今日的荒漠,揭示了一个生态环境蒙受人为破坏的个案,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痛惜之情,警示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好人类家园。 在内容上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报告文学的特点及写法。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对比手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分析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⑵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紫石中学胡俊杰【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3、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教学设计】1、引导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本文的生字词;通过对比手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学习报告文学的特点及写法。2、态度与方法:合作探究法、体验法。3、道德情感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本文语言既真实,同时又讲究形象性,抒情性。文章写的是罗布泊原是美丽的仙湖,如今消逝了,成为了荒漠,这是人为破坏生态环境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痛惜之情。2、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学习在其真实性、艺术性的基础上,讲究形象性和抒情性。3、学习作者科学严谨的态度,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4、理解本文
【教学目标】1、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体会他们的作用。3、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4、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重点】同教学目
【教学目标】1、认识本文强烈对比和引用数据说明的方法,以及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写作特点,体味本文准确、简明、形象的语言艺术。2、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懂得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朗读:通过朗读,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⑵品味:通过学习对比、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和引用数据的方法,品味其中作用。⑶理解: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作者思想感情。2、技能目标:培养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
【教学目标】1、知识:⑴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⑵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能力:⑴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⑵学习搜集资料,查阅资料方法。3、德育:培养学生的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⑵引导学生对精要语段进行阅读,了解造成罗布泊生态悲剧的深层次的原因。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对重要信息的筛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和变化原因。⑵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⑶品味语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⑵培养科学理性和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⑵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过程与方法:⑴学生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⑵CAI课件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开头形象地描绘了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
【教材说明】《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在单元提示里,编者提到: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周小春,来自孝感市孝南区董永中学。我说课的题目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部分向各
【知识目标】1、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2、让学生初步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 【能力目标】1、字词的读写;2、罗布泊今昔情形的对比及其原因;3、从修辞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探究文
【教学目标】1、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4、教学重点,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学内容设计】一、课前预习1、阅读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树立环保意识。【课时安排
教材理解
关于罗布泊,《辞海》上是这样说的: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古称蒲海、盐泽、洛普池、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孔雀河从北面注入。呈葫芦形,面积3006平方公里,
1、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这个问题要抓住重点片段(“问题出在近30多年……浑然一体”),探究深层含义,从中获得启发。最值得注意的是“盲目”二字:“盲目增加耕
一、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归纳一下变化的原因。本题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概括、归纳能力。问题的三个方面,提示了整体把握的入手处,启示学生要整体把握课
一、可从解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标题引起阅读兴趣的情况是常有的,作者的命题也往往是为激发阅读兴趣设计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个标题就很能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出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图,指出罗布泊所在
一、名词解释1、塔里木河“塔里木”维吾尔语意为“田地”“种田”。中国最大内陆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部。上源有三:阿克苏河源出天山,叶尔羌河及和田河源出喀喇昆仑山,在阿瓦提县肖夹克附近汇合后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
一、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青海湖位于我国青海省东北部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之间,是我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微咸水湖。周长三百六十公里,面积四千五百八十三平方公里,海拔三千一百九十五米,湖区近似菱形,湖
课文导入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一片美丽的仙湖,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
多媒体课件这个随着语文课改而走红的“时代宠儿”,以其“图文并举,声像并茂,动感无限”的课堂优势,深受语文专家、同仁、教师的喜爱,以至发展到大凡各种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等等一系列“重量级,有影响”的课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泓清泉爱的深沉望断天山回首昆仑消逝的仙湖梦中的女神入魔的人笑里藏刀的贪婪 吞没了撕心裂肺的呼喊他们饮尽了你的一身精血践踏了你的奉献灵魂 我真恨心,痛得无法呼吸多少次翻开记
本文的一大特点是作者采用对比的手法来展现昔日的罗布泊和今日的罗布泊的不同情形,从而来有力的阐述作者的内心的沉痛以及对人盲目用水的愤慨。为此,我在本节课中利用对比把文本的两大块鲜明的展示这一特点,在梳理
这次学校开展的微格教学活动对我们教学影响很大,也很深远,就这次活动现总结几许体会如下:练习导入技能就必须根据导入技能的要求设计自已的导入语,导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导入内容要有科学性;导入要有关
在今天的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报告文学名为《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它是每个中学生的必读课文。在文章里,作者向我们展现了几十年前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的泽国风貌。同时,文章也描述了罗布
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湖,200万年前,罗布泊水域面积达2万平方千米。在我国古代历史典籍记载中,罗布泊最大水域达5000多平方千米,曾被误认为是黄河的源头。本世纪以来,罗布泊水域两度盈亏,并最终于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个新的春天。那一次,在课堂上,我巧借信息技术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精彩,感觉真好!那是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罗布泊,在遥远的大西北,学生几乎没有到过
初中语文教材《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描述了浩瀚罗布泊变成沙漠的过程,在文章最后,作者提到了青海湖和月牙泉也在慢慢缩减。那么,青海湖、月牙泉目前又是何等境地?下面两文让你了解它们的近况。青海湖,第二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这么两句:一出玉门关,两眼泪不干。在那苍凉的落日下,站在那无限遥远的辉煌中,迎着风沙,那是怎样豪壮的感觉!但你可知,许多年以前,那呜咽的沙海曾是青青的山梁! 提起玉门关,人们马上会想到一
1997年8月底以来,一条简短的消息经新闻媒介传播后,在海内外引起震动:新疆第二大湖──艾比湖,近年来因湖域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已面临干涸的危险,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二个罗布泊!新疆艾比湖地处博尔塔拉蒙
古往今来,无数文学作品无不饱蘸着作家的感情,凝聚着作家的心血。文学创造都被用于传达感情,主要是“以情动人”,阅读是一种接受情感的活动,主要是“以情会文”。情感不但是语言表现的动机,也是语言表达的内容。
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
【河南省南阳市油田高级中学初中部张献丰】〖拨开云雾看课改──听省优质课大赛有感〗目前的语文教学是文选教学,一篇又一篇的阅读文章构成了语文课程的主体,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人文素养的熏陶,都离不开文本的学
彭加木失踪之谜1980年6月17日,中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率领科学考察队赴楼兰,他们从北南纵穿罗布泊洼地到米兰,再由米兰东行库木库都克。由于准备不足,考察队不幸中途断水,彭加木毅然只身外出找水,结果迷失
《山海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第一次记载了罗布泊的来历,“敦薨之水西流注入泑泽,盖乱河自西南注也”。所指今天的孔雀河、开都河、塔里木河等诸多河流。所谓“乱河”者,是指当时的河流纵横成网交织在一起美
若羌县境东北部的罗布泊,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面积2400──3000多平方公里,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以上
日前,著名作家叶永烈现身新疆全国书市为其新近出版的新书《追寻彭加木》做宣传。对于眼下每年有大批旅行社打着寻找彭加木的名义,招揽游客进入罗布泊探险的情状,叶永烈对其行为提出批评,认为这些纯粹是商业秀。 《
广东有一家国企为了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最近选择了一次穿越罗布泊行动,想从而达到树立梦想、提高自信、完善自己、挑战自我、考验生存能力、培养积极的心态、增加团队精神的作用。我有幸被承揽这次出行任务的旅行社
说到罗布人的来历,有一个问题必须解决,即当5世纪楼兰王国灭亡后,臣民都到哪儿去了?在罗布泊湖畔还没有固守不去的遗民?应该承认,唐以后罗布泊的人文地理情况晦暗难明。但这并不等于说,此后在罗布泊畔就不存在
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一世纪时的《汉书》描述它“广褒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清代,阿弥达深入湖区考察,撰写《河
传说在两千年以前,在漠北地区(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有个聪明、英俊、善辩的青年叫罗布诺尔。他的父亲是草原上德高望重的部落长。罗布诺尔二十岁时,父亲为他定了亲,姑娘是一位酋长的女儿叫台特玛。罗布诺尔是一位
位于县境北部的罗布泊地区,发育着大片“雅丹”风蚀地貌,它大致分布在罗布泊的东、西、北三面,其中以罗布泊东面的“雅丹”地貌最为典型。这片风蚀地的范围,东西宽约35公里,南北长约100公里,面积达3500
新课程的实施,使战斗在教改一线的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意识越来越强烈,教材的教育功能和作用也逐渐被认识和利用。表现在语文课堂中,如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对教材的延伸,对背景资料的补充,运用现代教学媒
80年代初刚认识陈雅丹时,知道她是画家,画得一手好画,线条装饰感极强,线条间的颜色童话一般明艳动人。后来有一天,知道了她的名字的意思,“雅丹”是大漠中高出地表一两米的一种风蚀土台。一个美丽的女画家与那
学习辅导
图片资料
一、基础知识题1、为下列句中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⑴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⑵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yàng(),岸边胡杨丛生,树木茁壮。⑶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
1、为下列句中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⑴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⑵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yàng(),岸边胡杨丛生,树木茁壮。⑶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⑷塔里木河与
●作业导航1、认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增强忧患意识;2、理解引用数据的作用;3、理解拟人、排比手法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一、基础部分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萧瑟(sè)和煦(xù)B、干涸(
【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⑴罗布泊()⑵萧瑟()⑶和煦()⑷萎缩()⑸干涸()⑹庇护()⑺吞噬()⑻裸露()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⑴和煦:⑵萧瑟:⑶吞噬:⑷沧海桑田:3、填空:本文
一、人与自然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几乎没有生命能够存活,这样一个恐怖的地方,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曾经是一片美丽的仙湖,碧波荡漾,牛马成群。请同学们思考后回答,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二、测测你的
【积累运用】1、根据汉字写拼音: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戈壁()栖息()无垠()罗布泊()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盲目增加耕地①水、盲目修建水库②水、盲目掘堤③水、盲目建泵站④水,“四
图片资料
【作家作品】吴刚,大学教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见《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漓江出版社2002年版)。【背景资料】本文标题是作者加的。美丽的罗布泊,
文章通过我国西部著名的罗布泊从如仙湖的广阔水域迅速干涸为沙漠的悲惨现实,探索这一变化的原因和过程,批判指责了人们对大自然的随意破坏,并警示人类若还不以此为戒、保护和抢救自然,人类必然将面临更大的灾难和
大坝(bà)萧瑟(xiāo sè)水泵(bèng)和煦(xù)张骞(qiān)庇护(bì)裸露(luǒ lù)戈壁滩(gē)吞噬(shì)远眺(tiào)干涸(hé)肋骨(lèi)
戈:(gē)戈壁肋:(lèi)肋骨赫:(hè)显赫弋:(yi)游弋胁:(xié)威胁赦:(shè)赦免
泊:pō(湖泊)露:lù(裸露)bó(停泊)loù(露出)
【萧瑟】①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②形容冷落、凄凉。本文选用义项②。【和煦】温暖。【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吞噬】吞食,并吞。【庇护】保护。【裸露】没有东西遮盖。【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
【结构分析】第一部分(1~3段),描写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第二部分(4~9段),追溯历史上罗布泊的美丽景象。和上部分形成对比。第三部分(10~25段),说明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指出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人
运用对比、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形象鲜明,直接抒情,撼人心灵。
1、真实具体、形象生动。2、直接抒情,撼人心灵。3、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
1、直抒胸臆,忧患意识强烈:全文字里行间奔涌着一股深沉的情感,这种忧思引起人内心的震颤。这种忧思,似一江东流的怒潮,不断撞击人的心灵,使人深思,催人猛省。如:“罗布泊消失了”,──平淡的叙述蕴藏着忧思
1、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提示:最值得注意的是“盲目”二字:“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
我来了没有向你打一声招呼就带着对你的向往静静的来了来到这曾经的仙湖如今,仙人们已随美丽的仙湖消逝在世界的那一端留下了一地的神秘从粼粼碧波的湖面到狂涛翻卷的盐壳人类文明的珍珠就洒落在这沧桑古道上在茫茫荒
在夕阳下,一个两鬓苍苍的百岁老人,来到儿时故地罗布泊……──题记金秋十月,我拄着拐杖,踏着回乡的路程,静静的走,希望能再走进你──罗布泊,我儿时的天堂。看见的,看不见了。微风还是轻轻吹过我的耳旁,可是
总的看来,下面教案的设计比较匆忙,比较粗糙,比平时上课的教案还要简略,什么教学“视点”呀、教学“关键”呀,什么“抓手”呀,什么“示例”呀,什么“过渡语”、“评点语”呀,都好像不在其中。阅读教学要求我们
【需要须要】〖课文例句〗“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辨析〗二者都可作动词,带宾语,都有肯定要求的意思。不同点是:“需要”是应该有或必须有的意思,所带的宾语较具体,还可作名词;
楼兰女郎有着西子的明眸她的笑脸映亮罗布泊涣涣的春水胡杨树像茂腾腾的小伙子却羞涩地撩不开她的面纱那时春风也曾像蝴蝶一样栖息在她的发梢呢哀怨的羌笛呀你是何时响起千万株胡杨树呀什么时候盛开枝头的只是一场春梦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罗布泊被发现其实很晚。]1980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家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
1、巧妙合理的布局谋篇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同样的素材,从什么样的角度切入,如何布局谋篇对文章有着决定性作用。文章中心是批判人类盲目汲水,呼吁人类珍惜爱护自然。但文章开篇先介绍罗布泊,以其不寻常的历史和
多媒体教学
课文拓展
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部的罗布泊,它是一块吸引着中外史地学者的充满着神秘感,着迷一般的土地。 罗布泊又名罗布淖尔,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
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的乐园。从那年我月牙泉边走过,从此以后魂儿绕梦牵。也许你们不懂得这种爱恋,除非也去那里看看。看那,看那,月牙泉.想那,念那,月牙泉。每
陈雅丹,1942年生于浙江新昌,1965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藏书票研究会副会长。1987年,她乘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的“极地号
它生来就有一张秀气的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它从小就讨人爱绿水环绕,胡杨从生它有许多朋友牛马成群,游鱼嬉戏它经历了千百年的沧桑依旧美丽动人但那一声不该来的命令毁了它他们“拼命”的吸干它的血,啃咬它的肉它渐
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北部。孔雀河从北面注入,面积3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由于河道改道和水量变化,湖面逐渐缩小(旧辞海384
远在罗布泊荒原的著名探险家余纯顺的墓被盗。这是有关人士前往那里举行壮士遇难一周年纪念活动时发现的。 5月9日,巴音郭楞国际旅游总公司党支部书记彭戈侠、副总经理刘和平与新疆电视台刘勇等人前往罗布泊拍摄《走
它是湖,不是海。人们赋予它海的名字是因为它有海的气魄,宏伟磅礴,烟波浩淼。然而有人预言,它可能会变成另一个罗布泊。事实证明,这并非杞人忧天。青海“花儿”中有不少唱“西海”的作品,如“西海的头上云起来,
课件下载
课外阅读
励志故事: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