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
《红楼梦》三十七回,探春写了一封花笺给二哥宝玉。这封信写得十分漂亮,带些骈俪味,又显然是出于闺阁之手的。曹雪芹在书中处处为人物立言,其成就大抵类此。原笺有云,“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惠爱之深耶。”
这些鲜荔枝是怎样送去的呢?同回中作者又用如花之笔巧做点染。
他没有正面写,却借袭人查点一件缠丝白玛瑙碟子引起,由晴雯口中笑着说明了当时情况。
“给三姑娘送荔枝去的,还没送来呢……他(宝玉)说这个碟子,配上鲜荔枝才好看。我送去,三姑娘见了也说好看,叫连碟子放着,就没带来。”在这里,曹雪芹并没有用什么红、紫字眼来形容,也不曾细写荔枝的香、味和送荔的细节,但确是生香活色之笔,那个碟子和鲜荔枝配在一起,真是好漂亮。无怪探春为之激动,同时也正好说明曹雪芹对荔枝,对送荔的非常兴趣,促使他以如此精丽的笔墨点染了出来。但作者在这里也的确留下了一个破绽。三十七回开头就写贾政奉旨出差,于八月二十日起身。宝玉自贾政起身之后,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接着才说他接到探春的花笺。
探春写她得病之由说,“前夕新霁,月色如洗……”推算起来,这至早也是中秋前的光景。但这时又哪里来的什么鲜荔枝呢?这应该是龙眼上市的季节了,荔枝则是五六月间全盛的啊。更姑不论从产地运到大观园还需要一段时间。反正大观园总不可能坐落在福建广东一带。
《红楼梦》二十二回,贾母曾做了一个灯谜,“猴子身轻站树梢”,脂砚斋批道,“的是贾母之谜”。而贾政一见,已知是荔枝。为什么“的是贾母之谜”,而且如此形象地写出了荔枝在枝头的情状呢?而贾政一见就已猜着,难道曹雪芹在这里是写贾政的聪明么?
当然,这与当年曹寅常说的那句“树倒猢狲散”不无关系。曹雪芹是听见过这句先世名言的。更使人引起联想的是曹寅的别号———荔轩。这是随意所取的别号呢,还是在曹家江南故居里真的有这样一座轩。
《楝亭诗钞》卷一有“凉夜不寐口占”一题:“沆瀣炎氛午夜平,余香犹炷一丝清。风檐荔叶与蕉叶,时下空堂曳屐行。”这写的是夏末秋初的景色。这里的蕉叶,在卷四另一首“戏题西轩草木”诗中也曾提到,“甘蕉叶大戎葵丑,或有山榴似火燃。”这里的甘蕉也正是前诗中的蕉叶,而所谓荔轩,很可能就是“西轩”(在真州使院)。而在“施浔江和诗留别,兼饷荔枝酒,作此志谢”一诗(卷四)中,“谁拈重碧擘轻红,万里春随绰舶风。方物常年随职贡,邮签第一接诗筒。可怜口腹知吾嗜,聊遣离愁对使空。斟酌色香浑未改,檐花狼藉晚烟中。”则更说明了当时有“贡荔”。曹寅十分喜吃荔枝,诗首句从杜句来,“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结句的“檐花”是否就是“风檐荔叶”所著之花呢?
《楝亭词钞》尚有“一捻红”咏“蜜渍荔枝”一调,有句云,“向承明卸驮,纪方物南至,寒销烽火……问丰肌濡沫,炎依旧,色香俱妥。”所咏殆是“贡荔”。
这许多,都说明曹家与荔枝的关系之密切。这样,贾母的谜,贾政之解,因为都是曹雪芹借以抒写家庭世代相传的故事,也都并不奇怪了。雪芹心中有说不尽的昔年往事,下笔时随时会透漏一二,他是写小说而并非史传,离南日久,对荔枝的季节特征记不真切,因之在点染之余,才留下一个小小的漏洞。
中考 高考名著
常用成语
新学网 Copyright (C) 2007-2018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09006221号