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双版纳莽莽苍苍的亚热带雨林中,栖息着众多的野生动物,其中不乏世界上属珍稀或濒临灭绝的动物,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环境条件,是几个不同自然区域生物区系的野生动物荟萃之地。据调查,西双版纳的野生动物多达756种,占全国动物总种数的25.4%。其中哺乳动物108种,占云南省的42.8%,占全国的23%;有鸟类42种,占云南省的39.9%,占全国的36%。江河中有鱼类100种,占云南省的25%,在国家重点保护的335种陆栖脊椎动物中,西双版纳有129种,其中一类保护动物20种,即蜂猴、熊猴、啄尾猴、灰叶猴、白颊长臂猿、熊狸、云豹、金钱豹、虎、亚洲象、小鼷鹿、印度野牛、黑鹳、赤颈鹤、孔雀雉、绿孔雀、黑颈长尾雉、巨蜥、蟒蛇。有二类保护动物109种。此外,尚有10种属于云南省珍稀濒危保护动物。
西双版纳的亚热带雨林之所以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罕有的“动物王国”,除了这里茂密的森林、广阔的山场,复杂多样的植被和高温多湿的气候之外,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傣族人民热爱森林、热爱水源,注意保护动物,祖祖辈辈与动物和谐相处也是主要原因。
傣族先民很早就知道人与野生动物共同生活在一块土地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他们从实际生活经验中知道,人离不开动物,动物也靠人的保护。例如:他们知道,如果没有蜈蚣咬蛇,蛇就会过多,人就会受害;而鸡又吃蜈蚣,如果没有鸡,蜈蚣太多,人也会受害,而蛇又吃鸡和鸡蛋。三种动物之中,灭绝了任何一种,失去相互平衡和制约,人类都会受害。所以,傣族十分注意保护动物,学会正确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力求做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森林中的野象是西双版纳傣族的图腾崇拜物之一。在傣族群众中广泛流传着许多关于象的神话传说。傣族自认为是象的后裔,生活中处处有崇拜象的民俗。象是人类的朋友,可是有时野象也会走进村寨毁坏庄稼,而豹子、老虎不时会进入村寨伤害人畜。傣族群众就在村寨附近的山坡上栽种成片的芭蕉林和竹林。野象常来吃芭蕉和竹子,豹子、老虎慑于野象的威力,也就不敢走近村寨了。由于野象是庞然大物,力大无比,又很聪明,通人性,傣族很早就学会将野象驯养,供人乘骑,用来开荒、拖拉木料。
西双版纳的傣族,特别是景洪坝子的傣族对马鹿情有独钟,感谢马鹿引导他们的祖先找到了澜沧江畔这块肥美的坝子定居下来,世代繁衍生息。有一则传说故事讲到:远在3000多年前,傣族首领叭阿拉武在狩猎中见到一只毛色金黄的马鹿。他们追追停停,停停追追,金鹿忽现忽隐,始终追不上。金鹿一直把叭阿拉武一行人引到当今景洪这块坝子后才消失了。“啊,这是天神的恩赐!”叭阿拉武他们就在景洪坝子定居下来,砍倒荆棘,烧掉野草,修通道路,开垦农田,建筑竹楼,把景洪坝子建成美丽富庶的地方。所以,马鹿成了傣族图腾崇拜物之一。
孔雀是傣族民众心中的吉祥鸟。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孔雀的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当你进入西双版纳,你会看到村寨中、寺庙内、屋顶上、道路旁、公园里处处有栩栩如生的孔雀雕塑。节日里,傣族青年男女跳起优美动人的孔雀舞。傣族喜爱孔雀,他们从不猎杀孔雀,有的人家还将孔雀驯养在庭院里,给人们带来一片祥和安乐的气氛。虽然近年来森林中的孔雀数量大为减少,但人工饲养的孔雀却在增多。如曼听公园和原始森林公园大量人工繁殖、饲养孔雀,以供游人观赏。
近年来,随着西双版纳辖区内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划定,有关动物保护法规的公布实施,人们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得到增强。西双版纳这块热土上的森林和动物资源正得到越来越好的保护。有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得到保护和繁殖,数量正增加,如原已数量不多的亚洲象正增加。如今在野角谷公园的森林中,甚至大白天,游客也能见到成群的亚洲象了。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